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婚姻家庭观分裂研究》写作过程
一 论文写作缘由
本篇论文写作灵感,产生于《咱们结婚吧》登陆荧屏之际。2013年是青春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之年,特别是11月播出的《咱们结婚吧》因携带了“央视首播”“演员高圆圆归来之作”“恐婚”“剩女”等诸多话题,一时间成为大众文化的热点。由此,我结合自己一直以来观看电视剧的经历和体验,开始思考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例如,以80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为何会成为当代电视剧作品的主流之一?在电视剧中,80后群体的身份和形象是如何被呈现和书写的?这种呈现和书写是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代80后群体生活和思想状况?如果电视剧对80后群体的呈现是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那么此类电视剧何以受到创作者和观众的青睐?
论文选题时,我向陶老师表达了自己对这类电视剧的关注和思考,老师认为这个选题抓住了当下的文化热点,也有研究的价值,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但同时老师也提醒我在论文写作之前,一方面要确立自己研究的角度,观点要集中而明确;另一方面要抓紧时间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应该花费一定时间观看、梳理此类电视剧作品。在听从陶老师的建议之后,我开始了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开始思考自己研究的角度。
二 论文的初步构思与存在的问题
确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为以“都市80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之后,我开始逐步确定研究的视角和研究范围。首先,通过观看一定数量的电视剧作品,我认为以此类电视剧为对象,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视角涉及艺术特征、代际关系、城市空间、价值观演变、后现代主义等。我将自己的想法跟陶老师沟通之后,老师认为以上几个视角均可作为切入点,但各个切入点之间没有逻辑联系,因此建议我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示我从“价值观”角度切入是一个好的选择。由于我在本科时期,曾经思考过《奋斗》《家,N次方》等电视剧中呈现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结合老师的建议,我第一次拟写了论文提纲,内容如下。
第一章研究以80后婚姻家庭生活为对象的电视剧的艺术特征。一方面将这类电视剧与传统家庭伦理剧区分,命名为“青春家庭剧”;另一方面将这类电视剧的艺术特征概括为轻松明快、简洁时尚。
第二章论述青春家庭剧中呈现的代际冲突。认为电视剧中青年更多地代表了“婚姻至上”“情感至上”的价值观,而年长一代更大程度上代表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两代人的冲突和对立代表了当代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和斗争。
第三章分析青春家庭剧总体呈现的价值观分裂问题。一方面,电视剧通过语言说教、剧情走向等方式,充分肯定了当代婚姻中爱情、情感、道德的意义和约束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细节(如手机、住房、汽车、消费)展示对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进行渲染,使其弥漫在电视剧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次写成的论文提纲非常粗糙,但得到了陶老师详细的指导。老师提出,第一章中,将青春家庭剧的艺术特征概括为“轻松明快”“简洁时尚”过于简单笼统。第二章中,将代际冲突与两种价值观冲突进行结合解读,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此类电视剧中,青年是否都代表了“婚姻至上”“情感至上”的价值观,父母是否都代表了“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是否存在例外——对代际冲突的解读过于简单化。此外,老师充分肯定了第三章中提到的价值观冲突和分裂问题,认为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最后,老师提示我论点不够集中,论文思路不够清晰,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和修改。
根据陶老师的提示和修改意见,我重新思考了自己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方向,确定将“价值观分裂”作为论文的论点,删去“代际冲突”一章,增加对“价值观分裂”原因的探究和分析。初步确定论文的结构为:
导论
第一章 青春家庭剧的定义
第二章 青春家庭剧的表层价值观
一 表层价值观的定义
二 表层价值观的表现
第三章 青春家庭剧的深层价值观
一 深层价值观的定义
二 深层价值观的表现
第四章 青春家庭剧价值观分裂的策略及原因
一 双重价值观呈现策略
1.渲染
2.反衬
3.说教
二 价值观分裂的原因
三 青春家庭剧的反思与未来
陶老师看了我的提纲之后,认为比前一次的思路清晰,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以都市80后婚姻生活为表现对象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是否可以被命名为“青春家庭剧”。“青春家庭剧”难以准确概括此类电视剧的特征,“青春”含义过于宽泛,因此“青春家庭剧”这一名称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思考研究对象如何命名。
2.“表层价值观”与“深层价值观”的定义不够明晰准确。其中,“表层价值观”与“深层价值观”的内容表述不清,表层与深层的界限难以确定,因此将电视剧的价值观分为“表层”和“深层”过于牵强生硬。
3.分析“青春家庭剧”的价值观分裂问题,需要着重对不同价值观的呈现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即在电视剧中,双重分裂的价值观是通过什么方式被呈现的,应该着重研究不同价值观呈现的策略。
4.虽然双重价值观确实是存在于当代“青春家庭剧”的普遍现象,但是应该找出最典型的电视剧作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5.此外,老师还引导我对以下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同一部作品会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这两种价值观在作品中是如何被弥合,如何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出现这种价值观分裂的社会、时代原因是什么?
三 问题解决与思路成熟
在论文正式写作之前,有了陶老师的修改意见,可以使我及早厘清思路、找到论文写作的重点和关键,并及时解决论文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如何为研究对象命名,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以都市80后的婚姻家庭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在艺术风格、内容上与家庭伦理剧和青春偶像剧都有所交叉,但是如果简单地将其命名为家庭伦理剧或青春偶像剧,都无法体现其特殊性。为此,我查阅了关于电视剧题材类型的书籍与论文,例如《偶像剧叙事研究》《中国电视剧文化研究与类型研究》《电视剧艺术类型论》《中国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的叙事艺术》等,发现在学术领域既没有为此类电视剧命名的依据,更没有形成关于此类电视剧的统一、特定的名称。为此,我梳理了“青春家庭伦理剧”的概况、发展阶段和艺术特征,并将其与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行业剧进行比较,根据其在表现对象、艺术特色、发展阶段等方面的特点,将其暂时命名为“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使其与家庭伦理剧、青春偶像剧之间有所区分。而事实上,“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命名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仍然无法涵盖其所涉及的所有研究对象,且“都市80后题材”并非准确、严谨的电视剧类型名称。因此,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关于研究对象的命名,始终是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
其次,通过分析整理以都市80后群体的婚姻家庭生活为内容的电视剧作品,发现虽然此类电视剧在近几年数量非常多,但是真正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获得高收视率、行业内认可的作品数量却十分有限。因此在观看大量“青春家庭伦理剧”之后,我尝试不断缩小研究对象的范围,把研究对象限定在获得飞天奖、金鹰奖和白玉兰奖的电视剧作品上,因为金鹰奖、白玉兰奖和飞天奖分别代表了专家、观众、行业和政府对作品的肯定,而获奖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社会总体的价值倾向和选择。
再次,针对老师提出的选择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建议,我最终选择了“裸婚”主题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主要涉及《裸婚》(2010)、《裸婚时代》(2011)和《裸婚之后》(2014)。从电视剧创作者的角度来讲,这三部作品之间并没有内容上的接续和艺术构思上的承接,是三部完全独立的作品。但值得思考的是,这三部作品在时间上,连接着“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过程;在内容上,延续了“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关于婚恋问题的重要话题——裸婚。通过对“裸婚”主题的电视剧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发觉“裸婚”是反映当代社会婚姻家庭观的冲突和焦虑的关键点。一方面,以“爱情至上”为价值指向的道德话语为“裸婚”包裹了颠覆意义的“外衣”,承担着反抗“物质绑架婚姻”观念的重任;另一方面,电视剧通过呈现“裸婚”之后复杂混乱的家庭矛盾,在事实上否定了当代社会条件下“裸婚”的可能性,消解了“裸婚”的意义,进而再次强调了“物质婚姻”的合理性。
最后,不同价值观在电视剧中的呈现策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对比电视剧作品,我发现,表层价值观即代表着道德话语的正面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宏观主题、情节、主要矛盾解决得到呈现的——情节和矛盾都需要围绕电视剧的主题展开,因此从主题的正当性、合理性来讲,青春家庭伦理剧基本上都以道德话语为立场,认为“情感”是婚姻家庭生活的前提。然而电视剧的深层价值观,即并非显而易见的价值观,常常是通过电视剧中的细节反映,并且带有强烈的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电视剧最常用的是通过塑造符号的意义产生暗示作用、通过展示虚幻的幸福扭曲“幸福”的标准,以及通过将人物形象类型化的方式,建构品质与物质之间的必然联系,为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提供合理的“外衣”。然而,如此两种完全对立的价值观在同一部青春家庭伦理剧中并行不悖地存在着,原因在于两种价值观通过转化和补偿的方式得到弥合——穷人转化为富人,即以穷人补偿富人的方式使剧情走向完满。而这一转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深层价值观与表层价值观融合的过程,即表层道德话语将深层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完全“消化”,使之成为正面、积极的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所以电视剧的最终圆满也意味着两种价值观真正获得统一。
四 初稿的写作与修改
根据陶老师的建议,我阅读了一些与电视剧创作理论、符号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书籍,对最初的论文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此时基本确定了论文研究的角度为“价值观分裂”;将《奋斗》首播以来以都市80后婚姻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命名为“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以获得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的电视剧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电视剧的双重价值观及其呈现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经过较为慎重的思考和选择,将论文的结构调整如下。
绪论
一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
二 “青春”主题的重要性
三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概况
一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分期
二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艺术特征
三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观分裂
第二章 双重价值观的呈现方式
一 表层价值观的呈现方式及依据
二 深层价值观的呈现策略
三 双重价值观融合的途径
四 案例分析:“裸婚”系列
第三章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反思
一 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价值观实质
二 青春家庭伦理剧价值观分裂的原因
三 对青春家庭伦理剧的反思与展望
结语
此次提纲已经接近论文的最终结构,因此我根据这一提纲进行了论文初稿的写作。写作过程中,我加强了对电视剧命名的论述,详细比较了“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与青春偶像剧、家庭伦理剧之间的异同,将此类电视剧的名称暂定为“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在第一章内容里,我着重论述了“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发展阶段和艺术特征,并在最后一节提出了价值观分裂的现象。在论文第二章,我较为详细地论述了“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的表层价值观和深层价值观的呈现策略及其弥合方式。对于论文第三章,没有做太大的调整。前两章的写作准备时间较长,资料丰富,尤其是论文第二章,因老师提醒此处为论文的重点部分,所以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资料丰富,观点也比较令人信服。但是在写作第三章时,由于学术界对“中产”的概念存在争议,自己的学术修养不足,所以在运用“中产”概念时过于含混不清。其中,第二节在论述双重价值观存在的原因时,简单地从创作者、观众和社会背景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但这是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使得整篇论文头重脚轻。
针对我此次论文初稿中存在的问题,陶老师给予我以下修改建议。
第一,关于研究对象的命名,仍然是我论文中存在的一大问题。“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仅仅指出电视剧的题材,无法作为一种电视剧类型的名称,为此老师给出了“青春偶像剧”“青春家庭伦理剧”“家庭伦理剧”等名称让我参考、选择。
第二,陶老师认为关于“‘青春’主题的重要性”一节出现在绪论部分过于突兀,与论文主题不太符合,因此需要过渡或者删除。
第三,关于“表层价值观”和“深层价值观”的定义缺少理论依据,导致论述存在偏差。论文中并未对“表层价值观”和“深层价值观”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义,从而使二者的内容含糊不清,界限不明,在行文中难以令人信服。对此,陶老师认为可以将“表层价值观”和“深层价值观”表述为“正面价值观”和“负面价值观”,以此降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表述难度。
第四,对于论文中使用“中产”一词时,可以选取学术界较为通用的概念,或者可以放弃使用“中产”这一说法。
结合陶老师对我论文提出的意见,我将“都市80后题材电视剧”更名为“青春家庭伦理剧”,将“表层价值观”和“深层价值观”替换为“正面价值观”和“负面价值观”,随后又对文章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了修改,基本完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