• 首页
  • 现言
  • 古言
  • 短篇
  • 青春
  • 仙侠
  • 宗教
  • 其他宗教
  • 天主教
  • 宗教艺术
  • 犹太教
  • 基督教
  • 理论
  • 宗教术数
  • 伊斯兰教
  • 经典著作
  • 道教
  • 神话传说
  • 普及读物
  • 佛教
  • 会员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佛教5.3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唐卡中的六道轮回与地狱精神

    彩色珍藏本。用100幅世界上最美的唐卡传世杰作,探索藏传佛教特有的“乐空双运”男女双修的神秘现象。这是国内第一本专题介绍藏传佛教特有的神秘现象——“乐空双运”男女双修法的作品,探讨了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各家对它的褒贬说法,并为读者解惑。同时,用精美、珍贵的唐卡作品诠释主题,具体展示藏传佛教文化的魅力。深入浅出的解说文字使您对藏传佛教的概貌,以及丰富多彩的本尊守护神、曼茶曼(坛城)有所了解,为您撩开笼
    佛教5.8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禅海蠡测

    本书先介绍了禅宗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的历朝演变,接着介绍了禅宗的宗旨,传授和修行的法门,如公案语录、机锋转语、宗师授受、参话头等,大概用了十节的内容;之后便展开禅宗与净土、与密宗在渊源、参修方面的异同。进而,将禅宗与中国本土的丹道、后起的理学,以及西方的哲学做了历史方面和思考内容的对比。
    佛教16.1万字
    4.8万人气
  • 会员

    中观宝鬘论

    本书名直译为“教王宝鬘论”,是古印度龙树菩萨为一位国王所明示的教言。不但讲述了君主法规,还宣说了满足众生一切所欲的深广法理,对引导在家人学佛尤为适合。凡是想获得暂时人天安乐及究竟解脱果位的有缘者,皆应学习此论。本书《中观宝鬘论广释》是喇拉曲智仁波切对《中观宝鬘论》的注释,是修习藏传佛教,了解藏传佛教传承的重要典籍。
    佛教17.7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佛学常识(佛学界公认的入门经典)

    《佛学常识》的主体内容是太虚大师的《佛学概论》和《中国佛学》,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并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作了深刻的解读。对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也进行了详细阐释,并融入了很多充满智慧与趣味的佛典故事。在《佛学常识》之外,本书还辑入了《太虚自传》,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太虚及其佛学思想提供了便利。可以说,本书既为佛学研究者和刚入佛门的僧尼指明了学佛的门径,也为佛学爱好者提供了一处修炼
    佛教18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佛学知识全知道

    本书在于帮助读者了解佛学内涵与实质,将原本晦涩的佛教义理转变成浅显易懂的知识,语言生动风趣,集知识实用性趣味性一体,全方位认识佛教及佛教文化。
    佛教22.4万字
    4.7万人气
  • 会员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现代佛学名著)

    本书是一部叙述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的佛教史著作,既于宏观处系统全面,又于微观处细致周密。本书贯穿着汤用彤先生的这一思想:从中国佛教的兴衰变迁之迹中,展现中国文化发展的承续性和在印度文化影响下的创造性转化;从汉代佛道思想的结合中,看佛教的传入和中印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从魏晋南北朝佛玄思想的比较中,看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渗透与调和。全书条理清晰,资料宏富,论述必据事实,具有极高的文
    佛教44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佛法与义理

    《佛法与义理》讲解佛教对命运、神通、知见、行为、因缘、因果、空有的看法,还分别谈了佛教奇理谭、佛教的真谛、佛教的特质是什么、佛教的忏悔主义、佛教的慈悲主义等问题。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佛教11.3万字
    4.6万人气
  • 会员

    禅宗十五讲

    本书以通俗讲解的形式和语言,在中国古代社会与宗教发展的广阔背景上,对中国佛教禅宗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重要人物、事件进行了清晰生动又富于新意的“描述”;着重揭示禅宗作为中国古代一次宗教革新运动的“革命”性质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贡献与影响;并透过历史叙述,启发对禅宗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的思考。本书汲取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要言不烦,新见迭出,雅俗共赏,发人深思,可看作
    佛教23.5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大乘止观述记

    《大乘止观》指南朝陈代高僧南岳慧思大师的《大乘止观法门》,系国人所著最早的一部综合性佛学巨著。是书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基础,系统阐述大乘止观的学理要义及修行法门,对后代佛教天台宗的创立、禅宗思想的兴起,都有极大的影响。民国十年(1921)年夏,谛闲法师应邀在上海功德林讲《大乘止观》,听讲的江味农居士每日手录笔记,并于幽深微妙之处,曲折譬喻,加以说明,讲经结束后再就正于谛闲法师。如此反复修订,荏苒八年
    佛教19.5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禅海蠡测(语译)

    作者于一九六九年初识南师怀瑾先生,旋即参加禅学班追随学习,并参与《人文世界》月刊工作。作者曾于南师七十寿诞时编成《怀师》一书,后又于一九九九年撰成《禅门内外——南怀瑾先生侧记》,记录南师身边的大小事。追随学习期间,并主编出版多本南师讲课记录。
    佛教20.6万字
    4.5万人气
  • 会员

    正念之道:《大念处经》解析与问答(法源译丛·帕奥禅师文集)

    本书分成两部分:上篇是帕奥禅师对佛教经典《大念处经》的讲解,作者引经据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实修要点,由浅入深,次第分明,引领禅修者得窥佛法奥妙;下篇是问题回答部分,紧跟上篇,进一步除疑解惑,契理契机,义趣分明,引人深思。本书既有一定学术的价值,又为普通禅修、禅学研究者解决了从基础到更深层次的各种问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佛教25.9万字
    4.4万人气
  • 会员

    禅宗的故事

    禅宗是众多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迄今为止,它仍然代表着中国佛教的主流。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慧能大师(638~713),至唐末五代,禅宗五门七宗相继成立,丛林各路大德高僧纷纷登台献技,棒喝声中呵佛骂祖;禅宗思想学说精彩纷呈,禅宗言行风格异花竞放,进入百家争胜的全盛时期。
    佛教7.2万字
    4.3万人气
  • 免费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佛教8.5万字
    4.3万人气
  • 免费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佛教7.9万字
    4.3万人气
  • 会员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领悟佛学中的智慧(大全集)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领悟佛法中的智慧大全集(超值金版)》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
    佛教30.7万字
    4.3万人气
  • 会员

    李叔同晚晴集讲记(有间文库)

    《李叔同晚晴集讲记》本书为弘一大师集结佛经之精华,讲解也以佛经为本,对弘一大师的每句摘录,尽力求之于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语境贯通作解,凡有旁证,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会而作凿空之论。至于斟酌损益、成败利钝,愿就教于大方之家。
    佛教7.9万字
    4.1万人气
  • 会员

    如来,如愿:听佛学大师解读《金刚经》

    佛教的经典,在中国翻译流传的有数千卷之多,而流通最广、注疏最丰者,当属《金刚经》了。十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本书汇集了近现代六位大师的《金刚经》讲义,全面、细致、透彻地对《金刚经》进行讲解。本书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将六位大师的讲义汇集一册,各家对照,前后参悟,旨在帮助现代人更为便捷、轻松、透彻地了解《金刚经》,领悟《
    佛教16.3万字
    4.1万人气
  • 会员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章,颇具价值。
    佛教9.8万字
    4.1万人气
  • 会员

    禅密薪传

    张义尚先生小时因为生病难治而开始寻求存活的方法。他先学武功,继而修习道家丹道,然后是自学中医;治好病后也没有停止学习和探索与健康、养生、修炼有关的内容。《禅密薪传》就是他在道家丹道有成之后,修习禅宗与密宗工夫时根据自己的感悟有选择的一些摘抄与记录,对于修习与研究丹道、禅法、密法的人来说,其价值是不言而喻。
    佛教33.3万字
    4万人气
上一页3/7下一页
客户端 | 触屏版 | 帮助 | 反馈 | 举报
达人推广合作:https://kol.yuewen.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B2-20090028
沪ICP备14016804号-3

客服电话(24小时):010-59357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