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一调百病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气”的作用

气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作用: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能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如元气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所以人体的血液循行和水液代谢也都赖气之推动而完成,如心气推动血行,肺气推动津液输布等。当气的推动作用减弱时,可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导致发育迟缓,或早衰,亦可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减退,出现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迟缓,输布、排泄障碍等病理变化。

(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

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运动变化能够产生热量,温煦人体。即是说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依靠气的温煦来维持相应的体温;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需要有相应的体温,才能确保正常的循环运行,故有“血得温而行,遇寒而凝”之说。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不仅出现畏寒喜热、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血和津液运行迟缓等寒象;还可因某些原因,引起气聚而不散,郁而化热,出现恶热喜冷、发热等热象。

(3)防御作用:指气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的功能。

气一方面可以抵御外邪的入侵,另一方面还可驱邪外出。所以气的防御功能正常时,邪气不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入,但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易于治愈。气的防御功能减弱时,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就要下降,不但易染疾病,而且患病后也难以痊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的防御作用还体现在病后脏腑组织的自我修复。所以气的防御功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4)固摄作用:防止血、津液流失。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气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和控制,防止其无故流失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固摄血液,可使血液循脉而行,防止其逸出脉外;二是控制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的分泌、排出量,以防止其无故流失;三是固摄精液,防止精液妄泄;四可固摄冲任。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则可导致体内液态物质大量流失,如气不摄血,可致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可致自汗、多尿或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脱;气不固精,可出现遗精、滑精和早泄;气虚而冲任不固,可出现小产、滑胎等病症。

气的固摄作用与推动作用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气既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使其保持应有的流速,又可固摄体内的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由于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相互协调,构成了气对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分泌、排泄的双向调控,这是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循行和水液代谢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5)气化作用:促进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而言指气具有促进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功能。例如气、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然后再化生成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饮食经过消化和吸收后,其残渣转化成糟粕等,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体的气化运动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气化就是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因此没有气化活动就没有生命过程。如果气化功能失常,即可影响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因此,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对体内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的基本认识。

(6)营养作用:为各脏腑器官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

人体之气分布于全身各脏腑组织中,为各脏腑器官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源于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尤其是其中的营气。另一部分是经肺吸入的自然界新鲜空气。在气虚不足,营养作用减退时,可导致各组织器官因营养不良而机能减弱的种种病症。

此外,气具有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整体联系的中介作用。气充斥于人体各个脏腑组织间,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都可以通过气的运动来感应和传递,从而实现了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

上述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及中介等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促进,彼此协调配合,共同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