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外文论(2023年第1期)
更新时间:2025-04-28 19:57:33
最新章节:附录二 《中外文论》来稿须知及稿件体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当代文艺也在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应势发展,并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新的文艺现象、文艺方法、文艺思潮等。今天,文艺理论研究者既要面对文艺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见解,也要探讨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新表达、新方向、新形态。在中华民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今天,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也在“后理论时代”语境中获得了更多的全球性空间。本书将从理事专访、西方文论、中国文论建设、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论、译文等方面展开论述。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外文论(2023年第1期)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附录二 《中外文论》来稿须知及稿件体例
- 附录一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历届会议
- 附录
- 审美视域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
- 莱辛与《拉奥孔》
- 论作为新型纪念性建筑的先锋派纪念碑
- 译文
- 黄自元楷书字帖字形结构艺术与美育思想探析
- 汉语“象”论思维特征
- 从《诗经》管窥纯知觉叙事传统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五代巴蜀文学研究
本书所关涉的研究内容纷繁复杂、丰富广博,既有历时层面的分段研究,也有共时层面的互动分析;既有对文人群体的生态分布、人格心态的关注,也有对文人群体的创作思想、审美主张的把握;既着眼于宗教对巴蜀文人群体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注意到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对巴蜀文学生态的影响。五代巴蜀文学,不仅对同一历史时期的荆南文坛和南唐文坛产生了深刻影响,更对宋初文坛的生成聚合与构造重组贡献良多。文学20.3万字 - 会员
他者·他性·他我: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研究
本书从动物研究视角出发,兼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研究、生态批评、精神分析、新历史主义、后人文主义和认知动物行为学等理论,重点考察库切的《动物的生命》、辛哈的《动物之人》、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温顿的《浅滩》等当代新英语小说中的动物书写,探究关于动物的文学再现及象征意涵与真实动物之间的关联,论释对动物的不同认知如何影响其在人类社会的命运及人类自身,分析文学文学35.5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学经典建构的理论与实践(1976—2016)
文学经典不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经典在文化建构、传承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基于近四十年来国内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路径、理论成果的系统性爬梳整理,将新时期以来文学经典论争的发生、发展及文学经典研究的困境与媒介文化变迁相关联,对文学经典论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梳理大量的资料,在还原论争展开的文化现场的基础上,呈现四十年来文学经典论争的总体风貌和文学26.8万字 - 会员
颠覆·开放·与时俱进:美国后南方的小说纵横论
美国的南方文学因20世纪上叶的“南方文艺复兴”以福克纳为代表的的几代南方作家突出的文学成就而享誉美国乃至世界文坛,是国内外学术界一个研究重点。本书选取统摄着后南方文学的主题表达、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的消费、历史、地域、性别、阶级五个核心概念板块对这些文本进行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这些致力于表现“文化震荡”的小说的创作主旋律,全面、客观评价其本身及其之于南方、南方文学的意义至关重要,可望实现后南文学27.2万字 - 会员
小说九家
本书采取知人论世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九位当代小说家近年来的重要作品,同时对其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做了定位性分析。附录部分是对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批评家、作家与文学史等关系的敞开式评点,是一种朋友之间闲谈的叙述风格。文学20.3万字 - 会员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研究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还原”和“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双向考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的两湖现代文学,在历史叙事、武陵地域、中部地域及东部地域书写方面,内蕴热心向洋、九死未悔与冷眼观世、逍遥自适的张文学53.7万字 - 会员
德里罗四部小说中的体育叙事研究
体育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体育也在不少美国作家的作品中对表达主题和塑造人物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尚未引起文学批评界的重视,若予以关注,也仅仅是局部提及。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对德里罗小说中的体育叙事进行系统探讨的专著,让体育作为关键词进入严肃文学作品的阐释视野,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范式。本书从隐性叙事、历史书写和主体性等角度,深入系统地揭示出体育叙事与话语构建、身份认同文学16.6万字 - 会员
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本书立足于美学、文学理论和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相交融的视域,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历时性和共时性——对“陌生化”理论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和批判性讨论。作者力求从立体化的多维视角来给“陌生化”理论画像,而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时性”维度的理论梳理和“共时性”维度的理论阐释,将“陌生化”理论以陌生化的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文学24.3万字 - 会员
当代作家十六谈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对技术时代或城乡变革的坦诚言说;等等。这些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文学16.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怀安诗社研究
本书从中国古典诗学视角出发,对延安时期创作旧体诗词的怀安诗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是学界第一部关于怀安诗社的专著。在界定怀安诗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对怀安诗社的研究现状、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成员组成与活动历程、诗论主张与创作实绩、地位影响与得失成败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还重点讨论了李木庵、谢觉哉两位怀安诗人的创作成就以及《游南泥湾》、《延安颂》与《红云曲》等三类怀安诗名篇。总之,怀安诗社文学理论19.7万字 - 会员
不寻常的讲述: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非常态人物叙述者研究
本书首次提出“非常态人物叙述者”的概念,具体是指一种特殊叙述者,它主要由智力、精神、心理、道德、形态、状貌等多个方面与正常态的人存在较大差异和区别,并且已经参与到故事进程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相对具体和形象化的人物来担任。本书主要针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中引人注目的癫狂型、痴呆型、幽灵型和比拟型这四个非常规形态的人物叙述者类型展开专门探讨和深入论析。这是在取法和借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文学理论29.3万字 - 会员
家族关系与国家认同:福克纳后期小说研究
本书在小说叙事理论框架内,借用社会历史批评,选取美国现代作家威廉·福克纳后期(1942—1962年)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家族变迁主题及其罗曼史的形式特点,辨析人物国家认同机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历史隐喻。福克纳这一时期的创作将社会理想置于南方历史与现实生活的中间地带,深刻揭示南方家族揉入的异质性,用乐观的笔调描述混血对家族生命力的积极意义。本书突破了黑白种族、贫富阶级的二元阐释范式,通过对人物时间文学理论15.5万字 - 会员
人文新视野(第17辑)
本书是由国内著名学者史忠义、栾栋先生主编的“人文新视野”研究论文的第17辑,书稿主要包括诗学研究、法语文学研究、英美文学研究、日本文学研究、语言学和语用学研究、翻译研究、比较文学等几个栏目。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处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文学理论17.1万字 - 会员
国家话语与民间文学的理论建构(1949—1966)
基于文献与口述资料,结合民俗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学科方法;本书通过回溯1949—1966年民间文学的知识生产场域,引入“国家话语”,分析与阐释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理论建设、民间文学批评体系的构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民间文学与社会主义新文艺等,纠正了之前学界对1949—1966年民间文学理论建设不足的偏见。本书主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艺、强化中华民族认同、书写少数民族文学史、培文学理论31.9万字 - 会员
谭献与晚清文坛
谭献是晚清著名文学家,本书从晚清时代与文坛双重变迁的视域中考察谭献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地位。将谭献文学研究与晚清文学流派、学术思潮、文艺思潮等方面相联系,在晚清文坛“南北宋词之争”“唐宋诗之争”“骈散之争”的视野下考察谭献的词学观、诗学观、骈文批评理论等文学思想。本书从谭献文艺与文学互通共融的现象出发,从书学与词学、诗学与词学的关系角度入手,分析谭献的词学批评理论,从而深入探究晚清的学术思潮文学理论3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