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0章 花木(4)

玫瑰

玫瑰一名“徘徊花”,以结为香囊,芬氲〔1〕不绝,然实非幽人所宜佩。嫩条丛刺,不甚雅观,花色亦微俗,宜充食品,不宜簪带。吴中〔2〕有以亩计者,花时获利甚夥〔3〕。

【注释】

〔1〕芬氲:芬芳而氤氲的香味。

〔2〕吴中:今江苏苏州南部。

〔3〕夥:多。

【译文】

玫瑰又叫“徘徊花”,用来做香囊,香气不断,然而实在不适合雅士佩戴。玫瑰枝条嫩,丛生多刺,不太雅观,花色也有点俗气,适宜做食品,不适合佩戴。吴中一带有种植玫瑰数亩的,开花时获利颇丰。

【延伸阅读】

在我国古代,玫瑰花常被当作药品,也被做成食品。《本草正文》中道:“玫瑰花,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疏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驯良,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明代卢和在《食物本草》中说:“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玫瑰花可制作各种茶点,如玫瑰糖、玫瑰糕、玫瑰茶、玫瑰酒、玫瑰酱菜、玫瑰膏等。

【名家杂论】

在欧洲诸语言中,蔷薇、玫瑰、月季都是使用同一个词,因欧洲并非玫瑰的原产地,最初欧洲人并不能分辨这些蔷薇属植物的不同。有一种说法是,玫瑰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但可能从中国传过去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早在汉代通西域以前,西亚各国已经有了玫瑰,在2000多年前,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里,玫瑰就已经闻名遐迩。

中国是玫瑰的原产地之一,玫瑰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但和蔷薇一样,玫瑰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是不受待见的。文人士大夫可能从来不曾真心欣赏过这种带刺的花。

文震亨认为玫瑰“宜充食品,不宜簪带”,这代表了当时多数文人的意见:玫瑰并无幽人情致,而是一种实用的经济作物。实际上,玫瑰在我国古代大量种植,从来就不只用于观赏,还有特殊的药用、食用价值。《红楼梦》里讲到,宝玉挨了父亲的毒打,王夫人赶紧让人给他吃玫瑰露,说可以“心中爽快,头目清凉”。

中国人食用玫瑰的历史很悠久,在宋代,百姓就在春季用玫瑰花浸酒、做糕点、入肴馔,做玫瑰花粥、玫瑰肴肉、玫瑰豆腐等养颜菜。到了冬天,还用腌制好的玫瑰花酱来做甜品点心。明代用玫瑰花制酱、酿酒、窨茶,明万历年间《续修平阴县志》载:“隙地生来千万枝,恰似红豆寄相思。玫瑰花开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说明当时玫瑰的种植规模已经很大,到了“花开香如海”的程度了。

文震亨提到吴中一带盛产玫瑰,但吴中并非玫瑰的唯一主产地,山东平阴种玫瑰也很有名。平阴一带的玫瑰产业,到清末已形成生产规模,民国初年的《平阴乡土志》载:“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摘花季节,京、津、徐、济客商云集平阴,争相购花,年收花三十万斤,值银五千两。”

葵花

葵花种类莫定,初夏,花繁叶茂,最为可观。一曰“戎葵”,奇态百出,宜种旷处;一曰“锦葵”,其小如钱,文采可玩,宜种阶除;一曰“向日”,别名“西番莲”,最恶。秋时一种,叶如龙爪,花作鹅黄者,名“秋葵”,最佳。

【译文】

葵花的种类不确定,初夏时花繁叶茂,最具观赏性。有一种叫“戎葵”,千姿百态,适宜种在开阔空旷处;有一种叫“锦葵”,小如铜钱,色彩缤纷,可供玩赏,适宜种在庭前阶下;有一种叫“向日葵”,别名“西番莲”,最差。秋天时盛开的一种,叶子像龙爪,花开为鹅黄色,名叫“秋葵”,是最好的。

【延伸阅读】

戎葵(即蜀葵),是在古诗词中偶尔会出现的一种花木。唐五代的徐寅曾写有一首《蜀葵》,曰:“剑门南面树,移向会仙亭。锦水饶花艳,岷山带叶青。文君惭婉娩,神女让娉婷。烂熳红兼紫,飘香入绣扃。”

锦葵,古名“荍”,始载于《诗经》。《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视尔如荍”的意思是:在我眼里,你就如锦葵花一样美丽。这是一首情诗,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有情人看来,怀春的女子,面容如花般绽开,缤纷又明丽。

【名家杂论】

在古代,葵花的诸多品种中,蜀葵可能是知名度最高的。《西墅杂记》记载了一个故事,讲明代成化甲午年间,日本使者来到中国,见栏前蜀葵花不识,问后才明白,遂题诗云:“花如木槿花相似,叶比芙蓉叶一般。五尺栏杆遮不尽,尚留一半与人看。”

文震亨认为,蜀葵和锦葵都颇有情致,有可观之处,只有向日葵是最难看的。这里面有一个缘故,中国并不是向日葵的原产地,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南部、西部及秘鲁和墨西哥北部地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向日葵带到欧洲,后来逐渐传播开来。据考证,向日葵大致是明朝传入中国的。到文震亨的时代,向日葵已经不稀罕了,至少他是见过的。

向日葵有一种独特的美洲风情,在美国,向日葵的一些品种,被命名为阳光明亮、阳光光束、充满阳光的柠檬……从名字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充满阳光和野性的花,与美洲大陆那种广阔而生机勃勃的氛围非常相宜。但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最初是欣赏不了这种异域美的。文震亨评价向日葵,用了两个字:最恶!这可以看出中西方的审美差异。

凡·高创作了十多幅《向日葵》,油画中的向日葵堪称是凡·高的化身。凡·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但凡·高的画,出身书画世家的文震亨,也一定是欣赏不了的。文震亨的曾祖文征明,是明代最著名的画家,如果将他的画与凡·高的画放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场景?

罂粟

以重台千叶〔1〕者为佳,然单叶者子必满,取供清味〔2〕亦不恶,药栏〔3〕中不可缺此一种。

【注释】

〔1〕重台千叶:指花瓣多重繁复。

〔2〕清味:清淡的菜肴。

〔3〕药栏:种芍药的花栏,后来泛指花栏。

【译文】

罂粟以花瓣多重繁复的为佳品,然而花瓣单叶的,种子一定很多,取来做成清淡的菜肴,也不错。花栏中不能缺了这一种花。

【延伸阅读】

罂粟花在我国古代,最初是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而种植,古人在诗词中多有吟咏。唐代关于罂粟花的记载颇多。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引述前人之言说:“罂粟花有四叶,红白色,上有浅红晕子,其囊形如箭头,中有细米。”对如何种好罂粟花,唐人也有一定的研究,郭橐驼在《种树书》中说:“莺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种之,花必大,子必满。”

【名家杂论】

罂粟的种类颇多,可以通称罂粟属的近180种植物,能提炼鸦片的,特指鸦片罂粟。最恶的鸦片贸易是西方人发明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于花木的认识,主流文化都是停留在观赏性上,即便食用,也如文震亨所说,剥几颗罂粟籽来炖汤、做菜,聊以充作调料,取一点味道。

鸦片罂粟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花,是让一个文明古国因此而沦丧的花。但是在中国人眼里,原本,它只是一种种在花栏里供观赏的花。

最初,罂粟从西亚一带传入中国,这种植物花开绚烂,五彩缤纷,与虞美人很类似,因此很快就博得了文人的喜爱。罂粟在唐代有个别称叫“芙蓉花”,李白有诗云:“昔日芙蓉花,今为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直到明朝末年,罂粟花仍是庭院里的观赏花木。万历年间,王世懋在《花疏》中写道:“芍药之后,罂粟花最繁华,加意灌植,妍好千态。”崇祯年间,徐霞客在贵州看到了一片红得似火的罂粟花,叹为观止。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莺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

中国人也注意到了罂粟还有特别的功效。从宋朝开始,罂粟被医生当作治痢疾的良药。王璆在《是斋百一选方》中记载,把罂粟子和壳炒熟,研末,加蜜制成药丸,患者服食后,痢疾就能治愈。宋代还把罂粟当作滋补品,认为有养胃、调肺、便口利喉等功效。苏东坡三兄弟都喜欢服用罂粟汤、罂粟粥来养生。

元朝已有人服用鸦片,是从境外购入。明朝鸦片已不鲜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穀二·阿芙蓉》写道:“阿芙蓉前代罕闻,近方有用者,云是罂粟花之津液也。罂粟结青苞时,午后以大针刺其外面青皮,勿损里面硬皮,或三五处。次早津出,以竹刀刮,收入瓷器,阴干用之。”

据《明会典》记载,东南亚之暹罗、爪哇等地多产鸦片,并不时作为贡品进献给明朝皇帝。后来,鸦片进口逐渐增加,到万历年间,明朝开始对鸦片征收药材税。

清中期以后,西方殖民者以鸦片贸易来打开中国的大门,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罂粟从此也不再是单纯的观赏植物,而与毒品联系在一起,成为“恶之花”。其实,罂粟本身从未改变过,它从来都只是一种植物,花开花落,所有的罪恶,都是人类强加给它的。

紫薇

薇花四种:紫色之外,白色者曰“白薇”,红色者曰“红薇”,紫带蓝色者曰“翠薇”。此花四月开九月歇,俗称“百日红”。山园植之,可称“耐久朋”〔1〕。然花但宜远望,北人呼“猴郎达树”,以树无皮,猴不能捷也。其名亦奇。

【注释】

〔1〕耐久朋:指保持长久的友谊。

【译文】

紫薇花有四种,除紫色以外,白色的,称“白薇”;红色的,称“红薇”;紫中带蓝的,称“翠薇”。紫薇花四月开九月谢,俗称“百日红”。山野种植此花,可称为“耐久朋”。然而紫薇花只适宜远观,北方人称之为“猴郎达树”,因紫薇树没有树皮,猴子不能攀爬。这个名字也很奇特。

【延伸阅读】

按文献记载,北方人对紫薇最深的印象,乃是此树无皮,树身太滑,猴子都爬不上去。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写道:“紫薇,北人呼为猴郎达树,谓其无皮,猿不能捷也。北地其树绝大,有环数夫臂者。”

紫薇的花期长,也为古人所看重。明代杨慎在《百日红》诗中说:“李径桃蹊与杏丛,春来二十四番风。朝开暮落浑堪惜,何似雕阑百日红。”

【名家杂论】

紫薇是一种神奇的花木。年轻的紫薇树干,年年生表皮,而后自行脱落,表皮脱落以后,树干显得新鲜而光滑。老年的紫薇树,树身不复生表皮,筋脉挺露,莹滑光洁,如果被人触摸,会枝摇叶动,浑身颤抖,如同怕痒一样。因此紫薇又称痒痒树。这是一种典型的植物神经系统反应。

紫薇花开夏日,清雅而富有古韵,是炎夏最典雅的一道风景。而在唐时,紫薇花原本是花中贵族,栽种在宫苑、官衙之中。唐代中书省内种植的紫薇特别多,玉堂及西掖厅前,皆种紫薇。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朝开元元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右丞相)为紫薇令。中书省是掌管文秘机要、发布政令的重要官署,以花名作官署名,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紫薇花在道教中,有压邪扶正之妙用,唐玄宗笃信这一点,故而将中书省改为紫薇省。从此,紫薇便成了中书令和中书侍郎官职的代名词。

白居易任中书郎时,曾写有紫薇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诗中,“丝纶”即帝王的诏书,“丝纶阁”,意为中书省,是颁布诏书执行帝王命令的地方。此诗写白居易在中书省任职时,偶尔泛起的孤独之情。“钟鼓楼”是古时击鼓报时的地方,采用漏斗滴水计时,“刻漏长”嫌时间过得漫长。诗人独自静坐写文稿,无人陪伴,只有紫薇花伴着紫薇郎。

宋代陆游《紫薇》诗:“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诗中的“官样花”,指紫薇花,原本在官署禁苑栽植,现种植在钟鼓楼前了。陆游青年时期被皇帝召进京城,赐进士出身,但后来被贬出京师。流落天涯的紫薇花,正是诗人自己遭遇的缩影。最后两句是说,早年的理想抱负已销蚀殆尽,赏花时,只是喜欢酒杯里晃动着的晚霞般花影。

芙蓉

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有以靛纸〔1〕蘸花蕊上,仍裹其尖,花开碧色,以为佳,此甚无谓。

【注释】

〔1〕靛纸:用靛蓝染成的纸。靛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天然染料,在秦汉以前就已经普遍应用。

【译文】

芙蓉适宜种植在水池岸边,临水而种最好,如果在其他地方种植,绝对没有别致丰韵。有人用靛水调纸蘸在花蕊上,裹住花尖,花开时呈碧蓝色,以为好看,这么做其实没什么意思。

【延伸阅读】

种芙蓉应该是临水照花,王安石诗云:“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浓。正似美人初醉着,强抬青镜欲妆慵。”郑板桥诗中的芙蓉花,也是种在水边:“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水边的芙蓉,如绝世佳人临水而照,波光花影,是古典园林造景中的一绝。

给芙蓉花染色是宋朝就有的花痴怪癖。南宋吴怿在《种艺必用》中写道:“隔夜以靛水调纸,蘸花蕊上,以纸裹,来日开成碧色花,五色花皆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