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亚国家概况
中国
国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为1.8万多公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为47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公里。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面与南面分别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族、苗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等民族。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人口
截至2017年11月末,中国大陆人口数为139008万人。
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 中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中国耕地的分布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
水资源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为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左右。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植物资源 中国幅员广阔,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个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在已经灭绝,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
动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7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1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此线以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呈南北走向,所以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
矿产资源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
国体政体
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简称“全国人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行政区划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经济贸易
国内生产总值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9.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左右,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名列前茅。其中,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产业 从生产看,三大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农业生产稳中调优。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比上年增产5亿斤,秋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生产有望丰收。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同比增长0.8%。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实施,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生产加快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实体经济有效发展,制造业成为支撑工业增长的主动力,产能利用率不断回升。前三季度,制造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超过80%,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0.6个百分点;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比上年同期回升3.5个百分点,为近五年最高水平。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9%,比第二产业高12.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8%,比第二产业高21.6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作用持续发挥。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3.5%和10.5%。分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广泛渗透,新服务不断涌现,发展势头良好。
贸易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保持顺差。前三季度货物贸易顺差2.03万亿元,同比收窄17.7%。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前三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0.1%,高于同期我国进出口增速3.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较快增长。1—8月,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8%,逆差1.2万亿元。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离岸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领域保持较快增长。1—8月,新兴服务领域进出口同比增长10.6%;离岸服务外包增长7.5%,占新兴服务出口的比重达71.2%。
对外经济 吸引外资大于对外投资。前三季度,中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86亿元,同比增长1.6%;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80亿美元,下降41.9%,非理性投资得到明显遏制。外汇储备连续回升。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1085亿美元,比上月末增加170亿美元,连续8个月回升,改变了2016年一度下滑的状况。
通信
2017年1—9月,中国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8209亿元,同比增长63%。电信业务收入完成9624亿元,同比增长6%。2017年1—9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6950亿元,同比增长5.2%,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2.2%。实现固定通信业务收入2674亿元,同比增长8.4%,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27.8%,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较上一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话音业务收入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比上年同期回落8个百分点,降至18.7%。2017年1—9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1483亿元,同比增长9.5%,占电信业务收入的15.4%。完成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4126亿元,同比增长28.1%,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9%,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第3季度末,中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6057316公里,比上年末新增5636561公里,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012543公里,比上年末新增18452公里;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37098.7万户,比上年末新增18558.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76185.4万个,比上年末新增4908.6万个。
文化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1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南音、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粤剧、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花儿、西安鼓乐、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呼麦、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京剧、中医针灸、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皮影戏、赫哲族伊玛堪、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珠算。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2017年暑期中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了30%,国庆中秋节假期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约26亿元,观影人次超过7720万,同比增长约42%,总票房和观影人次都创下该档期新纪录。2017年10月,中国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月提高2.0个百分点。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9.9%。
教育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过去五年,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已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全球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率先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要让教育在公平基础上实现“有质量”,关键要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更加注重补齐短板,更加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不让孩子们因为家庭贫困失学。让琅琅书声遍布乡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旅游
2017年1—8月,中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的健康、养老和旅游服务业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24.4%、76.3%和86.0%,均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平均增速。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均用于团体旅游、景点门票等支出分别增长13.4%和13.5%;人均用于旅馆住宿的支出增长18.9%。2017年连续三个季度中国居民出游的意愿都保持在80%以上。2017年中国国庆节和中秋节叠加,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休闲娱乐消费增长加快,“十一”双节期间,火爆的“高铁游”刺激了旅游业、住宿业、餐饮业等行业发展。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17年中国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约7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36亿元,按相同口径计算,2017年假期前7天比2016年国庆节分别增长11.9%和13.9%。
医疗卫生
2017年,中国部分地区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医疗服务。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3.2%,其中,人均报销医疗费增长14.1%。2017年中国医疗保健价格涨幅一直维持在5%左右,一方面是中国居民对医疗保健类的商品需求在不断地增加;另一方面是调整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医事服务费有所提高等。
科技
2017年中国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复兴号”的动车组投入了运行,世界上首台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在全球率先稳定实现了开采可燃冰,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前三季度中国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248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8年发布了2017年全球的创新指数的排名,其中中国的排名在第22位,比2012年上升了12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首位。
环保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连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