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
更新时间:2023-11-01 18:29:22
最新章节:封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献的正本清源与史学的开拓创新,有着天然的血脉关联。每一文献系统、不同文本层次的源流脉络都可能牵涉到历史叙述的复杂衍变,揭示出多元丰富的历史图景;文献学所蕴含的贯通视野与纵深思维,也是史学研究跨越断代藩篱、实现整体关照的重要依凭。本书作者精研宋元史籍与四库文献,从历史文献学入手,立足实证,力求新知。此次收录近作24篇,以扎实的个案研究和宏通的阐释解读,一以贯之地探究由文献入史学的路径与方法,摸索历史研究的新范式。本书亦可看作一部青年学者的养成史,《自序》以及本书后五篇(《〈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至《〈辽史探源〉题外话》),从作者的亲身实践,就“由文献入史学”的方法做了系统阐述,对于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习入门,定多启发与共鸣。
上架时间:2023-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文献清源与史学问径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封底
- 《〈辽史〉探源》题外话
- 《辽史》与史源学
- “四把钥匙”与治史格局
- 宋辽金史籍与四库学文献整理琐议
- 《辽史补注》与史注传统
- 李文田手稿的再发现:国图藏《四库全书表注》初探
- 《中华再造善本》所收杭世骏《金史补阙》辨伪
- 吕颐浩《燕魏录》误题《燕魏杂记》原因考
- 四库提要篡改《四书反身录》说驳议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修昔底德演说辞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演说辞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将演说应用到历史作品的传统中,修昔底德的演说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分歧。本书试图从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说辞的视角出发,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说辞的原因,探寻演说辞的真实性,进而阐释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创作手法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揭示演说辞所体现的那历史8.6万字 - 会员
望东方:从古希腊到1800年的西方中国报告(中卷)
本书叙述了17-18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到北京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与中国士大夫阶层密切接触,对中国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撰写了大量的书信、报告和著作,翻译中国文化典籍,向西方广泛地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他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介绍,给欧洲思想界很大的启发,成为正在发生的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历史24.3万字 - 会员
唐宋历史评论(第5辑)
《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历史17.6万字 - 会员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2020年第1辑/总第1辑)
《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历史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集刊,主要刊发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优秀学术成果。本辑为创刊号,共收录7篇文章。历史27万字 - 会员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年下卷/总第21卷)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1卷,设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中外史学交流”“历史文献学”“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刊发论文22篇,后有附录2篇,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历史32.8万字 - 会员
正声新奏: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
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以三个版块十章的内容,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与“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全面分析讨论了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历史学研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历史学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学应如何向民众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内容服务,并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相结合,建立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呼吁历史教学转向培养专业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历史普及人才历史13.3万字 - 会员
清代及民国初期呼和浩特房地产研究
本书论述了清代及民国初期呼和浩特房地产业诞生背景、产业类型、交易状况、税务矛盾、质量评估以及政府行政对房地产的干预等内容,探讨了呼和浩特房地产私有化过程中的诸多议题,对这一时期北方边疆城市移民社会的形成、宗教信仰在地方社会上的影响,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治张力都有细致的说明,资料翔实、观点凝练、逻辑清晰,弥补了呼和浩特房地产在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研究空白。历史17.9万字 - 会员
区域视角下的西北:地缘与空间中的农耕、游牧与绿洲
中国历史书写深受海洋史观影响,导致中国历史叙述“权重”发生偏移,以19世纪中叶以来通商开埠为基础的东西关系“冲击—回应”理论大行其道,直到拉铁摩尔中国“亚洲内陆边疆”研究恢复以南北关系为中心的“大陆史观”之后,“过渡地带”作为中国历史的中心才受到重视。本书以中国西北为例,以地缘与空间视角下的农耕、游牧与绿洲互动为切入点,在“长时段”的眼光下,“西北”不仅没有“停滞”,而且在“区域”空间尺度上发生了历史12.3万字 - 会员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8年下卷/总第19卷)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刊发24篇文章,分为八个栏目:“笔谈: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史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中外史学交流”“历史文献学”“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前沿成果。历史28.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