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上海夜奔
走走更新时间:2015-01-28 18:17:44
最新章节:第26章 百乐门——华丽无法继续转身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上架时间:2004-12-01 00:00:00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上海夜奔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26章 百乐门——华丽无法继续转身
- 第25章 去诚源艺阁买皮影
- 第24章 渝川——四川人请客的地方
- 第23章 有钱就去“香格里拉”
- 第22章 泰国“蕉叶”下,边吃边舞
- 第21章 汉源书屋——可以喝咖啡的书店
- 第20章 静安寺的客厅
- 第19章 Mon the Bund,在那里用餐并让人家看你用餐
- 第18章 一风阁,法国时尚杂志评介之
- 第17章 沪申画廊——“外滩三号”里的平民去处
走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京味九侃
本书以片警故事、蓝天逸事为主打,收录北京侃爷萨苏最新、最有趣的京味段子。每一个故事都是萨苏亲身经历,每一个人物都是他亲眼所见,佐以其诙谐有趣的语言,恰到好处的点评,读者必将开怀痛笑,增长见识。文学17.9万字 - 会员
汪曾祺笔下的手艺人(丰子恺插图本)
“汪曾祺作品深入开发系列”之《汪曾祺笔下的手艺人》汪曾祺从年少时即喜欢将关注的目光投降民间职业,他们是芸芸众生,从事着民间的各种带有民俗民风的手艺,他们手艺精湛,在对他们职业的描写中,也表现出浓厚的民间风情和民俗,与此同时,作为普通手艺人的他们生活中也有着各自的悲欢喜乐。作者惯于在对人生百态的静观中体味世态冷暖,文字看似冷静,却饱含着真挚的温暖和人情,如《职业》《异秉》《鸡鸭名家》《戴车匠》《侯银文学11.6万字 - 会员
和虚构的人物为伴(小说家的散文)
本书是“小说家的散文”系列,也是艾伟散文集首次出版。书稿共分五辑,第一辑《我曾滴酒不沾》,回忆作为六〇后的独特的成长记忆;第二辑《叽叽喳喳的麻将和瓷实的汤圆》讲述宁波和杭州两地的风情,第三辑《和虚构的人物为伴》、第四辑《文本里的王者》分别谈论影响他的外国作家和他熟悉的中国作家,第五辑《安顿和抚慰之旅》讲述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游历随想,思想的火花在脚下沉淀。全文充满着积极力量。世间万物,唯有努力进取才能文学12.2万字 - 会员
鲁迅与北京风土(图文精选本)
邓云乡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还原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鲁迅常去的文化与餐饮老字号、名胜古迹等,同时涉及年节风俗与社会生活的细节,可谓因人而寓景、识小而见大,颇具真切的历史感和现场感,读之如同回到老北京的大街小巷。文学9.8万字 - 会员
生于1958
本书是一部二十世纪中叶的个人生活史。全书以散文的笔调,从不同侧面回忆了作者人生的前二十年,讲述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生活,各种农活的劳作方式,家乡的特色吃食,父母的辛苦撑持,乡人的喜怒哀乐,自己青年时代的苦闷、向往直至考上大学改变人生的经历。全书以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现了时代洪流中的个人命运。文学16.6万字 - 会员
时间的灰烬
人气作家月下的随笔集,由电影和图书引发的生活、爱情中的深刻感悟!这是一部由图书、影视引发出的关于生活、爱情等人类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的充满哲学意味的随想录,是一部关于思考和情感的随笔集。既有对国内外经典图书、影视的赏析,也有对冷门小众文章的品读。整体属于断片式的文风,利落干脆;语言凌厉唯美,语感较好,有感染力。文学10万字 - 会员
窗前的母亲
本书收录了肖复兴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质朴而又多思,饱含真情实感与人生哲思,自成风格。全书共分为“绉纱馄饨”“一片幽情”“窗前的母亲”“父亲和信”四辑,包含了作者的童年回忆,以及关于姐姐、母亲和父亲的记忆,以细腻平实的笔触,缓缓铺陈出对亲人无尽的怀念与深情。语言质朴恬淡,情感真挚厚重,用一桩桩小事勾勒出回忆中亲人朋友的旧时形象,一件件旧物像儿时的蝉鸣一般带着人回到记忆中的过去。文学10.5万字 木心遗稿(全三册)
木心说,到了成名之日,我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埋没了。晚年从美国返回故乡乌镇之前,他决定,不入画廊,不进拍卖行,不接待采访,不作讲演,不发表文章,不收礼物,不题字——此七“不”,归国之日的态度也。木心说,人在历史的位置,也不过是一个床位。在木心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著作之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笔记簿与散稿,从未面世,估计逾百万字。由于木心通常不注明成稿年份,从内容和字迹推测,小部分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写文学14.9万字- 会员
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乡
四十年间,“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深圳开放包容的一个重要标签。如今,“深圳已然是故乡”正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他们在这里洒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月月年年,城市在变,他们也在变。城市和人终于血脉相连。本书沿袭了《街巷志:行走与书写》的细腻文笔,更清晰地描述深圳种种,强化“城愁”概念,力图赋予这个城市新传说和忧伤底色。长居深圳的人会产生共鸣,没到过深圳的人会因此对深圳有更深入的了解。本书为《我们深圳》系文学1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