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与防灾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对于加强高校日常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高校中的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交通事故、火灾事故逐年增多,大学生被盗、被骗、被抢、自杀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固然与复杂的外部环境有关,但一些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本节主要从社会安全形势、高校的安全现状、大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适应日益严峻的社会安全形势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治安形势总体稳定,但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

高校在改革、搞活的新形势下,与社会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安全隐患,以及不和谐因素,都会在校园内有所反映,这将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学校周围网吧、KTV 等游乐场所林立,不少社会闲杂人员混迹其中,伺机作案;社会不健康文化日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淫秽书刊、影碟、黄色网站甚至毒品犯罪中而不能自拔,导致精神萎靡,厌恶学习,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此外,当今世界,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从未改变。一方面,他们通过不断炒作自由、民主、人权、民族、宗教等议题,利用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制造社会对立;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旗号,刺探、收买我国的国家秘密,对我国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种种模糊的认识,很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安全教育重于山”

案例1

2002 年某日凌晨,某高校附近一家非法网吧发生火灾。(火灾是附近无业人员与网吧老板产生矛盾,故意纵火引发,但网吧内无有效消防设施,门窗被锁,无安全出口。)火灾造成了24人死亡,13人受伤,死伤人员中大部分是附近高校的学生。教训极为惨痛。

案例剖析

当前高校周边环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周边密布以学生为主要营业对象的网吧、游戏机室、KTV、浴室等经营场所,私搭、乱建、违章经营的情况屡禁不绝。对学校的育人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也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

案例 2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三男生李某,在课余勤工助学中结识了某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 M。经过一段交往后,M 以调研为由,提出请李某帮助大使馆收集有关新疆伊斯兰教派活动的情况,李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M 的要求,并接受由 M 提供的摄像机、活动经费以及月薪 3000 元。随后李某先后在喀什、莎车等地拍摄、录制了伊斯兰教派有关活动情况的资料,返回乌鲁木齐后,李某被抓获,全部拍摄录制资料也被追缴。经保密机构认定,其所收集的资料密级为“机密”级。李某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李某构成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

案例剖析

当前,大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潮流。案件中,李某本意是勤工助学,却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知识,尤其是缺乏国家安全常识,造成了对国家利益的危害,也导致了个人悲剧的发生。

总之,我国目前面临着依然复杂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使大学生自觉学习安全防范技能,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分子对大学生的不法侵害。

二、高校治安状况不容乐观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高校校园安全状况是决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安全学习、生活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既给高校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连续扩招增大了安全管理的工作量

1999 年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连续几年实行了扩招。不少高校几年前还不到三四千人,如今一跃成了万人大学。由于高校扩招较快,学生学习场所不够,只得早早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实验室排队等候,甚至有的学生因在自习室、图书馆争抢座位而发生争执。有的干脆溜到校外网吧上网聊天。学生食堂不够,学生只得到校外私人饭馆、摊点就餐。有的学生因食堂拥挤而与食堂师傅争吵甚至打架。学生活动场所不足,校园道路拥挤,由此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

(二)校区多而分散增大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高校合并办学,打破了学校独门独院的办学格局。多校区办学对于扩大高校办学规模具有重要意义,但给学生管理及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多校区办学,人员流动量很大,也很复杂,校车在校内及校区间多次往返,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交通事故。同时,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建在城郊,基础条件和文化娱乐设施都不太完善,安全管理难度较大且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学生安全管理的任务繁重。

案例 3

位于长江之滨的某高校学生秋季开学后开始在新校区上课,由于新老校区之间距离十几公里。有时学生会开展活动,同学聚会等须在两校区之间乘车往返,交通安全和乘车安全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该校部分学生在乘车往返两校区期间,衣袋里的饭卡、身份证和钱被车上小偷偷走,损失严重。

案例剖析

多校区办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现象。不少学校开辟了新校区,人员流动量很大,也很复杂,学生安全管理的难度很大。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甚至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后勤管理社会化增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了大学生的生活条件,但也给高校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后勤社会化的内容之一就是大学生住宿管理的社会化。即由以前统一住在校园内,由学校专门配备的宿舍管理人员管理到学生住在校外统一建设的大学生公寓小区,由新组建的高校后勤服务公司等机构实施物业管理。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再在老师、辅导员的关心和管理下,学校对学生课余时间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伤害不知所措。当前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经验

当代大学生由于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阅历有限,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易于发生财物被盗;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拐卖、强奸等恶性案件就是这方面活生生的例子。

案例 4

某职业院校大三女生妙妙,是家中的独生女,备受家人宠爱,性格单纯善良。寒假的回家路上她结识了一位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孩。两人一见如故,非常谈得来。中途,女孩邀请妙妙陪她一起先下车办事,然后再一起回家。单纯的妙妙见对方年幼,未存戒心就和对方一起下了车。但她万万想不到的是,下车后不久她就被骗到一家旅馆失去人身自由,并被迫卖淫。

案例剖析

目前,独生子女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经历单纯,缺乏社会经验。一旦离开父母老师,独立面对社会时,往往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警惕,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案例中的妙妙性格单纯,没有人际交往经验,对刚结识没多长时间的陌生人就充分信任,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二)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一些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防范意识较差,存在侥幸心理,总以为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不会发生到自己身上。因此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据某高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问及“进出寝室且寝室内没有其他人在时,是否会随手关门”时,只有 72%的同学选择每次都关门;而对校园安全用电进行调查时发现,有 27.4%的学生曾经使用过诸如热得快、电热毯等违规电器,3.7%的学生曾经私拉乱接电线,有 15%的学生曾经挂蚊帐没有注意远离灯泡;而当问及对校内推销的态度时,只有 32%的学生表示很谨慎;在对学校实行的“晚归登记制度”持什么态度时显示,6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愿意配合,31.6%的学生认为多此一举,但会配合,3.7%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不愿配合。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正是导致各种安全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案例 5

2010 年 5 月,某职业院校学生林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教育厅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办理助学金的,可以将助学金 2800 元直接打到其银行账户,但打款前需要先行将 1800 元转到指定的“国家财政补贴账户”账号。接完电话,和林某一起的好友提醒林某最好找辅导员确认一下。但林某说,最近他在学校刚填过助学金申请资料,这事肯定不会有假。于是林某按照对方要求,用ATM机把1800元转到对方账户。后来才发现被骗。

案例剖析

一些犯罪分子打着“返还学杂费、办理助学金”的幌子,蛊惑学生到 AT M 机上操作,很多同学并不清楚所谓的操作手续实际上就是转账手续。大学生接到这样的“陌生电话”应该具有一定的警惕意识,应该马上找辅导员核实,并及时报案。林某丝毫没有防范意识,结果被骗。

案例 6

2008 年 9 月,某高校口腔专业学生小王把手机放在桌上,开着门去水房洗衣服,回来时发现手机丢失。

案例剖析

部分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离开宿舍时往往不注意随手锁门关窗,给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法律观念意识淡漠

具备法律意识不仅能做到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多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的摄取,“重智轻德”,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很低。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都只重视专业课,忽视法律基础课的学习。由于缺乏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违法犯罪问题却全然不知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打架斗殴,只要不致死致残,就只需要赔付医疗费,受学校处分,不构成犯罪;还有的大学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候采取了过激的方式进行报复。

案例 7

某职业院校实习生李某为了筹措专升本经费,到同宿舍楼的另一宿舍偷盗,正在室内休息的戚某发现后追出将其抓住。因为李某不承认偷盗,戚某便叫来同学王某一起对李某进行“审讯”殴打。在扣押、殴打李某三小时后,戚某和王某提出要李某拿钱“摆平”此事。李某迫于无奈,只得将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戚某。回宿舍后,李某越想越觉得气愤难平,第二天用刀将戚某砍伤。事后,两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在审讯时,戚某竟然说自己这么做只是想教训一下偷东西的李某,不觉得自己有错。

案例剖析

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法律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 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采用“报复”等手段来讨回公道,案例中的戚某和李某都是如此,结果两人的做法均触犯了法律。

(四)自救与互救能力欠缺

近年来,大学生面对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实践证明,在意外伤害事故现场和现场附近的人们如果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行动,对争取宝贵时间,保护生命,降低伤害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对意外伤害的危险性以及自救互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地把救险救难的希望寄托于警察、消防人员、医务人员身上,缺乏对意外事故或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抢救生命的机会。

案例 8

2008年11月的一天早晨,上海某学校女生寝室602发生火灾。该宿舍过火面积20平方米左右,因房内烟火过大,4 名女大学生惊慌失措,先后从阳台上跳下逃生,结果4 人均当场死亡。据事后调查,火灾原因是因为寝室内的一名同学前一天晚上使用热得快,并且停电后没有拔下插头,导致第二天早上宿舍来电后因电流过大使热得快过热并将周围可燃物引燃所致。

案例剖析

案例中,该寝室的女大学生没有安全防范意识仅仅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缺乏火场自救和互救常识才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当高层宿舍失火后,无法从门里向外逃生时,千万不能惊慌失措,更不能盲目跳楼、跳窗,应采取防火措施躲避,等待救援。从当时的火情看,4 名同学如果懂得必要的火场逃生常识,躲到阳台外角,也不至于全部丧生。

总之,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