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曾经的梦想未来的路(3)
回到学校读书,给了我充裕的时间认真思考未来的职业规划。最近我一直在投行实习,现在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认为能去投行工作是很不错的选择,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进入投行成为保荐代表人,这应该是条前景光明的职业道路。可让自己困惑和不安的是,当所有人都希望能走这条路、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它在未来还能像今天这样焕发光彩吗?更进一步说,今天的繁荣不代表未来的繁荣,眼下我们之所以对某个职业趋之若鹜恐怕更多的是基于它当下的收入情况和社会地位,可是时代在发展、政策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去判断一项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去发掘能在未来体现更大价值的职业并为之奋斗终生?
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对待职业发展的错误认识。第一,缺少应有的坚持和耐心。以我的第一份工作来说,会计师这个职业其实充满挑战,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出色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沉淀,实为不易。而我仅仅工作一年多就选择离开了这个行业,并没有付出努力坚持下去,或许是因为我根本没有资格对这个职业未来的前景作出判断从而产生了退却之心。第二,缺少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社会是多元的,职业也是多元的,我认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你对职业的选择而是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程度。
为自己选择一份长期从事的职业如同企业家选择将要进军的商业领域,需要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独到的见解,因为他们需要考虑的不只是现在,还有未来的发展空间;选定职业后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如同企业家为创立的公司制定发展战略,需要他对行业历史、竞争对手和自身素质有深刻、准确的认识,因为他要清楚每一步该怎样走,得走多快;在职业生涯中日复一日、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如同企业家满怀热情、锲而不舍地带领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也是丰富人生阅历和积淀智慧。严旭老师您一直在啤酒行业打拼,我想能一直执著于这样一份事业是需要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的吧。
在我即将再一次对未来职业作出选择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可以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不再盲目决定和人云亦云,并且从内心相信且坚持自己的选择。希望严旭老师可以用您丰富的阅历、学识、智慧和经验告诉像我这样的晚辈:第一,在您看来中国社会未来20~30年会有哪些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影响到我们的职业选择,有没有您认为发展空间巨大的行业和职业?第二,在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时,遇到国外的历史经验和国内当前的政策不一致的情况,我们应该更相信谁?第三,在遇到困难时,您是如何让自己相信原本的选择是正确的,以保持对所做事情的坚持和热爱?
最后引用电影《岁月神偷》的点题之语,“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时间会很快逝去,未来就在不远的将来,我希望在自己年轻的岁月里拥有一份对职业正确的选择,借此无怨无悔地走向未来。
王哲琦,上海社会科学院
背景资料
27岁,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在读,曾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目前在证券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性格关键词:踏实,勤奋,认真
职业关键词:金融,投资银行,保荐代表人
人生态度关键词:进取心,责任心,关怀心
困惑关键词:职业选择,耐心,盲目
王哲琦同学:
你好!
我也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与青年精英沟通的机会。
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岁月,是值得我们铭记一生的美好时光,青春的记忆总是那么令人难忘。让我很庆幸的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活,可能比较轻松、纯粹一些,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大的压力,亦没有从进校即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不过,你现在的迷茫我也曾经有过,所以对你现在的疑惑,我感同身受。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十分重视与年轻人的沟通,希望了解你们的思想和生活。现在很多“80后”、“90后”都有着非常独到的个性和见解,取得了很多了不起的成绩,比如韩寒和郭敬明,我非常欣赏他们。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感受,对像你这样的在校大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你们有些帮助。
在你的来信中,我高兴地看到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极为认真的态度。一个对待自己人生如此认真的人,一定能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同时,我还看到,你曾经很谨慎地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过选择,无论当时的选择正确与否,你至少已经有过这样一次经历,这将成为你漫长职业生涯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你的来信中可以看出,你所面临的主要疑惑是未来方向的选择问题,到底该选择往哪个方向走?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能让自己无怨无悔?
一般来讲,对“选择的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是看这个选择能不能带来你想要的未来。那么,摆在面前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想要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当你怀着对会计师职业未来的向往,走进第一家公司的时候,相信你也曾经豪情万丈,希望自己能在这个岗位上获得职业的成功。但当你对这个工作有一些了解后,你选择了离开,虽然你也反思到自己缺乏耐心和热情,其实归根到底,是觉得这个行业不符合自己对未来的想象,或者说它将带给你的不是你想要的未来。很高兴看到,你很快又迈入了第二家公司,行业也有改变,同样是一个富有挑战的行业。如果,第一家公司是你对社会和自己未来的一次试水,那么第二家公司应该是你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选择。如果现在你又对自己深思熟虑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或者疑问,那你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再进行一次彻底的思考了,你想要的未来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是谁都无法替你思考的,只有靠你自己。
在你规划自己未来的时候,我能给你的建议是:未来即现在。
当我们更多在设想未来的时候,岂能不发现,我们的现在就是我们以前的未来吗?是无数个现在构成了我们的未来。结合我这些年与年轻人的沟通心得,我觉得大家花在想象未来上的时间太多了,其实在抬头仰望星空和眺望未来时,我们更需要的是看看现在。你是否已经抓住了现在的机遇,是否已经让自己的现在无懈可击?只有现在无怨无悔,在将来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选择时,才能同样无怨无悔。
回到你的三个问题。首先,有没有发展空间巨大的行业和职业?有,而且随时随地都有,但是这个并不重要,与你相关的是,这些行业和职业要与你的现在和未来相吻合才是真正的机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道理谁都懂,而对于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你所在的行业中的状元。第二,遇到国外的历史经验和国内当前的政策不一致的情况,该相信谁?我的经验是,要相信自己。因为国外经验是别人的,国家的政策是为整个行业制定的,只有自己的处境和选择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关于第三个问题,其实只要把自己的现在做好了,就不会有第三个疑问,尽心则无悔,无论对与错。
现在即未来,祝愿你把握住自己的现在,并为自己的未来寻求更多的选择机会。如何把握现在?最后送给你激励我一生的三个词:激情、责任、学习,希望也能给予你帮助。
共勉,祝好!
(青岛啤酒前全球营销总裁)
袁岳
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
发过传单,送过外卖,做过服务员,打扫过卫生,我想成为真正的“江湖版”的社会人。可是兴趣不明、自我认识不清、无核心竞争力、无明确职业目标,这样的我真的能成功吗?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还来得及吗?
敬爱的袁岳老师:
您好!
大三第二学期时,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看到您在海洋大学的演讲。当时真的很振奋,一下子把我以前的思想完全颠覆了。
震撼的同时,也深感遗憾。如果步入大学之初就听到如此发人深省的演讲,估计我的大学生涯也就不会这么失败了。
我发过传单,做过服务员、送餐员,打扫过卫生,做过《英语辅导报》订单员、校园代理,也尝试过其他方面的实践,如家教、假期实习等,但这些实践大多以失败告终,整个大学过得真的很失败。
您一直都非常强调实践及行动的重要性,这也正是我所缺乏的,我的这些实践基本上都无疾而终,黯然收场。失败得多了,就不敢再尝试了,连原本的一点点自信都弄得所剩无几。
尽管如此,却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个有想法,却没行动,或说是惧怕行动的人。也可以说我善于发现问题,却不善于解决问题。
我渴求改变、突破,现在我也在积极主动地努力当中,希望将这些问题各个击破,可是仍举步维艰。
2010年1月份,考研初试结束后,我试图寻找合适的工作,好好锻炼工作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工作通常都要求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例如,我当初设定的职业目标是文员,认为这个职位门槛低,而且无工作经验限制,是入门的一个不错选择,但慢慢发现,一般公司在招聘文员时要求必须懂财务方面的知识,另外一些特定行业的公司还要求文员懂得制图、科技或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在那一刹那,我才强烈地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学做多学科人才!
人才,我的理解就是具备核心竞争力、在某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以前一直认为能成为“人才”应该就算是很成功的了,但踏入社会后,方知光成为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多学科人才。一方面能在某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能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从不同视角解读问题,从而融会贯通更好更全面地解决问题。
袁老师作为一个具有多重社会身份的多学科人才,应该对此深有体会吧!现实却是,想成为人才很难,想成为多学科人才更是不易。在朝这方向努力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诸多困难,希望老师为我指点一二。
我最主要的问题有:
1.兴趣不明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历经多年的应试教育,我原有的那么一点点兴趣在一场场枯燥的考试中早已消失殆尽,都不知道什么才是该努力发挥的方向了。
2.自我认识不清
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干什么,就觉得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简直是一白痴。还记得《我们》栏目中,有一个学生说过,“最可悲的事情是持之以恒地坚持一件错误的事情,人最难认清的就是自己”。对此我深有同感,我从来不担心自己毅力不够,最害怕的是持之以恒却是在死胡同内前行,而且自己还茫然不知。
3.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在职场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才必备的最基本条件。很难想象一个无核心竞争力的人如何在职场上生存发展。
我本科学习的是对外汉语专业,但普通话很不标准,语言敏感度低。另一方面,我没有任何才艺,为人又很内向、自卑,总认为文科类学生就业要么靠一张嘴(《骑驴找马》中有位中文系研究生的案例就是最好证明),要么就是一支笔。然而,很羞愧地说,我恰好两样都不具备。据我所知,很多文科类的学生也面临着跟我同样的困境。
4.做事犹豫不决反反复复,没有决断力、行动力
很多时候我都很有想法,知道要怎么做,但又畏首畏尾,害怕行动,有时终于鼓起勇气踏出一步,但一旦遇挫就马上退缩了,极其被动。前段时间我就在读研与否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
现在我虽如愿考上武汉大学研究生,但越来越觉得真正的学问在社会中,学校学不到真知识,不想读研,但又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什么都不会,希望能借两年读研时间多学点东西。我不打算以后从事本专业,我清楚地知道本专业不适合我,正如您所强调的一样,专业设置与职业需求并不一致。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结识更多新朋友,积累人脉关系,学习感兴趣并实用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我心里总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变相逃避,或者是对就业心存恐惧。
5.无明确职业目标
不知道兴趣是什么,也不知道以后想从事什么,头脑一片空白。
一年前我设想的职业目标是当中学语文老师,但现在这已经不再是我内心所想的规划了。正如赵雨润所说的,“编织梦想很容易,但真正走向社会时要修正你的梦想,原来编织的梦想是象牙塔里面的,这是跟社会脱节的,可以带着梦想一路前行,但梦想必须针对现实生活有所调整”。在最近这段实践过程中,我也慢慢发现当语文老师,根本就没那么吸引我。之前选择它,只是因为我离它最近,可以以较少的时间最快地解决生存问题。都这么大了,还要父母养着,真羞愧——我只求能早点解决生存问题,而后再谋发展问题。但这“发展”、这“修正后的梦想”到底通向哪儿,至今我也还不清楚。
6.学习效率有问题
因为害怕失业,渴求自立、自信、自强,内心常常处于极端焦躁的状态,不断地盲补知识,这也想学,那也想学,但最后什么都难以真正学进去,还是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
我知道有很多知识要学,在学习实用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个人素质,但不知怎么的,比如很多书看的时候还心潮澎湃,觉得写得很好,但不久后,基本上什么东西都记不下来,看了跟没看差不多。除此之外,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学哪些方面的东西,比如说我知道财务知识很重要,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因为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我总觉得现在做的一切都很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