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月刃·修罗书初醒
沈寒舟与苏挽晴怀揣着从盲棋师处得来的半枚刻有“天机”二字的青铜虎符,自琅琊阁离开后,便踏上了新的探寻之路。他们深知,这半枚虎符或许是解开沈寒舟身世谜团以及《修罗书》秘密的关键线索,但茫茫江湖,该从何处寻起,两人一时也毫无头绪。
两人一路商议,决定先前往江湖中消息最为灵通的临江城。这临江城,地处交通要冲,南来北往的江湖人士云集于此,各类消息如江水般汇聚又散开。若想打听与虎符相关的蛛丝马迹,此地无疑是绝佳之所。
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临江城。刚至城门口,便见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一派繁华景象。沈寒舟与苏挽晴寻了一家客栈住下,稍作休整后,便迫不及待地穿梭于城中的各个酒馆、茶楼,向形形色色的江湖人打听关于青铜虎符以及“天机”的线索。然而,数日过去,他们得到的大多是些捕风捉影的传闻,或是含糊不清的只言片语,始终未能找到实质性的信息。
这日,沈寒舟与苏挽晴在一家酒馆中稍作歇息。酒馆内,人声鼎沸,酒客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沈寒舟正自思索着下一步的探寻方向,忽听得邻桌几个江湖汉子的对话。其中一人压低声音道:“听说了吗?最近沧江一带可不太平,九幽楼的人在那儿频繁出没,行事鬼鬼祟祟,好像在找寻什么重要物件。”
另一人接口道:“还能找什么?说不定和那神秘的《修罗书》脱不了干系。我还听闻,有一股神秘势力也在暗中盯着沧江,似乎在守护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沈寒舟心中猛地一动,他与苏挽晴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难道这沧江,与他们手中的虎符以及《修罗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下,沈寒舟起身,走上前去,向那几个江湖汉子抱拳行礼,说道:“几位兄台,不知能否详细说说沧江之事?在下对这方面颇感兴趣。”
那几个江湖汉子上下打量了沈寒舟与苏挽晴一番,见他们虽身着朴素,却自有一股不凡的气质,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将所知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原来,近日来沧江时常出现神秘的打斗痕迹,岸边的树木被拦腰斩断,巨石也被轰得粉碎。更有人目睹九幽楼的杀手在附近水域搜寻,行为甚是诡异。
沈寒舟谢过众人,与苏挽晴匆匆回到客栈,收拾好行囊,即刻启程前往沧江。
数日后,他们终于来到沧江边上。但见江水滔滔,奔腾不息,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大地之上。两岸青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隐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谲。
沈寒舟与苏挽晴沿着江岸小心翼翼地前行,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忽然,前方传来一阵激烈的打斗声。两人对视一眼,旋即悄悄靠近。只见一群身着黑衣的人正与几个江湖人士激战正酣,其中黑衣人中为首的三人,气势不凡,手中的武器闪烁着森冷的寒光。
“那是九幽楼的三大判官!他们怎么会在此处?”苏挽晴低声惊呼,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沈寒舟脸色凝重,他仔细观察着战局。只见那几个江湖人士虽奋力抵抗,但在九幽楼三大判官的联手围攻下,渐渐落了下风,身上已多处负伤,鲜血染红了衣衫。
“看来他们是在争夺什么东西。”沈寒舟轻声说道,目光紧紧盯着场中的局势。
就在这时,其中一个江湖人士瞅准一个破绽,拼尽全力朝着沈寒舟与苏挽晴的方向突围而来。九幽楼的三大判官见状,立刻舍弃其他对手,紧追不舍。
“不好,他们朝我们这边来了!”苏挽晴说道,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长剑。
沈寒舟迅速拉着苏挽晴,躲到一旁的巨石之后。然而,九幽楼的三大判官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踪迹,其中一人高声喝道:“什么人?鬼鬼祟祟的,出来!”
沈寒舟知道已无法躲避,便拉着苏挽晴从容站出,说道:“我们只是路过此地,不想打扰各位。”
“哼,路过?哪有这么巧的事!看你们的样子,也不像是普通路人。说,是不是和他们一伙的?”九幽楼的判官怒目而视,喝道。
沈寒舟正要开口解释,却见那几个负伤的江湖人士也追了过来,其中一人喊道:“几位朋友,救救我们,九幽楼的人要杀人灭口!”
九幽楼的三大判官见状,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满是阴鸷。“既然你们都凑到一起了,那就别怪我们心狠手辣。今日,你们一个也别想活着离开!”说罢,三人呈三角之势散开,将沈寒舟、苏挽晴和那几个江湖人士团团围住。
沈寒舟心中明白,今日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他暗暗运转体内的墨色真气,那股神秘的力量在经脉中缓缓流淌,犹如一条沉睡的巨龙渐渐苏醒。苏挽晴也紧紧握着长剑,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然,虽深知对手强大,但她毫不畏惧。
“一起上,速战速决!”九幽楼的为首判官一声令下,三大判官同时出手。他们身形如电,手中武器带着凌厉的风声,朝着众人攻来。沈寒舟身形一闪,施展出在药王谷中学到的身法,巧妙地避开了迎面而来的攻击,同时双掌拍出,两道墨色的掌印朝着判官飞去。
苏挽晴也不甘示弱,她娇喝一声,长剑挽出几朵剑花,刺向另一名判官。那几个江湖人士见状,也鼓起勇气,加入战斗。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得江岸的树叶沙沙作响。
然而,九幽楼的三大判官武功高强,配合默契,众人渐渐抵挡不住。沈寒舟虽凭借着墨色真气和“月蚀七式”的精妙招式,暂时与判官们周旋,但他深知,这样下去绝非长久之计。
“林墨,怎么办?他们太厉害了!”苏挽晴在激战中抽空喊道,她的额头上已布满细密的汗珠。
沈寒舟咬了咬牙,说道:“挽晴,撑住!我会想办法!”
就在此时,一名判官瞅准沈寒舟的一个破绽,手中长刀猛地刺出,直逼沈寒舟咽喉。沈寒舟躲避不及,只能侧身一闪,长刀擦着他的衣衫划过,留下一道长长的口子。与此同时,另一名判官从背后袭来,双掌带着一股阴寒之气,击向沈寒舟后背。
沈寒舟只觉背后一股寒意袭来,他拼尽全力向前一跃,却仍被这股阴寒之力击中,一口鲜血忍不住喷了出来。
“林墨!”苏挽晴见状,心急如焚,不顾一切地朝着沈寒舟冲去,却被一名判官拦住去路。
“小丫头,你自身难保,还想救人?”那判官冷笑道,手中武器连连攻出,逼得苏挽晴连连后退。
沈寒舟深知此时情况危急,若不能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众人都将性命不保。他强忍着伤痛,运转体内墨色真气,试图激发“修罗书”武学更强大的力量。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沈寒舟体内的墨色真气突然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起来,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他的眼神变得愈发锐利,周身墨色光芒大盛。
在血色月光的映照下,沈寒舟施展出了“月蚀七式”中更为高深的招式——“月刃裂空”。只见他身形瞬间化作一道墨色光影,手中不知何时凝聚出一把墨色的月刃。月刃散发着凛冽的寒光,仿佛能撕裂空间。
沈寒舟手持月刃,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般冲向九幽楼的三大判官。他手中月刃一挥,一道墨色的剑气呼啸而出,宛如一条墨色的蛟龙,朝着判官们扑去。剑气所过之处,空气被撕裂,发出刺耳的尖啸声。
三大判官见状,脸色大变,他们感受到了这股强大力量所带来的威胁。三人连忙各自施展绝学,试图抵挡这凌厉的一击。然而,那墨色剑气的威力太过强大,瞬间冲破了他们的防御。
一名判官躲避不及,被剑气击中,胸口出现一道深深的伤口,鲜血如泉涌般喷出,他惨叫一声,倒飞出去数丈远,重重地摔在地上。另外两名判官也被剑气的余波所伤,身形踉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这……这是什么武功?”为首的判官惊恐地看着沈寒舟,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沈寒舟并未理会他们的惊呼声,他手持月刃,乘胜追击。又是几道墨色剑气射出,如同一轮轮弯月,朝着判官们飞去。判官们此刻已心生惧意,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嚣张气焰,他们狼狈地躲避着剑气,试图寻找机会逃脱。
苏挽晴和那几个江湖人士见状,士气大振。苏挽晴手中长剑舞动,剑花闪烁,再次加入战斗,与沈寒舟并肩作战。那几个江湖人士也鼓起勇气,从旁协助,对九幽楼的判官展开反击。
在沈寒舟强大的攻势下,九幽楼的三大判官渐渐抵挡不住。为首的判官眼见局势不妙,心中萌生退意。他大喝一声,趁着沈寒舟招式转换的间隙,带着另外两名受伤的判官,转身朝着江边逃去。
沈寒舟本欲追上去将他们一网打尽,但念及苏挽晴和那几个江湖人士的安危,便没有贸然追击。他看着九幽楼判官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要让九幽楼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付出代价。
“多谢几位仗义相助,否则我等今日性命难保。”那几个江湖人士走上前来,对着沈寒舟和苏挽晴抱拳行礼,感激地说道。
沈寒舟摆了摆手,说道:“路见不平,自当拔刀相助。不知几位为何会与九幽楼的人起冲突?”
其中一人叹了口气,说道:“实不相瞒,我们偶然得知了一些关于《修罗书》的线索,九幽楼的人听闻后,便想杀人灭口,抢夺线索。”
沈寒舟心中一动,忙问道:“不知几位所知的线索是关于《修罗书》哪方面的?能否告知一二?”
那人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沈寒舟和苏挽晴,见他们目光诚恳,不似怀有恶意,便说道:“我们听闻,《修罗书》的部分力量与沧江的一处神秘之地有关,具体位置我们也不清楚,只知道与这附近的一些古老传说有关。”
沈寒舟与苏挽晴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喜。看来他们来沧江的方向并没有错,这沧江果然隐藏着与《修罗书》相关的秘密。
“多谢几位告知线索,我等定会追查下去。”沈寒舟说道。
那几个江湖人士又与沈寒舟、苏挽晴交谈了几句,便告辞离去。沈寒舟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此次与九幽楼的遭遇,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修罗书》的吸引力以及江湖的险恶。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探寻真相的决心。
“林墨,接下来我们怎么办?”苏挽晴看着沈寒舟,问道。
沈寒舟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得知《修罗书》与沧江的神秘之地有关,我们便沿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下去。不过,九幽楼的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行事要更加小心。”
苏挽晴点了点头,说道:“好,我听你的。”
于是,沈寒舟与苏挽晴沿着沧江继续探寻,他们一边留意着周围的蛛丝马迹,一边向当地的渔民和村民打听关于沧江的古老传说。然而,几日过去,他们依旧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他们感到有些沮丧之时,沈寒舟在翻阅从琅琊阁抄录的一些古籍时,发现了一段关于沧江的隐晦记载。记载中提到,沧江之下,隐藏着一座古老的遗迹,那遗迹似乎与一个神秘的门派有关,而这个门派,很可能与《修罗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沈寒舟将这个发现告诉了苏挽晴,两人决定潜入沧江,探寻那座神秘的遗迹。
这日深夜,月黑风高,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沈寒舟与苏挽晴来到沧江一处较为隐蔽的地方,他们深吸一口气,纵身跳入江中。江水冰冷刺骨,但两人心中充满了探寻真相的决心,丝毫没有在意这寒冷。
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水性,朝着江底潜去。江底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沈寒舟和苏挽晴只能凭借着微弱的光线和敏锐的感知摸索前行。
不知潜行了多久,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沈寒舟与苏挽晴心中一喜,连忙朝着光亮的方向游去。随着距离的拉近,他们发现那光亮竟是从一座古老的石门中透出。石门上刻满了奇异的符文和图案,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沈寒舟和苏挽晴对视一眼,而后轻轻推开石门。石门缓缓打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他们走进石门,发现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洞穴,洞穴中摆放着各种古老的器物和石碑。
沈寒舟和苏挽晴小心翼翼地在洞穴中探寻着,他们仔细查看每一块石碑上的文字,试图从中找到与《修罗书》相关的线索。然而,这些文字大多晦涩难懂,沈寒舟虽自幼在天机阁学习,对各种古籍文字有所涉猎,但一时间也难以解读。
就在他们感到有些迷茫之时,苏挽晴突然发现了一块与众不同的石碑。石碑上的图案与其他石碑略有不同,而且在石碑的底部,刻着几行小字。沈寒舟赶忙凑过去,仔细辨认。
经过一番努力,沈寒舟终于解读出了石碑上的文字。原来,这座遗迹是一个名为“灵霄派”的古老门派所留。灵霄派曾经与天机阁有着深厚的渊源,而《修罗书》的部分力量,正是源自灵霄派的一位前辈高人。这位高人在修炼过程中,无意间领悟到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并将其记录在了一本秘籍之中,这本秘籍,便是后来的《修罗书》。
沈寒舟心中大喜,没想到在这沧江之下,竟能找到如此重要的线索。然而,石碑上并没有提及《修罗书》的具体下落,只是提到了一个与“灵霄派”有关的神秘之地,或许那里隐藏着解开《修罗书》秘密的关键。
沈寒舟将石碑上的内容告诉了苏挽晴,苏挽晴听后,说道:“看来我们离真相又近了一步。那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要去寻找那个神秘之地?”
沈寒舟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只是,石碑上并未提及那神秘之地的具体位置,我们还需从长计议。”
就在这时,洞穴外突然传来一阵动静。沈寒舟和苏挽晴心中一惊,连忙熄灭手中的火折子,躲在一旁。只见一群黑衣人鱼贯而入,正是九幽楼的杀手。原来,九幽楼的三大判官逃脱后,心有不甘,便一直暗中跟踪沈寒舟和苏挽晴,终于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哼,果然在这里。这次看你们还往哪里跑!”为首的杀手冷笑道。
沈寒舟和苏挽晴知道已无法躲避,他们从藏身之处走出,与九幽楼的杀手们对峙。
“你们这些恶贼,为何总是阴魂不散!”苏挽晴怒喝道。
“小丫头,少废话。交出《修罗书》的线索,饶你们不死!”杀手头目说道。
沈寒舟冷哼一声,说道:“《修罗书》的线索,你们休想得到!有本事,就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说罢,沈寒舟运转墨色真气,手中再次凝聚出墨色月刃。苏挽晴也握紧长剑,准备与沈寒舟并肩作战。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神秘的洞穴中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