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
孔庆东更新时间:2020-11-05 17:46:37
最新章节:第十五课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孔庆东教授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的“金庸研究”课程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将场场爆满的孔庆东北大课程向大众敞开。秉承实录精神,力求再现原汁原味的现场气氛,保留生动幽默、一针见血的“孔氏”文风和灵光乍现的思想火花。与之前孔老师偏重于细读、分析金庸小说不同,本书主要从现象学、文化、文学、武侠四个方面,将金庸、金庸武侠小说作为六十年来重要文化现象,进行以武侠文学为核心的大文化研究。作者尊重文本、搁置先见,以问题统摄文本,启发大家深入思考。具体研究的问题有金庸的生平、社会关系、民族观、人生观,金庸小说中的武功、爱情、侠义等。孔老师博闻强识、思维敏捷、眼光毒辣,充满哲思的独到见解在文中比比皆是,他不仅仅是在讲金庸,还是在教大家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金庸者谁:北大金庸研究课堂实录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孔庆东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谚语的民俗学研究:沃尔夫冈·米德文集
本文集汇编了作者的21篇论文,代表了作者在国际谚语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这些文章从建设谚语学理论、探讨社会实践中的谚语与认同、解析美国的谚语与政治生活、挖掘谚语与日常生活的意义等四个方面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作者在半个世纪里的探索与成果。在理论上,作者基于欧美的宏大文化史,从多学科视角深入探究谚语的起源、传播与意义,充实了谚语学的理论与方法框架,对构建任何一种语言内的谚语学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研究模式。文化30.7万字 - 会员
先秦至清伯夷叔齐传说的意义考辨
伯夷叔齐的传说从产生以来,各个不同阶层的人,各个不同领域的人对其评价各不相同,但是都建立在同一事件的基础之上,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其中所蕴含的意蕴因为角度不同而更加丰富,故事所展现的价值观也在众多的阐释与演绎中呈现多元化。本书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对众说纷纭的观点进行考辨,理清其渊源和相互的承传关系。追本溯源、尽可能细节化地考辨、梳理清楚各家观点中相互抵牾的部分,参考各家研究方法和角度,无论是学科的文化22.3万字 - 会员
东亚佛学评论(第5辑)
书中义湘研究诸篇论文的主题涉及义湘的无我报心思想与戒律观,义湘及其后学的一乘思想,华严宗僧人对义湘《华严一乘法界图》题名的解释,以及东亚佛教史上义湘叙事的演变及意义;华严学研究主要探讨了7至10世纪东亚华严学中十佛说的历史演变,呈现出东亚佛教视域中华严宗思想发展的地域特征;澄观研究涉及澄观的人性观及其对普贤菩萨的看法;《大乘起信论》研究则利用华严宗祖师的相关注疏,重点考察了该论的关键概念“体相用”文化10.8万字 - 会员
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研究
本书按照“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的理念、原则,以韩国古典散文作为论述对象,分高丽朝、朝鲜朝初期、朝鲜朝中期、朝鲜朝后期等时段,选取若干代表性作家,借助新材料、采用新视角、提炼新问题,考察韩国古典散文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变异,探究韩国古代文人是如何内化、发挥与改造中国文化、文学经典。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广度、深度,拓展了汉文化圈的散文研究领域,还可以为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意义文化20.9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化精神(彩图新校本)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特质、体系、核心、发展、得失、论争等进行了最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文化24.7万字 - 会员
东亚佛学评论(第4辑)
本书是中央民族大学东亚佛教研究中心举办的“法藏与东亚佛教研究研讨会”的论文集,收录了十一篇文章,两篇书评。其中法藏研究九篇,皆以传世文献和海外珍稀文献为依据,讨论法藏思想观念及文本等议题。华严宗研究两篇,一篇从翻译等角度讨论华严宗的观音诠释,一篇讨论伯亭续法对法藏华严判教思想的发展。两篇书评分别是关于《大乘起信论》的成书问题与中国儒道佛三教关系。文化17.5万字 - 会员
犹太女性生存困境的文化阐释
作者从阿摩司·奥兹女性想象的自觉入手,以犹太历史与文化、女性主义、阐释学、认同理论、创伤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与弗洛伊德、福柯、萨特、布迪厄、哈贝马斯等人的学说为支撑,剖析作家小说中女性群体的恋父、背叛传统、单恋欧洲倾向,揭示这些女性所在性别、宗教、文化、政治诸场域中的复杂权力运作,阐释作家的对话与主体间性立场。著者在对奥兹作品进行研究,从社会文化层面对犹太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规范分析的同时,还对犹太传文化12.7万字 - 会员
《白鹿原》的文化透视
本书是一部透视白鹿原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著作。全书共分八章:第一章文化寻根与价值重建,主要探讨陈忠实与文学寻根;中国文化中的两条根——学为好人与创世事。第二章中国乡土社会的肉身崇拜与阉割。主要探套中国乡土社会的肉身崇拜;羞涩、遮蔽与阉割。第三章共在中的自我与他人。主要探讨存在就是我和他人共在,共在中的成德者——鹿性“好人”;共在中的狼性“恶人”。第四章为历史而烦。主要探讨乡土人生为“历史”而生;乡土文化17.4万字 - 会员
唐代朝野政治与文化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唐代朝野政治与文化发展。全书分上、下编。上编涉及初唐时代重要人物尉迟敬德、武则天与狄仁杰、姚崇事迹,以及唐朝与武周政权交替时期朝野政治演变,永泰公主与懿德太子关联问题,新出土的武氏家族后裔石刻墓志探讨等。下编首先考察唐代饮食与官场政治,涉及唐代仕宦的饮食观、唐代的献食、政事堂食、廊下食、公厨、道教徒的养生饮食,相信对当今社会会有所启示。其次论考唐代帝王巡幸文化、唐代都市佛教文化的交融与文化2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