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唯独梦想不能将就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
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
但那又怎样?
哪怕遍体鳞伤,
也要活得漂亮。
如果浮生是一场梦,那就努力去将它做尽。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因为心中有梦,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世事无常时会有所期盼,所以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一场灵魂的救赎与回归。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听到这句话时,你是否还会心头一颤?梦想就是那些你想要实现还暂时无法实现的事情。这些事你害怕说出口,因为害怕被人嘲笑;这些事你害怕去尝试,因为并不容易成为现实;这些事你暂时不能去做,因为你还没有生存和立足的资本。
也许你曾经梦想成为一位舞蹈家、一位音乐家、一位演员、一位画家……可是这一切都和你父母的意愿相违背,家庭条件也根本不足以支撑你的梦想。你以为,艺术本来就是富人们闲来无事、茶余饭后的消遣。后来,你为了不再给父母增添负担,为了不再让他们感到压力,放弃了曾经天马行空的想象,放弃了曾经留存于心的美好。
他们常说,在根本没有办法生存的状况下,有什么资格去谈梦想?有什么资格去做那些赚不了钱的事?后来你开始清醒,原来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普通人和有资本的人之间的距离。后来,谁再跟你谈梦想的时候,你只是笑而不语,将那些梦都小心翼翼地留在心中,甚至寄托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你确实有权利放弃你的梦想。其实,你无非是害怕将自己的一切都押进一场看不到未来的豪赌中。没有稳定的住房,没有稳定的收入,错过结婚和生育年龄都是别人家长教育儿女的反面教材。可是,如果你连尝试都没有去尝试,直接选择了一个稳定、安逸的生活,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不觉得遗憾吗?
J.K.罗琳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她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她一直深信写小说是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父母认为她这种过度的想象力并不是什么好事,根本无法让她支付贷款,或是支付养老金。父母曾经希望她去拿个技术学位,不过她想去攻读英国文学。后来父母妥协了,但条件是她必须把专业改成德语。不过等父母走后,她立刻放弃了德语,选择了古典文学。也许直到毕业典礼那天,父母才发现这件事。她说,父母也许认为,在全世界所有的专业中不会有比研究古希腊神话更没用的专业了,因为这个专业根本无法为她换来一间独立而宽敞的卫生间。
她自己曾经也害怕失败,并且那时也的确很失败。在一段短暂的婚姻后,她成了单身母亲,外加失业让她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也许除了流浪汉以外,她是英国最穷的人之一,一无所有。她说,曾经父母的担忧都成了事实。不过,这一切都没有打倒她。相反,她非常感谢那段非常失败的时光,因为那意味着自己剥离了一切不必要的东西,不再伪装自己,从而将所有精力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不是因为没在其他领域中成功过,她就不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树立坚定的信念。
在这个时代,我们会面对很多选择,也会考虑更多不必要的事情。正因为太多忧虑,才会越来越偏离自己曾经的梦想。乔布斯说过:“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厘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当你失去一切、一无所有的时候,也正是你真正开始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因为已经跌落谷底,所以根本不再害怕失去;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勇往直前,不惧失败;因为心之所向,所以更加专注。
实现梦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孤独的旅行,受到质疑和嘲笑也在所难免,可那又怎样?无论被多少人否定和质疑,你都有做梦的权利,哪怕遍体鳞伤,那又如何?因为心中有梦,前路再艰难,命运再坎坷,你都无所畏惧。
【追梦,任何时候都不晚】
你瞻前顾后,因为害怕失败。
你迟疑不定,因为担心太晚。
就这样,
时间被消耗在无关紧要的忧虑中,
一生也便过去了。
叶芝在《凯尔特的薄暮》中说:“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害怕太晚出发,害怕追不上同伴的脚步,害怕一辈子在平庸中度过,害怕被如潮的人海淹没。如果因为年龄而放弃了该有的人生,那才是遗憾且可悲。
读大学时,我认识了一位治学严谨的年轻女老师。她大专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农村教书,六年后她开始寻求改变,不想一辈子就这么度过。她努力复习,成功专升本,之后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当然,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因为她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以及自身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她又通过了博士生考试,直至后来留在大学里任教。
她说,那个时候周围的人都反对她再读书,觉得女孩子学历那么高没有什么用。最后忙活了半天还是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平凡的工资,结婚生子。她没有理会这些,只是抛开一切,孤军奋战。在大学时期,她一直鼓励我们要多读书,多努力,不要将大学的时光虚度,更不要相信什么读书无用论,因为读书可以为你的人生带来更多转变。
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去拼搏,唯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何时出发,只要你愿意,最终都能抵达想要去的远方。
前不久在《财富》发布的201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排行榜中,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陶华碧排名第22位。若42岁还在卖凉粉和冷面的她,49岁时没有决定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我们的餐桌上,就没有“老干妈”辣酱了。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偏远山村里,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1989年,42岁的陶华碧用自己省吃俭用的一点钱,加上四处捡来的砖头在街边搭了个棚子,取名叫“实惠餐厅”,专门卖凉粉和冷面。在这个过程中,她制作了拌凉粉的辣椒酱,没想到生意越来越红火。因此,她看准了辣椒酱的商机。经过几年的尝试,她的辣椒酱风味越发独特。1996年,陶华碧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那时她49岁。经过多年的努力,“老干妈”辣椒酱风靡全国,远销海外。在美国,奢侈品电商Gilt(闪购网)甚至把“老干妈”奉为尊贵调味品。
在绝大部分女性退休的年纪,陶华碧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在很多女性担心迟暮、年华老去的年纪,陶华碧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她不怕苦累,亲手建立了自己的辣椒酱“王国”。她亲自切辣椒,捣辣椒,被辣到眼睛流泪,十指指甲钙化。她的公司不融资,不上市,不做广告,不炒作,凭产品的实力独行天下。年近50岁开始创业,而今68岁的陶华碧,身家70亿,5年累计纳税22亿,提供了41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了800万人民致富。
看着瓶子上那张陶华碧的照片,朴实、真诚,眼中透着一丝坚毅,以及对生活的不屈服,是否能体会到这位女性到底有多强大?尽管开始追梦的时候已经年近50,但她没有畏惧,没有恐慌,只是铆足了劲儿一直向前冲。
每个人对年龄都有不一样的界定。但是,请淡化年龄和时间的概念,因为这根本不是阻止你前进的理由。
瞻前顾后,无非就是害怕失败;迟疑不定,无非就是担心太晚;焦虑,无非就是恐惧别人的眼光,恐惧被人否定,惧怕此生成为最平凡的人。就这样,时间被消耗在一切无关紧要的忧虑中,一生也便过去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们天天想着看世界,
却又被假期和钞票捆着手脚。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旅行的意义并非是从某地到另一地位置的改变,也不是拍几张照片传上朋友圈,或是品尝当地的小吃。旅行在于体会各地的人文风情,并得到某种改变。
在一次同学会上,几位10年未曾谋面的女同学聚在一起谈论近况。她们多半结婚生子,也都已经不再年轻。有的在抱怨着柴米油盐、还房贷和车贷的各种压力;有的在为孩子学区房、补习班和兴趣班等焦头烂额;有的在痛骂自己丈夫酗酒晚归,或者抱怨没有赚钱的本事……然而在这群人中,有一位女子显得特别不同。她叫木子,同样有着自己的家庭,不过她的眉目要比别的女人舒展。她说自己刚休完年假回来,带孩子去了希腊和意大利,感受了古典时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家听她讲述这些年旅行的感受,都陷入了沉默。
木子跳出了生活的小圈子,而当她的视野因旅行得以开阔后,对生活的态度与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作为一位女性,木子没有陷入生活的琐碎中;作为一位妻子,对丈夫的忙碌,她依旧给予了极大的体谅;作为母亲,她带孩子感受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也开拓了孩子的视野。
有一位女教师的辞职信是这么写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调侃说:钱包那么小,哪也去不了。也有的人想等自己赚多一点钱之后再旅行。其实,并不是你囊中羞涩,只是你没有将每个月的钱做一些规划。此外,千万不要想着“以后”,否则“以后”会变成永远无法触及的“明天”。不知道多少女人曾经用“等孩子大点”“等孩子高考完”“等我退休后”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只是,等到你将这一切做完后,早已年过半百,还有多少精力去踏遍这世界的大好河山?
读书和旅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过了这么多年,很多人依旧不明白这句话的意义。大家早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早就对那些文艺青年挂在口中的“远方”气得咬牙切齿,甚至觉得他们是无病呻吟、故作文艺。心中还有“诗和远方”的人,起码还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起码心中还存留一片净土。
即使是那些只是拍了一堆照片的人,虽然他们不明白旅行的意义、文化的价值,但他们起码走过,灵魂还没有被腐蚀。可悲的是那种永远被禁锢在同一个环境里,不愿意行走的人生。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将一个地球仪放在我的房间里,并告诉我这个世界有多么奇妙。我总是会在书架上翻出父亲行走于世界各地带回的各种旅游地图。当我看着不同的文字时,才发现这个世界有多大,有多奇妙。他会告诉我爱琴海的美丽,告诉我藏于卢浮宫里的秘密,以及巴黎圣母院的神圣,告诉我他会给我带回荷兰的机械挂钟、俄罗斯的套娃、美国的芭比娃娃……
那个时候,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给我寄一张明信片,而我的心就此变得躁动不安。他告诉我,一定要出去看一看世界,只是年幼的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当一个人走的地方多了,就会慢慢明白生活的真谛。我觉得一个女孩子,特别需要这种行走的信仰。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看见一座桥,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到达山后面,你会发觉,原来没有什么特别。”
旅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意味着离开,也意味着回归。当你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以后,总会厌倦每天重复的生活和工作,这个时候你会非常向往他处的生活。当你真正开始远行后,就会在旅途中明白,其实他处的生活是一样的。
旅行是一个改变的过程,让我们突破现有知识的局限性,打破旧有的思维习惯,超出原有的认知范围。当然,还有很多需要你慢慢去体会。
【不念过去,不惧未来】
不念过往的伤痛,
不恋曾经的辉煌,
把握当下的生活,
不惧未来的挑战。
如此,我们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沉迷于过往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态度,也是非常危险的。那些过往,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于当前的我们来说其实都没有多少意义。沉浸于“曾经”是对当前的麻木不仁,也是对未来的视而不见,最终只能将我们推向悬崖边。
有句古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话:“我曾经可是……”“我当年也是和××吃过饭的……”“我的前任是……”人们总是会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在取得了某种成绩后就会自以为了不起,从而越来越看不清自己。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沉迷于表面的浮华时,或多或少会迷失自己。
当人们看着科技市场上那些曾经风光一时、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巨头时,不禁感叹商场的残酷无情。它们无法从过去的辉煌中走出,无法摆脱曾经的光环,因循守旧,一步步走向落幕。
当诺基亚集团被微软以约54.4亿欧元(91亿新元)收购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长叹:那个曾经陪伴我们走过青春的诺基亚,终究是难逃此劫。当年,几乎人手一部的诺基亚手机终究是无法躲过智能手机大军的侵袭。
再看看一度占据高档手机用户心灵的黑莓,因为“绝对的傲慢”也将自己慢慢逼向了绝境。在iPhone进入市场的时候,根据2011年8月《华尔街日报》一则报道,据说黑莓创始人迈克·拉扎里迪斯当时还告诉他的员工:“放心吧,没有人会购买iPhone的,人们不希望自己的手机是一部个人电脑,他们只是想收发邮件。”黑莓的高层根本没有将iPhone的到来放在眼里,一直沉迷于全键盘之中,而忽略了苹果公司的野心。最终,黑霉一败涂地,只能另寻他路。
除了沉溺于过往的辉煌中外,还有就是无法从过往的伤痛中走出。这种被悲伤折磨的痛楚能将一个人的斗志与信心都消磨殆尽。
大二那年,同学小维突然接到妈妈去世的消息,心情异常悲痛。她整个人都崩溃了,满面愁容,眼睛每天都是肿着的。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将小维彻底打垮了。我知道小维非常爱她的母亲,因为母亲是她生命里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小维6岁的时候,她的父母离婚,她被判给了母亲。这么多年来,母女两人相依为命,互相支撑着生活。小维在外地读书期间,她的母亲被查出得了肝癌,而且是晚期。母亲为了不让小维担心,让家里人都瞒着她。
在母亲去世后,小维整个人都变了。她不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也无心去上课,每天除了吃点东西外就躺在床上。同学们都非常理解小维失去至亲的心情,因此会有意带她出门散心或者拉着她去参加一些活动。然而,大家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小维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和任何人接触,活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没有生活的希望。
就这样持续了大半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将异常颓废的她拉了出去。我问她:“小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她神色依旧暗淡无光,无所谓地答道:“没怎么想,就这么行尸走肉般地过吧。”我生气地问,“你这样一直沉浸在母亲去世的伤痛中,对得起天上的她吗?”她突然声嘶力竭起来,“她都不在了,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那一刻,我不再说话了。我知道,不管我再怎么说下去都无用了。
学期末,小维没有去参加期末考试。看着小维空荡荡的座位,大家心情复杂,不知道该怎么办。曾经,小维是我们的学习委员,每到期末都帮着大家整理资料,督促同学们学习,只是现在……大三开学,我们没有再看到小维。辅导员告诉我们小维辍学了,去了南方的城市。大家用了很多方式去联系她,想让她再回学校,只是再也无法找到她了。我明白,如果换成是我自己,我也无法承受失去至亲的悲痛。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灾难和变故。然而,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过往的悲痛,还是曾经的辉煌,我们要做的是不遗忘,但更该做的是不沉溺。过去的都已成为往事,而这种往事在某种程度上和幻觉无异,皆是无法触及的假象。这种假象会让我们迷失,让我们沉沦,甚至无法自拔。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看着厄里斯魔镜中的自己与家人,根本无法将视线离开。这时,邓布利多告诉他:人不能只活在幻想中,应该面对现实。还有,在电影《搏击俱乐部》中有这么一句话:“我每晚都会死一次,可是又重生一次,复活过来。”一个人,对生活该有某种态度,就像是睡觉一样。当你睡过去的时候,这一天发生的事都已经成为过往与曾经,而你醒来的时候,那才是自己可以把握住的人生。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因过往的伤痛和辉煌变得麻木不仁,更不要被它们击倒。你要做的是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曾经”,不惧未来。如此,我们便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别把梦想活成了空想】
你有梦想,
但你更需要去履行,
否则只能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年轻人渴望成功,往往将马云、刘强东等人奉为白手起家的偶像。他们立志创业,梦想着成为CEO,登上人生的巅峰。只是过了很多年后,他们依旧是那个再普通不过的自己罢了。
人们为自己定下了伟大的目标,为何最终依旧是那个碌碌无为、平庸不过的自己?其实社会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丛林,有着特别的生存法则。如果你的付出只够在食草动物那一层,却总是想着成为食肉动物,那么你生活的蓝图终将只是一张废纸罢了。这些设想就像是你为自己构筑的乌托邦,永远都将是无法触及的明天。
那些每天都在强调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却不肯加倍努力的人,他们的梦永远无法成真。
很多年前,我们班有个同学总是自信满满地对大家说:“你们这些人,每天看书学习有什么用?还不如跟我去闯荡社会,年入百万不是问题!”当时,我觉得他可能真有这个本事,不用走一般同学学习的道路。过了几年后,他见到我说,“古茗,你怎么还在读书?这么学下去根本没用啊!”那时,我只是对他笑笑:“我又不像你这么聪明,只能靠勤奋读书啦。”然后我反问他,“你什么时候年入百万?”他哈哈大笑,“快了!快了!”
又过了几年,虽然大家还在默默打拼,但都在慢慢靠近自己曾经的梦想。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同学。据说,他好像生意失败,无奈回老家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只是一直在设想未来的美好,从来都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过什么事。那时,他用父母的钱投资生意,但因为缺乏经验和管理,最终惨败。
人们总是用欣羡的目光看着那些互联网大佬们吸金无数,觉得他们只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但大家是否了解过他们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了多少,又经历了多少辗转反侧、彻夜无眠的夜晚?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掉馅饼这样的好事,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走向顶端的人都不会用“画饼充饥”或“望梅止渴”这样自欺欺人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都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痛苦,最终才站在了云端之上。
人们习惯了从小立下远大的抱负和梦想,可很多人的梦想终究成了空想。不过,依旧还是有人在默默努力着,小心翼翼地履行着曾经许下的诺言。
曾经,母亲为了提升我的气质,送我去学芭蕾舞。在学芭蕾的那段时间里,我认识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姑娘。她非常漂亮,有着四分之一的法国血统,加上一双修长的腿,跳芭蕾舞是再合适不过的。爱丽丝从小就梦想成为世界顶尖的芭蕾舞演员。不过,那个时候我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因为练习芭蕾舞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我练了大概一年的时间就放弃了,觉得自己实在受不了那种痛苦而又枯燥的生活。走的时候,爱丽丝跟我说:“古茗,我一定会成为世界级芭蕾舞演员的。”我看着她稚嫩的眼神透出来的坚毅,真诚地祝福了她。
十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爱丽丝,也差不多把芭蕾舞的事情忘记了。只是有一天,我看到一篇名为《新一代芭蕾舞皇后登上舞台》的报道。爱丽丝的照片赫然映入眼帘,这让我惊讶不已。那么多年过去了,她更加漂亮了,身上透着一股女王的气质。记者问她:“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爱丽丝答道:“我是个行动派,只要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去实现,哪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从7岁就立志要成为世界顶级的芭蕾舞演员,之后就一直为这个梦想努力着。”我的心突然一颤。她还是那个她,依旧这么坚毅,并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爱丽丝表演的《天鹅湖》,不知她到底花费了多少心血,熬过了多少辛苦的日夜,却仍能感受到她那强大的气场。
梦想再伟大,如果不能付出行动,那么也就成了空想。关注那些成功者所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一味去羡慕他们如今的光环。光环只是结果,是人们想要最终达到的顶峰。如果不去行动,梦想真的只是空谈罢了。你将因为自己的空谈永远都无法登上那座高峰,而停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