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党权与党争(社科文献学术文库·文史哲研究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以俄为师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1924年中国国民党的改组,是影响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两个重大事件。两者均是“以俄为师”的结果。

中国国民党承续兴中会、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而来,兴中会(1894~1905)、同盟会(1905~1912)、国民党(1912~1914)、中华革命党(1914~1919)、中国国民党(1919~)。文中除具体所指者外,一般泛称“国民党”。其间不仅名称数度变易,其组织形式亦几经因革。1924年以前,国民党组织形态的演变,多缘发于内部。而1924年国民党改组,其组织形态却发生了迥异于以往的“革命性”变革,以至于当时有国民党人认为与其称为“改组”,不如称作“改造”更恰当。1923年10月25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讨论“改组计划”的特别会议上,吴荣新即认为这是一次“改造”,而不光是“改组”。《中国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纪录(1923年10月25日)》,引自吕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国国民党改组前对新思潮的回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57), 1989,第526页。这次改组,主要在借鉴俄共苏联共产党的名称有一个变化过程: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正式成立;1918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 1925年12月,党的十四大决定将俄共(布)改称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 1952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又决定将联共(布)改为苏联共产党,简称苏共。本书为简便起见,一律简称“俄共”。布尔什维克的组织模式,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党组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