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当代英语小说中的衰老创痛主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5-04-27 16:34:18
最新章节: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结构性创痛”集中表现在衰老的第四年龄阶段,本书以当代英语小说家玛格丽特·劳伦斯、金斯利·艾米斯、芭芭拉·皮姆、多丽丝·莱辛、玛格丽特·福斯特、西娅·阿斯特利、J.M.库切、保罗·奥斯特、戴维·洛奇、菲利普·罗斯、梅·萨藤的与老年书写紧密相关的作品,分析衰老与创痛的关系。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当代英语小说中的衰老创痛主题研究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网络写作新文类研究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消费文携手改变了文学的观念,为新文类的出现打造了全新的文学场。一方面,网络写作呈现出迥异于传统纸媒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和评价方式,从宏观上为文学发展开辟出新的路径;另一方面,网络写作提供了新的话语资源和言说方式,这可以从网络新文类的大量写作实践中得到验证。文学22.8万字 - 会员
抉择的高度:张平小说研究
本书通过对著名作家张平的一系列代表性小说作品,诸如《姐姐》《祭妻》《法撼汾西》《天网》《抉择》《孤儿泪》《国家干部》《重新生活》等的深度文本细读,一方面结合相关的生平传记资料,另一方面也把作家纳入总体的新时期文学思潮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展开具有综合性的全面研究,并最终提炼概括出张平文学写作的基本特质。张平的小说创作先后经历了“家庭苦情”系列、“社会问题文学作品”和“政治小说”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的阶段文学35.8万字 - 会员
南宋孝宗时期词风嬗变研究
南宋孝宗乾、淳年间,辛弃疾、姜夔先后登上舞台,后世词坛始终未脱其藩篱。历代词学家都认识到该时段的重要性但却褒贬各异。具体来看,孝宗词坛打破了晚唐以来艳情词占主导的创作局面,咏物、述怀、说理、祝寿、节序等主题得到突显,“以诗为词”彻底实现,议论与用典极为普遍。与此同时,文人创作与社会娱乐需求出现分离,坊间编选歌本仍以北宋词为主,《草堂诗余》即为典型代表。通过对苏轼和辛弃疾这两位伟大词人进行比较,亦可文学24.1万字 - 会员
俄罗斯作家创作心理研究
《俄国作家创作心理研究》曾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初版,1999年再版。《俄罗斯作家个性心理和社会心理》选自《文学艺术和社会心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选自《艺术家个性心理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心理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中的三篇论文分别选自《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俄国作家创作文学39.3万字 - 会员
中外文论(2017年第1期)
《中外文论(2017年第1期)》共分六个栏目。“名家理论研究”聚焦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名家的文艺理论研讨。本期的文章主要围绕陈独秀、方东美、梁宗岱及朱光潜四位理论家来展开,内容涉及其文学理论、诗学理论及文化人格等方面的问题。“文艺基础理论”栏目则主要偏重现当代文论中的重要问题的多视角展示,主要涉及典型论的泛化考论、文论关键词“变”的研讨、自传叙事模式研究等问题。“古代文论研究”则延续了一贯的关文学31.2万字 - 会员
清初小说论稿
本书分为作家与作品两个部分。上编为作家部分,主要对江左樵子、吕熊、王猷定、王炜、严首升、贺贻孙等6位代表作家,在生卒年、遗民身份、是否为小说作者等悬疑问题上进行了详细考证。同时,本书还对王猷定、王炜二位作家的年谱进行了简编。下编为作品部分,主要对《樵史通俗演义》《梼杌闲评》《女仙外史》《诺皋广志》《阐义》及李闯小说等代表作品,在创作特色、遗民意识、人物形象、嬗变规律、传播接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它们文学17.3万字 - 会员
文学朝圣者“谢拉皮翁兄弟”文学创作研究
“谢拉皮翁兄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团体之一,其成员是20世纪20年代彼得格勒颇有才华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的创作或大胆新颖,或成熟老练,文学作品很早就吸引了研究界的注意。“谢拉皮翁兄弟”是早期苏联文学的主要参与者,苏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分别从文学渊源、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三部分梳理“谢拉皮翁兄弟”团体成立的缘由、成员组成、文学活动、创作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阐述扎米亚京、文学24.1万字 - 会员
金圣叹形式批评研究
作为文学评点大师,金圣叹关心的是一部作品的文本优劣,探寻的是文学形式本性。他主要采取以文观文的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美丑利弊,揭示作者行文用心,指点读者赏文门径,从而展示文学文心之美、文辞之美、章法之美、分解之美。本书力图总结金圣叹形式批评的特点,探讨他如何透过形式把握文本意蕴,如何在艺术和科学之间寻求感注与理性的张力。文学23.3万字 - 会员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
中国诗学的缘事理论研究包括范畴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三个部分。缘事理论的基本范畴是“事”,基本概念是“缘事”。从缘事的角度看,诗歌就是源于事感、形于事象、成于事境的。缘事理论研究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审美及批评等一系列诗学问题,继而形成了缘事发生论、缘事发展论、缘事创作论、缘事诗体论、缘事诗法论和缘事诗评论的体系结构。应用研究主要通过个案分析将缘事理论应用于当下的诗歌创作与批评、诗学文学2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