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经济的增长越来越表现为结构调整的过程。结构调整带来的生产率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制造业发展不仅表现为总量的快速增加,还表现为结构的调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表明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因此,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仍然需要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进入21世纪之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节节攀升,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提高生产率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对部门生产率增长的作用,对确定未来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促进制造业增长质量的改善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依据发展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及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结构变动影响部门生产率的经济机理。在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衡量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对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发现其规律。为了解释这种规律,进一步利用制造业两位数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识别影响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在结构变动生产率效应中的贡献,说明其原因。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发现不同因素在结构变动生产率效应中发挥作用的特点或渠道,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新产业革命发生发展的背景提出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
综合以上研究,本书得出如下结论。①无论是把制造业划分为消费品、中间产品和资本品三大类,还是依据要素密集度进行分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出结构存在明显改变。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衡量了1986~2011年我国制造业结构变动对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发现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随时间大致呈变缓的趋势。②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市场化改革的贡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在改革迅速推进的20世纪90年代,其贡献较为显著。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制造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市场化改革的贡献来自资源无效配置和资源有效配置之间的落差所形成的势能,改革措施的实施一旦消除了这种势能,就不能再对部门生产率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于是也就形成了市场化贡献一次性的特征。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市场化改革贡献的绝大部分来自纠正劳动力价格扭曲,2000年之后纠正资本价格扭曲的贡献呈现上升趋势,但其比重依然较小。市场化改革贡献的减弱不意味着市场化改革不重要,一些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依然存在,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依然任重道远。③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快速技术进步行业的比重上升带来制造业部门生产率增长,称其为直接贡献;二是快速技术进步行业通过“与用户相关的外溢”等,促进其他行业生产率增长,进而提高部门生产率,称其为间接贡献。我们的研究发现,结构变动的生产率效应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多来自间接渠道。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行业特性决定了快速技术进步行业的需求并未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于是,这些快速技术进步行业并没有大量吸纳劳动力流入,其劳动力比重增加幅度有限,对部门生产率的贡献更依赖于“与用户相关的外溢”实现。④结合以上研究结论,考虑到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新产业革命背景,结构调整政策的着力点应集中于推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联动发展,协同区域间制造业结构调整,及时捕捉制度调整的空间,变选择性产业政策为功能性产业政策等方面。
关键词:结构变动 生产率增长 中国制造业 市场化改革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