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从硬实力到软实力(2)
如前所述,有时候同一种实力资源能够影响从强制到吸引等各个层面的行为。一个在经济、军事上走下坡路的国家,损失的不仅是硬实力,同时受损的还有影响国际议程的能力和自身吸引力。在不可战胜论或注定论等神话的驱使下,一些国家会臣服于他国的硬实力。希特勒就曾经试图制造这样的神话。硬实力可以用来缔造帝国和制度,并为小国设置议程——前苏联统治东欧国家就是一个例证。肯尼迪总统的担心不无道理:虽然民调显示美国比苏联更受欢迎,但在航天计划和核武器力量方面,苏联略胜一筹。12软实力并不依赖硬实力而存在。斯大林曾经说:“教皇手下有多少个师?”可事实上梵蒂冈却不乏软实力。苏联一度软实力雄厚,但在入侵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其软实力几乎损失殆尽。尽管苏联的经济和军事资源持续增长,但软实力却在下降。事实上,在粗暴政策的作用下,苏联的硬实力暗中削软实力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弱了软实力。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苏联在芬兰的影响力却因其软实力而得以加强。同样,20世纪30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睦邻政策”加强了美国的软实力,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因此增强不少。13有些国家的政治影响力远远超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那是因为它们将经济援助、和平调解等具有吸引力的因素纳入了国家利益的定义中。过去20年中,挪威参与了菲律宾、巴尔干、哥伦比亚、危地马拉、斯里兰卡和中东等地的和平谈判。挪威称此举源于路德教会传统,但事实上这种和平缔造者的姿态使挪威的价值观得到普遍认同,国家软实力同时得以增强。挪威外交大臣简·彼得森说,“我们摸到了一点儿门道。”这其实说明,挪威依靠谈判桌上的地位,提升了自己在大国视野中的作用和价值。14加拿大联邦自由党前领袖米哈伊尔·伊格纳季耶夫从相似的角度描述了加拿大的地位:“影响力源自三种资产:作为一个好公民的道德权威——这方面我们尚且有一些,军事能力——这方面我们比较欠缺,以及国际援助能力。”对美国来说,“我们有可用之处。他们需要合法性”。15由此,加拿大在和强邻讨价还价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影响力。波兰政府决定向战后的伊拉克派兵不仅是为了巴结美国,也是为了更广泛地树立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形象。2001年塔利班政府垮台后,印度外交部部长飞赴喀布尔向阿富汗临时政府道贺,他的专机满载着有关宝莱坞电影和音乐的音像资料。飞机一落地,这些东西便被一抢而光。16正如我即将在第三章中所谈到的,许多国家都拥有软实力资源。
制度体系能增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例如,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凭借缔造国际规则和制度体系推行了自己的价值观。人们认为,这些规则、制度和美英经济体系中的自由、民主特性是一致的:英国主张自由贸易和金本位制,美国力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国家实力若在别国眼中显得合理合法,那么这些国家在达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就会相应减少;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自然愿意效仿;如果一个国家能缔造出与其利益和价值观一致的国际规则,那么在别国眼中其行为就更具合法性。当这些国家借助机制和规则鼓励别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代价高昂的“胡萝卜”和“大棒”了。
软实力的来源
国家软实力主要来自三方面:文化(在其能发挥魅力的地方)、政治价值观(无论在国内外都能付诸实践)、外交政策软实力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当其被视为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时)。
先谈谈文化。文化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整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被分为迎合精英品位的高雅文化,如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侧重大众娱乐的流行文化。
当一国的文化中包含了普世价值观,其政策中推行的也是被他国认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那么双方就会建立一种兼具吸引力和责任感的关系,该国得偿所愿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大大增加。狭隘的文化和价值观不可能产生软实力。德国《时代周刊》主编约瑟夫·约弗曾经评论说,美国的软实力远远超出其经济和军事资产的规模。“美国文化,无论雅俗,其对外传播的力度是自罗马帝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况且其中还颇有新意。
罗马和苏联的文化影响止步于军事边界,而美国软实力统治着整个世界。”17有些分析家简单地将软实力当作流行文化的力量,他们错将软实力行为等同于制造软实力的文化资源,混淆了文化资源和实施吸引力的行为。例如,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将软实力描述为“诸如文化和商品所具有的非传统力量”,之后他又轻描淡写地称“它们确实,只是软弱的力量”。18当然,可口可乐和巨无霸无法在伊斯兰世界吸引人们热爱美国;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钟爱比萨饼和美国影视,可这些都不会影响他实施核计划;上等的葡萄酒和奶酪不能确保法国的吸引力;日本的口袋妖怪小游戏人气十足,但这并不等于其政策也能处处如鱼得水。
上述例子并不能否认流行文化是软实力的来源,但从中也能看出,实力资源的效用取决于环境。坦克开进沼泽或丛林里,就不再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国家,煤炭和钢铁算不上重要实力资源。吃麦当劳的塞族人支持米洛舍维奇,穿着印有美国标志t 恤衫的卢旺达人实施着种族清洗的暴行。一部在中国和拉美备受追捧的美国电影,到了沙特和巴基斯坦可能适得其反,只会削弱美国在当地的软实力。但总的来说,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流行文化的作用下,美国在他人眼里“令人兴奋、充满异国情调、富有、强大、引领潮流——处于现代化和创新的前沿”。19“在一个人人都想过上美国式好生活的时代”,美国的这种形象很有吸引力,“即使那些了解美国生态、社会、平等阴暗面的政治公民也不例外”。20比如,一个年轻的中国激进分子在谈到法律维权时会说,“我们看过许多好莱坞电影,有关于婚礼的、葬礼的,还有不少打官司的。所以我们认为,人的一生中上几次法庭是很自然的事情。”21如果美国有意强化中国的法律体系,那么这些电影的效果要远远软实力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大于美国大使就法制重要性所做的专门演讲。
我在下一章中将谈到,美国流行文化在不同地区或群体中的吸引力(排斥力)各不相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官员在当地推行政策时的难易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伊朗,触怒毛拉的好莱坞形象没准在年轻人看来独具魅力。在中国,不同群体对美国文化的好恶可能正好相互抵消。
文化有多种传播方式,商业途径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人际交往、访问、交流等。美国有50万来自海外的留学生,他们中每年都有人学成归国,还有那些在硅谷创业成功后衣锦还乡的亚洲企业家们。这些人是美国出口思想和价值观的载体,美国的实力通过他们被输送到各国精英的头脑中。许多中国父母把子女送到美国深造,这些年轻人所描述的美国形象与中国官方所宣传的显然不一致。同样,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有个儿子在波士顿工作。美国在劝说穆沙拉夫改变政策并支持其在阿富汗的行动时,让他听听儿子的意见也许会有所帮助。
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是软实力的另一潜在来源。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的种族隔离制度使其在非洲的软实力大大受损;如今,死刑制度和松懈的枪支管理法是美国在欧洲推行软实力的软肋。在这方面,吉米·卡特推行的人权政策即是一例,里根和克林顿政府致力推行民主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情况。20世纪70年代,美式人权政策在阿根廷遭到军政府的抵制。20年后,当年被囚禁的庇隆主义者上台掌权,美国的软实力反倒因先前的那一段历史而大大增强。随着环境的变化,政策既可产生长期效应,也可发挥短期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在阿根廷颇具人气,在联合国以及巴尔干问题上得到了阿根廷政府的一系列支持,这其中折射的是70年代卡特政府的对外政策。但到了90年代末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美国没能挽救阿根廷濒临崩溃的经济,导致美国在该国的软实力大打折扣。
政府的政策既能巩固软实力,也能轻易地将之挥霍殆尽。虚伪、傲慢、冷漠、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之上的内政外交只会损害软实力。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民调结果显示美国的吸引力直线下降。大部分对美国持负面意见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反对的只是布什政府的政策而非整个美国。在他们眼里,美国人、美国文化和美国的政策显然是有所区别的。大多数国家的民众会继续推崇美国的科技、音乐、电影和电视作品等;但同时,大多数国家的绝大多数人表示,他们不喜欢看着美国的影响力在自己国家与日俱增。22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并非首个令美国不得人心的政策行软实力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动。下一章会提到,30年前世界上有许多人反对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美国当时的名声正好反映了该决策有多么不得人心。随着政策的转变,以及战争记忆的渐渐消退,美国的软实力逐渐失而复得。同样的事情是否会在伊拉克战争后发生,取决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巴以冲突的进展,以及其他诸多因素。
一国政府在国内政策(例如民主)、国际机制(例如与他国合作)、对外政策(例如促进和平、提倡人权)中所倡导的价值观能够强烈影响他国的喜好。政府行为本身能产生吸引或排斥他人的影响力。虽然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归政府所有,但二者在隶属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语。一些硬实力资产,比如军事力量,严格属于政府所有;而另一些硬实力资产则本来就是国有的,比如石油和矿产;还有一些资源能够被转化为集中控制,比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国家有权征调民用航空力量。与之相反,许多软实力资源独立于美国政府之外,对政府号召的响应有限。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流行文化经常和政府官方政策唱反调。如今,美国政府正在千方百计改善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但好莱坞电影中衣着暴露的放荡女性,以及把伊斯兰教贬为邪教的基督教激进团体,却都在暗中拖政府的后腿。
软实力的局限性
有些怀疑论者反对软实力这种提法,因为他们只是狭隘地从命令或主动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实力”二字。他们认为仿效和吸引与实力扯不上关系。确实,有些仿效和吸引行为既不能对政策结果产生多大影响,也无法引导出预期的结果。比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创新型工业备受推崇,但随后世界各地企业的争相效仿却削弱并伤害了日本企业在市场上的实力。同样道理,军队常常会通过模仿敌人的成功战术,来给对方制造重重障碍,进而挫败敌人。这些看法都没错,但其中忽略了一点:吸引他人确实会让你得偿所愿。怀疑论者把实力仅仅定义为刻意的命令与控制,他们忽略了实力的另一个“结构性”层面——不必采用威胁、收买等强迫性手段去改变他人的行为,也能达到目的。
重要的是,要了解吸引力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作用。显然,流行文化在接触到类似文化时更易吸引人,进而产生软实力。所有实力都依赖环境(谁和谁在何种条件下)发挥作用。相比硬实力,软实力更加依赖自发的解读者和接受者。此外,吸引力通常具有扩散效应,产生的是一般性影响,而不是某种具体可见的行为效果。正如钱可以用来投资,政客们常把储存政治Soft Power资本挂在嘴边,以备未来不时之需。当然,美好的愿望有可能落空,扩散性互惠也不如直接交易实在。然而在讨价还价的局面下,吸引力的扩散性影响及其产生的间接效果十分有助于扭转局面,占据有利形势。否则,政治圈中就只有赤裸裸的交易和回报,而且我们深知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社会心理学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实证体系,探讨吸引力和实力之间的关系。23在力量分散的情况下,软实力更易发挥作用,即便独裁者也不可能对民意完全无动于衷。可是当一个独裁者在盘算要不要援助他国,这种做法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时,受援助国在本国国民心中是否受欢迎,是根本不在其考虑范围之内的。而相比之下,在注重民意和国会意见的民主国家,政客们在采取策略和达成协议时自由度要小得多。因此,2003年土耳其政府不可能允许美国借道越境攻打伊拉克。而美国为协助阿富汗战事,要在专制的乌兹别克斯坦获得基地使用权,则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