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养老保险与大国之治:对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思考
刘斌更新时间:2024-07-15 17:52:21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基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聚焦到与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两个层面,即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应服务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应服务于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本书首先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归纳,从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和国家治理两个命题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的影响途径。其次,本书对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与国家治理模式的协同关系,同时总结出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融入经济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以及制度优化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影响的内在机理,将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分解为制度保障水平和制度可持续性两个方面,并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体化为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社会治理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利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对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对经济社会治理能力的内在逻辑进行了论证。同时,本书建立协同治理框架,深入透析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内部,分析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金的可持续性以及一、二、三层次的互动发展对于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期寻求化解长寿风险等突出问题并助力提升我国经济社会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和政策。最后,本书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创新和路径优化建议。
品牌:西南财大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西南财大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养老保险与大国之治:对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优化的思考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致谢
- 参考文献
- 7.4.5 持续提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和运营管理能力
- 7.4.4 加快实现制度内部参数高效协同和动态调整
- 7.4.3 壮大完善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以及文化环境
- 7.4.2 坚持推进多层次体系供给主体共建共享共治
- 7.4.1 重视多层次制度与其他经济社会政策融合创新
- 7.4 制度优化的政策建议
- 7.3.2 基本路径
- 7.3.1 基本思路
刘斌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科普资源开发与创新实践
本书是2017年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科协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项目”的成果汇编。成果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所国内高校的50个项目,分为科普展品及衍生品、新媒体科普作品、科普活动三个部分,每个项目分别阐述了项目的起源、背景、目的和意义、过程和方法,以及项目成果、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社科23.1万字 - 会员
犯罪防治与社会治理
本书作者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3~2017)。在任职的十五年里,他围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以及一些法规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提出40多项全国政协提案。本书以这些提案为线索,结合有关部门的复函,重点从刑事立法、精神卫生立法和社会领域立法三个方面,记录一些重要法律的制定、实施、修正历程,研析有关理论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社科35.5万字 - 会员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7年卷)
《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是社会史和经济史方面的集刊,汇集了相关领域的大量优秀成果。本书为2017年卷,分为“税收与财政”“经济与社会”“文化与社会”“学术评论与综述”四个专题,主要收录了茶税和杂税征收、万历清丈,水利建设、戏曲文化、官学系统等方面的20篇文章,这些研究成果深化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社科26.6万字 - 会员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16卷)
本书主题论文涉及城市社区环境治理议题、“枢纽型”社会组织目标错位的实践逻辑及机制、ENGO从环境抗争到协同治理路径演化中的作用机制、政府购买服务环境下的社会组织行动策略、长三角地区社会企业双重目标之平衡、道德化市场中的社会组织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利创新效应及其影响机制;书评关注和分析非营利部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三者之间的合力协作;访谈录介绍了宁波市象山县抗癌康复协会探寻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的历程;社科14.4万字 - 会员
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理论与实践
本书在总结和吸收国内外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在社会工作机构中从事社区矫正项目管理和多年从事社区矫正项目评估的经验,构筑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理论体系。本书介绍了社区矫正工作评估的一般原理,探讨了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社区矫正对象需要评估、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社区矫正质量评估等评估形式。社科17.1万字 - 会员
迁徙与回流: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劳动力商品理论、地租理论等为基础,通过批判西方经济学理论在分析中国农民工问题上的认识误区,构建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分析与认识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理论框架,进一步厘清中国农民工半商品化问题的特殊性以及存在的主要矛盾;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迁徙与回流中的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探讨农民工半商品化的主要趋势并提出解决方案,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社科19.3万字 - 会员
明清珠江三角洲女性形象建构研究:以吴妙静、黄惟德、李晚芳为例
宋明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发日趋成熟,粤商崛起,与此同时,士大夫队伍也日益成长壮大,并为了改变中原士人之前所描述的岭南“烟瘴荒蛮”形象,不遗余力地推介王朝正统文化。本书通过明清广东仕宦建构三位女性形象的研究,一方面管窥宋代以来女性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也试图揭示仕宦将唐宋岭南女性“另类”形象逐步归整到王朝正统化背后的动机。三位女性形象的建构,反映了边疆地区在士大夫社科24万字 - 会员
大国边城:西南地区城镇化的功能、现状与展望
“大国边城”是讨论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议题的基本语境和价值取向。西南地区城镇化建设,应当成为中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应当成为推动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支点,应当成为提升中国边疆治理能力的关键手段。本书试图在国家视阈下,阐释西南地区城镇化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安全治理三项核心功能的内涵,以指数化方式研判评价西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水平,探索中国西南地区城镇化三项核心功能的协同实现路径,为促进中国西南社科14.6万字 - 会员
数字化变革中技能人才生态:评价与塑造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对技能人才生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书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在数字变革的时代,如何有效地进行技能人才生态评价?技能人才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完善技能人才生态的路径有哪些?为此,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3部分: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能人才生态现状,包括技能人才数量和结构、产业升级、动态环境等方面。其次,对数字时代的技能人才生态进行评价,包括新时期技能人才生态评价指标社科1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