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遏利(2)
〔七〕哀十四年左传云:“宋桓魋之宠害于公,公使夫人骤请享焉,而将讨之。”“弒”当为“讨”。王先生云:'公羊昭廿五年传:“昭公谓子家驹曰:季氏为无道,僭于公室久矣。吾欲弒之何如?”是上杀下亦可谓之“弒”也。’
〔八〕老子云:“多藏必厚亡。”楚语云:“积货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铎按:以。用互文。史记货殖列传:“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文持之。”是其例。
〔九〕“子文”旧作“文子”。楚语云:“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楚策:'莫敖子华曰:“令尹子文,朝不谋夕。”’
〔一0〕成十六年左传云:“季孙于鲁,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杜注:“二君,宣。成。”襄五年“季孙行父卒”,传云:“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疏云:“行父以文六年见经,则为卿久矣。宣八年仲遂卒后,始文子得政,故至今为相三君也。”此云“四君”,盖幷文公数之。铎按:此疑本作“三君”。古三。四字皆积画,故多相乱。昭三年左传:“陈氏三量。”晏子春秋问下篇同,外篇误作“四量”,是其例。
〔一一〕襄十五年左传。
〔一二〕昭三年左传。按:“宅”与夕。帛韵。铎按:此三字在铎部,与德部之“色”亦可合韵。班固窦将军北征颂落(铎部)。服(德部)协,是其例。
〔一三〕老子云:“绝巧弃利。”吴语云:“身自约也。”汉书王莽传云:“克身自约。”论语云:“克己复礼为仁”,马融注:“克己,约身也。”皇侃疏云:“言能自约俭己身。”
〔一四〕礼记中庸云:“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郑注:“无怨,人无怨之者也。”论语云:“放于利而行,多怨。”
〔一五〕论语云:“天禄永终。”
〔一六〕“止”疑“亡”。铎按:周语中:“令闻不忘。”韦注:“言德及后代也。”问。闻,亡。忘并古字通用。或曰:即诗“令闻不已”。
〔一七〕论语。
〔一八〕诗小雅。
〔一九〕僖廿四年左传。
〔二0〕颜回。原宪。公析哀也。史记游侠传云:“季次。原宪,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季次,哀字也。
〔二一〕尔雅释诂云:“笃,固也。”铎按:“笃固”见交际篇。
〔二二〕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固”疑“回”之误,“回”犹“移”也,昭卅一年左传云:“不为利回。”逸周书官人解云:“深导以利,而心不移。”或云:“固”读为“蛊文夫人“之”蛊”,惑也。铎按:作“回”是也。“回”字盖涉上“固”字而误。
〔二三〕易说卦传云:“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二四〕“班”与“辨”通。孟子云:“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二五〕“负”当是“熏”。易艮九三:“厉熏心”,马融注:“熏灼其心。”汉书路温舒传云:“虚美熏心。”按熏“说文作囗”。囗。负字形相近。铎按:“负心”与“挠志”相对。挠,曲也。负,背也。两句即“挠如芷之志,负若芬之心”,倒之以使“殆”与“芷”。“班”与“芬”协韵耳。篆书“熏”字与“负”形远,汪说失之。
〔二六〕荀子儒效篇云:“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室,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礼记投壶郑注:'“钧”犹“等”也。’
〔二七〕空格程本作“一”。铎按:程本是也,当据补。
〔二八〕孟子云:“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故君子曰〔一〕:财贿不多,衣食不赡,声色不妙,威势不行,非君子之忧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节志不立,德义不彰,君子耻焉。是以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二〕,厉之以志,弗厉以诈〔三〕;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四〕;贻之以言,弗贻以财〔五〕。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而疏广不遗赐金〔六〕。子孙若贤,不待多富,若其不贤,则多以征怨〔七〕。故曰: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一〕“君'字疑误。
〔二〕吕氏春秋察微篇云:“智士贤者。”
〔三〕“诈”字与下复,何本作“辞”。按三略云:“厉之以辞。”铎按:下文“诈”字,士礼居旧藏明刊本作“邪”,则与此不相复。”辞”即“言”也。如何本,则与下文“贻之以言”乖剌矣。
〔四〕礼记檀弓:'曾子曰:“国奢则示之以俭。”’
〔五〕说苑杂言篇:'晏子曰:“吾闻君子赠人以财,不若以言。”’
〔六〕并见汉书。“囗”汉书作“疏”。广韵九鱼“疏”字注云:'疏姓,汉有太子太傅东海疏广,俗作“囗”。’按晋书束皙传云:'汉太子太傅囗广之后也。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沙鹿山南,因去“囗”之“足”,遂改姓焉。’是汉时已以“囗”为“疏”矣。
〔七〕汉书疏广传云:“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昭卅二年左传云:“无征怨于百姓”,杜注:“征,召也。”
昔曹羁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义。德义弗施,聚必有阙。〔一〕“今囗〔二〕家赈而贷乏〔三〕,遗赈贫穷,恤矜疾苦〔四〕,则必不囗〔五〕居富矣〔六〕。易曰:“天道亏盈以冲谦〔七〕。”故以仁义囗于彼者,天赏之于此〔八〕;以邪取于前者,衰之于后。是以持盈之道,挹而损之〔九〕,则亦〔一0〕可以免于亢龙之悔。乾坤之愆矣〔一一〕。
〔一〕晋语:'僖负羁言于曹伯曰:“守天之聚,将施于宜。宜而不施,聚必有阙。”’韦昭注:“宜,义也。”
〔二〕空格程本作“或”。
〔三〕尔雅释言云:“赈,富也。”
〔四〕周礼大司徒:“以保息六安万民,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郑注:“振穷,囗捄天民之穷者也,“昭十四年左传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杜注:“振,救也。”“振”声误为“赈”。汉书文帝纪元年诏曰:“其议所以振贷之。”颜师古注:'振,起也。诸“振救”。”振赡”,其义皆同。今流俗作字从“贝”者,非也。’
〔五〕空格程本作“久”。
〔六〕句有误字。说苑杂言篇:'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说丛篇云:“赈穷救急,何患无有?”铎按:“不”疑当作“可”。”必可久居富”,即“欲贫而不可得”之意。
〔七〕谦彖词。“以冲”王弼本作“而益”。
〔八〕空格程本作“费”,“以仁义”旧作“仁以义”。按墨子天志中云:“此仁也,义也,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此文本之。襄廿八年左传:'叔孙穆子曰:“善人富谓之赏。”
〔九〕见上。“挹”与“抑”同。铎按:文选为幽州牧与彭宠书注引苍颉篇:“挹,损也。”言损之又损也。
〔一0〕“亦”旧作“不”。
〔一一〕易干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故君子曰”至此,旧错入务本篇,今移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