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民俗实用对联(上)
萧黄编著更新时间:2016-08-19 11:11:13
最新章节:第4章 工商百业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品牌:青苹果数据中心
上架时间:2004-03-01 00:00:00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青苹果数据中心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民俗实用对联(上)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萧黄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国韵·香文化
香文化内容广阔、驳杂,包括了香的历史传承、香品基本分类、香器使用、香思想转变发展等内容,作为一本香文化的入门书,我们将从历史文脉、技艺传承、生活空间等多角度展现香生活的雅趣。本书的第一章讲解香的历史传承、基本香品分类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核发展变化,让大家对传统香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再分别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香与香文化故事,我们想这更有利于理解香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与人的关系。最后介绍了现当代香文化的发文化6.4万字 - 会员
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齐文化(第五册)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鲜明的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文化精神,不仅在我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已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对今人依然有许多启迪和借鉴意义。《中华传统文化:齐文化读本》丛书编写委员会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上把握齐文化的特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面向中小学生,一体化设计读本的编写内容与编文化3.2万字 - 会员
正道:中国文化传统
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梳理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与起点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主流观念、民族精神、社会传习,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前途。在中国万年文化传统中寻找规律,贯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与当今人类社会的文化需求;在中国文化的人文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神本精神的对比中,指明中外文明的互鉴,揭示了中国文化文化11.6万字 - 会员
当代中国文化模式:选择与构建
本书以“当代中国文化模式的选择与构建”为主题,主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模式选择历程,二是构建适合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模式的选择历程并提出构建“层级化和谐”这一理想的文化模式,其意在增进多元文化共生与和谐的自觉,让中国文化不仅成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表征”,而且成为指引人的发展的“设计”,让我们的美好生活充满阳光与希望。文化20.4万字 - 会员
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齐文化(第二册)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鲜明的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文化精神,不仅在我国古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已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对今人依然有许多启迪和借鉴意义。《中华传统文化:齐文化读本》丛书编写委员会以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上把握齐文化的特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面向中小学生,一体化设计读本的编写内容与编文化2.3万字 - 会员
茶室陈设
本书除了可以欣赏到绿茶、红茶、青茶、花茶和普洱茶等各种精心摆设好的茶席之作外,还能欣赏到雅致的茶室、卓越的器物和丰富的茶艺,并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划分,收录了100多个方案的茶室设计,每个方案里面均含括茶类、茶器以及设计特点等文字,方便读者在进行茶室装点、品尝茶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茶器和茶花,并由此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提升我们的艺术品位。文化0字 - 会员
洗髓经
《洗髓经》是一部融合佛道儒三家养生理念的古老经典,据传由达摩祖师所创。此书强调通过修炼精气神,特别是精神的升华与意志的磨砺,以达到洗涤心灵、强健体魄、延年益寿的目的。书中不仅包含深奥的哲学思想,还详细阐述了具体的修炼方法与养生技巧,被视为传统养生文化的瑰宝。阅读《洗髓经》,不仅能领悟养生之道,还能在精神层面得到启迪与升华。文化9311字 - 会员
“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第2卷)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语言相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服务国家战略,宁夏大学着手打造“一带一路上的语言”系列丛书,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语言国情和语言政策,搭建“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语言和语言政策的数据库平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本书为丛书第二卷,将研究亚、欧、非洲共15个国家的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涉及各国语言状况、语言政策、语言教育、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等内容。文化23.4万字 - 会员
民间话语与中国现代诗歌
民间话语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与知识分子启蒙话语、政治革命话语等紧密交织在一起,极大地适应并促成了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中国新诗现代性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该著围绕民间话语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大众传播和本土接受等问题展开,结合中国现代诗歌发生发展、传播接受的不同阶段,重点考察分析了民间话语在中国新诗的平民化、革命化、大众化实践及民族形式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所呈现的文化1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