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自此,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基本确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正式告别营业税时代,走向增值税核算的大舞台。
截至2017年3月15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增值税会计核算和税收征管政策迅速更新。据笔者统计,财税部门共制定并公布80余份文件,会计核算科目从《财政部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财会〔1993〕83号)到《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新增6个会计科目并修改全部9个二级科目核算内容;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涉及财税〔2016〕36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4号、第15号、第16号、第18号等文件;增值税纳税申报方面共公布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3号、第27号、第30号、第75号等文件,修改后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呈现“四增两减”的变化;发票管理方面则涉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第23号、第47号、第53号等文件,原有的增值税发票管理文件也仍然有效。
作者为4人团队,2人任职于税务系统内部,2人长期战斗在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第一线。在反复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当前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运行已近一年,但企业在执行具体政策时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和模糊认识,究其原因,一是政策出台碎片化,在营改增纲领性文件财税〔2016〕36号文下发以后,财税部门不断出台文件对税企政策执行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明确,解决了企业在营改增推进过程中最棘手和关心的问题,但此次营改增涉及4大行业26个小行业,具体到某个细分行业,财税部门难以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单独下发文件明确政策,加之以往年度的增值税管理文件大多有效,客观上为企业全面、系统地掌握政策要点带来困难。二是具体执行容易出现偏差,此次营改增打通了各个行业的抵扣链条,除关注自身的执行口径外,与之关联的各类企业如何执行增值税政策也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在执行政策中涉及的疑问必将逐步积累,同时营改增还处在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阶段,因此,对于试点企业而言,虽然执行增值税政策已持续一段时间,但离驾轻就熟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从企业实务操作的角度出发,构思并撰写了本书,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增值税政策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涵盖了目前最新和传统有效的增值税政策;另一方面从税务系统管理和企业执行两个角度全面收集了当前企业执行增值税政策容易产生的盲点和问题,结合政策进行解答说明。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时效性
本书初稿完成于2016年9月,在修订过程中,笔者发现最新增值税会计核算规定即将发布,将较大程度影响企业的核算处理。因此在2016年12月2日财政部下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后,笔者重新对涉及的内容进行大幅度调整,并持续更新纳税申报、征收、发票开具、认证等方面的税收政策,目前本书引用的政策已更新至2017年3月15日。同时,本书还总结归纳了新旧会计科目核算、增值税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其他税种核算的变化,便于会计人员系统、快速地掌握最新政策规定。
2.实用性
本书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对象,一共分为5章,分别是总论、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值税纳税实务处理、增值税会计核算、增值税纳税申报管理、增值税发票管理。章节之间既彼此联系,又相互独立。通过阅读本书,读者既可以系统地了解、应对营改增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和纳税处理要点的变化;也可以根据需要就某个环节“按图索骥”地查阅,力求使本书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人员了解营改增、应对营改增的工具书和“导航仪”。
3.可操作性
本书作者既有长期从事税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自房地产开发企业并实际负责核算过多个项目的财务人员,本书将两者的优势充分结合,在编写过程中既突出房地产开发企业常用的会计处理和涉税操作,同时对照税务机关管理要求进行风险提示或热点问题分析。同时,在对具体业务逐一配以实例说明的同时,本书还通过全周期处理范例的方式,呈现房地产项目在一个完整的开发经营流程中,如何进行会计及涉税处理,避免碎片化阅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由于精力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欠妥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尤其是涉及政策尚未明确的热点问题,部分代表了作者的个人观点,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