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北海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周国丰

周国丰:原广西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已退休。时任北海市市委副书记。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指引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北海人曾以惊人的胆识,构筑了跨世纪的“大北海”框架,创造了跨越式发展奇迹。

我是北海开发大潮起落全程的经历者。我在北海工作13年,先后与4名市委书记、6名市长合作过,是当时市委领导班子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1998年后,我人虽在外地工作,但始终心系北海。

回忆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心情总是不能平静。北海的改革开放经历着潮起潮落,风风雨雨,是是非非,坎坎坷坷。如何评说当年,我认为应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去看。当时北海的跨越式发展,主流应该肯定,功不可没,有目共睹,但也确有违规和“泡沫”现象。因为当时北海的快速发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受全国大气候影响。当时有许多制度不健全,加之是摸着石头过河,无经验借鉴,难免有失误。我认为北海的成功经验诚可贵,失误教训价更高。其功过是非,当留后人评说。作为过来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如实地把当时北海的情况记录下来,帮助后人了解当年的北海,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创辉煌。

我曾经写过一本比较全面记录当年潮起潮落的书——《北海现象》。现在选一些片段反映当时的情形。

一、引鸟筑巢

1991年,外地的游人踏上北海市郊那软绵绵的沙地,目力所及,一大片平坦而未开发的土地尚静静地沉睡在绿荫丛中或裸露在阳光之下。几个月后,这些土地就被列入了各经济开发区的蓝图之中。国内有35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到北海开发,全世界有18个国家和地区到北海投资,房地产公司由1992年年初的6家增到近800家。银行存款余额45亿元,同比增长1.8倍,贷款余额29亿元,同比增长37%,首次出现存大于贷的现象。1993年头两个月,在1992年新增内联企业1026家的基础上,又有434家内联企业在北海注册,注册资金16.87亿元,比1992年同期增长96.5倍和627倍。

当各路大商云集北海时,国内许多省份也把注意力转向北海。北京捷足先登拟在北海建乡镇企业城。四川省几次派大员前来,同北海签订一批意向性协议,大有安营扎寨之势。沈阳市派出124人的考察团,寻找南方立足点。中国旅行社及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纷纷前来商讨合作途径。王光英率四通等20个产业集团官员南下,欲在北海建十几平方公里的科技开发区和现代产业城。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率队考察后将北海列为深圳投资转移的首选地点,纷至沓来的投资商踏破了北海这“低矮”的门槛。

此期间召开的西南地区及华南部分地区经济区域规划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提出了“发挥北海市优势,当好大西南龙头”这一富有前瞻性的意见。

1992年2月,北海市主要领导随广西投资项目介绍会代表团在香港招商引资,美、德、日、泰、澳大利亚等国及港台客商蜂拥而至,签订意向书和协议134项,投资总额27.7亿美元,在广西各地市中独占鳌头。

在后来的日子里,更是好戏连台。有130多个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相继开工。

1991年春,李鹏总理派人来考察北海。考察结果令来人大为感慨:“北海条件之好意想不到;北海经济落后,还不如广东一个乡镇,也使人意想不到。”北海人却高兴了,有了这两个“意想不到”,想必能得到实惠了吧?北海马上拟了一个报告,要求中央每年拨给5000万元贷款,连拨5年。结果呢?中央仅一次性拨给贷款3000万元。不久,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准北海组建华侨投资开发区,大半年过去,才拨下来10万元。北海人不得不痛苦地意识到:中国太大了,需要办的事情很多,单靠国家给钱确实难啊!

在一间简朴的住房里,北海市政府领导向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一批专家学者、经济界人士征求如何解决北海开发资金困难的意见。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发挥北海土地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的设想。具体措施是实行土地市场化,搞土地成片开发,通过一个招商中心购下土地,面向企业招商,由投资者承担基础建设费用,变“筑巢引鸟”为“引鸟筑巢”。

这一大胆的思路令北海市的领导者兴奋不已。12月25日,时任副市长任玉岭与正在北海考察的北京企业家很快谈妥:通过土地补偿,在北海建立乡镇企业城、四维保税区。任玉岭连夜伏案起草两个协议,次日凌晨4点钟完成,上午打印成文本。北海市第一个土地市场化的协议诞生了。第二天,两份协议放到了市委书记的案头,书记马上批示:“此事事关重大,一定要抓住不放,争取能够办成。”

这是一次敢闯敢冒的行动。这一行动表现了北海市领导者强烈的超前意识,当时大家预感到,如果敢吃这口螃蟹,北海人可能会“吃”出一个里程碑。

土地市场化这一设想通过这两份协议具体化了。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北海投资,北海派人急赴北京,召开各种报告会、座谈会、招商会,并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把这一信息迅速传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就刮起了北海大开发“旋风”。

二、百鸟投林

北海开发骤然升温。“引鸟筑巢”政策马上引来“百鸟投林”。1992年的北海万商汇集,生意红火,车水马龙,高潮迭起,瞬息万变。

1992年3月与1993年3月的一组对比数字是有力的佐证:内联企业由140家增到1830家,增长13倍;内联资金由2.15亿增到92.15亿,增长42倍;外引项目由27家增到500多家,增长18倍;外引资金由0.19亿美元增到38.41亿美元,增长200倍;房地产公司由6家增到800家,增长132倍。

北海变得热闹起来了。宽50米以上14条主干道全面动工,全长147.4公里。城市框架扩大,从原来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8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再造6个北海。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北京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北海乡镇企业城总裁刘忠铁说:乡镇企业城选址在北海,是因为北海的政策好。他认为中国的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需要上等级、上规模。再“离土不离乡”,会有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因此需要探索一条新路子。应该把分散在各处的乡镇企业集中起来,组建乡镇企业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经营软硬环境,为乡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乡镇企业城的中远期目标是产值达25亿元,促使北海成为广西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和东南亚与我国经济贸易的最大商品集散地。刘忠铁说:“乡镇企业城建成功了,将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壮举。为建成它,我把后半辈子给搭进去了!”就这样,他们成了北海市7大经济开发区的最早投资者。

澳门AA公司的任全胜来北海、钦州、防城等北部湾城市考察后说,北海有两个出乎意料之处,一是在我国居然还有一块条件这样好的处女地。二是国家对北部湾地区投资之少,23年来投入仅人均1元,导致北部湾地区的经济起步异常艰难。澳门AA公司决定在北海搞经济开发区——港澳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可享受独资企业待遇,国内来这儿投资的企业也可享受“三资”优惠,这样利于北海的资金引进。设想把开发区建成一个扎实的实业基地,把像一汽、二汽这样的大企业找来,建组装厂、部件加工厂等外向型企业。任全胜说:“此举利国、利民、利企业,要我来取名,就叫‘三得利’好了!”

这时的四川也看中北海,时任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说“(四川)无海无边,借船出海”。四川计划在北海建一个国际经济开发区,拟建一个商业城,一个工业城,一个度假村。开发区第一批招来了诸如四川石油公司、四川省烟草公司、长江企业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

继乡镇企业城、港澳经济开发区、四川国际经济开发区等获得批准后,北京四维公司申建四维国际招商中心。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英又带领四通集团等20个大产业集团来投资兴建1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城。泰国恒业投资有限公司也申请划地5平方公里建开发区……

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省长陈邦柱亲自来到北海考察。熊清泉书记在考察后说:“北海是西南各省走向世界的出海大通道,它也是湖南的出海大通道。多年来,湖南人民一直在寻找的那条通过沿海走向世界的‘丝绸之路’,应该就是北海。”

随着湖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与北海市合作开发建设北海疏港大道工程项目合同书的签订,“湘军”大规模挺进北海。

有人把以土地成片开发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模式称为“北海模式”,而湘军在北海的首项工程,又为这一模式增加了新的内容:修路—土地补偿—成片开发。

湖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斥资2亿多元人民币承建一条宽为120米、长约15公里的城市主干道(疏港大道,即现在的西南大道),北海划拨土地2000多亩给湖南国信作修路补偿,由湖南在北海成立开发区招商开发建设。为建好这条北海市投资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全、综合利用的城市快速大道,湖南、广西和北海市都给予了极高的重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时任广西区党委副书记丁廷模等亲自来北海参加合同签字仪式,时任湖南省委常委杨敏之等又专程赶来参加了开工典礼。

湖南经济开发区计划用8年时间开发,投资80亿元。充分利用湖南农副产品和轻工产业发达的优势,将北海开发区建设成为湖南出口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的前沿基地,发展成北海的“小湖南”。

“湘军”大动作震动了北海,很多省市纷纷效仿。

云南省是较早进入北海建立开发区的省份,云南经济开发区用地200亩。云南在北海投资主要项目有:云南烟草进出口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北海银滩标志性建筑观海阁,云南烟草公司投资近亿元建设北海永丰花园,云南建工集团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云南建工集团北海公司,云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建石林大酒店和北海云南经济发展公司,云南玉溪外经贸集团投资1.2亿元建中玉大酒店和玉海花园。

贵州在北海成立了“贵州经济开发区”,占地1500亩,计划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集商业、产业、金融、旅游服务、出口加工、产品展销、办公商住、房地产开发为一体,以现代化的建筑特色和民族风格屹立于北部湾畔。由北海贵州宏宇国际集团总公司全面负责,组织省内五大银行、三大军工基地及50家大中型企业进入开发区参与开发建设。

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路大军如同飞舞的“孔雀”齐下北海,有把北海这个小“巢”挤破之势。

占地不过0.333平方公里的屋仔村一时变成了公司村。当时居住着600多家公司的人员。按北海当时2000多家公司来算,在屋仔村这弹丸之地的公司几乎占了1/3。屋仔村900多套(幢)房子80%以上由外来公司租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主要经营房地产,也有些搞贸易或规划设计。其中有海泰、万科、姚氏鑫龙、艺豪、新大地、马新、南光、弘达、金滇等大公司。

如果说北海在1992年年底1993年年初随着外来投资者和人员的不断增多,变成了一个移民城市的话,屋仔村展开的便是最初的移民生活画卷。屋仔村有五“最”。人均拥有的汽车最多、汽车档次最高、移动电话最多、电话覆盖率最高、人均文化水平最高。由于外来人员汹涌而至,很多住宅区供水供电跟不上。屋仔村二楼以上无水,一楼半夜12点至清晨6点才有水,这种状况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屋仔村成了北海开发形势的晴雨表,你可以从屋仔村的人多人少,人们脸上的喜怒哀乐感受到北海房地产的艳阳天或风雨夜,了解北海经济形势的起伏跌宕。

三、以地生财

北海的房地产开发大潮,靠的是北海人大胆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把土地推向市场,以地招商,以地生财带来的。仅1993年就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256宗,面积81.5公顷;合作开发手续43宗,面积52.7公顷;抵押手续9宗,面积10公顷。收取包括补交的土地出让金5880万元,土地增值费4914万元,手续费754万元,合计11548万元。1992年至1993年两年中,靠土地一项为国家回笼资金9.55亿元。

当时北海的决策者已明确意识到,必须以房地产业和开发区成片开发为龙头推动经济全局,实现以地聚财、以地引财、以地生财,使北海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并迅速提高北海知名度。

北海各个经济开发区负责人不会忘记1992年,那一年他们是兴奋的。199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外经委颁发了《外商独资企业批准证书》。同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分别颁发《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书》。10月与北海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土地使用证转让合同》。1993年2月依照合同规定,缴纳了土地出让款,领取了土地使用证。至此,经济开发区完成了所有的法律手续,取得了完全合法的经营权、土地成片的开发权。

1993年5月,某经济开发区的最后一笔补偿费由政府交到了农民的手中。为了使开发区内农民能够有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一家开发区斥资150万元,于1993年6月在区内翁山村建成了“翁山预制件厂”,同年8月投入生产,使征地农民消除了后顾之忧。

这一开发区注册资金为1亿港币,然而完成区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就需要2.4亿元。市政府1992年第四季度有限制地开放土地期权二级市场后,这一家开发区在1993年第一季度立即放出144公顷土地使用期权,并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形式,对进入二级市场的土地期权进行必要的双向限制。即:卖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土地的开发,使出让方的土地具备“三通一平”(路通、水通、电通、场地平整)的建设条件;而买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的报建,否则,卖方有权收回士地使用权。

这一做法既搞活了市场,又有效地避免了占地不开发,而在二级市场上无休止地“炒来炒去”的弊病,同时开发区又获得了开发资金。

由于有了开发资金,1993年6月,这一经济开发区投资2.4亿多元的基础设施(包括6条市政干道)工程全面动工。

1993年2月19日,《沿海时报》在第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由国家计委、体改委、建设部、土地局和国务院特区办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北海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指出:这一经济开发区采取了对历史和对北海人民负责的做法,他们的做法不失为可行的模式。

就这样,北海人抢在历史的前面,用自己的方式接受了“市场经济”,第一个打开了政府计划的笼子。“笼子”的门一打开,北海人和外来投资者如同困鸟一般,把自己“开发的翅膀”放飞到市场“极限”的天空。

北海现代产业城总经理孙文华说:“北海的开发首先是解决了土地问题,北海的土地从三无到三有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土地从无期、无偿、无流通,转为有期、有偿、有流通。这就把国有土地推向了市场。这种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1992年4月到12月的短短8个月时间,国内外来到北海注册的公司达到1300多家,绝大部分冲着房地产而来。

北海迅速建立起包括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内的十几个经济开发区,整个北海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各开发区与合作者的协议投资也有数百亿元。这里的土地以最快的速度变成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战场”。土地的流通和转让不可避免地首先出现在开发区里,每一回合的交易都会产生巨大的利润,土地的价格直线上升。这个复杂而刺激的过程,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炒地”神话。

1993年7月19日,由时任国务院经贸委主任王忠禹率领的中央调查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明祖和北海市长帅立国等领导参加的汇报会上,再度充分肯定了经济开发区的工作,称赞北海干得好。

四、北海速度

1992年的北海,三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外引内联盛况空前。在内联方面,区域协作范围之广、新办内联企业之多、投资数额之大前所未有。1992年国内各地到北海新办的内联企业共1026家,注册资金57.85亿元,均远远超过前8年的总和。全国各地在北海设立的办事处、联络处达189个。外引方面,实现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全市共审批外商投资项目246个,比上年增长9倍。合同投资总额8.6亿美元,其中外资额5.6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倍和45倍。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是前8年总和的10.9倍。国外商业信贷3226万美元,国外政府贷款423万美元。在新加坡举办的北海经济技术洽谈会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的客商对北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共签订合同、协议项目100多项,投资额3亿多美元,意向投资额15亿美元。他们还要求在北海建立新加坡工业区、马来西亚工业区和泰国工业区。北海市根据市场需要变单方组织开发为多方组织开发,使四面八方的人才、资金、技术纷纷向北海涌来,使北海的开发建设局势发生重大突破。这时以成片开发和区域经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建设模式业已形成,“大北海”的格局已初具雏形。

开发大潮带动了各行各业,1992年北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令世人瞩目。一是国民经济运行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0.9%,工业总产值增长49.16%;二是农业全面丰收,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纪录。农业总产值增长17.8%,粮食比历史最高丰产年产量增长4.4%,油料和甘蔗分别增长34.9%和31.8%,水产品增长13.9%。三是乡镇企业增长1.7倍,乡镇工业总产值增长1.2倍。四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年内投入交通、能源、通信和旅游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北海自1984年对外开发以来最多的一年。五是外资出口创汇上新台阶。口岸进出口总值增长36%,其中本市自营出口创汇增长90%。六是金融市场宽松,存款大于贷款,存贷差率22%,为国内少有。七是市场繁荣,物价平稳。全社会零售物价指数为105.4%,低于全广西平均水平。八是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增长25.7%,城乡居民存款余额增长78%。

1993年北海外引内联,双向启动,快速增长。当年已有内联企业3672家,注册资金逾百亿元。三资企业达1000多家,合同投资额44亿美元,其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64个。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5.14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大大超过前10年的总和,占广西当年实际利用外资的57.1%。外资来源地域已扩展到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2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一些大型的骨干工程,如600万吨的炼油厂,80万吨的钢厂,12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也蓄势待发。这是北海抓住国际游资向亚太地区汇流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的结果。

1992年,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9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比较,增长最高的是北海。9项中,北海排位第一的有5项。其中工业总产值增49.4%,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40亿元,增160.8%,新签利用外资合同增1043.5%,合同外资额增5300.0%,地方财政收入增32.4%。北海排第二的有2项,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增850.0%,旅游外汇收入增126.27%。其余2项,外贸收购总额增46.3%,排位第三。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20.7%,排位第五。9项综合增速北海为全国之冠。

这就是1992年的北海,这就是北海人的1992年。

1993年北海主要人均经济指标是广西6市(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之冠。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居6市之首,比1980年增长2.7倍,提前8年实现翻两番的任务,比1992年增47.2%。二是反映农业发展水平的三项人均指标居6市之首,人均粮食产量295公斤,人均农业总产值20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元。三是人均财政收入和增长速度在6市中名列前茅,人均财政收入463元,增长1.16倍,1993年财政收入比1992年增长1.2倍。四是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远远超过其他5市水平。1993年北海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835元,增长2.5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58亿元,同比增长2.64倍。五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人均指标在6市夺得4个第一,即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4103元,人均消费支出3483元,分别增长71%和66.6%。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7.5平方米,增长1.4%。居民人均储蓄2943元,增长1.18倍。四项指标均超过其他5市水平。

当年北海如同一个大工地,夜北海犹如一个灯花的海洋,而在市区西南处盛开得最耀眼、最灿烂的要算第二届北海国际珍珠节展览展销中心——新世纪精品广场工地。这个当时大西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商业广场,肩负着为第二届北海国际珍珠节“经济唱戏”的重任。

这个集展览展销、洽谈、表演、饮食、娱乐于一体的面积5万平方米多功能现代化展览馆,拥有16个馆厅、80个洽谈室、商品一条街、食品一条街、5栋客房楼、3000平方米仓库、停车场、露天展馆等。

建设这个“广场”,从动员征地、拆迁、解决用水用电、施工队伍进场到完成内装修、灯光、空调、音响、电话安装,地毯铺设等,只用了88天!按常规,建筑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的展厅从设计到完工至少需要两年半时间,然而“新世纪”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当年的“北海速度”。

施工前,“新世纪”总经理林海就宣称:深圳人能创造“深圳速度”,北海人也一定能像深圳人一样创造“北海速度”。一支由15个施工队1800多人组成的庞大的施工队伍为此拼力奋战。

第二届北海国际珍珠节期间10万游客欢聚北海。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300多位客商,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00多位客商云集新世纪精品广场。有600多家国内外工商企业参加了珍珠节举办的商品展销会,贸易成交额达10亿多元。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合约197项,总投资27.47亿美元。作为珍珠节商品展销中心的新世纪精品广场,共接待观众、客商近2万人次。3天中商品成交额达到1.0878亿元,其中现金交易506万元,合同或协议成交额1.0372亿元,创造了北海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五、十万大军

十万建筑大军闹北海,千名设计师为北海描绘发展蓝图。

有人说,要看北海的发展变化,一是看楼、二是看路。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在蓝天白云下展示着北海大开发、大建设的辉煌业绩,展示着跨世纪的气势磅礴的“大北海”框架。

按照北海制定的2010年城市发展规划,建设宽50米以上的城市主干道共16条,构成了北海162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城市主框架。当时动工兴建的有14条,另外2条已完成了设计。这14条道路总长度为180多公里,纵横交错、交织如网。东西走向的有滨海路、银滩大道、新世纪大道、疏港大道、北海大道、机场西路、港澳一路共7条。南北走向的有云南路、四川南路、兴桂路、政法南路、黄海路、南北大道、晋海路,也是7条。

随着北海开发热潮的兴起,来自海内外各路投资者要求赶快修通道路的心情日益迫切。北海市为了加快开发建设的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在已动工兴建四川南路、兴桂路和进港一路的基础上,又全面组织展开了11条道路的施工建设。

于是,一支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240家市政建设公司,70多个建筑设计单位,280个施工队伍的建筑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北海。从深圳、海口的大批农民工“移师”北海,10万建设者和1000多台(套)施工机械在这片原野上铺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建设大会战。

全国千名设计者在北海施展才华。北海市大开发、大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磁力”,吸引着数以千计的勘测、规划、设计科技人员奔赴北海。来自全国各地的勘察、设计、规划单位的1400多位专家、科技人员,为北海绘制美好蓝图。来自北京、天津、新疆、上海、河北、辽宁、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部委的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勘测、设计单位争先恐后进入北海设立机构,开展业务。他们普遍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60%以上的单位是国家甲级设计、勘测单位。来到北海的人员中,有高级工程师140多人,工程师700多人,助师600多人。

六、百项工程

北海人将永远记住北海开发建设史上百项工程大会战,热潮逐浪高的日子。

1992年年初至11月底止,全市列入百项工程大会战的项目,正式动工兴建的有76个,总建筑面积69.74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5.5亿元。

继四川路、兴桂路全线和北海大道部分路段简易通车,北海至铁山港一级公路全线动工以后,北海市又有10条道路进入紧锣密鼓的准备动工阶段。“三路”工程中的四川路、兴桂路转入地下管道和通信电缆的铺设工作,北海大道部分路段进入慢车道建设,北铁公路1992年12月5日全线开工后将按期于1993年7月底通车。

市区的南北公路、疏港大道、新世纪大道、银滩大道、云南路、环海大道、兴桂路(铁路南面)延伸路、北铁公路南面道路和黄海路等10条道路全面施工。这10条干道都是由国内外投资方出资兴建,总投资额超过8亿元,计划1993年底简易通车。

四通八达的道路不仅把14个成片开发区连接起来,而且为四川路、兴桂路、北海大道沿路两旁和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高德镇附近等三大高层建筑建设区域开发做好前期准备。

到1992年11月底止,北海市计委立项的工程项目达671项,总建筑面积531.6万平方米,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653项,已经纳入基建计划的有138项,建筑面积294.9万平方米,投资额2.5亿元。北海市委、市政府为了抓好这批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建设,决定开展大会战,并建立会战指挥部。

这批工程项目对北海影响深远:一是高层建筑多。至1992年底已经动工的9层以上的高层建筑达23项,建筑面积为423145平方米,工程造价4.9241亿元。其中中外合资兴建的38层北海商城大厦为当时北海市开工兴建的最高层建筑。二是工程施工进度快。由于北海市百项工程大会战指挥部办公室加强领导,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使体育馆、金湾大厦、电影城、蓖麻油厂、步行街等一批工程进度加快,1993年春节前,这些工程已告完工。禾塘水厂二期工程、自治区建行人才培训中心、北海银滩一期续建工程等已于1992年底竣工。

值得一说的是当时起到开发领头羊作用的恒利“海泰”项目。恒利海洋运动娱乐旅游度假中心总投资8亿元,占地1平方公里,分为六个功能小区。1992年8月18日开工前,这里是一片海滩和低洼水塘,长着稀稀拉拉的木麻黄树和零零星星的杂树,显得荒凉冷清。一年后奇迹出现了,451栋风格各异、造型别致的欧式尖顶洋房,齐刷刷地立在海滩上。中心别墅区由365栋、24种型号的独立别墅群构成,当时号称是亚洲最大的高级别墅区。

此项目开发初期举步艰难,主要是当地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认为占用了海滩就等于堵住了他们的生活后路,夺了他们的饭碗。他们经常在运输建筑材料的道路上挖沟坑,并在夜间偷袭施工队伍,阻碍施工。当时,我当时兼任北海城市建设总指挥及铁山港一级公路建设总指挥,并分管政法等工作,听到反映后,我便和时任人大副主任邹忠凯、时任政协副主席黄作贤等到工地住了三天三夜,反复找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协商解决。有一次我正在市委党校讲课,接到开发工地电话说又有农民挖路了,急切要求我去处理。当我到现场后,因随我去的广西日报社记者用照相机对着挖路的村民拍照,被一群村民蜂拥围攻殴打,一村民用锄头向我头部砸来,好在我反应快,闪身躲开没被砸中。经过一番耐心教育开导,并满足当地村民的一些要求,后来平息了事态,使项目得以顺利施工。

七、边境贸易

广西边境贸易从1988年开始。1989年下半年自治区批准开放北海石头埠码头为边贸码头,当时贸易量较小,出口商品只是小型农械具、建筑材料和日用工业品。进口商品主要是越南的废钢铁、矿产品和农林产品。1990年成立北海市边贸领导小组,1990年年底自治区批准开放侨港镇渔业码头为边贸码头,并批准建立北海市边贸总公司,该公司名是由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亲笔题写的。

边贸政策是中央给予广西的特殊政策。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处边疆,几十年来一直处在国防前线。经历抗法援越、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三次战争广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广西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导致经济的落后与人民生活的贫困。随着中越关系的改善,中央为弥补几十年对广西投资的“欠账”,给予广西优惠的边贸政策,以利广西发展经济,摆脱贫困。

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不久,1992年3月自治区召开全区边贸工作会议,自治区主要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北海市海防工委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他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说这次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边贸情况,提出了1992年的奋斗目标。会议指出,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后,举国上下掀起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广西不能落后,边境贸易也要按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去办,思想要解放一点,步子要迈大一点,建设要加快一点。会上自治区领导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地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用活、用足中央给予广西的特殊边贸政策,要千方百计拓宽渠道,积极开展边境贸易,并提出广西全年的边境贸易额要在1991年的20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会后,北海随即召集全市主要贸易公司负责人开会,传达贯彻自治区边贸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主要领导指示。

全区边贸工作会议后,首先是防城、钦州等地掀起边贸热。据反映,生产资料上来了,机电产品上来了,汽车也上来了。北海当时正迅速掀起开发热潮,北海的低门槛政策和广西的边贸政策引来了大批国内外投资者。他们认为北海的政策如此优惠,投资环境如此宽松,既有地又有车,何不抓住机遇大干一场!这时已有5000多家公司落户北海,有的提出要按自治区对外宣传的“共享开放政策”,要求开展边贸业务。顿时北海很快形成了房地产热和边贸热。北海一时好车满街,这些汽车大部分是从防城等地通过边贸买回来的,也有从北海边贸购买的。汽车种类很多,奔驰、劳斯莱斯、宝马、凌志、林肯、大富豪、皇冠3.0、公爵王、蓝鸟等应有尽有,一时间无牌车多过有牌车。北部湾路开始塞车了,不得不把路上的绿化带推平行车。一些外地人见到北海的好车羡慕地说:“不到北海不知道自己的车不好,不到北海不知道自己的房子小,不到北海不知道自己的钱少。”

北海与越南隔海相望,两地边民之间贸易由来已久。北海安置近万名越南归侨,后来外地又涌入大量越南归侨。他们经常通过海路到越南购农副产品运回销售,同时也带去一些国货到越南作交换。随着两国关系的改善和边贸的兴起,这种民间贸易日益活跃。当时我们认为既然中央允许开展边贸,为什么不趁势加强管理,把自发的民间贸易纳入正常的边境贸易轨道?这样做既利于繁荣经济,促进商品流通,又能解决归侨的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有助社会稳定。1992年6月初,自治区又召开全区边贸工作会议,时任副市长项守梁参加,回来汇报说,自治区党委领导在会上说3月召开的全区边贸工作会议上赵富林书记和陈仁副主席、梁成业主任的讲话对开展边贸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概括为:广西的边贸发展是健康的,势头是好的,成绩是显著的。同时还提出“边贸无边”、“小额不小”、“边贸大家搞”等,要求沿边各地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失时机地抓好边境贸易。

市边贸领导小组于1990年已成立,由时任副市长马信光负责,1991年改由时任常务副市长张九先负责。1992年4月我任组长,时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福钦、副市长项守梁任副组长。边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时任政府副秘书长颜昌茂任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边贸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协调各方关系和督促征收税费,严格按公安厅规定审批边贸汽车入户等。边贸具体经营由边贸总公司负责。由于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边贸政策机遇,顺应民心,加强领导,边贸工作搞得轰轰烈烈,并有力地促进了北海的开发热潮。1992年北海被自治区评为边贸工作先进单位,并授予奖状和5000元奖金。当年贸易进出口总额2亿元,边贸税费收入2000多万元。1993年北海财政从边贸税费中解决用于基建补助的单位有21个:渔农委、消防队、教育局、文化局、中医院、体委、民政局、驻南宁办事处、监察局、国资局、老干局、市政府、技工学校、市人大、司法局、银海区公安局、海城区公安局、新华书店、旅游局、报社、驻京办事处等机关、学校共21333.5万元。当时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用车基本上也是由边贸解决。

1992年年底自治区召开全区打击走私活动工作会议,明确边贸与走私的界定和机电产品不能作边贸。北海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从海关、公安、工商、边防等部门抽调人员充实打私领导小组力量,按照“海上抓、岸上堵、陆上查、市场管”的方法组织缉私专项斗争,重点打击走私机电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缉私效果,遏制了汽车走私现象。

1993年2月,以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为组长,有中纪委、最高法院、打私办、海关总署、公安部边防局、工商总局、全国人大法工委等派17人组成的中央调查组到北海调查打击走私情况。至此,北海的边贸活动便基本停止。

由于这项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影响大且较为敏感,引起社会上的很多议论,褒贬不一。当时我作为边贸领导小组组长深感此项工作情况复杂,责任重大。每天晚上到了12点电话仍不断,有海关的、海警的、边贸办的、打私办的,一个电话接着一个,一直工作到深夜二三点才可休息。有时为了协调好各方关系,反复开会,并到现场办公到天亮。在处理问题过程中严格按照区党委、区政府的规定办,特别是按照区公安厅的有关具体文件执行。现在回过头客观地去评价,边贸工作有得有失,成绩是大的,有目共睹的,而教训也是深刻的。

边境贸易给我们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对北海乃至整个广西的对外开放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央给予广西的特殊边贸政策及自治区领导的灵活掌握,不仅给边贸带来勃勃生机,更可喜的是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人们从边贸活动中看到了对外开放、搞活流通的好处。

边贸活动促进了北海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通过边贸进了一大批橡胶、煤炭、化肥等市内和区内生产急需的原料和市场紧缺的物资,解决了生产的困难,活跃了市场。交易的工业品又为我市和全区各地的生产厂家找到了市场,摆脱了困境。大大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财政的收入,为支持工农业生产、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开支困难作出了贡献。正常边贸活动规范了过去自发的民间贸易活动。对边贸点采取封闭式管理和对边贸管理区实行严格的监督,对边境的安宁和海防管理均是有利的。

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我们对中央给予广西的边贸政策总是片面理解为中央对广西的特殊照顾,过分强调广西长期处在边防前线、经济落后这个“特殊”,总感到国家对这地区“欠账”过多,现在放松搞边贸,是国家给我们“开小灶”。既然环境“非常宽松”,政策“非常优惠”,我们是“特殊地区”便可以大胆地干,可以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只要是为了北海的经济发展而不是个人私利,一切都可以大胆地去试、去闯、敢冒风险。况且,周边地区的边贸非常活跃,如果我们不干,就会觉得吃亏,难以向干部群众交代。当时大家满腔热情,为能碰到这样的边贸优惠政策,能抓住这一机遇而兴奋不已,头脑发热,致使全局观念淡薄了,没有正确地、冷静地领会中央给予我们边贸政策的精神实质,没有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一味强调自己的“特殊”和发展北海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忽视了边贸活动中掺杂的走私行为对全局的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当时始料不及的。对边贸工作的政策性、复杂性估计不足,认识不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作深刻的反思和吸取教训的。

(写于201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