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1)
能够影响经济的元素有三个:土地、劳工和资本。在每个国家,这三者的状况是不同的。资本丰厚的国家利息较低,土地较多的国家租金较低,劳工较多的国家薪资较低。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越高,积累的财富越多,资本也就越丰厚。相比之下,未开发的国家往往有土地和劳工,却没有足够的资本开发自身的资源。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取这三个元素才能确保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发展。
如果没有国界的限制,那么资本过剩的地区自然会将资金转移至土地、劳工有余,资金不足的地区,以此来追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但当世界不同的地区被划分为不同的国家之后,这一本来极为简单的公式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如果说一般性的投资本身已经充满了风险,那么海外投资的风险比一般投资还要高出许多。
马克斯·瓦尔堡并非因为在外国投资而马失前蹄的第一人。外资的历史有近千年之久,期间可谓“无数英雄竞折腰”。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外资的风险往往比其他形式的投资更高。和国内资本相比,外国投资者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首先,外国人很难得到好的机会。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一笔生意如果门槛甚低、稳赚不赔,那么当地人就做了,为什么要让外国人抢走?与此同时,当地人民和政府大多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态,因此为了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也会拒绝外资。
对于投资者来说,让他们接受国外的渠道也有一定困难。由于自己投资的资产将在千里之外,投资者很难对这些资产有很深的了解,这使得他们既可能被骗,也可能由于资产经营不善而亏本。除此之外,一个国家的企业肯定需要立足当地,而国外投资者对他国未必了解。而且,这些遥远的国家未必有适当的基础设施,也未必有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法律体系。
由于这些劣势,外资在人类的历史上只是一个新角色。在中世纪之前,欧洲各国的生产力极低,人们能够糊口已经是万幸,很少有足够的储蓄,流动的资产更属于天方夜谭。此时,人们即使有钱也更愿意投资当地的产业。
然而,欧洲的局势在中世纪以后开始发生巨变。此时,走在时代前列的是四分五裂的意大利(作为欧洲的宗教中心,意大利当时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分为诸多城邦)。虽然政治和军事势力相对薄弱,这些城邦的地理位置却得天独厚。位于地中海中心的意大利城邦很快成为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在贸易刚刚兴起的阶段,威尼斯、热那亚等实力较强的意大利城邦有了资本之后最先想到的是用这些资金壮大自己的实力,通过修建更先进的船只、购买更多的货物来创造更多的利润。与往常不同的是,贸易的利润给这些城邦带来了在过去都难以想象的巨额财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积累和再投资后,这些城邦的资金虽然还在增加,国内对于资金的需求却已经到达了饱和状态,再投资也不会产生更多的利润。
此时,如何处理贸易的利润就成为了这些意大利城邦“快乐的烦恼”。威尼斯等国选择了消费,当地人把大量财富用于建造越来越华丽的建筑以及创造越来越精致的艺术品,很多威尼斯人还购买了土地,摇身一变成为了贵族。
消费自己的积蓄虽好,却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其他比威尼斯更有野心的意大利城邦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借债给欧洲皇室。可以说,是这些意大利城邦率先发明了外国投资这一模式。
由于前面提到的外国投资所可能遭遇的问题,这些意大利城邦选择将资金借给皇室来降低自己的风险。在这些城邦看来,把钱借给皇室可谓万无一失的选择。这些皇室有着税收这一稳定的资金来源,绝不会还不起债。与此同时,这些皇室又有着战争和挥霍这两个极度费钱的爱好,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是极大的。意大利城邦正好可以用自己手头的闲钱满足皇室的要求,而皇室的税收就是这笔借款的抵押。
在意大利城邦刚刚开始海外投资之际,位于罗马的教皇和天主教体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邻邦所开展的商业革命。教皇依然坚持借钱收利息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了符合宗教的要求,意大利城邦借钱给皇室除了本金之外不能收取额外的利息,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皇室对其减免贸易税收等方式收获一些特权。
和醉生梦死的威尼斯人相比,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热衷于借贷给国外皇室的意大利城邦的创新之处在于他们成功地让自己的资本在满足了本国需要后还能创造利润。虽然这笔利润微不足道甚至都未能带来真金白银,特权也是了聊胜于无,但比把钱挥霍掉要有建设性得多。
除了能够创造一些利润之外,这些意大利城邦认为给他国借贷也为自己积累了不少政治资本。像佛罗伦萨这样欧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为欧洲不少贵族都提供了借贷服务,在佛罗伦萨人看来,这些向其借贷的贵族等于成为了“自己人”,而他们只有保护佛罗伦萨的利益后才能确保自己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佛罗伦萨的金银。
从表面上看来,特权加上政治影响力确实比把钱花掉要有意义,但精明的佛罗伦萨人忘掉了最重要的一点——风险。如果皇室不还钱怎么办?佛罗伦萨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坚信皇室不会放下脸皮,也不会愿意损失未来佛罗伦萨能为其提供的贷款。他们没有考虑到,当皇室坚持挥霍无度、穷兵黩武时间过久后,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欠债不还。佛罗伦萨的盲点使得这一曾经富甲天下的城邦在1272年和1348年两次被英王所骗,损失了全部贷款。这两次巨大的创伤使得佛罗伦萨从此一蹶不振,无法继续担任欧洲银行家的角色。
发生在佛罗伦萨身上的事情并非偶然。实际上,作为放贷者的意大利城邦被骗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西方有谚语曰:“骗我一次,错在骗子;骗我两次,错在自己。”那么,是什么让精明的佛罗伦萨人在不到百年之间连续两次被英王骗得倾家荡产呢?原来,当时的欧洲虽然有钱人和有钱的国家少,但能让他们信服并赚到一点利润的皇室数量更少。在这种“僧少粥多”的情况下,如果佛罗伦萨选择不借钱给英王,那么英王亦可以从其他国家借到这笔资金,而佛罗伦萨将因此丧失一个“好”主顾。正是由于英王等皇室知道意大利城邦别无其他选择,所以他们才敢一而再、再而三地霸占意大利城邦的资本而不用担心后果。正如这些皇室设想的那样,即使知道投资外国有如此高的风险,意大利人迫于没有选择依然继续投资国外。直到18世纪初期,热那亚依然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持有国。
坚信海外投资并没有给意大利城邦带来太多的好处。除了像佛罗伦萨这样的城邦因为债务被霸占而堕落之外,像热那亚这样生财有道的城邦也因为海外投资而得不偿失。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借钱给国外是意大利堕落的根源。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借钱被霸占对一个城邦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能够不断通过海外投资而获取利润对于意大利城邦的伤害也一样大,只是这种伤害隐藏得更深。
比如,热那亚投资国外的资本原本可以用于发展国内经济。虽然热那亚领土狭小、机会较少,但如果有足够的资本注入,其还是可以不断发展和壮大海外贸易和国内工业,从而振兴国内经济的。对于热那亚的商人来说,这样做虽然风险较大,但从长期来说是利于他们的,因为只有国家兴盛之后,这些商人才可以把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创造更多的价值。
不幸的是,这些热那亚的商人看到的都是短期利益。在他们看来,热那亚这个城邦势单力薄,打仗都赢不了同为小国的威尼斯,更不要说和势力更加强大的法国、西班牙等国一争高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自己的资本留在热那亚,那万一城邦被颠覆,那么自己将倾家荡产。而且,把资金继续用于投资贸易和工业意味着自己不但需要操劳,并需要承担生意不顺而造成亏损的风险。与其如此,还不如把钱借给“绝不会欠债不还”的欧洲皇室,从中获得利益。借贷所创造的价值虽然无法巩固热那亚的实力,也无法让自己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大,但其至少可以保证自己不用辛劳就可以衣食无忧。而且,海外投资分散了自己的风险,即使热那亚被颠覆,自己投资给外国皇室的资产也不会因此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失。
就是在这样的盘算下,热那亚的资本才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其他国家。在此之前,热那亚正是因为国内资本不断投资本国的贸易和工业才使其成为了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国。现在由于这些资本的流失,热那亚很快跌落神坛,再次成为一介小国。
可以说,由意大利城邦担任主角的最早的关于海外资本的故事是一场悲剧。从意大利城邦借钱的欧洲皇室并没有用这笔资金来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挥霍和战争将其全部浪费。意大利城邦本身不是因为欠债不还而受到损失,就是因为太过迷恋海外投资而错过了振兴自己的机会。虽然如此,海外投资并没有因此而被人们所忽略。在意大利城邦堕落之后,欧洲的新贵依然和他们一样热衷于海外投资,这个新贵就是荷兰。
和意大利城邦一样,荷兰的兴起主要是因为贸易和工业。在早期,荷兰国内积累的全部财富都被用于本地投资,荷兰也借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扩大了贸易规模、振兴了工业、发展了科技,甚至通过填海扩大了领土。这些项目的完成使得荷兰的经济越发强盛,手中的资本也越来越多。在1621年之前的20年中,荷兰通过贸易累积了史无前例的足额资本,远远超出其造船、经商、造田等一般需要。此时,荷兰面临着和意大利城邦相同的“快乐的困惑”,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笔资本。
荷兰人将资金首先借给了瑞典和丹麦等国的皇室,而和之前一样,这笔资金也被用于支持这两国参与三十年战争,从性质上和意大利城邦的借贷无异。但荷兰人进行此类海外投资的形式和意大利人有着极大的不同,而这种形式上的不同保证了荷兰不会遭遇佛罗伦萨式的悲剧。
荷兰人意识到,并非每一个人都愿意将自己全部的资金拿出来借给同一个债主,毕竟古语告诫:“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佛罗伦萨人正是犯了这个错误才最终倾家荡产。如果每个人都因为不愿意承担这种风险而拒绝出资的话,那么筹资进行海外投资的梦想也无疑成了一句空话。
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们很快想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他们把自己的大宗债务“零敲碎打”,之后将这些债务以证券的形式一笔笔卖给个人投资者。这样一来,每个人等于只承担债务的一小部分。这也就是说,任何投资者都可以将自己的资产分为好几拨,他们有的钱可以投资荷兰本土的产业,有的钱可以投资丹麦国债,有的钱可以投资瑞典国债。由于这些投资不会同时消失得无影无踪,投资者等于分散了风险。分散风险使得海外投资的好处多了起来,投资者不但可以选择海外投资来增加自己的收益,还可以用其来确保自己财产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还发明了另一个伟大的产品——股票。通过建立公司、发行股票,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可以帮助确实可行的项目筹集资金,也为投资者的资金找到了另一个出口。和债券市场一样,荷兰的股票市场除了会有本国公司的股票之外,也有来自欧洲其他各地的人们前来寻求资本的支持。外国公司的股票又为荷兰的投资者提供了另一个获取收益、确保资金安全的渠道。
除此之外,荷兰人的另一大发明就是把金钱和政治挂钩。这一点意大利城邦也曾经尝试过,但并不成功。从其经历可以看出,一个小国如果只有财力而没有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实力,那么最终的结局只有被抢。
荷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荷兰人深知自己虽然在一时之间可以和西班牙等欧洲豪强分庭抗礼,但荷兰本身只是一个小国,人口和国土皆不足以和大国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荷兰人的资金只是用于逐利,那么其最后的下场也将和佛罗伦萨一样。与此同时,商人逐利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荷兰政府无法强迫商人不去投资海外那些收益更高的证券。
在这种情况下,荷兰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即鼓励商人投资那些既有收益又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巩固荷兰实力的项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荷兰人首先开始投资和自己关系甚好的德国地区,巩固他们的实力。当时,英国也很有潜力,但鉴于当时英国和荷兰两国在海上争霸、属于敌对势力,因此荷兰禁止了本国商人为其做出经济上的支援。
正如日后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所说:“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英国国内进行革命、赶走国王之后,他们选择荷兰国王、英国女婿威廉成为了英国的下一任国王。一夜之间,英国和荷兰成为了最亲密的盟友。
在威廉成为英国国王后,荷兰人开始大举投资英国产业,不少荷兰金融家甚至搬到了伦敦,为英国的建设尽心竭力。在荷兰人参与的项目中,最出名的要数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行。和荷兰本地的东印度公司一样,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宗旨也是在于通过远洋贸易帮助英国获得财富。在当时,航海的风险极大,而且需要极大的本金。一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依靠本国的资金在印度立足,而荷兰资金的涌入则帮助东印度公司扩大了自己的实力。正是凭借着来自荷兰资本的帮助,英国东印度公司才成为了印度诸多势力中最强大的,并最终为英国占领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