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探寻文学全史的脚印
杨义更新时间:2025-04-29 18:25:31
最新章节:第13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全史考察的是“大历史”中的文学的文化存在和精神脉络。本书原为杨义先生为国家出版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全史”所写的导言部分,是杨义先生关于大文学史观的一篇重要论文,可视为一本文学简史和研究梗概;附录有一篇杨义先生关于大文学史观的访谈。深入地发现文学全史的丰富构成、丰盈血脉和历史生命的丰厚见证,展示现代大国百年文学浴血新生的神采和风范。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探寻文学全史的脚印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第13章 注释
- 第12章 附录 学术上的中国梦
- 第11章 新旧体诗与戏的对峙互渗的立体空间
- 第10章 少数民族文学独立成卷的理由
- 第9章 地缘文化与海峡两岸暨港澳
- 第8章 文学主流与政治学
- 第7章 文学流派与文化层面
- 第6章 探究精神谱系学
- 第5章 评述“现代性”
- 第4章 打捞诗性智慧
杨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根”之问:鲁迅的自然观与伦理学(1898—1927)
鲁迅早年深受进化论影响,这种背景深刻改变了他的自然观念,也奠定了他以“立人”为中心的伦理改革思路。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语境中,鲁迅面临着“家国天下”伦理秩序解体与重构的难题。本书以《天演论》引发的“天人之变”作为总体视野,通过构建相关语境与知识脉络,深入讨论鲁迅有关“人国”的设想、科学主义潮流中围绕道德与信仰的思考、历史意识的变迁、诗学与政治的改革思路、家庭改革的生物学原理、20年代对进化论的反思等主文学47.8万字 - 会员
沿波讨源:媒介、符号与中国文学流变研究
本书清理了媒介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媒介的角度为文学的发展寻找到了终极的“物质动因”,并详细论述了媒介与符号、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本书尝试建构了新的文学史观,分别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重新进行了中国文学史的断代分期,得到了不同于以前的分期结果。本书对中国诗歌体裁的演进原因及路径从媒介和符号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推动文体发展的本质力量,提出了“乐诗”、“文诗”的新文类。文学25.4万字 - 会员
寓意的逻辑:爱伦·坡小说研究
本书以敏锐的学术眼光捕捉到常为爱伦坡小说研究者忽略的语义逻辑问题,在确定了坡的小说逻辑诗学这一基本框架之后,分别围绕“文学与控制论”“视差与表层阅读”“文类能量与进化”“语言游戏与语义增殖”“新媒介与秘密写作”“文学与仪式”以及“双重束缚与替身结构”等七个层面对坡的小说加以重新阐释,凸显其寓意赖以发生的逻辑机制。文学23.6万字 - 会员
新时期儿童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意识研究
本书以生态伦理为切入角度,以“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为基础,从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中生态伦理意识的确立、表现以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展开,结合具体文本对这一时期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一次专题性归纳。传达了新时期儿童文学对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生命在自然规律的探索,以及对其中所呈现出的生存状态、简约、环保的生活理念和儿童“自然感性”生活回归等关系的生态思考,就新时期儿童文学如何更好地担当起肩负的使命进行深入思文学18.8万字 - 会员
湖南文学的本土经验与世界性
本书探讨当代湖南作家作品的精神构成及其地方性特征,对周立波、韩少功、残雪、黄永玉、王跃文、阎真、张枣、沈念等十多位当代湖南重要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进行诗学和阐释的双重解读。整体结构以文学的地方性遗传、认知叙事与湖南作家的自我进化、不断变化的文学样态等为基本构架,试图探讨如何以不同方式、多维视角把握文本的思想脉络和艺术构成。文学24.5万字 - 会员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研究
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是中国诗歌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本书试图对这一时期的叙事诗进行系统的梳理。全书确定叙事诗的内涵,分析叙事诗产生的原因以及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等不同阶段的叙事诗的基本情况。围绕不同时期叙事诗发展的内在理路,就热点与焦点问题展开研究,描述与把握这一阶段叙事诗的演进轨迹。并借鉴西方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模式上总结先秦汉魏六朝叙事诗。文学24.3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研究(1919—2019)
与中国古代诗歌、小说、戏曲在域外的译介与传播相比,中国古代散文的域外译介较少系统研究。本书在以法语为载体的文化系统中,考察中国古代散文1919—2019年间在法国的范畴界定、文本选择、接受阐释和传播效果等基本情况,分析复杂译介与传播现象之间的关系,探究百年间其译介与传播的历史脉络、功能特征和运作机制,以及从政治到审美、从边缘到热点、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向。文学17.2万字 - 会员
裴多菲研究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十九世纪匈牙利著名革命爱国诗人,享誉世界诗坛。本书以全新视角展示诗人短暂的革命人生和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书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理论分析、阐述和点评,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再现了一位革命爱国主义诗人真实、高大的形象。在思想意义上,裴多菲及其诗歌创作集中体现出高度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在艺术创作上,裴多菲以豪放、清新、明快、细腻的诗风著称,极富艺术感染力,对后文学13.2万字 - 会员
文化生态与山水诗文论稿
本书把作家及其作品放进具体环境中进行考察,与自然与人、社会、教化、伦理、风俗等进行关联性和一体性的审视,突破学科的阈限,以生态的系统观与生态的价值观对我国古代山水诗文进行多方位的反思和探究。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以坳典诗文中的山水描写进行观照,揭示其文化内涵及社会背景;中编以中国文学传统中有关山水的最具代表性的审美范型进行解析,从中领略我们民族特有的生态智慧与艺术诉求;下编则以文史的站位,参照和文学19.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