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透视:第四届中国哲学家论坛文集
赵剑英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7 17:39:34
最新章节:德清县域基本概况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究,第四届中国哲学家论坛于2023年5月在浙江省德清县召开。本书汇集了参加本次论坛的24位国内知名哲学家的精彩发言。全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主题,从哲学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以及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意义,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和中国哲学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透视:第四届中国哲学家论坛文集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德清县域基本概况
- 后记
- 高质量推进县域精神富有的实践机制与路径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精神富有的两个维度
-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共同富裕的多重逻辑
- 共同富裕,特别是精神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 普遍性和特殊性之争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形象的再塑造
-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 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赵剑英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
本书立足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这双重维度来阐释马克思理论的有机整体性,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思想史研究和专题探讨的方法,分别界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资本批判的内涵,梳理双重维度在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阐明双重维度的现实基础和方法论原则,并在双重维度相互建构的理论视野下,围绕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实现路径与实质、资本批判的理论逻辑等专题展开探讨,希望彰显马克思理论的双重维度的当代价值。哲学23万字 - 会员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个体理论:语言哲学的分析
个体及个体化是近现代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在反思和批判资本现代性的语境下,把个体自由与人类解放结合起来,并在继承近代社会政治哲学重视个体本位的基础上,通过强调社会关系和实践活动的基础性,把哲学史上对个体及其自由的理解转化为“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之自主活动和自我实现问题。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承诺,也是贯穿其思想始终的主旨。本书旨在结合西方哲学史语境,从语言哲学的主谓哲学29.3万字 - 会员
沉思与批判: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道路
卢卡奇是匈牙利现代著名思想家,20世纪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本书是作者数十年广泛收集卢卡奇原始文本及其有关材料,深入细致研究的成果。作者依据大量第一手文献,通过卢卡奇走向马克思的艰难曲折复杂的沉浮历程,全面研究了卢卡奇—系列著名代表作,客观描述了卢卡奇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其一直到最后都始终笃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生。哲学43万字 - 会员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
本书围绕唯物史观及其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勾勒出相对完整的逻辑体系,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当代价值,最后落脚在铸就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上。全书共分六编,各编内容基本上按写作或发表时间排序,反映了理论创新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品质。开篇绪论强调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全书主体结构由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社会形态理论与大的历史时代观及其运用编、中华思想史当代马克思哲学57.6万字 - 会员
历史抉择与逻辑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研究
本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将实践概念置于中西方的比较论域中进行历史考察,揭示马克思实践观的革命性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提炼出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观的三种向度,即认识论、主体性和政治伦理三个批评范式,试图从批评形态的逻辑结构层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特征进行理论阐释和演变分析。哲学18.6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卷、文哲学部卷(全2册)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线后即在首页开辟了“学部委员”专栏,发表“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及访谈等文章,旨在宣传我院杰出专家的学术成就、治学方法、治学经验、优良学风。用第一人称的方式,非常具有可读性。这个创意得到了学部委员和荣誉学部委员的支持,陆续赐文发表,扩大了学部委员的影响,扩大了我院的影响。几年下来,已经发表了100多篇,今年又收到了几十篇,共有140篇,平均每篇15000字左右。各篇基本由以下哲学52.6万字 - 会员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
书稿深入阐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与政治哲学范式。首先,本书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质入手,分析历史唯物主义遭遇的理论问题,从其科学性与超越性的双重维度深入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逻辑的科学把握。并从历史的追求、历史的主体、历史的活动、历史的逻辑与历史的理想五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理论逻辑,在细致分析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力图呈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全貌,并敞开历史哲学14.8万字 - 会员
马克思的辩证时空理论
马克思社会时空观是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它在哲学上的突出表现是划时代的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思想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和其他传统哲学的一场“哥白尼式革命”。这场革命颠覆了建立在“永恒时空”基础上的观点,建立了全新的以“辩证时空”为基础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当下学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解尚有不足和误区,本书旨在比较全面地廓清马克思辩证时空理论。本书对马克思从早期到成熟哲学12.8万字 - 会员
何谓唯物主义:重新理解马克思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含义包括基本含义和重要意蕴两个方面。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活动及其矛盾运动是思想观念以及上层建筑的现实基础,此为新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从方法维度看,新唯物主义是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唯一科学的方法;从认识维度看,新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和说明现实;从价值维度看,新唯物主义追求崇高的价值和理想;从实践维度看,新唯物主义以现实的活动改变现存世界。同唯物主义的其它含义相比,新唯物主义的含义是哲学22.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