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成功就成仁,惊险中的决策胜经
面对激烈的互联网市场竞争,大概能够存活下来的的只有10%。由此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其惊险程度不亚于高空走钢丝。尽管如此,马化腾硬是凭着突破重围、绝地反击的勇气和智慧,在惊险中取得了胜利。其中也许有运气成分,但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运气。
决策金典1 小马过河知深浅
在现代社会交往中,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可以不用高端的智能手机,不用E-mail,不用高配置的电脑……但是,不能没有QQ,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社交聊天软件,还可以同时听海量音乐,玩许多好玩的游戏……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只小企鹅的艰辛成长历程。
谈到马化腾,很多人会觉得不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但是若说起QQ,那么几乎没有人不了解。之所以会这样,和马化腾的个人性格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作为腾讯企业的CEO,马化腾是一个非常内敛低调的人。曾经有腾讯公司的一名员工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腾讯公司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马化腾当然也在现场。当女主持人提出想和马化腾拥抱一下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平日里非常内向的领头人会做何反应。虽然最后马化腾拥抱了一下女主持人,但是现场所有人都看到,他的脸红了,看起来非常不好意思的样子。
如此害羞的一个人,最后却获得了成功,关键就在于马化腾的金典决策。其中第一条就是,了解自己的处境,做好事前准备。我们都知道那个“小马过河”的故事,故事里的小马不仅容易相信别人,而且缺乏自己的判断。马化腾这只“小马驹”却恰恰相反,在互联网行业中,马化腾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以及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碍。
首先,马化腾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擅长做互联网行业?1984年的时候,马化腾跟着父母从海南迁居到深圳。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可以说是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口号响遍了大街小巷。当时的马化腾,还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迁到深圳以后,马上被这种高速度的发展所影响,在他的眼中,这个城市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作为当时的新兴行业,也在深圳开始萌芽。报考大学时,马化腾决定放弃原本计划的天文系,改为报考计算机系。这一决定,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深圳大学的学风偏向于改革和创新,这一点或许和城市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进入大学后,马化腾开始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在不断地学习中对计算机编码和互联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马化腾对未来的设想,仅仅是成为一名UNIX或者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并没有产生建设一个互联网帝国的梦想。在读大学的时候,为了能够有更多时间上网,马化腾常常在学校机房里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但是就算这样,还是不能满足他的上网需求。后来,马化腾想到一个妙计,他故意把一些病毒放到学校机房的电脑里。然后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每当马化腾在机房的时候,这些病毒就能够轻易被“制服”,但是马化腾多次进入机房,电脑里面的病毒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更多了。经过一段时间,老师们终于发现了原来是马化腾在搞鬼,于是严厉地批评了他,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马化腾优秀的专业技能,并对他的学习热情给与肯定。经过这场小风波,马化腾终于有了难得的上网机会。
除了对学习抱有极高的热情之外,马化腾对于自己的优缺点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因此,他在大学期间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都是当时认识的,这也为后来的腾讯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和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外,马化腾还对市场做了初步的分析。他认为,在中国做互联网,用户是非常不稳定的。哪家公司的软件好,就会用谁的,所以要想创办出自己的公司,就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专注。事实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确实如此,没有哪一家公司是在创业之初,就能够凭着用户的支持而飞速发展,赚取大量资金的。
除了是否擅长之外,还需要考虑的就是:如果自己创办的公司解散后,对于用户来说,会不会有损失。假如自己所研发的软件对于用户的关系不大,那么自己的根基就没办法站得稳。在创业初期,马化腾和他的团队曾经有一段时间做过网络邮箱,虽然能够在短期内积聚大量用户,但是这些用户并不稳定,以至于在短期内也会流失大量用户。因此,很快地,马化腾就从这一领域暂时退了出去。
后来马化腾开始进军游戏领域,当时他把所有专业技术很强的人员都放进了这个项目,就是为了能够打好基础,同时,在做游戏时,他也会权衡利弊,和那些大型网游相比,棋牌游戏的运行历史更稳定,而且也比较容易在短期内显露出效果,所以腾讯就转攻棋牌类游戏。
在进入市场时,马化腾还考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自己决定要做互联网,那么在强手云集的新兴行业中,自己能够有多大的胜算?自己的竞争优势能够支撑多长时间?这一思考,在腾讯公司从主要做无线通讯网络,转到做即时通讯软件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因为在1999年的时候,无线寻呼行业已经开始走下披路,而腾讯公司的主打产品依然没有变化,另外,当时腾讯推出的OICQ作为公司的副产品,已经拥有了上百万的用户,如果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很可能会被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给淘汰掉。经过审时度势,马化腾决定“多管齐下”:一方面,继续发展无线寻呼,这样就能够给公司带来大量利润;此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OICQ上面来,因为这种即时通讯软件,日后一定能够占领大部分互联网市场;同时开始对外寻找投资人,通过获得外来的风险投资,壮大自己的力量,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发展。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马化腾顺利帮助腾讯走上了创造辉煌的道路。
从以上这几个思考可以看出,马化腾之所以要做互联网行业,并不是一时兴起,感情用事,而是经过了认真地思考,并对市场有一定了解之后才下决定的。问自己是否擅长,使创业有了技术支持;从用户角度出发,使得腾讯创立后能够不断缩小和用户之间的距离,始终和市场保持紧密关系;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新兴行业中更加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同时也能够找出腾讯在未来发展中更需要提高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让腾讯在强手云集的深圳生存下来,并渐渐地崭露头角。
除了有冷静客观的思考之外,马化腾还敢于在关键时刻作出决定,而这些决定,把腾讯一次又一次地从低谷中拉出来。例如,在2001年的时候,整个市场上最大的业务就是无线增值业务,非常单一。其他的产品都是在消耗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公司在花钱养着它们,QQ的前身OICQ就是这样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在这个时候,马化腾立即开始思考下一个利润增长点会在哪个方面,而到了2003年的时候,更多的公司已经开始做网游,即时通讯软件反而人气猛跌,这时候马化腾决定腾讯公司也要进军网游领域。他意识到,如果公司没有研发出网游产品,不进军这一阵地,那么对于腾讯来说,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于是,他及时作出决策,而这一决定在后来的发展中也被证明是完全正确并及时的。
“小马驹”在下海之前,所思考的三个方面正体现了他善于做决策的优势,从大局考虑,为长远打算,及时了解新兴事物,这些都为腾讯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决策金典2 守业还是创业,这是个问题
实际上,在大学毕业的时候,马化腾已经开始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如果要做自己的事业,那么一定会和互联网有关。刚开始的时候,他想着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着手创业,于是他租下一家小小的门面,开办了属于自己的一家店,主要业务就是组装计算机。但是,因为当时这种组装计算机的工作,有很多人在做,市场几乎接近饱和,于是,马化腾便从这个行业中暂时退了出去。
在1993年,马化腾选择进入“润迅通信发展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软件从业员工。据当时润迅其他同事后来的回忆,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后,并没有大张旗鼓地组建自己的队伍,流露出今后打算自己创业的想法。相反,很多人都说,当时的马化腾在工作上十分认真,也非常踏实,性格略显内向,为人非常低调,让人完全想不到会成为后来的腾讯企业CEO。
润迅通信发展公司,是成立于1992年的一家年轻企业。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当时比较前沿的传呼行业。因为传呼在当时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而且润迅公司也非常注重技术的研发提高,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凭借几款相当不错的产品打出了名号,除此之外,那句“一呼天下应”的广告词更是响彻大江南北。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润迅公司终于占到了传呼行业的金字塔顶端,靠着每年高达30%的赢利,积累了充裕的资金。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通信企业。
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中,马化腾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却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为自己今后的创业攒下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润迅取得的傲人成绩,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让他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纵览网络通信行业,更给他带来了信心和鼓励。平日里繁忙的工作,非但没有让马化腾失去对工作的热爱,反而在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中对互联网行业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马化腾的眼中,每天早晨醒来到公司去工作,完全不单单是因为要挣钱来养活自己,要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对他来说,这是在认真履行自己的选择,是因为对互联网浓厚的兴趣,使得自己能够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来完成每天的工作。除此之外,马化腾还经常帮助朋友解决一些网络和技术的难题,这不仅使他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还让他交到了更多的朋友,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除了在润迅工作的经历,马化腾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慧多网的深圳站站长,而这一期间的工作更为他创办腾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谈到慧多网,现在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了,但它却是互联网刚刚兴起时,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精英开辟出来的新田地。事实上,慧多网于1984年诞生于美国,和现在的BBS有些类似,但是又比芝加哥1978年出现的BBS增加了站台间的转信功能,能够利用“电话线+Modem”来实现个人电脑间通讯。
中国最早的慧多BBS是1991年罗依在北京假设的长城站。虽然当时慧多网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很少人了解并接触到,所以长城站在刚开始创立的时候,一天里有十几个人上站就已经很不错了,而这其中,还有很多是从国外拨过来长途的中国留学生。那时候,当他们还在国外的BBS网络浏览时,很偶然地发现了自己的故乡也有了BBS站台,于是就拨来了长途。马化腾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关注慧多网的。到了1995年,马化腾已经在慧多网上挂了有半年的时间,对它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于是,他下决心要做出自己的站台。在当年,马化腾义无反顾地投入了5万元,把自己的家当作工作室,4条电话线、8台电脑就是全部的设备,Ponysoft站点就这样成立了,而他自己同时也担任起了慧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职务。站点的名字Pony,是英文中“小马驹”的意思,这也是马化腾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字,直到后来,在腾讯公司里大家还是这样称呼他。
成为了深圳站站长之后,马化腾的工作更多了,每天从早忙到晚。经过一段时间,Ponysoft站点,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马站”在慧多网上的人气越来越高,这也使得马化腾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每当回忆起这段日子,马化腾总会很骄傲,正如他所说,只要一触碰互联网,自己的热情就会被完全激发出来,自己也才能完全兴奋起来,同时也能够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工作状态,这一点从大学时候一直到后来成为腾讯CEO都没有改变过。
在做慧多网深圳站站长时,马化腾交到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一些人在中国互联网界很有影响力,比如丁磊和李宗桦。他和丁磊在网上已经交流过一段时间,因此见面后很快就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丁磊后来的成功,也给马化腾带去了鼓励和信心。谈到这一段时,他曾说:“那个时候大家都还不是大老板,只是一帮打工仔而已,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可是,丁磊后来的成功,对我影响很大,我在他身上看到,只要用心去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和李宗桦认识也是因为慧多网,两人一见如故,马化腾还把ponysoft站的管理密码交给李宗桦,让他帮助自己来管理一些事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李宗桦发现自己和马化腾的性格并不属于同一类型。相比于自己,马化腾更偏向内向,有时候朋友聚会,李宗桦会和站友一起聊天,讲故事,而马化腾则常常会站在一边静静地听别人讲,当站友谈到ponysoft站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时,他都会认真记下来,然后对ponysoft站进行不断的完善。这种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受,良好的客户体验意识,成为他后来成功的关键因素。
1998年,在润迅公司工作五年后,马化腾毅然选择辞职创业。这一决定刚开始受到了家人的反对,但是由于马化腾的坚持,终于获得了家人的支持。要创业,首先要有自己的团队,马化腾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在中学和大学交到的几个好朋友。在深圳时,他遇到了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三个人,经过深圳中学和深圳大学这九年的时间,大家彼此之间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对方,这样就为后来的腾讯组建了坚实的堡垒。于是,在着手组建自己的团队时,马化腾马上就联系了这几个朋友,并得到了他们积极的响应。
张志东由于自己之前的工作经历,对用户的感受非常重视,能够在研发产品时把客户的需要放在首位。陈一丹在深圳大学毕业后,又一边工作一边攻读了南京大学法学院的经济法硕士,并获得硕士学位,这样,他就全面负责公司的行政、法律和人力资源、公益慈善基金等事宜,同时还对集团的管理机制、公司和政府的关系等事务负责。许晨晔是这几个人种性格最为外向开朗的,常常会参加一些演讲和颁奖活动。另外还有曾李青,他主要负责的是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等事务。
等着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公司起个好名字。在“腾讯”这个名字中,“讯”是已经确定的,因为这个字含有通讯、信息的意思,也代表了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然后大家开始用“讯”字组合,什么“网讯”、“捷讯”、“飞讯”等等,没想到到工商局去注册时,只有“腾讯”这个名字因为没有重名而通过。
创业是一项需要勇气的事业,需要创业者有着面对千夫所指依然不改初衷的坚定信心,以及面对重重困难绝不退缩的执行能力和坚强的毅力。就这样,5个20多岁的年轻人,用合伙投资的50万元,在1988年11月11日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马化腾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功奠定了第一步。
决策金典3 要么成功,要么债务缠身
27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年轻,但是,若想重新辞掉工作,开始自己下海创业,却已经不算早了。其实,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成功者付出了很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而且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绝对是一场身心的考验:要么成功,要么债务缠身。就在马化腾27岁这一年,腾讯公司正式成立了。这五个人的小团队也根据每个人的专长,把公司的工作做出了基本的划分:马化腾担任首席执行官,张志东为首席技术官,曾李青为首席运营官,许晨晔担任首席信息官,陈一丹为首席行政官。在工作上的分配基本上能够达成一致,但是在谈到对于股份的配置时,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马化腾认为,股票的持有比例应该尽可能地和个人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相匹配,否则迟早会产生矛盾,到那个时候,由于内部不和而使企业发展遇到障碍,就很难将问题解决了。
可是,这一观点却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他们希望持有的股票应该和出资份额成正比,谁投入的资金越高,谁就占有更多的股票。而马化腾却不同意这样做,为了公司能够顺利发展,他表示愿意将自己的股份降到50%以下,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司独裁局面的产生,但是也必须占有最大的比例,防止公司失去了主心骨而成为一盘散沙,陷入混乱。
虽然腾讯公司最开始有5个创始股东,也就是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和曾李青。不过,最开始只有马化腾、张志东和曾李青是全职,另外二个人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五个人凑的50万元中,马化腾拿出23.75万元,占有47.5%的股份,张志东投入了10万元,占有20%的股份,曾李青拿出了6.25万元,占有12.5%的股份,许晨晔和陈一丹各投入5万元,各占5%的股份。
由于是新创办的小公司,所以既没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没有固定广泛的用户群体。不要说大踏步地发展,刚开始的时候,就连公司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再加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开始兴起,在深圳北京等发展较快的地方,已经有部分人在做互联网行业,所以市场竞争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但是尽管情况并不乐观,马化腾都要保证自己辛辛苦苦创办的公司存活下来,于是他和自己的团队开始四处承接业务。当时,腾讯公司的地址选在深圳赛格科技园4楼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内,不仅空间狭小,而且办公设备极其简陋。虽然说公司里是有五个人,但是因为当时的陈一丹、许晨晔还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曾李青又需要经常外出跑业务,所以,每天呆在工作室的,除了马化腾,就只剩张志东一个人。
在创业初期时,工作环境是很艰苦的——吃盒饭就已经算是改善了,而休息的地方只有那张小小的沙发。尽管这样,大家还是被心中的兴趣所驱赶着,每天废寝忘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网络帝国梦想而坚持奋斗着,后来他们回忆,那时候的工作室,常常会彻夜亮着,直到新的一天开始。马化腾也曾经谈到过当时的情况,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月底的时候。在那段艰苦岁月里,虽然有好心人的帮助,免掉了房租,但是水电费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到了夏天,在深圳这样一个持续酷热的城市,工作室里的空调、热水器几乎每天都处在工作状态,再加上24小时运行的电脑工作室,这一大笔的水电费往往就成了让马化腾最头疼的问题。
但是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这还不是最困难的。真正的挑战来自于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市场。由于创业之初不熟悉市场运作,客户的范围和数量很难得到进一步的上升。大家辛辛苦苦研发出的新产品,在将要推广到市场时面临了重重阻力。于是,他们就带着自己生产的网络传呼系统,挨家挨户地跑到别人的公司里面去推销,而这种推销方式,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绝。大家的信心和热情在一点一点被消磨,多亏了马化腾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勇气,才让腾讯存活了下来。回忆起这一段时期时,马化腾自己说到,“当时在企业成立之初,可以说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面临着瓦解破产的危险。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假如当初自己选择继续留在润迅,也许会平稳得多,但是我会后悔莫及。我之所以走出来,白手起家进行创业,就是因为想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撑,公司的发展还是没有大的变化,马化腾的名片上依然印着“工程师”三个字,而非“总经理”。他当时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能够保住这个小小的公司,让腾讯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于是大家不得不接一些在过去自己都不屑一顾的业务,比如帮助别人做网页,进行程序设计,做一些系统集成之类的,说实话,这些业务和真正的互联网发展还距离很远,而且不仅繁多复杂,也没有多大的利润提升空间,赚不到多少钱。最重要的是,这些业务和公司预定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多大关系,这样,大家难免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感到忧虑。
但是尽管如此,马化腾还是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因为他心里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一方面,计算机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做这一行才能让自己投入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另一方面,当时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开始出现悄然上升的局面,正如同20世纪90年代初的股票一样,是当时的“香饽饽”,看过电影《股疯》的人应该还有印象,在当时,股票的疯狂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盘时还是4块钱一股,等到要找人去买股票时,价格已经上涨到5块,一天之后,就涨到了7块钱,每天吃饭逛街都没有感觉,存折里靠着炒股进账十几万轻轻松松,就好像街上铺满了钱,只等人去捡一样。虽然互联网行业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局面,但是,对于那些意识超前,眼界开阔的人来说,已经嗅到了互联网行业即将大爆炸的的烟火味儿。而外表沉静低调的马化腾,同样感受到了这个行业未来不可预知的爆发力。
面对公司暂时的状态,马化腾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成功,要么负债累累;要么坚持下去,熬过难关;要么就此放弃,收拾东西各自散去。虽然每个月还在为了水电费而烦恼,公司的未来发展还是看不到踪迹。他心里清楚,自己当初离开润迅公司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追求安稳乏味的生活的。新兴的互联网行业,正处于上升期,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无法改变,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所以,只要坚持不懈,当前的低谷,就总有一天能够走出去。团队里的其他人同样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大家一致选择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虽然做着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差千里的业务,还是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谁都不想让腾讯在还没有长大时,就夭折在摇篮中。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才帮助企业走出了暂时的困境。
在制作销售网络传呼系统一段时间之后,公司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虽然距离预期目标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但起码能够保证公司对外没有负债,同时也能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马化腾并不知道,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会让腾讯真正地飞起来,而且飞得那么高,那么远!
决策金典4 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腾讯公司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可以算是鼎鼎有名,即便那些对公司不是很了解的网民,也一定有自己的QQ号,并且在很多地方使用着腾讯的服务。
从1998年开始,马化腾就开始思量,今后是要继续留在公司做一名软件从业者,还是跳出公司,独立创业。经过一番思考,马化腾决定要脱离润迅,做自己的事业。这和他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马化腾是一个喜欢分享,讨厌束缚,崇尚自由的人。并且深深地了解团队对于成功的意义。而谈到创业,马化腾又一次开玩笑地说道:“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什么当大老板,发展商业帝国之类的想法,统统没有。只是我们几个好朋友各有专长,又都对互联网有兴趣,所以就想着聚在一起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当然,有点收入就更好了。”
其实,创业需要资本,需要专业技术,需要时间耐心……最需要的是——放弃其他机会成本,专注于创业这件事情本身。但是,创业哪里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腾讯当然也并不是一路平坦。有时候想起刚创业的时候,马化腾会笑着说:“那就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实际上,由于腾讯在创办之初没有外来投资,所以那确实称得上是一段艰苦岁月。
当时,腾讯公司就挤在一间几十平方米的楼房里,所有的办公人员,包括公司领导只有四五个人,大家吃着盒饭,睡着沙发,四处寻找业务和客户资源。公司的创业资金,主要是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人多年积攒下来的三十多万元,仅凭着这一点积蓄,想称霸互联网,做中国网络公司里面的龙头老大,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马化腾想的只有一件事:让腾讯生存下来。
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做系统集成,这些工作的任务繁复,利润又不多。但是,马化腾却从没有拒绝,反而积极承接这些业务。目的只有一个:保住腾讯。这些杂乱的工作,使得公司并没有按照预想的轨道发展,反而更像个杂货铺,各种杂活都可以干。之后,又开始做销售工作,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常常在推销时被别人拒之门外,甚至有时候连见都不见。
而腾讯在成立之初时,给自己的定位是主要研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现在来说,也许很少有人了解这样一个系统能够做什么,但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这也算是较为前沿的产品了。它的主要用途就是,如果要联系的对方注册了寻呼机,那么就可以利用这套系统,将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寻呼机上,这样一来,就免去了客户拨打长途电话的时间和费用,使得沟通更加迅速和便捷。在创业之初,马化腾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定位就是,寻找互联网和寻呼机的结合点,然后进行研发。这一点,源于他对计算机发展的深入了解,也和他过去的工作经验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那个年代,手机还没有普及,街上谁腰间挂着一台BP机,就可以说是非常时尚了,而BP机,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无线寻呼。当时,马化腾已经开始接触到ICQ这款即时聊天软件,他隐约感受到,如果能把这款软件做大做好,一定会比BP机更受欢迎。但是,由于ICQ没有中文版,所以要在中国彻底打开市场,还有一些困难。于是,马化腾就决定在学习ICQ的基础上,研发出中文界面的即时聊天软件。不过,这些想法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能让腾讯更好地生存下来,免遭破产解散的命运。
没过多久,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个人就研发出了中文版,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OICQ,软件仍然以即时聊天为主,但名字是在ICQ的前面加上了字母O,这是英文单词中Open的开头字母,意思是开放。但是,OICQ并没有引起市场剧烈的反响,也没能帮助腾讯公司一举打开局面。原因就在于,这款软件和ICQ的区别并不太大,而ICQ因为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部分固定用户,所以很难与其竞争。后来当马化腾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也说到,“当时为了能让公司生存下来,所有人都在四处找项目。恰好,深圳电信、深圳联通还有一些其他的寻呼台把一些业务交给了他们,所以大家都在努力把这些工作做好,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别的。而OICQ的产生,只是自己尝试着做的一件副产品,也没有指望着它能够给腾讯带来巨额的利润。”虽然这样,但是OICQ还是由它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的。
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当时腾讯公司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这也让马化腾很是头疼,也让他认识到,相比现在自己创办公司,之前在润迅写软件的工作真是轻松极了。但是,这些眼下的困难并没有消磨马化腾创业的勇气,反而更加激发了他在困境中的斗志。
回忆起那一段日子,马化腾曾经很是伤感地说:“当初公司可以说处在垂危边缘,为了发展业务,我们只好去蹭别人的服务器。最初的时候,我们只是用一台最普通的那种个人电脑,然后把它带到有宽带的电脑房里,趁着别人不注意,把程序偷偷地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以此来保证自己的业务。”
毕竟,在互联网行业里淘金,一点也不轻松。一度腾讯打算把手中的OICQ卖给别人,马化腾心里舍不得,但是一切都要以公司的生存为首要任务。于是,他把价格定到了100万,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却屡遭拒绝,最高价格也只到六十万元,远远低于马化腾的预期。无奈之下,公司决定留着这款软件,自己慢慢养。后来,每每谈到这,马化腾都会觉得真是上天都在帮自己。因为在互联网刚开始发展时,很多人希望能够一劳永逸,所以只看到眼前的部分利益,却不为长远打算。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互联网优秀人才,会在暂时的利益面前做出让步,从而错过了更大发展的机会。如果当初腾讯真的把OICQ拱手让人,也许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公司获得发展,但是时间久了,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只有像马化腾这样,在困难面前仍然不缺乏勇气的人,才能够不被困难压倒,而是通过继续坚持,让企业获得更长远的生存机会。
公司的生存与死亡,往往就取决于一瞬间。也许一次的失误,将会使多年来积蓄的心血付之东流,而一次坚持,就能够挽救公司于水火之中。在创业初期,马化腾的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让企业活下来。不论以何种方式,不论经历怎样的困难,都不能随随便便就放弃,这既是让腾讯走过成长初期坎坷之路的关键,也是后来腾讯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这些,那么今天的腾讯商业帝国,也就无从谈起。
决策能力,有时候并不是通过读多少书就能够学会的,它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逐渐练就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既包含了强硬的心理素质,也包括果断的分析判断能力,而有着多年工作经验,同时,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着非常清晰深刻认识的马化腾,绝不会甘心做战场上的逃兵,遇到困难就撤退。在困境面前,他坚持原则,愈挫愈勇,终于让企业度过了危险期。
决策金典5 险中求胜,OICQ意外走红
在腾讯公司还在帮助别人做寻呼系统,制作网页,设计系统程序时,谁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腾讯转眼从一家只有十几平米工作室的小公司,转身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的一颗新星。
在1996年的时候,4位以色列人发明了一个名叫ICQ的小玩意。ICQ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通过利用Internet,能够让用户完成聊天、发送并接受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任务。而且这款软件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快捷,只要将它安装到自己的电脑上,就会自动嵌入到Windows系统,同时还会在桌面上出现相应的小图标。只要用户开启电脑,连接到网络,就可以通过这款软件知道有哪些朋友此时也在上网,然后可以进行直接的聊天交流。但是,虽然这款软件在当时已经风靡全球,却没有中文版。中国用户要想使用它,还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由于之前马化腾已经研发过网络传呼系统,因此他开始认真思考,是不是可以在中国也推出一款类似的交流软件。当这一想法出现后,马化腾马上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始工作,大家在模仿ICQ的功能和特性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中文版的即时聊天工具——“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为“OICQ”。这也就是现在QQ的前身。
但是,这款软件出来之后,并没有像马化腾最初设想的那样,迅速席卷全国,占领大面积的网络市场。这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像马化腾这种研发做法比比皆是,在OICQ推出的时候,市场上已经有好几款同种类型的软件,只是都没有打开市场而已。同样的,OICQ也没有对当时的市场做出颠覆性的革新。在此之后不久,广州电信的信息港上发布了一个招标信息,这次招标主要就是针对中文即时通讯项目,当马化腾看到这一消息后,马上决定要参加这次招标。于是马上着手准备,虽然没有产品原型,但还是发出了投标书参与投标,结果却失利了。这一结果,让马化腾刚激发起来的希望和热情被一大盆冷水浇灭了。
虽说苦苦研发的OICQ没有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广起来,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后来,每当马化腾回忆起这一段往事,还在感慨幸好当时没有被选上。如果当时投标成功,那么OICQ就会成为广州电信旗下的产品,而腾讯也就失去了支撑其继续发展的核心力量。虽然当时在投标时,腾讯公司的报价只有30万元,但是这款软件的开发实际上已经接近成功,投标失利后,大家还是一致同意将产品制作完成。由于多年来积攒的经验,以及本身的专长,马化腾和张志东没有用多少时间就完成了OICQ。
虽然产品完成了,但是大家对于这款软件的前景都心知肚明。伴随着互联网的火速发展,如果推出这款软件并独立运营,一定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但是,要想运营起来,就一定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这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世界范围内的即时通讯产品,都处于苦苦经营的阶段,还没有出现盈利模式。对于是否要投入市场进行运营,大家都有一些犹疑不决。
正在这时,深圳电信推了腾讯一把。在广州的竞标失利后,深圳电信给马化腾他们提出了一个实验项目,希望双方能够合作。马化腾当即接受了这个项目,这也意味着,腾讯公司可以借此利用深圳公司的服务器和宽带,这样就能够省下来运营OICQ所需要的宽带和服务器的费用。
就在这种情况下,腾讯公司把OICQ推向了市场。虽说是自己研发的产品,但实际上它和ICQ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同样可以进行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等工作,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例如ICQ有一个局限就是他的全部信息都存在客户端上,如果用户用另外一台电脑登录,那么自己之前加的好友就随着不见了,而且,ICQ只能和在线好友聊天,如果好友处于离线状态,那么就不能发送消息。在添加好友时,ICQ只能凭借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来显示出好友,针对这些,马化腾和张志东所研发的OICQ都做了改进。首先,OICQ具备了离线聊天功能,这样给对方发送消息时,就不用受到好友是否在线的限制,另外,在OICQ里面用户还可以使用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头像,满足了追求用户追求个性,不流于大众的需要。除此之外,OICQ更显著的特色在于,它是汉化版,更适合中国人使用。这一点对于它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腾讯在创业之初一直做的是网络寻呼系统。于是,在OICQ诞生后,马化腾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最终,他利用网络寻呼这一老本行,将OICQ的推广变得更为容易,同时也扩大了这款软件在中国的覆盖规模。
在OICQ上线几个月之后,腾讯当时的工程师马化腾和业务经理陈一丹到北京出差。有一天,当他们到六七家寻呼台推荐完自己的网络寻呼,回到当时的住所之后,在打开电脑的那一瞬间,两个人惊呆了。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几个月内,腾讯的OICQ的用户人数就突破了500万。归结原因,是因为腾讯选择把这款软件免费放到网上去供用户下载,一则免费吸引了很多人,另外它新奇的聊天方式也吸引了很多大学生,转变了他们过去传统的交流沟通方式。所以说,OICQ在大学校园的迅速走红,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得知了这一消息后,马化腾和陈一丹两个人激动地马上找来酒杯进行庆祝。腾讯公司终于飞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步。
在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OICQ一经推出,可以说在短时间内就横扫了中国多半个无线寻呼网络,像电信、联通、中北、万声、中铁、万立通等大型无线寻呼网络,都使用了腾讯的OICQ,腾讯公司也一度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无线互联寻呼网的所有者。而马化腾之所要将OICQ和无线寻呼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为了能够拓宽用户群体。只有对方登记了寻呼机,或者是开通了GSM手机短信息,那么即使不处于在线状态,也能够及时发送消息给对方,这种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所以说,马化腾当初把OICQ聊天软件和无线网络寻呼系统结合在一起的做法,真是一次英明的决策!
但是实际情况上,腾讯OICQ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这款软件很快在全国推广起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一开始,对于是否将其推入市场,腾讯团队内部也有过不同意见。毕竟,在当时,ICQ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在行业内部拥有了很高的名气,同时也占有了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市场。除此之外,在中国市场上,还有PICQ、OICQ等聊天软件,并不属于腾讯的OICQ一家独大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也给了腾讯发展的缓冲时间,同时由于外界没有过分的关注,OICQ的成长也能够少一些阻碍。在这种情况下,马化腾的成功可以说也有了一点好运在里面。
OICQ暂时成功了,这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腾讯公司在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就连马化腾在内,也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如果当初马化腾在深圳那间小小的工作室里放弃了自己的坚持,淡漠了自己的梦想,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强大的腾讯网络企业。没想到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OICQ却在一次破釜沉舟的努力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不仅给自己带了出乎意料的成果,也帮助腾讯暂时走出了困境,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绝地反击战!
决策金典6 死也不服输,换名也决不放弃
OICQ放到线上两个月后,用户已经猛增至20万,此后这个数据在不停地增长,当马化腾把OICQ的第三版推出时,注册用户的数量更是在一两个月内涨到了十几万,谁也没料到,这看似飞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事实上,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一直蒸蒸日上,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总是难免遭遇行业中的冬天,谁都不希望自己亲手创业的企业死在经济危机中,能不能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存活下来,并迎来暖融融的春光,关键是要看企业家是否做到冷静决策,唯有冷静,我们才能客观地分析企业当前的处境,才能找出最有效的应对之策。
到了2000年,第一次的网络泡沫产生,这让中国的整个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严冬时期,腾讯也不例外,OICQ的发展同样也遭到了重创。在这艰难时刻,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开始求助外援,他们找过中华网、新浪网等,希望对方能够用100万元买下OICQ,可是,却遭到了拒绝。碰了一鼻子灰的马化腾,下决心自己坚守阵地,要让OICQ重新回到辉煌时期。可是,在这萧条的大环境下,这一点并不容易。而且,除此之外,腾讯还接到了另一件烦心事。
当OICQ的注册用户猛增,而网络泡沫又迟迟不去的情况下,马化腾和张志东却接到了两份意外的律师函。美国在线公司AOL对腾讯公司提出了两次严肃的投诉。原来,美国在线早已将ICQ和icq.com收购到自己旗下,并且认为,腾讯公司在1999年所注册的域名oicq.com和oicq.net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腾讯的OICQ完全是抄袭ICQ的产品,所以要求腾讯免费把已经注册的两个域名转让给他们。
当马化腾看到第一封律师函时,并没有过分注意,他以为这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声明而已。但是没过多久,马化腾又收到对方寄来的一封律师函,而这一次,就不仅仅是一张声明了,美国在线已经开始要正式起诉腾讯公司。而且对方的态度也很霸道,在律师函里就谈到:“之前就有一个类似的案例,是smsicp。那次的官司就是我们赢了。同样的事情,法官的判决不会有什么差别。所以如果到了法庭上,你们腾讯公司一定会输,不如现在就换掉你们的域名,把oicq.com和oicq.net两个域名转让给我们,千万不可坚持到底,那样只会让你们自己吃亏。”面对这种情况,马化腾准备接手AOL的起诉,于是他和他的团队找到了IDG,并根据全美仲裁论坛的仲裁书,对对方的起诉做出了答辩。
在仲裁会议上,双方都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腾讯公司指出,美国在线公司在当时并没有在美国境内和中国境内注册OICQ,所以自己所用的域名并没有侵权。而AOL称腾讯完全属于恶意注册,在其域名0icq中故意用数字0来代替字母o,为自己逃脱责任。对于这一说法,腾讯公司也指出,oicq这一域名是美国在线公司在诉讼前注册的,并不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而且从时间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2000年2月3日,美国在线公司注册了域名www.oicq.org,然后在2000年3月3日对腾讯公司进了起诉,时间正好相隔一个月。
尽管如此,这场官司还是以腾讯失败告终。2000年3月21日,仲裁员詹姆士·卡莫迪签署了仲裁判决书,法律文书也正式生效,最终的判决结果为判定腾讯公司将oicq.com和oicq.net这两个域名免费转让给美国在线公司。虽然对这个判决结果不服,但是为了公司今后的发展,马化腾还是同意了。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公司的不利影响,腾讯故意做了一次万人掉线的情形,随后,便悄悄停止了对oicq.com域名的使用。
马化腾和他的团队苦苦经营一年多的成果,就这样白白地流入了别人的手中。腾讯也像一匹骏马在快速向前奔跑时,马缰突然被紧紧勒住一样,出现了停滞的情形。无奈之下,马化腾只好选用了tencent.com和tencent.net作为新的域名。在此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腾讯主要网站的入口都是用这个域名,没有改变。
其实,关于腾讯域名的改变,是早晚的事。因为ICQ是美国在线的注册商标,所以只要在软件的注册名称中出现了ICQ,就有侵权的嫌疑。而当时的腾讯,正如一列高速列车一般快速发展,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或者说,也许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但是并没有放在心上。知道美国在线提出了诉讼,才开始考虑更该域名。但是,就算改了名字,腾讯在面对外界时,也没有承认自己的侵权,而是说,“之所以要改变域名,完全是因为公司自己的决定,和外界的影响无关。但是由于公司还处于过渡期间,所以一部分对外的业务仍会使用OICQ这个名字,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完全改过来。”过了没多久,部分用户在下载新版本的软件时,就发现腾讯公司的名称从之前的OICQ2000改为了QQ2000,同时,软件左下方的主菜单上的OICQ也改成了QQ2000,除此之外,就连可执行文件的名称也从过去的oicq.exe变成了qq2000.exe。
虽然产品改了名字,但是保证了腾讯公司还能够继续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和美国在线之间更大的矛盾产生。归根结底,只要能够保住腾讯公司,那么自己和整个团队这几年来的辛苦就没有白费,换句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公司还在,产品还在,就有再创辉煌的可能。马化腾所考虑的,正是这种大局的发展,而非一城一地的得失。退一步说,就算改了名字,也不会放弃,依然要坚持到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让马化腾最感到欣慰的是,软件的改名并没有让腾讯失去原有的大量用户,对于这次的改名,QQ的注册用户反而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没过了多久,QQ用户发现软件里又有了一些改变。之前很多聊天头像,比如像加菲猫、唐老鸭、大力水手、蓝精灵还有皮卡丘、史努比等等都消失了,然后出现了许多腾讯自己设计的卡通头像。这次更改聊天头像又是为什么呢?当时有一则新闻引起了行业内部关注:中国的海虹控股公司和美国迪斯尼已经开始合作,并达成协议把迪斯尼网站中文版的开发和运营完全交给海虹控股来做。因此,面对腾讯软件中头像的改变,就有人做出猜测是和这件新闻有关,由于之前在与AOL的诉讼中失败,腾讯认清了阻挠自己发展的一大块绊脚石,那就是在使用一些名称和图像等内容时,如果没有得到许可而被控诉为侵权,就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这一次,通过更改聊天头像,彻底地把这块绊脚石移除出去。也有人这样开玩笑地说道,如果腾讯仍像过去那样,不把这些当回事,万一迪斯尼对腾讯公司提起诉讼,必将产生一笔天价的赔偿费,到那时候,马化腾把整个腾讯公司都赔进去估计还不够。
不管怎样,任何公司在发展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腾讯同样如此,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中较早的一批试水者,马化腾已经是非常英明的了。如果对美国在线的诉讼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那么侵权者一案件一定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到时候无论用何种补救措施,估计都挽回不了腾讯暂时取得的成就。正是由于马化腾和他的团队果断地做出了对应方案,并从这次的失败中吸取到教训,从改名字到改头像,彻底消除了前进路上的阻碍,同时也让腾讯避免了第二次被诉讼的可能。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利中,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马化腾的坚持与不放弃,只有相信自己,相信团队,才能在困境中不被打倒,勇敢地站起来。就算名字改变了,但马化腾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始终没有丝毫变化。
决策金典7 “绝望”时更要敢做风险投资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中,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全球的风险投资在华史,就和互联网的发展史一样。每当国外的风险投资进入中国,大家对其印象或者神化,认为其就是能够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或者将其印象妖魔化,认为如果接受了国外的风险投资,那么公司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都会荡然无存。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腾讯也曾经接受过国外的风险投资,并且顺利帮助公司走出了困境。
马化腾在创立公司时,他和他的团队一共凑出了50万元,然而这50万元在公司不断发展中早已成为杯水车薪,难以支撑公司继续下去。特别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QQ的用户在飞速增长中,但是拥有一大堆注册用户并不等于赚到了大把钞票,为了喂养这只企鹅,公司的资金一直处于不断投入的过程,却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经过一段时间,腾讯的发展已经陷入了危机。据回忆,当时公司的账面上仅留有一万元左右,除了员工的工资,马化腾只能从中取出一点点钱来养活自己,公司的发展似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危急时刻。
这时,马化腾做出一项重大决定:引进外来风险投资,帮助企业继续发展。这一想法最初是受到了丁磊的启发。网易创办之后,丁磊一直在利用自己写的软件赚钱,然后进行公司周转,并一度拒绝外来投资。有一段时间,网易自己的钱不够用了,丁磊才引入了一小部分外来风险投资,这样既帮助企业走出了困境,还丝毫没有影响到公司的话语权。看到这些,马化腾也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办法来帮助公司走出难关。
但是,对于投资商的条件,马化腾提出:并不是有资金就可以接手。为了腾讯的未来,他对要选择的投资商定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必须将公司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引进了外来投资,也不能将公司的股份分离出去,否则只会引狼入室,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灭顶之灾。除此之外,他还希望能够选择那些有经验、对于互联网市场比较了解的投资商,这样一来,除了资金上的支持,还能够对公司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最重要的是,投资商要有风险意识,敢于承担亏本的风险,这样才能够给腾讯带来长期的帮助。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马化腾开始带领他的团队向外寻找投资商,最开始时选择了两家,但是由于没有给腾讯带来真正的帮助,双方就终止了投资。2000年的一天,团队中的五个人都呆在办公室里,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风险投资,大家的内心都非常焦虑,马化腾的心中更是为腾讯的明天感到深深的担忧,并随口说了一句:“也不知道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PCCW(香港电讯盈科公司)对咱们公司有没有投资意向。”就是这样一句话,提醒了曾李青,他猛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我有一个朋友在IDG工作,叫刘晓松,他和公司内部还是有些关系的,我去找他试试,说不定能管用!”瞬间,大家都兴奋起来,仿佛在漫漫黑夜中看到了光亮一般,都在催促着曾李青马上就去找他那朋友。很快,对方有了回应,刘晓松早就对腾讯公司有所了解,对它的发展前景也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于是便很快向公司领导谈了这件事。曾李青又找了另外一个在香港从事通信行业的朋友,请求他向香港的电讯盈科公司推荐腾讯,结果电讯盈科公司也对腾讯非常看好。
之后便是艰苦的谈判工作,为了能够获得投资,马化腾做了六七页的公司报告,详细讲述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优势。终于,这两家公司答应给腾讯投资。QQ终于保住了,腾讯的发展也暂时走出了低谷,这时候的马化腾才松了一口气,之前因为劳累复发的病症也有了时间治疗。
其实,在和两家公司进行谈判时,还有一次非常著名的对话,这一段在后来也常常被提起,当时的IDG负责人给马化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什么地方?”稍作思考之后,马化腾便坚定地回答:“我的产品的注册用户已经远远超过了ICQ,而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被AOL收购,如此看来,腾讯公司产品的价值也会远远超过2.87亿美元。”听了这话,IDG的负责人当即决定,会投资给腾讯公司。后来这位投资人也谈到,如果不是马化腾那样有信心,又有理有据地说服自己,也许,公司对于是否投资会继续考虑一段时间。
而马化腾对于这一件事,也说过:“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在创业初期,如何能够获得外来投资,确实是一项挑战。因为不管我们的产品有多好,我们的注册用户达到了几百万,如果这些事不能准确传达给对方,那么一切都还是纸上谈兵,融资也就无从谈起。另外,融资是双方的合作,往往是投资方来主动找我们,我们认为不合适给退掉了,而那些我们满意的投资商,又常常因为不能占有股份而拒绝投资。所以,要找到合适并且双方都满意的投资,必将要经历一些失败。”
腾讯融资以后,外界有些人开始猜测腾讯公司的话语权也许会丧失,对于今后是否能够继续独立发展提出了疑问,对此,马化腾的回答是:“QQ这款软件正在成长期,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所以走融资的道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再决定吸收外来风险投资之前,我就定下了原则,即绝对不放松公司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现在虽然有了外来资金支持,但是公司的运营和过去并没有区别,事实上,融资仅仅是帮助企业暂时摆脱了困难,其他的地方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回想起当初困难的时候,马化腾曾想过要不要把QQ卖掉,因为这只“企鹅”好像永远吃不饱,公司一直在往里面投钱,却没有带回任何实际上的利润。可是,在和其他公司谈判的时候,却连连被拒绝。当时马化腾的出价是100万,可是最高价才给到60万元,而且很多公司根本连见也不见,最后大家决定,自己把QQ养大,坚持渡过难关。每当想起这一段,马化腾总会感谢那些拒绝收购QQ的公司,幸好他们没有买下这只企鹅,否则今天的自己一定会追悔莫及。
当腾讯处在绝望的边缘时,马化腾没有退缩,没有犹豫,反而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和果敢,当他决定要引入外来风险投资时,公司的命运就已经开始发生逆转。最后,凭着他的英明决策,腾讯公司完成了融资,同时也丝毫没有损坏腾讯的话语权和运营权,这些都要归功于公司的核心人物——马化腾。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着其他行业不具备的风险性和未知性,只有勇敢果断,才能在困难面前下出一步险棋,赢得最后的胜利,如果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只会错过最佳时机。风险投资,既不是外界传说的灵丹妙药,也不是人们口中的侵略大军。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完全取决于自己利用的方式。正是因为马化腾在决定融资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了不对外分割股权,不分散公司运营权的关键原则,才能够让腾讯在获得资金的同时,保证独立的运营。倘若没有这些考虑,那么腾讯很可能已经消失在激烈的竞争中,今天也就不会有这只可爱又吸金的小“企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