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目人
廉希宪
廉希宪(1231—1280),为布鲁海牙之次子,又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人。王恽《中堂事记》中又称字人甫。因其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世祖忽必烈称“廉孟子”。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忽必烈召王鹗至漠北,廉希宪与阔阔等五人奉命从学。后又从张德辉学。
生平事迹见(明)宋濂撰《元史》;(清)屠寄《蒙兀儿史记》;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柯劭忞《新元史》;田卫疆《廉希宪》(《新疆地方志》1992年第2期);彭运辉《出入无珍宝的廉希宪》(《信息导刊》 2004年第15期);罗继祖《廉希宪受孔子戒》(《史学集刊》1983年第2期);赵永春《元初畏兀儿政治家廉希宪》(《松辽学刊》1984年第2期);刘正民《读书名始起、万古入冥搜——元代维吾尔族政治家、教育家廉希宪和他的〈水调歌头读书岩〉》(《新疆教育》[汉文版]1984年第3期);匡裕彻《元代维吾尔政治家廉希宪》(《元史论丛》1983年第2期);刘维钧《维吾尔政治家廉希宪》(《新疆青年》1979年第11期)等。
(元)元明善《清河集》刊有《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平章廉希宪赠谥制》;(元)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八十六《廉平章能合复用状》、《大清一统志》之《盛京统部》、《湖北统部》、《陕西统部》、《甘肃统部》名宦条;廉希宪文,《全元文》卷二五七收录《论史天泽事》、《木芙蓉花序》、《大元故平州路达鲁花赤行省万户赠推诚定还佑军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营国公谥忠武塔本世系状》。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论史天泽事》、《木芙蓉花序》、《大元故平州路达鲁花赤行省万户赠推诚定远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营国公谥忠武塔本世系状》,共计三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丞相伯颜评论希宪:“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元)侯克中《挽廉平章》诗曰:“烈似秋霜暖似春,明于皎日正于神。千年海岳英灵气,一代乾坤柱石臣。宾客填门惟慕德,诗书满架不知贫。致君尧舜平生事,天命胡为只五旬”。
察罕
察罕(1245—1322),元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其先世是西域板勒纥城(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人,初名益德,自号白云,人称白云老人。出生在河中府猗氏县。出生之夜,天气晴朗,月白如昼。蒙古语称白为“察罕”,故名察罕。察罕天资聪慧,体格魁伟,博览强记,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及中原与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具有很好的素质和才干,通晓汉、蒙及突厥、阿拉伯、波斯诸种文字。
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认为其是蒙古人;(明)宋濂《元史·察罕传》卷一三七,载其:“西域板勒纥城人也……察罕魁伟颖悟,博览强记,诵读国字书,为行军府奥鲁千户……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 兄弟……”生卒年不详。据《元史·仁宗纪》察罕以延祐元年(1314)致仕。本传称:“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生平事迹在(明)宋濂《元史》卷一三七;海正忠主编《古今回族名人》;刘纬毅主编《山西历史名人传》;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李修生主编《全元文》;黄成俊主编《元代回族史稿》;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陆宁《唐兀人察罕家族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孟楠《略论元代的察罕及其家族》(《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有载。
著有《太宗平金始末》,今已不传,可能是从《脱必赤颜》中译出,《亲征录》中兼言太宗平金之役,似能证此书已在《开天纪》中。惟《元史·察罕传》行文将此书列于《开天纪》及《纪年纂要》之后,而《纪年纂要》显然与《脱必赤颜》无关,或明初修史者一时疏失也未可知。
另著《纪年纂要》,全名作《历代帝王纪年纂要》,《雪楼集》卷十五有程钜夫所作《历代帝王纪年纂要序》可证。序文说:“帝王纪年,孔子断自唐虞(即自唐尧、虞舜开始),司马迁则自黄帝始,先儒固尝疑之。惟康节(即邵雍)《经世书》(即《皇极经世书》)则据孔子说断自唐虞。平章白云翁(指察罕),以政事余暇,悉取渚家记载而集正之,一以康节为准,名曰《历代帝王纪年纂要》。亦上及羲、农者,因备博览而已。”此书明时仍存,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翰林编修黄谏据以重订。原书首列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六帝,记其在位年数及功德作为而不记其干支。唐尧而上至羲农始,不过“仍旧史志其大略以备观览云”。此下则记自尧至元仁宗延祐戊午(1318)。而今存黄谏重订书则改为“自甲辰至大明洪武元年戊申(1368)共三千七百二十六年,计六十三甲子”,并补记仁宗后元诸帝年号,已非原书旧貌。但原书既佚,赖此以见其梗概,亦未可厚非。黄谏对原书颇为推崇,说此书“一开卷而古今成败、国家兴衰、运祚长短皆了然可见,真若茫茫万里沙漠烟海中,而举目于日月星辰以得指归也”(现存于《借月山房汇钞》及《金声玉振集》二丛书中)。除《纪年纂要》外,察罕其他译作俱已无存。安南(今越南)人黎崱所撰《安南志略》,卷首有察罕序,辞虽简略,亦足见其文采。文曰:“南粤之记尚矣,自迁、固所载,靡得而详焉。岂非以中州之士而志粤者鲜欤?黎侯景高,以其因儒先种学绩文,而无所用于世,撰《安南志》,为二十卷。其谱系官爵之沿革、山川郡邑之先后、礼乐刑政之原、兵农财食之计、行李之使、出入年月、词人咏士朝辨藻品,一览而尽得之。由其知之也习,故其言之也详,有裨于迁、固之遗逸多矣。元世祖至元二十四载,余从镇南王以王命讨粤人不庭,颇习其事。今黎侯之言,信而有徵,异时列之史馆,将不在迁、固下;若其人所存,则又非简册之所能既。余尝嘉之,故为之引。荣禄大夫平章政事商议中书省事条山白云老人察罕序。”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评其为“辞旨典雅,足窥察罕文品一斑。”今观其文,要言不烦而颇中肯綮,读来朗朗上口,不愧名家之作。陈垣先生称之为“西域之中国文家”。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安南志略序》、《涑水东镇创建景福院记》、《林县宝严寺圣旨碑》,共计三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明)宋濂《元史》本传在仁宗称赞其博学后说:“尝译《贞观政要》以献,帝大悦,诏缮写遍赐左右。且诏译《帝范》。又命译《脱必赤颜》名曰《圣武开天纪》,及《纪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书,俱付史馆。”《白云平章画像赞》(卷二十三)赞其曰:“温温其恭,廓廓其容,堂堂乎拔俗之标,盘盘乎学古之胸,宜未致功则隆,致位则丰……既图其容,又赞其学,颂其功,美其位。言简意赅,可谓得体。”
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回纥人,祖父汉名乐道,父名亨,字嘉甫,为大都名士。对儒家经典与理学颇有研究。高嘉甫淡泊仕途,晚年居于大都房山(今北京房山区),生子五人,克恭为其长子。
生平事迹见(清)邓文原《故太中二夫刑部尚书高公行状》;(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二集》《高克恭小传》;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等。
著有诗集《房山集》,存诗二十三首。《元诗纪事》卷十录诗《过京口》、《过信州》、《弋阳》、《拍洪楼二首》、《满目云山楼》、《即事二首》、《寄友》、《济州道庵》。《过京口》诗云:“北来朋友不如鸿,几个西飞几个东。多少登临旧楼阁,阑干闲在夕阳中”。《过信州》诗云:“二千里路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风送落红挽马过,春光更比路人忙”。《元诗选·二集》录其诗《题管夫人竹窝图》、《题怡乐堂为赠善夫良友》、《倣老米云山图》等十九首。
(元)柳贯《柳待制文集》卷十八评价其诗曰:“高公彦敬,画入能品,故其诗神超韵胜,如王摩诘在辋川,李伯时皖口舟中,思与境会,脱口成章,自有一种奇秀之气。”高克恭的诗的确如同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神超韵胜,自有一种奇秀之气。例如《种笔亭题画》:“积雨暗林屋,晚峰晴露巅。扁舟入萍渚,浮动一溪烟。”(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评其诗“大有唐人意度”。
不忽木
不忽木(1255—1300),亦作卜忽木、不灰木、不忽麻、康里不忽。一名时用,字用臣,号静得。先世为康里部人,后入蒙古籍。宋濂《元史·不忽木传》云:“不忽木一名时用,字用臣,世为康里部人。”早年入国子监,从许衡学。至元十四年授利用少监,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进正使。至元二十二年,入为吏部尚书,历工部、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授中书平章。元成宗即位,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卒,谥文贞。
生平事迹在(元)赵孟頫《松雪斋集》卷七;(明)宋濂《元史》卷二十四、卷一三零;(明)陈邦瞻《元史纪事本末》卷八;(乾隆)《正定府志》卷四;(清)汪辉祖《元史本证·不忽木传》;(清)屠寄《蒙兀儿史记》卷一一四;柯劭忞《新元史》;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卷四;李修生《全元文》(第19册,第692页)有载。
不忽木能诗善文,尤长于散曲创作,惜其散曲,今多散佚,仅存套数一组,包括十四支曲。隋树森《全元散曲》收其套数[仙吕·点绛唇]《辞朝》一首。另存诗七言绝句《过赞皇五马山泉》。
钟嗣成等著《录鬼簿》卷上“前辈名公乐章传于世者”,录有不忽木《平章存目》。乾隆《正定府志》卷四收其诗《过赞皇五马山泉》、《登蓬山》两首。《过赞皇五马山泉》诗云:“相彼山泉源本清,太平君子濯尘缨。泠泠似与游人说,说尽今来往古情。”清道光二十二年《内邱县志》卷四收其《登蓬山》一首,诗云:“蓬山山上立多时,太子岩前吟旧诗。借问鹊王如有药,世间白发也能医。”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请兴学校疏》、《请遣使劝谕陈日燇自新疏》、《请效法汉文帝克谨天戒疏》,共计三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明)宋濂《元史·不忽木传》记载:“……其学先躬行而后文艺,居则简默。及帝前论事,吐辞洪畅,引义正大,以天下之重自任,知无不言。”(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闲云出岫”。
赵世延
赵世延(1259—1336),字子敬,号迂轩,雍古部人,祖先原居云中郡(今山西大同)北边塞。其曾祖黑旦公,为金朝群牧使。成吉思汗起兵统一中国,对金朝养牧的骏马十分动心,率兵袭击金朝群牧监夺取其马匹。公亦于此时归顺成吉思汗。黑旦公死后,世延祖父按竺迩幼孤,遂由外祖父术要申抚养,并从这时改为赵姓,按竺迩长大成人,骁勇善战,尤其长于骑射,被成吉思汗看中留在身边随同征伐,累功受封至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长期镇守四川,由是举家定居成都。按竺迩年老退休,其子黑梓以门功袭父元帅职,兼文州(今甘肃文县)吐蕃万户达鲁花赤。世延自幼天资秀发,喜爱读书,特别用心钻研历代治国平天下的所谓“体用”之学。他勤学苦读,少年成才,声名远播。刚刚成年,即为元世祖忽必烈所知,召世延进京,亲自接见之后,命送往枢密院御史台肆习官政。此后五十余年,世延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文宗、宁宗、惠宗九朝,先后担任云南、湖北、江南、山东、安西、绍兴、四川、陕西、江浙、大都等各路及行省高级官吏或御史台等要职。
生平事迹在郝洪涛主编《甘肃历史人物》;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罗卫东主编《陇南史话》;罗康泰编《甘肃人物辞典》;谷苞主编《新疆历史人物》;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郭卿友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化一《元代政治家赵世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2年第3期)中有载。
赵世延曾奉诏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并且校订律令,汇编成《风宪宏纲》,世延文章波澜浩瀚,一根于理,广泛流传。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茅山志序》、《南唐书序》、《净明忠孝全书序》、《程氏读书分年日程序》、《经世大典序录》、《治典总序》、《赋典总序》、《礼典总序》、《政典总序》、《宪典总序》、《工典总序》,共计十一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明)宋濂《元史》称其:“世延历事凡九朝,扬历省台五十余年,负经济之资,而将之以忠义,守之以清介,饰之以文学,凡军国利病,生命休戚,知无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
聂古柏
聂古柏,字号不详。官吏部侍郎。黎崱《安南志略》称:“至大四年,遣礼部尚书乃马歹、吏部侍郎聂古柏、兵部郎中杜与可奉使安南,宣仁宗皇帝即位诏。”
生平事迹在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丙集》之《侍郎集》;刘正民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吴建伟主编《回回旧事类记·仕宦·元代》 中均有记载。
著有《侍郎集》已散佚。(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三集》著录其诗集《侍郎集》,并录其诗《九华山》、《望玉笥山弗客登览留诗万年宫》、《过采石》、《题参政高公荒政碑》、《题韩文公祠》、《鄱阳道中》、《九日鄱江里同行诸公》、《鄱阳和程世良巡警官》、《题碧涧堂》、《万安县邂逅一楼偏高明旧有公略张宪佥和刘素庵一诗用题于左》、《次韵宗道御史过峡》《番愚道中》、《和元帅月鲁胡突公子强横竟以赃败同宪岳公齐高王马二宪掾实共事云》、《梅岭题知事手卷》、《琵琶洲》、《春游》、《加勉焉二首》十七首。
(元)孙存吾《皇元风雅》存其诗《九华山》、《望玉笥山弗克登览留诗万年宫》、《过采石》、《题参政高公荒政碑》、《题韩文公祠》、《鄱阳道中》、《九日鄱江里同行诸公》、《鄱阳和程世良巡警官》、《题碧涧堂》、《万安县邂逅一楼偏高明旧有公略张宪佥和刘素庵一诗用题于左》、《次韵宗道御史过峡》、《番禺道中》、《和元帅月鲁胡突公子强横竟以赃败同宪岳公齐高王马二宪掾实共事云》、《梅岭题知事手卷》、《琵琶洲》、《春游》、《清远县尹杨观政有奇迹复能诗文民僚服其化士大夫过者靡不称颂故赠此加勉焉二首》十七首。
马九皋
马九皋(1272—约1350),原名薛超吾(见周南瑞辑《天下同文集》),或作薛超吾尔(见(康熙)《衢州府志》),或作薛遮吾尔(见(民国)《衢县志》),均是根据其音译所译,字昂夫,号九皋。取其原名之首字“薛”,加于其字“昂夫”之前,称作薛昂夫。其汉姓为马,故又称作马昂夫。号九皋,故又称作马九皋。马九皋出生于官宦之家,人称“西戎贵种”(见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马九皋青年时代曾被送入濂溪书院,攻读传统经典。就学于南宋遗民、著名的辛派词人刘辰翁(字会孟,号须溪)。刘辰翁浓厚的儒家思想,强烈的民族气节,严谨的治学态度,善于抒写眷恋之情和愁苦之音的艺术手法,对马九皋的熏陶和影响是非常大的。马九皋曾被选为国子学生员,系统研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接受句读、正音、对属、诗章、经解、史评等严格训练。他学有所成,但未能得以举贡授官,只得由吏道而进身。约大德六年为江西中书省令史,职掌文献档案之事;后入充由世家名臣子弟组成的宫廷宿卫,成了“怯薛”(禁卫军)的一员,并借此得以升迁为秘书监郎官,成了一名文学侍臣。此后,马九皋历任典瑞院佥院,出任永州路(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总管府总管,太平路(治所在今安徽省当涂县)总管府总管,池州路(治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总管府总管,衢州路(治所在今浙江省衢县)总管府总管;建德路(治所在今浙江省建德县东北梅城镇)总管府总管,广德路(今安徽广德县)总管府总管。大约在惠宗至正元年,马九皋作出了一生的最后抉择“致仕归隐”。马九皋的晚年是在杭州度过的,与友人诗酒流连于大自然的襟怀之间,不断追求对自己的审美结晶的全新风貌的文学表现。他以其批量的优秀作品,实现了矫正心灵失衡的渴望,化解了仕宦羁绊的缺憾,完成了自己孜孜以求的精神建构。
马九皋的生年,史载不详。有的学者考证说,约生于元初,有的学者考证说,约生于1273年。多数学者认为,约生于1268年。理由如下,据周南瑞《天下同文集》,王德渊是在翰林直学士,奉政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任上,作《薛昂夫诗集序》的。序云:“昂夫之齿尚少,今甫三十有一余。”而据王恽《大元故中顺大夫徽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王公神道碑铭》,大德元年(1297)春,王德渊仍供职太史属。而据(明)宋濂《元史·成宗本纪二》,大德二年眷,王德渊是以“翰林”身份受赐的。由此可知,王德渊系大德二年初入翰林的。由是年上推三十一年,为至元五年。故,1268年应为马九皋之生年。从其家世以及“大行薛君”,“河内九皋公”等说法,可知马九皋的生地,应为元怀孟路(即今河南省沁阳县)。马九皋的卒年,无可考。不过,据《雁门集》,顺帝至正四年(1344),萨都剌、马九皋同游街州等地,有唱和之作;至正六年(1346),他俩又同游建康(今南京),萨氏的唱和诗今存,至正八年(1348),萨在建康又有《寄马昂夫总管》诗。可见,此时马九皋仍在世。其卒年应在此之后。马九皋享年八十余岁,应无疑问。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补遗》;罗忼烈编《两小山斋论文集》;王季思主编《元散曲选注》;刘正民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陆邦枢、林致大校注《薛昂夫赵善庆散曲集》;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28册,第319页);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张迎胜《回族文学论丛》第一辑《元代散曲大家马九皋诸考》中有载。
著有《马九皋词》,版本有饮虹簃厅刻版,清刻本。收入《回族典藏全书》第一四九册。《马九皋散曲》收有马九皋小令《正宫·塞鸿秋》、《过太白祠谢公池》、《凌敲台怀古》、《正宫·甘草子》、《中吕·朝天曲》、《中吕·山坡羊》、《西湖杂咏》、《双调·蟾宫曲》、《双调·湘妃怨》、《双调·庆东原》、《双调·殿前欢》、《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等二十八首,并有套数《正宫·端正好》和《南吕·一枝花》以及残曲《正宫·甘草子》。元代凤林书院编选的《名儒堂诗余》选录三阙:《最高楼·九月》、《太常引·题朝宗亭督孟博早归》。马九皋曾将自己的散曲编定成集,名为《扣舷余韵》,友人张久可作《题马昂夫扣舷余韵卷首》致贺,但此书早已散佚,今仅存小令六十五首,套曲三套。(元)杨朝英编辑的《阳春白雪》前集卷三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卷一,共收其小令六十五首。明张禄编选的《词林摘艳》和郭勋编选的《雍熙乐府》录了其套数三套。后人将其与赵善庆的散曲作品汇辑成《薛昂夫赵善庆散曲集》,该集是《薛昂夫赵善庆散曲集》的前半部分,内容大抵与《马九皋散曲》相同,但收录的小令作品较之前多,内容多为叹世之作,风格豪放,有很强的思想性,其中《正宫·塞鸿秋》、《双调·庆东原》、《双调·楚天遥过清江引》等是其代表作。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丙集中录其诗《送僧》一首诗,诗云:“游遍匡庐紫翠峰,片云吹影浙江东。昙花贝叶春三月,布袜青鞋山万重。禅性若灰终有味,机锋掣电本来空。问师此别知何处,笑指天边月正中”。
《南曲九宫正始序》称其“词句潇洒,自命千古一人,深忧斯道不传,乃广求继己业者。至祷祀天地,遍历百郡,卒不可得”。其散曲风格以疏宕豪放为主,思想内容以傲物叹世、归隐怀古为主。元人周南瑞《天下同文集》载王德渊之《薛昂夫诗集序》称其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进,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杨维桢把九皋词列入“蕴藉”一派。朱权说:“马九皋词如松阴鸣鹤。”
元曲家曹明善[小梁州]《侍马昂夫相公游柯山》称其:“紫霞仙侣翠云裘,文采风流,新诗题满凤凰楼。”(元)萨都剌《寄马昂夫总管》赞薛昂夫诗曰:“人传绝句工唐体,自恐前生是薛能。”赵孟頫评价马九皋诗:“激越慷慨,流丽闲婉”“累世为儒者有所不及”。
鲁明善
鲁明善,名铁柱,字明善。元农学家。其父迦鲁纳答思,通晓汉、藏、印度及中亚诸语,为元代著名翻译家,后官至荣禄大夫,大司徒。鲁明善出生在高昌回鹘王国,并在故乡度过幼年。元初随父自西域迁居大都(今北京),幼年受过良好教育,汉文造诣很高。曾任靖州(今湖南靖县)和安丰(今安徽寿县)的达鲁花赤,后做过司法或监察方面的官。
生平事迹在达力扎布主编《中国边疆民族研究》第一辑《鲁明善〈农桑撮要〉版本考述》;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刘维钧著《西域史话》;张碧波、董国尧主编《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上)》;陈延琪、王庭恺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论著索引》;郭卿友主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黄泽主编《中国各民族英杰》第三卷;《民族词典》编辑委员会编《民族辞典》;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刘德仁编《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古代》中均有记载。
著有《农桑衣食撮要》二卷,成书于延祐元年(1314),首刊于安丰。全书共两卷,一万字左右,记述范围广泛,有气象、水利、农耕、畜牧、园艺、蚕桑、竹木、果菜等方面的各种农事活动和农家日常生活常识二百零八条。正如鲁明善在该书《自序》中所说:“凡天时地利之宜,种植敛藏之法,纤悉无遗,具在是书。”另据虞集《靖州路达鲁花赤鲁公神道碑》记载,鲁明善还善于鼓琴,曾编有《琴谱》八卷。
《农桑衣食撮要》二卷善本,录入(清)海虞张海鹏编《墨海金壶一百十四种》七百十三卷。(清)金山钱熙祚《珠丛别录》录《农桑衣食撮要》二卷刻本;(清)庄肇麟辑刻本,清咸丰四年(1854)录《农桑衣食撮要》;清光绪间“农学丛书”,第七集录《农桑衣食撮要》二卷,刻本;清光绪十五年,清风室丛刊录《农桑衣食撮要》二卷刻本;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农桑衣食撮要自序》共计一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
廉惇
廉惇(约1276—?),字公迈,廉希宪幼子,贯云石之舅,畏兀儿人。其外甥贯云石是元代前期相当活跃的曲家、诗人,现存廉惇诗文,竟未涉及贯云石。廉氏家族子弟遍布全国。仅廉氏第一代布鲁海涯就有十四个儿子。
生平事迹见(元)王士点、商企翁撰《元秘书监至》卷九;(明)宋濂《元史》卷一二六;(清)钱大昕《元史氏族表》;杨镰《元诗史》、《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等。
著有《廉文靖集》。“文靖”是廉惇的谥号。集名既为《廉文靖公集》,无疑是他去世后所编。但据其《刻图书诗卷》“读书岩上书充栋,刻我新章贻后生”,显然他生前就曾将诗作结集,并有家刻本行于世。《廉文靖集》的失传大约就在明初编辑《永乐大典》前后,据《永乐大典》残帙和《诗渊》等书,可辑出廉惇佚诗二百六十余首,相当于四五卷之数,这个数量在元代蒙古、色目诗人之中名列前茅。另外还保存有少量的文、词。其中《村居诗》三十四首(见《诗渊》册五)、《南轩城南书院诗》四十首(见《诗渊》册五)为其代表作。另有佚文《塔本世系状》(《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九三),是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七月应塔本后人迭里威实之请所作,这是西域人为西域人所写的史传文字罕见的一例。
现存廉惇诗多为五、七言近体,其诗主要抒写个人感受,平淡自然,较少修饰。如七绝《梅消息》诗云:“群花发遍到寒梅,似为良朋报信来。净拭兹杯何处立,北枝留着待君开。”
廉惇是受汉族文化影响极深的畏兀儿子弟。他尊崇汉族儒仕,他在朝时为萧赠易名请制赠就是一证。同时,汉族诗人对其也非常敬佩。据廉惇之诗,他长期优游林下,家中的藏书室“读书岩”收藏三万卷图书,他曾写下多达三十四首的“村居诗”,而且常提到“读书岩”,提到自己的读书生活。《永乐大典》残帙和《诗渊》等书,存廉惇诗二百七十三首。《全金元词》录存其词一阕(误署廉希宪),《全元文》(第十八册)辑录其文两篇。
(元)刘申斋《江西参政廉公迈书》曰:“阁下以历朝勋旧之家,累世忠清之裔,辍从禁省,参预江西。此殆天以江西士民思阁下,江西士民何其幸也!”并称其“日忠孝、日恭俭、日退让。”
赡思
赡思(1277—1351),即沙克什,字得之,色目人,其祖由大食(今阿拉伯)迁入真定(今河北正定),遂为真定人。祖父鲁坤,随蒙古军东迁,居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白塔镇),窝阔台汗时,官至真定、济南等路监榷课税使,又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少时师事王思廉,好经学、史学、天文、历算,尤精于水利、地理之学。年七十有四。谥文孝。
生平事迹在(明)宋濂撰《元史》;(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白寿彝主编《中国回回民族史》;郭卿友主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吴建伟撰《回回旧事类记》中均有记载。
著述有《四书阙疑》、《五经思问》、《奇偶阴阳消息图》、《老庄精诣》、《镇阳风土记》、《续东阳志》、《重订河防通议》、《西国图经》、《西域异人传》、《金哀宗记》、《正大诸臣列传》、《审听要诀》及文集三十卷。《常山贞石志》中保存赡思文五篇:《加号大成诏书碑阴记》(至治三年五月)、《哈珊神道碑》(至顺三年十二月)、《善众寺创建方丈记》(元统三年二月)、《龙兴寺钞主通照大师碑》(至正六年八月)、《龙兴寺住持佛光弘教大师碑》(至正六年八月)。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宝庆四明志重刻序》、《大善众寺创建方丈记》、《元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荣禄大夫公神道碑》、《河防通议序》,共计四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马祖常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号石田,世为雍古部,居靖州之天山。其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曾祖月合,乃从云南伐留汴,后徙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延祐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弹劾柄臣铁木迭儿十罪,罢之。柄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退居光州。铁木迭儿死,乃除翰林待制。累迁礼部尚书,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寻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起为江南行台中丞,又改陕西,皆不赴。至正四年卒,年六十。赠河南行省右丞字魏郡公,谥文贞。
生平事迹在(元)许有壬撰《至正集》卷四十六《马文贞公神道碑铭》;(元)黄潘《金华文集》卷四十三《马氏世谱》;(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九《马文贞公墓志铭》;(明)宋濂《元史·马祖常传》;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二;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傅璇琮主编《辽金元文学》;邓绍基主编《中原文化大典·人物典·人物传》;于乃昌、冯育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集成》中均有记载。
马祖常有文集行于世,尝预修《英宗实录》,又译润《皇图大训》、《承华事略》。又编集《列后金鉴》、《千秋纪略》,受赐优渥。《元文类》收录马祖常文二十篇,诗赋三十三首。还著有《石田集》十五卷,其中诗五卷,存诗七百六十五首,是目前已知存诗数最多的色目作家,被文宗誉为“中原硕儒唯祖常”。《石田先生文集》十五卷,乃祖常去世后,苏天爵于后至元五年编辑整理,并呈请朝廷,校勘无误,发至扬州儒学,刊行于世。其中诗赋五卷,文十卷。卷一五言古诗;卷二七言古诗、五言律诗;卷三七言律诗;卷四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卷五乐府歌行、杂言、联句、骚、赋;卷六制诏、表笺、青词祝文;卷七章疏;卷八铭、箴、赞、杂文、策问、题跋、记;卷九序;卷十至卷十四碑志;卷十五行状、传。有元刻本、明刻本、影写本、清钞本,但究其源流仅有元后至元五年和明弘治六年两个底本而已。名家书目颇多收录,但在版本描述上有的著录有误。
马祖常《石田先生文集》,(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十四录元椠本《石田先生文集》十五卷,凡诗赋五卷、文十卷。清人马瀛《吟香仙馆书目》录元板《石田集》十五卷,十二本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卷五、(清)钱曾《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管庭芬《读书敏求记校证》卷四(上)录元刊本《马石田文集》十五卷。明弘治六年太原府熊翀刻本《马石田文集》十五卷(诗赋五卷、文十卷)附录一卷,简称“熊本”。熊本所据底本乃为民间传钞本,后来为清代藏书家季沧苇、张金吾所有,《季沧苇藏书目》著录。惜钤印模糊,不能完全弄清此本的流传情况。是本乃现存的唯一一部“熊本”足本,今存国家图书馆。卷二第十九、二十叶各有两叶,当为成册时重复装订所致。李盛铎木犀轩藏本,十册。此为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底本,原为湘潭袁芳瑛卧雪庐藏书,光绪时散出为李氏所得,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李盛铎《木犀轩藏书题记及书录》有著录。刘承幹嘉业堂藏本。今藏台湾“中央”图书馆。1996年台湾新文海出版发行公司出版《元人文集珍本丛刊》册六《马石田集》据此影印。据《嘉业堂藏书志》卷四著录,此本曾被误认为元刊本,后乃辨其实明刻本也。2003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珍稀古籍书影丛刊》之四《嘉业堂善本书影》所著录《马石田集》为元刊本。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六册。原本字迹模糊不清,今藏国家图书馆。此本李氏藏本、刘氏藏本不同之处在于上两本除少李序与张、熊二跋,余皆同熊本。赵氏小山堂钞本,原为杭州赵氏小山堂藏书,后归汪氏振绮堂,后又由丁丙八千卷收藏,今藏南京图书馆。吴兴陆氏十万卷楼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赵氏小山堂钞本,无丁丙跋,今藏福建图书馆。朱彝尊写本,见《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卷四著录,今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清文瑞楼钞本,原上海金氏文瑞楼藏书,今藏上海图书馆。清钞本,今藏四川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马文贞公石田集》五卷,《元六家诗集》之一,清吴县金侃手钞本,有朱氏手跋,今藏台湾图书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之丙集收马祖常诗二百六十七首,编为《石田集》1卷。另有康熙顾氏秀野山房原刊本,中华书局1985年铅印本。
《石田先生文集》十五卷(诗赋五卷、文十卷)附录一卷,李叔毅、傅瑛点校本,后附有《马祖常年谱》。元朝至元年间,苏天爵撰《元文类》,录其诗二十首、文二十篇。明朝潘是仁编纂《宋元诗六十一种》,共收马祖常诗三卷。郑振铎(西谛)所编《西谛书目》中,收录此三卷诗。
马祖常编有《英宗实录》、《皇图大训》、《承华事略》、《列后金鉴》、《千秋记略》及《章疏》一卷,见《元史》卷一四三本传。他的《石田山房集》,是至元五年奉旨刊行。现有影印《元四家集》本。《元诗纪事》卷十二选《和王左司竹枝词二首》、《龙虎台应制》、《驾发上京》三首。(清)张景星等选编,奚海、牛春青点校《元诗别裁集》中录其诗《湖北驿中偶成》、《杨花婉转曲》、《送董仁甫之西台幕》、《寄舒真人》、《送华山隐之宗阳宫》五首。其诗《驾发上京》云:“苍龙对阙夹天阍,秋驾凌晨出国门。十里貔貅骑腰褭,一双日月绣旗旛。讲蒐猎较黄羊圈,赐宴恩沾白兽尊。赫奕汉家人物盛,马卿有赋在文园。”(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评曰:“皆全篇整丽,首尾匀和。”
其诗《送客归扬州》云:“扬子江头水拍天,人家种柳住江边,吴娃荡桨潮生浦,楚客吹箫月满船。锦缆忆曾游此地,琼花开不似当年。竹西池馆多红药,日日题诗舞袖前。”此诗圆转清丽,有唐人风致。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伤己赋》、《适忘赋》《悠然阁赋》、《草亭赋》、《感柏树赋》、《遣奉使巡行诏》、《追封河南王夫人制》、《思州军民宣抚使田冕晃忽儿不花封赠二代制》、《太师右丞相封赠三代制》、《太师左丞相封赠三代制》、《平章也速迭儿封赠三代制》、《太傅秃鲁封谥制》、《右丞按滩封谥制》、《尚书左丞相某封谥制》、《会试策问》、《贺元旦表》、《正旦贺兴圣宫表》、《贺正旦笺》、《贺建储表》、《贺春宫笺》、《建白一十五事》、《请量移流罪》、《辨王左丞等》、《论百官请赏》等,共计一百四十八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元)苏天爵《石田先生文集序》称其诗:“诗则接武隋唐,上追汉魏。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元)陈旅《石田先生文集序》则说:“古诗似汉魏,律句入盛唐,散语得西汉之体。”(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赞美其诗曰:“皆句格庄严,词藻瑰丽,上接大历、元和之轨,下开正德、嘉靖之途。今以元人,一概不复过目,余故稍为拈出,以俟知者。”(明)宋濂《元史·马祖常传》卷一四三载:“祖常工于文章,宏瞻而精核,务去陈言,专以先秦两汉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清)顾奎光《元诗总论》中指出:“至于文章知名,则虞、揭、黄、柳而外,袁伯常、马伯庸之清壮,贡仲章、陈众仲之安雅,虽乏警策,不失雅调。”(清)顾嗣立在《寒厅诗话》中称:“延祐、天历之间,风气日开,赫然鸣其治平者,有虞、杨、范、揭,一以唐为宗,而趋于雅,推一代之极盛。”又称:“贯酸斋、马石田(祖常),开绮丽清新之派。”吴梅《辽金元文学史》论及马祖常时指出:“大德、延祐以后,为元文之极盛,而主持风气,则祖常等数人为之巨擘。”又说:“其诗才力富健,如《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制,迥薄奔腾,具有不受羁勒之气。至元间,苏天爵请于朝,刊行其集,自为之序,称其接武隋唐,上追汉魏,后生争效慕之。与会稽袁桷、蜀郡虞集、东平王构,更迭唱和,如金石相宣,而文益奇,其推之者至矣!”
琐非复初
琐非复初,号拙斋,西域人。精通词曲音律,深为周德清所推崇。
生平事迹在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宁继福著《中原音韵表稿》;马建春《元代西域散曲家辑述》(《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中均有论述。
(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后序中说:“泰定甲子秋,予既作《中原音韵》并《起例》,以遗青原萧存存,未几,访西域友人琐非复初,读书是邦。同志罗宗信见饷,携东山之妓,开北海之樽,英才若云,文笔如槊。复初举杯,讴者歌乐府《四块玉》,至‘彩扇歌,青楼饮’,宗信止其音而谓予曰:‘彩’字对‘青’字,而歌‘青’字为‘晴’。……语未讫,复初前驱红袖而白同调歌曰:‘买笑金,缠头绵,则是矣。’乃复叹曰:‘予作乐府三十年,未有如今日之遇宗。信知某曲之非,复初知某曲之是也’。”这段话说明琐非复初精通音律,具有很高的造诣,他和周德清一唱一和,也可谓知音相得。遗憾的是他的作品未能流传下来,唯《中原音韵》一书中存其撰写的序文一篇,是研究他的珍贵资料。
鲁山
鲁山(1281—约1345),又名儒鲁山,是高昌回鹘人的后裔,祖籍是鲁克沁绿洲。元初家族入居江南,汉姓岳(或作姓儒、月,均为同音转译)。早年出家为僧,以能诗知名。至大三年与黄溍定交,并与名士邓文原等会集赋诗。延祐四年春,与贯云石、干文传同游昌国州,共赋《观日行》诗。曾以僧官身份出任平江善农提举司提举,掌承天、龙翔、崇禧三寺田赋。
释子大的《蒲室集》卷十五《鲁山铭》序中说,岳鲁山是高昌人,在后至元五年出掌平江善农提举司;虽身为“贵胄”(色目世臣之后),而“诗礼如素习”,“其称鲁山为宜”。《鲁山铭》则说:“高昌之裔,去鲁万里。孰羡鲁邦,鲁多君子。鲁山维藩,岱岳中起……”
生平事迹在杨镰《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元诗史》及其《元轶诗研究》(《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中均有论述。
《永乐大典》残帙有“《元释鲁山集》”或“《鲁山诗集》”,但此集从未见著录,《盛明百家诗》有《鲁山集》,但作者是明中释子。《粤西金石略》卷十四录有鲁山诗,但全称“西夏观音奴鲁山”,身份是宪司官吏。可见鲁山的作品辑录情况还有待考证,现确定的有《诗渊》在“元鲁山”“元鲁山文”等名下录有的数十首诗。《诗渊》有鲁山《寄干同知得韦》、《送新笋干同知》;鲁山《墨水行》(《诗渊》录《还金华黄晋卿诗集》)。
丁文苑(哈八石)
丁文苑(1284—1330),本名哈八石,字文苑。出身回回世家,祖籍西域于阗(今新疆和田),入居中原后,定居大都宛平县(今北京市)。因父名勘马剌丁,便取父名末尾“丁”字为汉姓,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首科进士,与欧阳玄、许有壬、黄溍等同年。历任左司掾、礼部主事。至治二年(1322)任秘书监著作郎,拜监察御史,改户部员外郎、浙西佥宪,在前往山北道亷访司赴职时,死于途中。
丁文苑死后,文坛名人纷纷撰文追悼,如(元)宋褧《燕石集》卷二《山北宪佥丁文苑挽诗》,卷六《送哈八石文苑佥宪浙西》;(元)马祖常《石田集》卷八《丁君诔》;(元)黄溍《黄文献集》卷二《题丁文苑同年哀词后》;(元)王沂《伊滨集》卷九《挽丁文苑》;(元)许有壬《至正集》卷六十八《哈八石哀辞》。子慕呙,字仲伦,为顺帝元统元年(1333)右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天临路湘阴州同知。有诗名,但其诗未见传世,今存其文《(桂林)元帅府经历司题名记》一篇,作于至正二年。
生平事迹见(元)苏天爵撰《元文类》卷四十八所收(元)许有壬撰《哈八石哀辞》;(元)马祖常撰《石田集》卷八所收《丁君诔》。
《永乐大典》卷三五二八有署名“哈八石”所撰《郑氏义门诗》。据《元史》卷一百九十七《郑文嗣传》,浦江郑氏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丁文苑诗就是为郑氏所写。
(明)郑太和《麟溪集》癸卷录其诗《咏郑氏义门》一首,诗曰:“族属虽千共一初,人生何可不同居。当年怪杀张公艺,把笔犹将忍字书。”
张翔
张翔,字雄飞,一字行。唐兀氏,元代河西诗人。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历任西台御使,浙东、湖南廉访使佥宪等官。
生平事迹在(清)屠寄《蒙兀儿史记》;陈衍辑《元诗纪事》卷十四;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李明编《羌族文学史》;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中均有记载。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录其诗三首;《元诗选·丁集》收录其诗《耒阳吊古》、《岳阳楼》、《杜甫祠》三首;《永乐大典》卷九百存有许氏与张翔唱和诗《雄飞和诗未至以二口号速之》、《雄飞喜作诗二例禁不得相见作此调之》、《雄飞有诗次其韵》等篇。许有壬《至正集》卷三十三存《张雄飞诗集序》一篇。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请建储》、《请立御史台》、《谏止数赦》、《进曾子子思子全书表》共计四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元诗纪事》卷十四录诗一首《岳阳楼》。
许有壬《至正集·张雄飞诗集序》评其诗:“尤工于诗,佳章奇句,不可悉举”。
辛文房
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人,大约生活在至元、大德年间,居家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曾任翰林编修,善诗文,与王执谦伯益并以能诗称。
生平事迹在(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乙集;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郭卿友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李修生《全元文》;董治安编《二十五史外人物总传要籍集成》;邱振声、赵建莉选析《元人诗词赏析》;张葆全主编《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刘正民等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傅璇琮主编《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中均有记载。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乙集,收录辛文房《苏小小歌》、《石宣慰国英》、《清明日游太傅林亭》、《雁荡能仁寺遗诗》、《赵宣尉淇》、《岳阳楼》六首诗。另著《唐才子传》,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278篇,传中附及120人,合计398人。原书失传,乾隆时,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得243人传,又附传44人,共287人,厘为八卷。后元刊十卷足本在日本发现,光绪中,黎庶昌以珂罗版影印归国,始广流传。文《唐才子传·引》曰:“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唐才子传》“所载之人,亦多详其逸事,及著作之传否,而于功业行谊,则只撮其梗概。盖以论文为主,不以记事为主也。”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文《唐才子传引》、《隐逸诗人论》、《女性诗人论》、《方外诗人论》、《仙道诗人论》,共计五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岑,号成斋,又号酸斋、疏斋,还曾用过芦花道人、疏仙、疏懒野人、石屏等别号。高昌畏兀人,祖籍高昌回鹘王国柳中城(今新疆鄯善鲁克沁),入居中原之后,定居大都高粱河畔畏吾村(北京市魏公村),并以北庭为郡望。他出身高昌回鹘畏兀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生前任湖广行省左丞相,死后封楚国公,追赠长沙王,至正七年又改赠江陵王。其表字为浮岭,别号最初是成斋,曾号疏仙,后来改号酸斋,别号芦花道人,隐居钱塘之后,又曾用过石屏之号。贯云石自幼随母住在廉氏别墅“廉园”中修文习武。廉园内拥有两万多卷藏书,文化氛围浓郁。贯云石徜徉其中,日日博览群籍,受益匪浅,学识大增。据宋濂《元史》本传,贯云石年十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挽强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捷。稍长,折节读书。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一日,解所绾黄金虎符,让弟忽都海涯佩之。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仁宗践祚,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乃称疾辞还江南,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赠集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
生平事迹见(明)宋濂《元史·小云石海涯传》、欧阳玄《贯公神道碑》(《圭斋集》卷九)和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一。今人研究论著,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杨镰《贯云石与艺术》(《新疆艺术》1984年第4期);《贯云石集考实》(《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贯云石新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王有生《贯云石名贯文坛》(《丝绸之路》1996 第4期);周双利《贯云石评述》(《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版]1991年第4期);马泽《贯云石散论》(《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6期);匡扶《贯云石散曲论略》(《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7第3期);郑宇宏《贯云石的散曲》(《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1986第1期);柴剑虹《急流勇退的小翰林贯云石》(《文史知识》1985年第3期);星汉《元代维吾尔族文学家贯云石及其作品》(《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苗林《略谈元代维吾尔族曲家贯云石及其散曲》(《文学遗产》1983年);《浅谈元代维吾尔族曲家贯云石及其散曲》(《民族文学研究》1981第1—2期);莫高《问胸中谁有西湖——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和西湖》(《西湖》1982年第1期);柴剑虹《维族作家贯云石和他的散曲》(《文艺研究》1982年第4期);《维吾尔族文学家贯云石》(《中国民族》1981第5期);浩明《“狂风”的叛逆——元代维吾尔族文学家贯云石及其作品简介(附贯云石诗歌选)》(《天山》1980年第1期);程巢父《贯酸斋不是斋名》(《山西文学》2007第5期);马建春《元代西域散曲家辑述》(《西北民族研究》1997第2期)。
贯云石生前著作颇丰,曾有诗文集《酸斋诗集》和《孝经直解》行世,亡佚于明清之际。《酸斋诗集》收有酸斋名作《芦花被》、《神州寄友》、《秋江感》、《君山行》、《蒲剑》、《观日行》等诗二十八首。曾被收入清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国家图书馆有收藏。《皇元风雅》前集卷一收录“贯酸斋”诗十四首,即《白兆山桃花岩》、《美人篇》、《君山行》、《画龙歌》、《观日行》、《采石歌》、《别离情》、《题庐山太平宫》、《芦花被》、《题陈北山扇五首》。《文翰类选大成》各卷共录有贯云石诗十一首,除与《皇元风雅》重复的,还有《蒲剑》、《神州寄友》、《宫词》。《元诗选·二集》中《酸斋集》共辑录贯云石诗二十七首,皆系自元诗总集辑成,其中《当涂郡有脱靴亭以谪仙采石得名乃绘之图而赞以诗》与《山谷守当涂方九日而被谤谪宜州遂作返棹图而系之诗》,本是宋元之际人牟子才(字存叟)所作两则赞语,误掩入《酸斋集》。并非贯云石所作。此外,明潘是仁《宋元六十一家集》有《贯酸斋集》二卷,卷一共四首诗,已见《元诗选·二集》中《酸斋集》。
另有《酸甜乐府》。民国初年任讷的《散曲丛刊》中首次辑录贯云石散曲成集,题为《酸甜乐府》,是贯云石(酸斋)和徐再思(甜斋)二人的合集,其中收录贯云石小令八十六首,套曲九首。所著《孝经直解》上图下文,是供蒙古色目子弟学习儒家经典的启蒙读物。
(元)戴良称“贯公智诗似长吉”(戴良《丁鹤年诗集序》)。姚同寿《乐郊私语》载:“云石翩翩公子,无论所制乐府散套,骏逸为当行之冠,即歌声高阴,可彻云汉。”其书法在元代亦非常有名,《元史》本传称“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孝经直解序》、《阳春白雪序》、《今乐府序》、《夏氏义塾记》、《万寿讲寺记》,共计五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元诗纪事》卷十一录诗三首《芦花被》、《凤凰山休暑》、《辞世诗》。
元代散曲选家杨朝英评其:“云石之曲,不独在西域人中有声,即在汉人中亦可称绝唱也。”元代杨维桢《东维子集》卷十一论散曲,多次把他评为一代大家。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天马脱羁”。明代王世贞《曲藻序》把其当做元曲的首位代表作家来推崇。
阿里木八剌
阿里木八剌,字西瑛,又名阿里西瑛。生卒年不详,西域回回人,阿里耀卿之子,善吹筚篥,能写词曲。
生平事迹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一;钟林斌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等。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善吹筚篥,贯云石有《筚篥乐为西瑛公子》诗赞之。今存阿里西瑛小令四首,分别为[商调·凉亭乐·叹世]一首、[双调·殿前欢·懒云窝]三首。
[商调·凉亭乐·叹世]云:“金乌玉兔走如梭,看看的老了人呵。有那等不识事的痴呆待怎么?急回头迟了些儿个。你试看凌烟阁上,功名不在我。则不如对酒当歌对酒当歌且快活,无忧愁,安乐窝。”
拜住
拜住,字明善,又字闻善,逊都恩氏,东平王安童孙,康里部人。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仁宗即位,延祐二年,拜资善大夫、太常礼义院使。四年,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进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并如故。母怯烈氏,年二十二,寡居守节,子笃麟帖木儿。
拜住初曾为国子生。得中状元后,依例授集贤院修撰,授承务郎。至正十年,升任山东乡试监试官。后历官奉训大夫,佥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事,累官至翰林国史院都事、太子司经。
生平事迹见(明)宋濂撰《元史·拜住传》;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第八卷(第351—354页);业喜编《蒙古族古代名将录》;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中华全二十六史》等。
著有《菩萨蛮》及五言长律诗《故相东平忠献王挽歌词》、《用韵重赋故相挽歌词》两首。其《文状元名录萨蛮》词云:“红绳画板柔荑指,东风燕子双双起。夸俊与争高,更将裙系牢。牙床和困睡,一任金钗坠。推枕起来迟,纱窗月上时。”
(明)宋濂《元史·拜住传》评价其曰:“拜住忧国忘家,常直内庭,知无不言。……自延祐末,水旱相仍,民不聊生。及拜住入相,振立纲纪,修纪废坠,裁不急之务,杜侥幸之门,加惠兵民,轻徭薄敛。”
回回
回回(1291—1341),又译和和,字子渊,号时斋,康里人,故又称康里回回。不忽木子,系寇氏所生。为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之兄,两兄弟俱有文采,时人称之为“双璧”。博学能文,在成宗朝宿卫,擢太常院使。至大间,调大司农卿,除山南廉访使,再改河南。英宗即位,丞相拜住首荐回回为户部尚书,后又拜南台侍御史,改参议中书,泰定初,授太子詹事丞,升翰林侍讲学士,迁江浙行省右丞。文宗立,除宣政院使,擢中书右丞,力辞还第,数年卒。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明)宋濂《元史》卷一四三;(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上》;陈坦《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卷五;高人雄《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家研究》;谢启晃、胡起望、莫俊卿《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志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考识辨异篇》;耿相新、康华点校《二十五史·辽史、金史、元史》;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均有记述。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有其《贾公祠二首》。其一云:“烈日当空存大节,严霜卷地揭孤忠。至今凛凛有生气,消得声光吐白虹。”其二云:“文肃有祠,谁所构兮?元祐为当,省无疚兮。何人不没,名则封兮。邦人思公,食必祝兮。好是正直,神汝祐兮。继其时享,公宜有后兮”。
(元)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回回正书宗颜鲁公,甚得其体。”(明)宋濂《元史》称其与其弟巎巎齐名,“世号为双璧云”。
薛彻干
薛彻干,又名彻彻干,汉名李屺、李伯瞻,号熙怡,是中书左丞李恒之孙,江西平章政事散木台(李世安)之子。(明)宋濂《元史·李恒传》载其祖本西夏人,并且是西夏国主,成吉思汗伐西夏时,夏主不屈而死,有子惟忠,年方七岁,被宗王哈撕儿收养成人。后从征有功,封为滕国公。其子李恒,“生有异质,王妃抚之犹己子”。惟忠父子自幼长在王室,生活习俗,皆遵蒙古。(元)吴澄《元故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李公墓志铭》曰:“武愍生长边鄙,饮食祭祀,并遵国俗。”薛彻干生于世祖至元年间。泰定时官翰林直学士,阶中义大夫,任润译讲读之事。顺帝即位,拜兵部传郎。卒年不详。
薛彻干生平事迹在(明)宋濂等撰《元史·李恒传》;孙楷第编《元曲家考略》(第94页);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第113页);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等均有记述。
薛彻干博学能文,精通蒙汉两种语言文字,并擅长词曲、书画。其生平所作词曲,今存小令七支,残曲一支,均载于《太平乐府》。
三宝柱
三宝柱,字廷珪,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畏兀儿人。登至治元年右榜进士第,以才学知名。累迁江浙行省郎中,改瑞安知州,迁兵部员外郎,后放还。除江西廉访佥事。既而署为监郡,兼分阃温州。时御史喜山约三宝柱夹攻方国珍,喜山败,谋遁去。三宝柱被执至舟,劫以兵,不屈,乃释之。后复除诸省宪副宪使,所至皆有廉名。
生平事迹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题屏谢客》;(明)宋濂《元史》卷一四四(星吉传附);(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丙集;陈衍《元诗纪事》卷十四;鲜于煌选注《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选》;刘正民等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庄星华选注《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上卷;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等。
今存《宪使三宝柱诗》,有清嘉庆三年(1798)南沙席氏刻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刻本,一册(第39页)。(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丙收录其诗《游北湖》、《西岘山》两首。《游北湖》诗云“一月不来湖上路,湖边桃李已成阴。苍苍山色故人面,荡荡风光游子心。沽酒楼高斜欲坠,卖茶船小巧相寻。自怜鹦鹉洲中客,手撚江蓠和楚吟。”绝句《西岘山》诗云:“萧瑟西风木叶残,千岩万壑鬪苍颜。画工胸次分明处,写出斜阳影外山。”风致高洁,清新可诵。
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五收录三宝柱《题门屏》一首:“逆刮蛟龙鳞,顺捋虎豹尾。若将二伎论,尤比干人易。”遂又引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三宝柱的评价:“三宝柱颇以才学知名,虽湛于酒色,而能练达吏事,刚正有守。为浙省郎中日,大书四句于门屏之上云云。其意盖以杜绝人之求请耳。”
玉元鼎
玉元鼎(一作王元鼎),原名阿鲁丁。其先西域人。因来华始祖名为玉速阿剌,故以玉为氏。玉速阿剌随成吉思汗西征有功,为元勋旧世臣。玉元鼎约于武宗至大皇庆年间,曾入国子学为生员,受业于名师吴澄。《吴文正公集·玉元鼎字说》称:“学者阿鲁丁,以玉氏,以元鼎字。其先西域人也,始祖玉速阿剌,从太祖皇帝出征,同饮黑河之水,为勋旧世臣家,名载国史。”
生平事迹见(元)钟嗣成著《录鬼簿》;(元)夏庭芝《青楼集》;(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九;朱昌平、吴建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张迎胜著《元代回族文学家》;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上》;刘德仁等编《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古代卷;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等。
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六有《古今历代启蒙序》为玉元鼎作。玉元鼎以散曲闻名,钟嗣成所撰《录鬼簿》卷上“前辈名公有乐章传于世者”共计四十七人,玉元鼎名列其中。(明)朱权撰《太和正音谱》以他为“曲坛名公”,为“杰作”。玉元鼎今存散曲九首(含小令七、套曲二)。其曲《太平乐府》卷一录其[蟾宫曲]《桃花马》一首,卷三录其[凭栏人]《闺怨》二首,卷五录其[醉太平]《寒食》四首。《词林摘艳》卷七录其[商调河西后庭花]一套。
边鲁
边鲁,字至愚,号鲁生,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人。元畏兀儿艺术家。(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和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二十四均载称“以南台宣使奉台命西谕,竟以不屈死”,后追封为南台管勾。边鲁自幼好学,对汉文化有较深的造诣。史称他“天才秀发,善古乐府诗”,又说他“善写水墨花鸟树石,而尤精于钩勒颤掣之势,则有得于李后主云”。夏文彦《图绘宝鉴》说他“善画墨戏花鸟”。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元)杨维桢《西湖竹枝词》;(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二十四;徐建融著《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中均有记述。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高阳令边敏志铭略》共计一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收录其诗《西湖竹枝词》(《元诗纪事》卷二十四中此诗名《前题》)一首,诗云:“戴胜降时桑叶青,梨花开处近清明。狂夫归来未有信,蝴蝶作团飞上城。”
(元)杨维桢《西湖竹枝词》称其“天才秀发”;《丛书集成初编》之《梧溪集》称其“材器超卓”。
偰玉立
偰玉立(约1294—?),字世玉,号止庵(一作止堂),高昌回鹘人。世居高昌郡(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出身摩尼教世家,偰玉立本人不信仰摩尼教。家族发祥地在蒙古草原的偰辇河,因而以偰为汉姓。入中原先定居南昌,后以溧阳(今属江苏)为籍贯。元延祐五年中进士,授秘书监著作佐郎。至正九年(1349)五月,以正议大夫福建行省泉州路总管升任泉州达鲁花赤。泉州府城东和桥南有偰玉立祠。
偰玉立至正年间在泉州任职,他筑城浚河,“兴学校、修桥梁、赈贫乏、举废坠,考求图志,搜求旧闻,聘三山吴鉴成《清源续志》二十卷”,使当地百姓“皆劝于文学”。当时泉州有一名蔡元的少年,素有神童之称。偰玉立听说后对他优礼有加。这段史料不仅清楚地记载了偰玉立任职泉州之时的惠政,而且还表明,他对人才的重视。更值得注意的是,偰玉立曾延请吴鉴编修泉州地方志《清源续志》,这说明他与吴鉴有过交往。虽然《溧阳县志》有关偰玉立的文字记载并不多,但其生平事迹基本上一目了然。据此可知,除已提及的上述官职外,偰玉立还担任过湖广行省佥事、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等职。《元诗选》称:“字世玉,其先本回纥人,即今伟兀。……玉立以儒业起家,登延祐戊午进士第,受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中,为泉州路达鲁花赤。考求图志,搜访旧闻,聘寓公三山吴鉴成《清源续志》二十卷。后迁湖广佥事,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三集》;丁成泉辑注《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东晋南北朝隋唐》第一卷;黄威廉编注《九日山·摩崖石刻诠释》;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泉州市历史研究会编《泉州市名胜诗词选》;刘浩然编著《温陵山川诗文略》;黄锭明、吴捷秋主编《泉州古今诗选》;南安市武荣诗社编《南安古今吟萃》;鲜于煌选注《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选》;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上);马兴荣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庄星华选注《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上卷);陈仁臬、杨继昌、邓又琳编注《菩萨蛮一百首》;张还吾主编《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泉州旅游指南》编写组编《泉州旅游指南》;戴述秋编《石鼓书院诗词选》等。
著有《世玉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三集》有著录,并录其诗十三首《终守居园地并序》、《登德风亭诗》、《游晋溪》、《题范文正公所敬书伯夷颂卷尾》、《清源洞》、《潞公轩》、《谒天圣宫》、《石鼓书院》、《吉州道中三首》、《罗汉峰》、《天风海云楼》;《永乐大典》卷八六四八有偰玉立《南岳祠》诗;《全金元词》下册收有偰玉立《菩萨蛮》词;孙星衍《环宇访碑录》卷十二著录由“偰文质撰,偰玉立正书”之《石溪禅寺无一禅师塔铭》(后至元三年三月,立于安徽广德)。(元)王士点、商企翁《秘书监志》卷八录有偰玉立所撰《皇太子笺文》。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正旦贺表》、《皇太子笺文》、《绛守居园池诗序》、《九日山题名》,共计四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偰哲笃
偰哲笃,字世南,偰玉立弟,延祐二年进士,高邮知州,以中顺大夫佥广东道肃政廉访司事。被弹劾后寓居溧阳,延师教子有方。历官工部尚书、参知政事。至正十二年被任命为淮南行省左丞,以文学政事知名于时。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三集》;丁文庆,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庄星华选注《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王叔磬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罗贤佑《论元代畏兀儿人桑哥与偰哲笃的理财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宋辽金元史》1992年第1期)等。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三集《世玉集》附录偰哲笃诗《题赵千里〈夜潮图〉》、《赠墨士》、《题商德符李遵道合作竹树图》三首。北京图书馆善本室所藏碑帖中,有偰哲笃所撰《重修句容儒学记》(李恒正书,至正八年五月立)。
其绝句《题赵千里〈夜潮图〉》诗云:“风涛汹涌千堆雪,拍岸翻空倒银阙。雁声惊起一江秋,万里无云挂明月。”《赠墨士》诗云:“鱼胞万杵成玄玉,应是柯仙得妙传。铁砚毛锥为密友,何时海上别囘仙。”《题商德符李遵道创作竹树》诗云:“槎牙老树根盤石,楚楚霜筠让碧苔。古怪清奇俱绝笔,颉颃好手为谁开。”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重修县学记》共计一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
巎巎
巎巎(1295—1345),又译库库,字子山,号正斋,又号恕叟、蓬累叟,又称康里巎巎。不忽木次子,系王氏所生。回回之弟,系夫人王氏所生,诗文均有时名,并且是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幼年入国子学,后以贵介公子宿卫宫廷,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拜监察御史,转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拜礼部尚书,进奎章阁大学士,又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顺帝至正四年出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京去世,谥“文忠”。
生平事迹见(明)宋濂撰《元史》卷一四三;(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李修生主编《全元文》;隋树森《全元散曲》等。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录其《清风篇》、《送高中丞南台》、《李景山归自云南谈点苍之胜寄题一首》三首。
《清风篇》诗云:“清风岭头清风起,佳人昔日沉江水。一身义重鸿毛轻,芳名千载清风里。会稽太守士林英,金榜当年第一名。一郡疲民应有望,定将实惠及苍生。”
《送高中丞南台》诗云:“鹦鹉洲边明月,凤凰台下清风。人物江山两绝,才高不为时容。”
《李景山归自云南谈点苍之胜寄题一首》诗云:“有客新从鹤拓回,自言曾上五华台。苍颜暑雪当牎见,玉脚晴云对槛开。桂树小山招隐士,桃花流水属仙才。王孙芳草年年绿,为间西游几日陪?”
另外,《元风雅》(四库全书本)后集卷五录其七言绝句《题钓台》一首、《送高中丞南台》二首。《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七,录其《十二月十二日帖》。《文渊阁书目》卷三著录有《巎巎子山书》一部一册。
《题钓台》诗云:“子陵才业高千古,当使君王入梦思。汉祖规模只如此,惜哉尧舜不同时。”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为彦中判府草书柳子厚谪龙说》、《阎立德王会图跋》、《题唐欧阳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颜真卿述张旭笔法一卷款识》、《周朗画〈杜秋图〉款识》、《十二月十二日帖》、《书临怀素自叙卷》、《跋静心本兰亭》、《奉记帖》、《跋赵孟頫常清静经帖》、《跋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题丞相义门诗后》,共计十二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元)刘师邵尝题其书后曰:“松雪书法,独步当代,康里继起,遂有北巎南赵之誉。余谓赵书如士大夫按乐,纵爽节奏而意态闲雅。巎书如生驹出猎,未闲鞚御,安事驱驰。”论者以为极当。
鲁至道
伯笃鲁丁,字至道,又名鲁至道,至治元年进士,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至元三年任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副使。
生平事迹在(元)杨瑀《山居新话》;(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丁集;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李修生主编《全元文》;谢启昆纂(民国)《广西通志》;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白先经、翁乾麟编《中国南方回族历史人物资料选编》;白寿彝编《回族人物志》;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杨镰《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中均有记载。
伯笃鲁丁无诗集传世,(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丁集存其《逍遥楼》、《浮云寺》两首。《山居诗话》存其诗《挽樊时中参政》、《挽宝哥参政》二首。(清)汪森《粤西诗载》卷十存其诗:《过鬼门关》、《逍遥楼》、《阳桥记》。《全元文》收《鼎建庙学记》(同《郁林州学记》)《阳桥记》(本题目《桂林郡志》记《静江路重建通济桥记》);(宣德)《桂林郡志》卷二十八有其《静江路重建通济桥记》(后至元六年);《永乐大典》存有《郁林志》转引的伯笃鲁丁《鼎建庙学记》(后至元五年)。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文《鼎建庙学记》、《阳桥记》,共计两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以廉故甚贫,朋友间每分财以济之。”
其诗《逍遥楼》云:“身世云霄上,飘然思不穷。睛山排翠闼,暮霭琳宫。牧笛残云外,渔歌落照中。蓬莱凝望眼,隐隐海霞红。”
其诗《浮云寺》云:“麦云芟尽草青青,白叟黄童喜送迎。海宇有生皆乐怿,遐荒远地不升平。水明山秀闻莺语,云淡风轻信马行。山下高人留客醉,旋挑竹笋煮鱼羹。”
纳璘不花
纳璘不花,字文燦(一作文粲),号斋。《元史》作纳麟,北庭畏兀人(顾嗣立《元诗选·癸集》庚集上称其为河西(今甘肃西)色目人。祖高智耀,官中兴等路按察使。父睿官南台御史中丞)。泰定四年登进士第,授湘阴州判官、同知,历阳县达鲁花赤。后至元三年,迁盱眙县达鲁花赤,历江浙行省都事、员外郎,四处行省理问。
其事迹在(元)揭傒斯《盱眙县题名记》(《中都志》卷七);(元)许有壬《跋纳璘文燦诗》(《至正集》卷七十一);(清)顾嗣立编撰的《元诗选》;周绍祖主编的《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均有记述。
纳璘也工于诗,但诗大多不传。《元诗选·癸集》之庚存其诗《题第一山答余廷心》:“一山松桧巢归鹤,五塔香灯送落晖。唯有玻瓈同我志,闲来时复濯缨归。”诗人通过写傍晚山景,表达闲散心致和归隐之想。
金哈剌
金哈剌,又名金元素,康里人氏,名哈剌。元工部郎中,升参知政事。也里可温人。登进士第,官至中政院使。能文辞,书宗巎正斋。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元)熊梦祥《析津志·朝堂公宇》节录元人欧阳玄佚文《刑部主事厅题名记》;(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篇》;(隆庆)《中都志》卷六;(康熙)《凤阳府志》卷二十五;陈垣撰《元西域人华化考》;杨镰著《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王清毅主编《慈溪海堤集》;黄仁生著《日本现藏稀见无明文集考证与提要》中均有记载。
著有《南游寓兴集》,该集今存日本江户写本,收藏于日本内阁文库,不分卷,正文六十二页,存诗三百二十首,包括了《永乐大典》中的佚诗和《书宿州惠义堂》。卷首有刘仁本至正二十年(1360)腊月序,赵由正至正二十年四月序两篇。(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丁集录有金元素诗一首《书宿州惠义堂》;癸集下录有金元素诗《月波山》、《霞屿山》二首。
其代表作七绝《墨梅四首》,其一云:“山边篱落水边村,楚楚孤标迥出群。历尽风霜清不减,侭将春意报东君。”其二:“月中清影雪中香,老树槎牙近野塘。为报诗人高着眼,调羹滋味在岩廊。”其三:“无边风雪冻关河,不减当年铁石柯。疏影满窗香满屋,玉堂清梦近来多。”其四:“东阁西湖春意多,香凝玉阶影沉波。而今见画风霜里,尤爱昂藏铁石柯。”
《南游寓兴集》卷首有二序,其—题《南游寓兴诗集序》,署“至正二十年庚子腊月朔日奉训大大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天台刘仁本序”序曰:“诗由《三百篇》以降,莫盛于唐。唐惟杜甫氏得其奥旨,托辞寓兴,即理达情。……独元素金君所著《南游寓兴集》,诗若干首,有类杜甫者,《西州》诸作,意度混融,读之□然空谷足音。盖其资禀,得北才醇厚正气,不矜不掩……”
赵由正《南游寓兴诗集序》说:“公寓兴于诗也,词语平和,意趣高谈。不习乎体制之奇崛,不尚乎章句之雕琢。”
《录鬼簿续篇》评其:“风流蕴藉,度量宽宏,谈笑吟咏,别成一家。尝有《咏雪》[塞鸿秋],为世绝唱。后随元驾北去,不知所终。”
哲里野台
哲里野台,字子正,蒙古拖历氏,占籍吴县(今江苏苏州)。文宗天历元年(1328)领乡荐,至顺元年登进士第,至顺三年出任丹徒县达鲁花赤,曾任湖广行省理问。工诗善书。
生平事迹可见于《至顺镇江志》卷十六;(元)黄溍《陈子中墓碣》(《金华先生文集》卷四十);(清)顾嗣立《元诗选·癸集》丙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七。
今存其诗《题水村图》一首。诗云:“四野漫漫水接天,孤村林木似凝烟。莫言此地无车马,自是高人远市尘。”《水村图》是武宗大德六年(1302)赵孟頫专为钱德钧所作。德钧视为珍品加以收藏。关于此图的内容,陆祖宣《录秦风蒹葭三章跋》云:“水村图,其景物萧瑟,烟波浩荡,有人乘扁舟往来其间。”
雅琥
雅琥,字正卿,本名雅古,也里可温人,出身于基督教世家,曾家于衡、鄂、高邮(今属江苏)。元文宗天历年间登进士第,文宗赐名雅琥。泰定年间任过著作佐郎,登第后授官奎章阁参书。元顺帝至元间擢升为行中书省事,调选广西静江府同知,后历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二集《正卿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七;《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庄星华选注《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上》;李献奇、陈长安著《洛阳名胜诗选》;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刘正民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等。
雅琥诗名甚高,(明)瞿佑《归田诗话》盛称其《御沟流叶》诗,(明)胡应麟《诗薮》极为赞赏其“梅花路近偏逢雪,桃叶波平好渡江”、“一声铁笛千家月,十幅蒲帆万里风”等诗句,句格庄严,辞藻瑰丽,上接大历元和之轨,下开正德嘉靖之途。他的诗流畅明快,多民歌风味。(明)张习、(清)顾嗣立将他与廼贤、泰不华、余阙一同列为极一时之盛的诗人。
著有《正卿集》,《元诗选》二集之戊集记录雅琥的《正卿集》,收录其诗歌有《拟古寄京师诸知己二首》、《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送御史王伯循之南台》、《秦淮谣》、《大堤曲》、《赋得〈月漉漉〉送方叔高作尉江南》、《鄢陵经进士李伯阳昭墓》、《云溪真馆》、《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武夷山》、《和韵王继学题周冰壶四美人图》、《寄南台御史达兼善二首》、《送苏伯修御史之南台》、《汴梁怀古》、《酬江夏友人见寄》、《送赵秉彝亲迎江夏之官临川》、《送蒙古学教授之邛州》、《二月梅》、《京师上元夜》、《送袁果山经历之潮阳》、《留别凯烈彦卿学士》、《送王继学参政赴上都奏选》、《送刘县尹赴山后白登县任》、《送章生南归省亲》、《送吴子高还江夏》、《观祀南郊和李学士韵二首》、《游李氏园》、《挽阔里吉思丞相稷山公》、《挽张上卿开府真人》、《钓龙台怀古》、《刘仙崖》、《上执政四十韵》等。《元诗别裁集》录其诗《送赵宗吉编修代祀西岳》、《留别凯烈彦卿学士》、《执政四十韵》。《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录其诗《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送御史王伯循之南台》、《和韵王继学题周冰壶四美人图》、《崔徽写真》、《洛神》、《二乔》、《送苏伯修御史之南台》、《送赵肃彝亲视江夏之官临川》、《京师上元夜》、《留别凯烈彦卿学士》、《送刘县尹赴山后白登县任》等十一首。
赛景初
赛景初,字不详,西域人,约公元1368年前后在世。工作曲。授常熟判官。遭世多故,老于钱塘西湖之滨。丁鹤年的表兄赛景初,是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的曾孙。其祖纳速剌丁,其父乌马儿,皆元朝显宦。
生平事迹在(元)钟嗣成、贾仲明著《新校录鬼簿正续编》;孙楷第编《元曲家考略》;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上》;张迎胜著《元代回族文学家》;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均有记载。
(元)张宪《玉笥集》卷五有《临安道中先寄赛景初》一首,卷九有《留别赛景初一首》,卷八有《简景初》等等。描述了赛景初晚年的处境和生活。
《录鬼簿续编·赛景初传》,并曰:“公天性聪明,姿状丰伟,幼从巙文忠公学书法,极为工妙,文忠深嘉之。”丁鹤年《赠表兄赛景初》诗云:“萧条门巷旧王孙,旋写黄旄换绿樽。富贵倘来还自去,只留清气在乾坤。”
道童
道童(?—1358),字德常,号石岩,元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人。官至太常礼仪院佥事,性深沉寡言。以世胄入官,授直省舍人,历官清显,素负能名。历任信州路、平江路总管。至正元年,迁大都路达鲁花赤。后历官江浙行省参政、中书参政、江浙行省右丞、江浙行省平章等。十一年,改江西行省平章。次年,江淮起义军克江州(今江西九江),他怀省印遁走民家。十八年,陈友谅攻南昌,他弃城保抚州,城破被杀。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丙集;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第二卷等。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丙集录其诗一首《送都元帅述律杰云南开阃》,诗云:“临岐莫怕酒杯干,万里征途半载间。大将手挥旌节重,豪酋胆落剑锋寒。木牛五月浮泸水,铁马三更过雪山。竹帛功名当努力,不须回首忆东丹。”
余阙
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今甘肃武威)。少孤,授徒以养母。与吴草庐弟子张恒游。登元统癸酉进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东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为副使,佥都元帅事,分兵守安庆。屡败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陈友谅合兵来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阙死之。
生平事迹在(元)不著撰人、王颋点校《元统元年进士录》;(元)赖良编撰《大雅集》卷六《挽余忠愍公并序》;(明)宋濂《元史》卷一四三;(明)宋濂《宋文宪集·余阙传》(卷四十);(明)程敏政辑撰,何庆善、于石点校《新安文献志·哀辞·余左丞并序》(卷四十九);(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下》;(清)张景星等选编《元诗别裁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九;李祁《云阳先生集·青阳先生文集序》(卷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编《青阳先生集·青阳山房记》卷首程文;安庆诗词学会合编《历代著名诗人咏安庆》;蒋力馀编著《中国历代梅花诗抄》;张学文评著《离梦别魂·历代送别诗词大观》;张钱松编著《青田古诗词选注》;杨讷、李晓明编《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宋元卷》载《青阳集》;彭镇华主编《中国竹文化·绿竹神气》;魏晋风著《菜根谭大智慧》;成乃凡编《历代咏竹诗丛》;张鸣岐主编《辽金元教育论著选》;韩进廉主编《禅诗一万首·上》中均有记载。
著有《青阳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庚集录有余阙的《青阳集》,并存其《白马谁家子》、《送刘伯温之江西廉使得云字》、《送普原理之南台御史兼简察士安》、《秋兴亭》、《吕公亭》、《先天观》、《别樊时中》、《山亭会琴图》、《元兴寺二首》、《压雪轩》、《竹屿》、《送危应奉分院上京》、《龙丘苌吟赠程子正》、《送胥式南还》、《题合鲁易之四明山水图》、《题刘氏听雪楼》、《送王其用随州省亲》、《题合鲁易之鄞江送别图》、《马伯庸中丞哀叹诗》、《题红梅翠竹图》、《赋得慈恩寺塔送李惟中赴西台侍御》、《兰亭》、《赠澄上人》、《赠山中道士善琴》、《安庆郡庠后亭宴董佥事》、《九日宴盛唐门》、《登太平寺次韵董宪副》、《题溪楼》、《送康上人往三城》、《七哀》、《葛编修挽歌》、《赋得钜野泽送宋显夫佥事之南山》、《送张有恒赴安庆郡经历》、《送李伯寔下第还江西》、《雪松楼》、《杨平章崇德楼》、《长安陌》、《赋得君子泉送彭公权为黄州教》、《赋得春雁送司执中江西宪幕》、《赋得峨眉亭送王德常御史赴南台》、《南归偶书二首》、《别樊时中廉使》、《饮散答庐使君》、《赋得琵琶峰送人降香龙虎山》、《可惜吟》、《雨中过长沙湖》、《扬州客舍》、《李白玩月图》等诗。《元诗选·癸集》录诗三首《偶成二首》、《和李溉之宫中应制脱鞋吟》、《望江亭》。
《元诗纪事》卷十九录诗《八月十五夜处州分司对月》。《元诗体要》卷十三录其诗《扬州客舍》二首;《师山遗文》附录《与郑子美先生书》三首;《柳待制集》卷首《柳待制集序》。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其文《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送李宗泰序》、《待制集序》、《贡泰父文集序》、《题宋顾主簿论朋党书后》、《含章亭记》、《大节堂记》、《御书赞》、《慈利州天门书院碑》、《青阳县尹袁君功铭并序》、《湖广省正旦贺表》、《后土祝文》、《西海祝文》等共计七十六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刘绩《霏雪录》卷下:“余忠宣公阙草《加封孟子制》云:‘观乎七篇之书,拳拳乎致君泽民之心,凛凛乎拔本塞源之论,尤为亲切。’”《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二《余豳公手帖后题》:“至正丙午秋,(戴)良与临安刘庸道同客四明。一日,从庸道阅箧中旧书,得余豳公(阙)所遗贡尚书(师泰)帖三,读之,盖不知涕泗之横流也”,“公与尚书公有同朝之好,时持节闽中,故以此帖寄之”。《宋文宪集》卷十四《刘干墓志铭》称“豳国忠宣公余阙,亦奇其(刘干)为人,当还自燕南,尝作序赠之。”
买住
买住,字从道,西域唐兀氏,东移定居广平(今河北省东南端馆陶县与魏县之间)。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赐进士及第,历任保定路安州同知、松江县达鲁花赤等职。买住通晓汉语,擅长用汉文作诗。《元诗选·癸集》之己存其《和伯笃鲁丁〈浮云寺〉》:“马首山光泼眼青,柳边童叟远欢迎。花飞南苑芳春暮,凉入西楼夜月平。野鸟唤晴声正滑,主人留客酒初行。明年我亦燕山去,稻可供炊鱼可羹。”
在《元史》人名中有八个买住,一是畏兀儿族著名翻译家阿鲁浑萨理的三子买住;二是契丹朱哥第买住;三是“讨吾者野人”遇害的万户买住;四是由湖广平章升为大司农、鲁国公的买住;五是监察御史买住;六是中书右丞买住;七是顺帝至元二十七年为云国公的买住,八是进士买住,这里介绍的是进士买住。
生平事迹在(清)顾嗣立、席世臣编撰的《元诗选·癸集》之己上中有记载。
《元诗选·癸集》之己上录其诗《和伯笃鲁丁浮云寺》一首,诗云:“马首山光泼眼青,柳边童叟远欢迎。花飞南苑芳春暮,凉入西楼夜月平,野鸟唤晴声正滑,主人留客酒初行。明年我亦燕山去,稻可供炊鱼可羹”。
泰不华
泰不华(1304—1352),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初名达普化,文宗为赐今名,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台始家台州。至治改元,赐右榜进士第一,授集贤修撰,累转监察御史。顺帝初,兴修宋、辽、金三史,擢礼部尚书。至正八年,方国珍兵起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被执,上招降状,诏秦不华察实以闻。具上招捕之策,不报。十一年,迁浙东道宜慰使都元帅,与左丞孛罗帖木儿夹攻国珍。孛罗先期至,为所执,寻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之,国珍伪降。泰不华请攻之,不听。改台州路达鲁花赤,十二年三月,国珍袭之澄江,九战死之。年四十九,赠行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忠介”。立庙台州,赐额“崇节”。兼善好读书,以文章名。善篆隶,温润遒劲,盛称于时。自往望风奔溃败衂,遁逃之不暇。而挺然抗节,秉志不回,乃出于一二科目之士,如达兼善、余廷心者,其死事为最烈,然后知爵禄豢养之恩,不如礼义渐摩之泽也。故论诗至元季诸臣,以兼善为首,廷心次之,亦足见二人之不负科名矣。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元)王士点、商企翁编,高荣盛点校《秘书监志》;(明)宋濂《元史》卷一三四;(明)冯从吾《元儒考略》(卷四);(明)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八十二);(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李修生主编《全元文》;云峰《元代蒙汉关系研究》;张家林主编《二十五史精编·元史明史》;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荣苏赫等编著《蒙古族文学史》;高文德编著《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吴海林、李延沛编《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王叔磐《泰不华传略与族籍考正》(《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白乙拉《元代蒙古族诗人泰不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88年第3期);刘嘉伟《泰不华在元大都多族士人圈中的文学活动考论》(《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中均有论述。
著有《顾北集》。顾瑛编《草堂雅集》卷六西域南海史地考论五者,计有七律、七绝各一首:《题柯敬仲竹》,《梅竹双清图》;见于孙元理编《元音》卷九者,计七律一首:《上尊号听诏李供奉以病不出奉寄》;见于钱谷编《吴都文粹》卷续二十六者,计七绝一首:《题玉山所藏水仙画》;见于李时渐编《三台文献录》卷二十三者,计七律六首:《雪》,《宿龙潭》,《和年弟闻人枢京城杂诗》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五《美术篇》称“近年海上有珂罗版印《元八家法书》有泰不华行书《赠坚上人重往江西谒虞阁老》七言律一首,为《元诗选》、《顾北集》所未载。”(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录其诗《衙门有保尔》《衡门有余乐》、《春日宣则门书事简虞邵庵》、《赋得上林驾送张兵曹二首》、《送刘提举还江南》、《寄同年宋吏部》、《上尊号听记李供奉以病不出》、《卫将军玉印耿》、《题柯敬仲竹二首》、《送赵伯常淮西宪副》、《与萧存道元帅作秋千词分韵得香字》、《绝句二首》、《送王奏差调福州》、《送新进士还蜀》、《题〈梅竹双清图〉》、《寄姚子中》、《题祁宾人异香卷》、《春日次宋显夫韵》、《送琼州万户入京》、《送友还家》、《桐花烟为吴国良赋》、《陪幸西湖》二十五首。
散文见于(明)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卷十三著录之《题睢阳五老图卷》;(明)程敏政编撰《新安文献志》卷一百上《书李孝光汉洛阳令方圣公储传后》;(清)张照等编《石渠宝笈》卷二十九之《题宋韩琦尺牍》;(清)倪涛等撰《六艺之一录》卷四十四之《题宋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卷四十五之《题范文正公与师鲁二帖》。
尚有散见于杂著、金石、方志的表、记,(元)王士点《秘书监志》卷八录其《正旦贺表》;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主持编纂的《全元文》卷一五九一录《台州金石录》卷十二之《重建灵溥庙记》、康熙《上虞县志》卷五之《上虞县学明伦堂记》;(康熙)《绍兴府志》卷十三之《祷雨歌》。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祷雨歌序》、《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卷后》、《题范文正公与尹师鲁二札卷后》、《书李孝光汉洛阳令方圣公储传后》、《重建灵溥庙记》、《明伦堂记略》,共计六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清)顾嗣立撰《寒厅诗话》称其:“与雅正卿(琥)、马易之、余廷心、并逞才华,新声艳体,竟传才子,为异代所无。”
(元)苏天爵《题兼善尚书自书所作诗》中说:“白野尚书向居会稽山,登送山,泛曲水,日与高人羽客游。间偶遇佳纸妙笔,辄书所作歌诗以自适,清标雅韵,蔚有晋唐风度。”
(明)胡应麟《诗薮》:“达兼善绝句,温靓和平,殊得唐调。二人(皆指余阙)皆才藻气节兼者。”程敏政《篁墩集》卷十九《陈塘寺弥陀殿重修记》:“仇公本名大都,朔庭贵族,而自署曰仇铉。亦犹状元忠介公本名(台哈布哈泰不华),而自署曰达兼善;酸斋学士本名(哈雅、海牙),而自署曰贯裕;实胜国之中世弥文也。”《渊鉴类函》卷一八二杨维桢《挽达兼善御史》:“黑风吹雨海冥冥,被甲船头夜点兵。报国岂知身有死?誓天不与贼俱生。神游碧落青骡远,气挟洪涛白马迎。金匮正修仁义传,史官执笔泪先倾。”危素《危太朴集》卷诗补《挽达兼善》诗曰:“大将忠精贯白日,诸生揽涕读哀词。天胡不陨杨行密?公恨不为张伯仪。满眼陆梁皆小丑,甘心一死是男儿。要知汗竹留芳日,只在孤舟浅水时。”岑安卿《栲栳山人集》卷上《怀古》:“嗟嗟白野公,肝脑污泥涂。见道固明白,杀身似模糊。”《侨吴集》卷七《追荐故元帅达公亡疏》曰:“断贼拼死,人臣之大节凛然;请佛证明,朋友之交情痛甚。窃念物故、中奉大夫、浙东道都元帅白野达兼善先生,以科名甲天下,以行义著朝端。洁白之操,寒于冰霜;清明之躬,炳乎日月。切磋斯至,殊有得乎圣心;历虽多,不少罹于官谤。使久居廊庙,必有益寰区。奈东观未筑之鲸鲵,铩魏阙孤骞之鸾凤。身后才一息,能续蔡中郎之传;眼前方百罹,谁念颜杲卿之死?”胡行简《樗隐集》卷五《方壶诗序》曰:“西北贵族联英挺华,咸诵诗读书,佩服仁义。入则谋谟帷幄,出则与韦布周旋,交相磨砻,以刻厉问学,蔚为邦家之光。至元、大德间,硕儒巨卿前后相望。自近世言之:书法之美,如康里氏子山、札剌尔氏惟中;诗文雄混清丽,如马公伯庸、泰公兼善、余公廷心,皆卓然自成一家。其余卿大夫士以才谞擅名于时,不可屡数。”
萨都剌
萨都剌(1308—1355),字天锡,号直斋,西域答失蛮氏人。祖父以勋留镇云代(今山西大同,代县一带),遂为雁门人。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出为御史于南台。历南台掾、宪司照磨,后入方国珍幕府,卒。为官清正,曾有发廪赈灾、救助难民,禁止巫蛊,移风易俗等政绩。萨都剌博学能文,兼善楷书。宦游多年,足迹长城内外,大江东北,不少作品富于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后人推萨都剌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
生平事迹在(明)宋濂撰《元史》;(清)钱谦益撰《列朝诗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戊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五;孔齐撰《至正直记》;柯劭忞《新元史·萨都剌传》;邵远平《元史类编》;张月中、王纲主编《全元曲》;张旭光《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中华文史论丛》1979 年第2期);张旭光《回族诗人萨都剌姓氏、年辈再考订》(《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林松、白崇人《萨都剌族籍考》(《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第4期);试骏《论萨都剌及其创作》(《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王叔磐《关于萨都剌的族属家世的考证》(《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中均有载。
著有《上京杂咏》、《上京即事》、《雁门集》八卷、《西湖十景词》一卷。《四库全书》本有《萨天锡诗集》。词集有《天锡集》。《元诗选·元诗选初集总目录·戊集》著录《雁门集》、《天锡集》。
《雁门集》八卷,刊于元至正年间,已佚。又有明成化年间刊本、弘治癸亥年刊本、嘉靖十五年刊本,(清)毛晋汲古阁康熙刊本、嘉庆丁卯年刊本等。集中收录的篇目有《鼎湖哀》、《吴姬曲》、《白翎雀》、《江南乐》、《芙蓉曲》、《兰皋曲》、《练湖曲》、《过居庸关》、《度闽关二首》、《北风行送王君实》、《新夏曲》、《鹦鹉曲》、《汉宫早春曲》、《过池阳李翰林》、《题焦山方丈》、《洞房曲和刘致中员外作》、《相逢行赠别书友治将军》、《宿台城山绝顶》等。唐圭璋编《全金元词》收有《法曲献仙音》二首,《卜算子》一首,《满江红》一首,《酹江月》七首,《水龙吟》一首,《少年游》一首,《念奴娇》一首,《木兰花慢》一首。
《雁门集》版本可分为三种:一为明天顺三年,萨都剌后裔萨琦根据元代二十卷本所编的《雁门集》六卷本,按诗的体裁分编为乐府古调及诗余一卷、五言古体一卷、七言古体一卷、五言近体一卷、七言近体一卷、绝句一卷,共收录诗六百二十题七百六一十八首、词十一首。这是三个版本中收诗词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版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萨都剌十世孙萨希亮又据此重新校刻,宣统二年(1910)萨氏后人萨嘉曦又再刻于福州,今上海图书馆藏六卷旧钞本就是据此系统版本钞的。第二种是明成化二十年张习所刻的《鹿门集》八卷本。此本似出自元代所刻八卷本,共收诗四百零五题,一百九十二首,收词十一首。此钞本先后经惠栋、马曰璐、桂馥、孙星衍、潘茮坡等人收藏,现亦藏北京图书馆。第三种是成化二十一年兖州知府赵兰刻六卷本《萨天锡诗集》。赵兰序说:“一日,得元《萨天锡诗集》于仁和沈文进,见其词气雄浑清雅,兴寄高远,读之令人自不能释手……惜其无刊本而流传不广,于是乃捐俸锓梓,以广其传。”此本卷首刘子钟序也说:“赵兰最知诗而好集古诗”,“见是编而甚喜,不敢自私于一己,将绣梓以播众人”。赵兰刻本与张习刻本一刻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一刻于成化二十年(1484);一为六卷本,一为八卷本;一题为《萨天锡诗集》,一题为《雁门集》。赵刻本收录诗四百四十五题五百五十一首,其中有二百多首与张刻本各异,而张刻本所收十一首诗,赵刻本又未收入。乾隆年间,萨氏后裔萨龙光便以康熙年间萨希亮刻《雁门集》六卷本为底本,校以弘治李举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正、外集四卷本、(清)顾嗣立与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本,截长续短,互相校补,并广收博采,辑录散见于各书的萨都剌诗词三十一首,共得诗六百八十七题七百九十六首,考订编年,加以注释,分为十四卷,另外又汇集各种版本序跋题识,收罗诸家唱和评论,编为附录,刻于嘉庆十二年(1807),成为当时一个集大成的萨都剌诗集,也题为《雁门集》。此本后又有光绪三年(1877)重刻本,民国四年(1915)福州庆远堂重刻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的殷孟伦、朱广祁的校点本。此外,北京图书馆还藏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萨君陆增补本,是用民国四年庆远堂刻本剪贴增补而成的。
五卷本有:《萨天锡诗集》李举刻本、叶恭焕题款明弘治十六年(1503)李举刻本、明弘治十六年(1503)李举刻清初补抄本、明弘治十六年李举刻明嘉靖十五年张邦教重修本、民国间上海涵芬楼《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六年(1503)李举刻本。六卷本有:《萨天锡诗集》明祁氏淡生堂钞《萨天锡诗集》六卷本(存卷一卷二)、傅增湘跋明祁氏淡生堂钞《萨天锡诗集》六卷本(存卷三至六,卷三残)。八卷本有:《萨天锡诗集》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潘是仁刻天启二年(1622)重修《宋元诗六十一种》本。不分卷本有:《萨天锡诗集》、明晋安谢肇淛小草斋钞本、明末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元诗选》本、清陈作霖编《萨天锡诗集》本。三卷本有:明崇祯年间毛氏汲古阁《三元人集》本《萨天锡诗集》三卷本、明崇祯十一年(1638)毛氏汲古阁刻《元人集十种》五十四卷本《萨天锡诗集》三卷本、清初钞《萨天锡诗集》三卷本(此据汲古阁刻本传钞),四卷本有:《萨天锡诗集》(含《集外诗》一卷)。
明崇祯十一年(1638)毛氏汲古阁刻清初增刻《元人集十种》六十二卷本《萨天锡诗集》三卷《集外诗》一卷;何焯校跋明崇祯十一年毛氏汲古阁清初增刻《元人集十种》六十二卷本《萨天锡诗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毛绥万校跋明崇祯十一年毛氏汲古阁刻清初增刻《元人集十种》六十二卷本《萨天锡诗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沈岩过录何焯校跋明毛氏汲古阁刻清初增刻《元人集十种》六十二卷本《集外诗》一卷。《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全集》一卷《后跋文疏》一卷,日本南北朝刻本(永和本);日本庆长七年(1602)刻本;日本明历三年(1657)京馎粕子刻本;日本江户间传钞毛氏汲古阁刻清初增刻《元人集十种》六十二卷本《萨天锡诗集》三卷《集外诗》一卷;日本大正三年(1914)七月东京瓯梦吟杜铅印《雁门绝句钞》。
李修生主编的《全元文》,收其文《龙门记》、《武彝诗集序》、《雪矶和尚住瑞岩诸山疏》、《雪窦请野翁茶汤榜》、《晦机和尚迁仰山杭诸山》、《云外和尚住天童诸山》、《禹溪和尚住雪窦》、《冷石泉住平江北禅教寺诸山》、《印月江住湖州河山江湖》,共计九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元诗选》初集选录其诗三百零三首,分题《雁门集》与《萨天锡集》。《元诗纪事》卷十五录诗《送欣上人笑隐住龙翔寺》、《纪事》、《玉华宫》、《宫词》、《京城春日》、《四时宫词》、《彭城杂咏》、《芙蓉曲》、《南台看月歌》、《元统乙亥余除闽宪知事未行立春十日参政许可用惠茶甫以此谢》、《杨妃病齿图》、《三衢马太守昂夫索题烂柯山石桥》、《台山怀古》、《赠刘云江宗师》、《织女图》、《过嘉兴》、《燕姬曲》、《蝦助诗》、《立秋日登鸟石山》、《登鸟山石仁王寺横山阁》。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中)评说其诗:“直言时事不讳。”虞集《清江集序》称:“进士萨天锡者最长于情,流丽清婉,作者皆爱之。”元末文坛盟主杨维桢对其诗作更是推崇备至。(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天风环佩”。
凯烈(克烈)拔实
凯烈拔实(1308—1350),字彦卿,凯烈(克烈)氏,故又名克烈拔实。定居大都(今北京)。年仅十一岁,以近臣之子身份入侍仁宗。元统元年他仅二十余岁,就出任燕南宪佥,历迁翰林直学士,出为燕南廉访使。至正十年死在河西廉访使任上。安葬于大都宛平县池水里双堤之原。
生平事迹见(元)黄溍撰《神道碑》;(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戊集);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杨镰撰《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等。
今存(清)嘉庆三年(1798)南沙席氏刻《凯烈拔实诗》刻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刻本,一册(第42页)。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戊集下录其诗《追咏茅山诗并序》,《游茅峰》、《喜客泉》、《元符山房》、《全清亭》、《赠集虚宗师》六首。其诗《元符山房》云:“坐对千岩翠,森森万木攒。石函留古剑,药鼎炼还丹。云逼山窗湿,岚开涧树寒。春禽知客意,啼我暂盘桓。”《全清亭》云:“石抱幽亭深复深,当轩翠竹弄清音。华阳山酒盈樽绿,对坐春泉浇醉心”。
别里沙
别里沙(1308—?),字彦诚,色目人。原籍别失八里(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吉木萨尔境);后居龙兴路(今江西南昌)。乡试江西第六名,会试第二十二名。元统元年廷试蒙古、色目人第二甲,赐进士出身,授吉安路同知州事,历官至光州达鲁花赤。(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上·癸集之丁)记载:“别里沙字彦诚,回回人。早登上第,官至光州达鲁花赤。问学精明,居官有政,诗尤有唐人之风。”
生平事迹可见于(元)杨维桢《西湖竹枝词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上·癸集之丁);朱昌平、吴建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张迎胜著《元代回族文学家》;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李廷锦、李畅友选注《历代竹枝词选》等。
王叔磐《元代少数民族诗选》选录其《西湖竹枝词》一首,诗云:“枫篁岭下月色凉,无数竹枝官道傍。东家为爱青青节,截作参差吹凤皇。”
其诗《宿寒岩》云:“朝发赤城山,暮抵寒岩宿。飞瀑洒长松,清风动修竹。人行古径苔,僧住悬崖屋。寒拾在何许?白云满林麓。”
观音奴
观音奴,字志能,唐兀氏,寓居新州(今广东新兴)。元代蒙古族名观音奴者有二人,畏兀儿同名者有一人,唐兀氏同名者有二人。泰定四年进士,与萨都剌同年。任户部主事出为广西宪司经历,后至元五年(1339)任南台御史,转知归德府,断狱有声,升都水监。晚年致仕归里,享年六十九岁。
生平事迹见(明)宋濂等撰《元史》卷一百九十二;(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丙集小传;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王叔磐、孙玉溱著《古代蒙古族汉文诗选》;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录其诗《四见亭》、《棲霞洞》、《赈宁陵》三首。《四见亭》诗云:“卧麟山前江水平,卧麟山下望行云。山云山柳岁时好,江水江花颜色新。长江西来流不尽,东到沧海无回津。我欲登临问兴废,今时不见古时人。”《棲霞洞》诗云:“拄杖访棲霞,神仙信有家。听泉消俗虑,拂石看云花。海内年将暮,山中日未斜。何堪骢马去,回首一云遮。”《赈宁陵》诗云:“春蚕老后麦秋前,驰驿亲颁赈济钱。属邑七城蒙惠泽,饥民万口得生全。荒村夜月闻舂杵,破屋薰风见灶烟。圣主仁慈深似海,更将差税免今年。”
拜铁穆尔
拜铁穆尔,字君寿,蒙古塔塔尔氏,(清)顾嗣立《元诗选·癸集》上说是唐兀氏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官秘书郎,后又任福建行省郎中。
作有《溪山春晚》一首:“兴来无事上幽亭,雨过郊园一片春。路失前山云气重,帆收远浦客舟停。笛笙野馆二三曲,灯烛林坰四五星。坐久不堪闻杜宇,东风吹我酒初醒。”
察罕不花
察罕不花,康里部人,博罗普化之子。天历元年(1328)为温都赤。后升为御史台经历,中书右司郎中,隆禧总管府副达鲁花赤。朵罗台唐兀部人。曾随从万户也速解儿、玉哇赤等累次作战有功,为前卫亲军百黄惠贤户,后官至昭信校尉,芍陂屯田千户所达鲁花赤。他深悉汉文化,尤精于诗。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录其诗《千佛崖》一首。诗云:“丹崖琢就玉桓楹,何代人为佛写生。滕喜可瞻还可仰,不惟堪画又堪行。山头树色连云碧,栈下江波撤底清。若使般输来至此,尽教工巧莫能更。”
廼贤
廼贤(1309—1368),字易之,别号河朔外史、紫云山人,本为葛逻禄氏,汉姓马,一名易之或以族属相称,叫葛逻禄易之。世居金山之西。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易之称南阳(今河南)人。后迁居庆元(今浙江宁波)。随其兄宦游江浙,再至京师,以能文名。尤长歌诗,每一篇出,士大夫辄传诵之。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易之与二人偕来,人称 “江南三绝”。久之归浙东,辟为东湖书院山长,以荐授翰林编修官,出参桑哥失里军事卒。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八;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卷三、卷四;朱昌平、吴建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刘正民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王叔磐《元代少数民族诗选》;鲜于煌编《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选》;丁文庆、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陈书龙主编《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评注》;星汉《廼贤生平考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版]1998年第4期);刘嘉伟《元代诗人廼贤上京纪行诗中的寻根情结》(《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刘嘉伟《廼贤尚清诗风及其成因》(《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4期);刘嘉伟《廼贤研究百年回顾》(《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刘嘉伟《廼贤叙事诗初探》(《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刘嘉伟《廼贤文献情况稽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年第4期);刘嘉伟《元代葛逻禄诗人廼贤生平考述》(《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刘嘉伟《道教视域下的葛逻禄诗人廼贤》(《宗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刘嘉伟《论廼贤在多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及贡献》(《前沿》2009年第4期);刘嘉伟《论色目诗人廼贤的民族特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第2期);刘嘉伟《元大都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与元代清和诗风》(《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齐冲天《论元代民族诗人廼贤》(《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第3期)。
廼贤著有《金台集》,后人又编有《廼前冈诗集》三卷(明万历潘是仁刊宋元四十三家集本)。诗集有《金台集》(三卷)、《海云清啸集》、《金台后集》、《铙歌集》等。仅《金台集》(二卷)流传至今,诗计二千零三十八首。《金台集》正文前有欧阳玄、李好文、贡师泰三人撰于元至正壬辰年的序文各一篇,又有黄溍元至正庚寅年撰写的题词。《河朔访古记》,该书撰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曾收入明《永乐大典》。此外还有《廼前冈诗集》,该诗集分为三卷,收录廼贤撰诗十一首,其中卷一有五言古诗《次韵元复初春思三首》和《送邵元道四首》,卷二收有七言古诗《卖盐妇》和《仙居县杜氏二真庙诗》,卷三收有七言律诗《钱塘留别康里丞相之会稽代祀》和《使归》。
明崇祯十一年,毛氏汲古阁将影元本《金台集》刊入《元人十种集》,并增加了目录;民国十一年(1922),武进董氏诵芬室有景元至正本。收录《金台集》的《元人十种集》,有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影印本,中国书店1990年《海王邨估计丛刊》影印本。元刻本《金台集》国内已无,而主要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本和清钞本《金台集》二卷传世。《金台集》有金侃手抄本,抄于康熙二十四年《铁琴铜剑藏书目录》卷二十二著录,今藏国家图书馆;另有法式善存素堂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该本存于法式善所编辑《宋元人诗集八十二种》之中;《四库全书》别集类亦收录《金台集》,编校于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将廼贤译为纳新。
今所存《河朔访古记》已非完帙,四库馆臣辑录重编,按照所游地区分为三卷。《四库全书》总目称两卷;王祎《王忠文集》尚保存有该书的王序,王序称此书两卷,刘序称此书十六卷,(清)魏源《元史新编》、曾廉《元书》从此说,(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为十二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钱维乔(乾隆)《鄞县志》亦著录为十二卷。《河朔访古记》还有武英殿聚珍本、真意堂本、守山阁本、粤雅堂本,都是根据四库本校对刊印。
《南城咏古诗帖》,至正十年,廼贤出游燕城,赋五言律诗十六首,后同游的新进士朱梦炎向他索书前咏,因为书之,传世至今。《南城咏古诗帖》在明代为私家第藏,清代归于内府。《石渠宝笈》有所著录,列为上等。《三希堂法帖》将其编入卷二十六。民国时期书法鉴定家吴江、苏宙忱编选的《三希堂法帖精华本》,此帖列入其中。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收录廼贤诗歌一百五十八首,其中有《登崆峒山》、《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送蔡枢密仲谦河南开屯田兼呈偰工部世南》、《三峰山歌》、《京城燕》、《题罗小川青山白云图为四明倪仲权赋》、《京城春日二首》、《送王季境还淮东幕》、《送太尉掾潘奉先之和林》、《送葛子熙之湖广校书二首》、《送道士袁九霄归金坡道院》、《桃花山水图为桃花源屠启明题》、《春日次王元章韵》、《益清堂并序》、《送王公子归扬州》、《玄圃为上清周道士赋》等六十九首。《元诗选·初集》中《金台集》,是据清人金侃抄本选录,凡金侃抄本中抄错并改正之处,《元诗选》均作异文录出。《元诗别裁集》存其诗《赋环池亭送杨校勘归豫章》、《答禄将军射虎行并序》、《秋夜有怀明州张子渊》、《南城咏古二首》、《次段吉甫助教春日怀江南韵》五首。《元诗纪事》卷十八录诗《题汪水云诗后》、《南城咏古十六首》、《塞上曲》、《汝水》、《三峰山歌》、《新乡媪》、《巢湖述怀寄四明张子益》、《京燕城》。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称:“所著《金台集》,欧阳元功序之,谓其清新俊逸,面有温润缜栗之容。宣城贡师泰称其词清润谶华,五言类谢朓、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远之遗风,魏郡李好文曰:‘易之,西北方人而粹然独有中和之气。不喜禄仕,惟以诗文自娱。其来京师,特广其闻见,以助其诗也。其兄塔海仲良以进士起家,而易之晚乃得一官,未竟其用。’虞文靖题其集云:‘因君怀郭隗,千古意如何。’张丞旨起严云:‘爱君谈辩似县河,最爱交情古意多。长使马周贫作客,令人千古愧常何。’其所望者深矣。”《四库全书总目》称:“天才宏秀,去元好问为近……其名少亚萨都剌。核其所作,视萨都剌无不及也。”其友朱右在《白云稿》卷五之《送葛逻禄易之赴国史编修官序》评价说:“壮则游京师,历燕蓟,上云代。所至,择天下善士为之交际,求天下硕儒为之诗友,日以诗歌自娱,遇可喜可愕,必昌于辞,则有《金台集》。”
答禄与权
答禄与权(约1311—1380),字道夫,晚号洛上翁人,西域乃蛮答禄氏,乃蛮君主大阳汗后裔。据称其先人有别号答禄子者,子孙因之,故以答禄为氏。答禄与权在元惠宗至正初登进士第,初任秘书监管勾,后出为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据《明史·本传》所载,入明寓居河南永宁,自署洛上人,或洛上翁。明洪武六年受推荐,被明太祖任以泰府纪善,后又改任监察御史。七年初,又令出任广西按察佥事,未行,复命为御史,擢翰林院修撰。后坐事,降职典籍。九年又晋为应奉。十一年以年老辞官。卒年不详。
生平事迹在(元)黄溍撰《答禄乃蛮先茔碑》(《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二八);(明)廖道南《殿阁词林记》卷八;《明实录》洪武十一年三月纪事后答禄与权小传;(明)朱睦桴《皇朝中州人物志》卷一;(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三六(附于《崔亮传》);(清)陈田编《明诗纪事》甲签卷四;(清)万斯同《明史》卷一七七;(清)王鸿绪《明史稿》卷一二四《明史·本传》;(清)释来复《澹游记》;郎樱、扎拉嘎主编《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元明清卷;吕友仁主编、查洪德副主编《中州文献总录》;黄惠贤主编《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钱仲联等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杨镰、薛天纬主编《诗歌通典》;郭人民、史苏苑主编《中州历史人物辞典》;邱树森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中均有记述。
著有《答禄与权文集》,明人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九有著录。另著《归有集》十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又说他著有《答禄与权文集》十卷,有“吴人黄省曾序,其集传之。”明初有《答禄与权诗集》、《答禄与权文集》、专门解析儒家经典的学术专著《窥豹管》传世。据黄省曾《答禄与权集序》,他还有笔记《雅谈》一卷。但今已不见传本,仅《永乐大典》还保存断简残片。答禄与权的著述,见于《文渊阁书目》和《千顷堂书目》。《文渊阁书目》是明代官方藏书目录,由杨士奇撰于明正统年间。卷二日字号第二厨书目著录有“答禄与权文集,一部五册,完全”。《千顷堂书目》属私家藏书目,所录皆有明一代书籍。卷十七有如下著录:“答禄与权文集,十卷。蒙古人。……吴人黄省曾序其集传之。”此官私书目,言及卷数、册数,原书序文作者、庋藏情况等,足见其书在明代确曾刊行。《明史》艺文志据《千顷堂书目》又予以著录。(清)陈田辑《明诗纪事》,在答禄与权小传中提及他著有《归有集》十卷,按语中又说:“余观道夫题泳,自署洛上翁,则著籍永宁明矣。《道夫集》十卷,著录于《明史》艺文志及《千顷堂书目》,今罕传本。”事实上,《明史》及《千顷堂书目》著录的文集与陈氏所言不同。或《答禄与权文集》又作《道夫集》,而答禄与权另有《归有集》十卷,亦未可知。
斡玉伦徒
斡玉伦徒,又作斡玉伦都,字克庄,号海樵,元中期唐兀氏人。世居西夏,出身于将相之家。(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中说:“奎章阁典签玉伦都尝以礼记举进士,从予成均(皇帝所办大学,即国子监、国子学),于阁(指奎章阁)下,又为僚焉。”
生平事迹在(元)虞集《道园学古录》;(明)宋濂《元史》卷一三四;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七;罗康泰《甘肃人物辞典》;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张永钟《河西历史人物诗话》;高文德主编《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中均有记载。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丁、之戊存其诗《题西湖亭子寄徐复初检校》、《游山谷寺》两首。《题西湖亭子寄徐复初检校》云:“夫容花开一万顷,钱塘最好是湖边。晓风得酒更留月,春水到门还放船。笙引凤凰天上曲,赋裁鹦鹉座中贤。令人却忆徐公子,深阁焚香日晏眠。”《游山谷寺》云:“春风重到野人原,修竹桃花尚俨然。高塔已空多劫梦,清溪犹说昔时禅。鹤知避锡归华表,龙爱听经出石泉。寄语宿云莫轻去,岩前草树绿无边。”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十九录其诗《访周古象不遇留题》一首,诗云:“事亲未必可曾参,职分当为每愧心。今□风来飘忽动,抱琴更入白云深”。
脱脱木儿
脱脱木儿,字时敏,号松轩。高昌(新疆吐鲁番)畏兀人。登进士第,至正四年十二月,任秘书监典簿。至正十七年由户部侍郎外迁奉元路达鲁花赤。曾为宋人张先名画《十咏图》题诗,诗后钤 “清白堂”、五城世家”、“高昌氏脱脱木儿时敏印”三印;所谓“五城”,就是别失八里,即唐代北庭。并在抵达奉元后作《帅正堂漫成》十首七言绝句,写出对时局的深忧。
脱脱木儿生平见(元)王士点、商企翁编次、高荣盛点校《秘书监志》;(明)宋濂《元史》;杨镰《元代蒙古色目双语诗人新探》(《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等。
有诗集《帅正堂漫成》,藏《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五十册。《帅正堂漫成》有诗序:“至正丁酉夏,诏宰臣内外通调,以济时艰。秋七月,余以户部侍郎,迁奉元守。顾惟樗散,恶足以当是任也。暇日因感兴类成十绝,用勒府石,聊以志岁月云。进士、高昌脱脱木儿松轩书。”
脱脱木儿《帅正堂漫成》十首七言绝句之一《题张先〈十咏图〉》诗云:“吴兴老子会南园,十咏于今只独传。潇洒丹青如一日,风流文采未千年。情留去燕秋山外,兴满扁舟野水前。庆历向来诗不少,清新自觉侍郎贤。”
昂吉
昂吉(1317—1366),字启文,一作起文,本唐兀氏,先世居西夏。昂吉时迁居吴中。汉姓高,名高起义。元至正七年(1347)举乡试,八年登张秦榜进士。授绍兴录事参军,迁池州录事。为人廉谨,寡言笑,时往来玉山,唱和为多。杨铁崖《送启文会试诗》,有云:“西凉家事东瓯学,公子才名久擅场。”其推奖可知也。
生平事迹,(明)唐肃《丹崖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326册)中《故福建等处行书中省官高君墓志铭》一文记载最为详备。另见(明)宋濂《元史》;(清)顾嗣立《元诗选·三集》;柯劭忞《新元史》;谢启晃等编《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志》;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庄星华选注《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上》;鲜于煌选注《中国历代少数民族汉文诗选》;张学文主编《历代送别诗选》;罗康泰著《甘肃人物辞典》;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等。
昂吉著有《启文集》。《元诗选·三集》有昂吉《启文集》,是(清)顾嗣立据《草堂雅集》、《玉山名胜集》中所录昂吉诗自辑而成,并录其《芝云堂以蓝田日暖玉生烟分韵得日字》、《听雪斋分韵得度字》、《乐府二章送吴景良》、《虎丘山送友人》、《题丹山》、《玉山草堂赋诗得高字》、《题〈玉山雅集图〉》、《钓月轩以旧雨不来今雨来分韵得来字》、《碧梧翠竹堂》、《湖光山色楼》、《芝云堂》、《柳塘春》、《渔庄》等诗。《乐府二章送吴景良》其一云:“吴门柳东风,岁岁离人手。千人万人于此别,长条短条那忍折。送君更折青柳枝,莫学柳花如雪飞。思君归来与君期,但愿柳色如君衣。”《柳塘春》诗云:“春塘水生摇绿漪,塘上垂杨长短丝。美人荡桨唱流水,飞花如雪啼黄鹂。”
偰逊
偰逊(1318—1360),本为偰伯僚逊,或作偰百僚逊,或偰伯僚,字公远,偰哲笃长子,偰列篪之侄,回鹘人。因世居偰辇河上,遂以偰为姓,居集庆路溧阳(今江苏溧阳)。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始祖暾欲谷,唐初为回纥相,子孙世袭其位。高祖岳磷帖穆尔,因与其王有隙,亡归元太祖,历任皇弟斡真师傅、河南等处军民达鲁花赤、大断事官。曾祖合剌普华,从元世祖南征有功,官至诸番市舶。
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进士,任翰林应奉、宣政院断事官、端本堂正字,授皇太子经。因丞相哈麻与其父偰哲笃有怨,偰逊遭忌,出守单州,丁父忧,寓大宁(热河平泉)。至正十八年(1358)红巾军克上都,逼大宁,伯僚逊为避乱,携子弟逃至高丽。《明诗综》言其于“恭愍王七年避兵东来,赐第,封高昌伯,改封富原侯”。
生平事迹在(李氏朝鲜)郑麟趾撰《高丽史·偰逊传》;李竹君注《宋元明诗三百首》;朱彝尊《明诗综》卷九十四(误作明人);沈德潜选编、李索、王萍点校《明诗别裁集》;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二;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张建华、隋庆隆编《历代诗词哲学思想选析》;赵慧文、徐育民主编《中华历代咏山水诗词选》;钟尚钧编《中国历代诗歌类编》;钱仲联撰写《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 》;朱安群编《历代山水诗选》;丁文庆、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中均有记载。
偰逊工诗,著有诗集《近思斋逸稿》二卷,其中收入的是在至正十八年之前所作的诗文,惜无传本。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八著录此集。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载其小诗《山雨》一首,诗云:“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不知溪水涨,只觉钓船高。”并评其“纯乎天籁”。
沐仲易
沐仲易,一作穆仲义、木仲义,回回人。曾入国子监读书,不久任职为官,奉命渡海出事,后在江浙中书省宣使兼长兵曹幕,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沐仲易目睹元王朝官场黑暗,大势已去,便于元末避兵退隐松江(今属上海吴淞镇),元顺帝至元二十八年(1368),他避难到应昌路(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恰值元顺帝死于此,太子及后妃被俘,故又返回淞江,为农海上。明初尚在。
生平事迹在(嘉庆)《松江府志》卷六十二《寓贤传》;张迎胜著《元代回族文学家》;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朱昌平、吴建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卷十三》;孙楷第编《元曲家考略》中均有著述。
《录鬼簿续编》载其:“读书教授,工于诗,尤精于书法。乐府、隐语,皆能穷其妙,一时士大夫交口称叹。”朱权《太和正音谱》称:“穆仲义之词如洛神凌波。”
大都闾
大都闾,西域北庭(今新疆北部)色目人,至正(顺帝年号)间,监宁晋(今县名,在河北省西南部)县事。后随伯颜不花的斤与农民义军陈友谅大战经年,败后下落不明。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
著有《监事大都闾诗》,散佚不传。《元诗选·癸集》录其诗《武安君庙》一首:“策马行行过土门,特来祠下吊将军。断碑冷落埋秋草,遗址荒凉锁暮云。籍甚声名天地久,凛然生气古今存。歇鞍几度伤怀抱,衰柳寒蝉噪夕曛。”
兰楚芳
兰楚芳,又作蓝楚芳,西域人,约生活在元中后期。曾官江西元帅。才思敏捷,仪表清秀,为元季曲坛俊杰之士。他和“唯以填词为事”的刘庭信关系笃切,曾在武昌等地赓和乐章,切磋曲技,时人把他俩与唐代掀起新乐府运动的元稹、白居易相提并论。
生平事迹在(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小传(天一阁藏本);朱昌平、吴建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解玉峰编注《元曲三百首》;褚斌杰主编《元曲三百首详注》;任犀然主编《元曲三百首》;张人和、黄季鸿编《名家讲解元曲三百首》;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张志江、张薇编著《诗趣》;邓元煊选注《元曲三百首》;许海山主编《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华业编著《曲厅》;赵义山选注《元典选》;李静嘉、洪江著《情歌的时光隧道·古代流行情歌今赏》;徐文军选注《元曲选》;傅德岷、余曲主编《元曲鉴赏辞典》;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中均有记述。
《兰楚芳散曲》共收入其小令五首,套数三篇,内容包括[南吕·四块玉·风情]、[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闺情]、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相思]、[双调·折桂令·相思];套数有[黄钟·愿成双·春思]、[中吕·粉蝶儿·思情]、[中吕·粉蝶儿·失题]等。
天一阁旧藏《录鬼簿续编》称其:“江西元帅,功绩多著。风采神秀,才思敏捷。”
月忽难
月忽难,字明德,其先祖为色目人,后入蒙古籍。初仕为江浙行省掾史,选临江路经略。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官江浙财赋(务)副总管。因脚病,于至正十一年去职。月忽难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和文学家刘基友情深厚,为文字之交。
月忽难精通汉文,工于为诗。(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存其七律《游茅山》一首,诗云:“大茅峰顶神仙府,石迳崎岖几屈盤。老兔幻来呈玉印,蛰龙飞去赖金丹。乔松白鹤天坛远,流水桃花仙洞寒。何处吹笙明月下,珊珊环珮欲骖鸾。”
孟昉
孟昉,字天暐(一作天伟)。河西唐兀人,占籍大都(今北京),一说占籍太原(今属山西)。(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癸之辛上)记载:“孟昉,字天暐。本西域人,寓北平。至正十二年,为翰林待制,官至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清)邵远平《元史类编》三六《文翰传》;(清)释来复《澹游记》;(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癸之辛上);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卷四;朱昌平、吴健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张永钟著《河西历史人物诗话》;王文才编著《元曲纪事》;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中均有著述。
孟昉著有《孟待制文集》,著录于《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九,由陈基、程文、傅若金等作序跋。陈序有“ 翰林待制孟君,砥砺成均,激昂俊造于斯时也……乃敭历省台,左章右程”之语。可惜现已不传。(元)陈基《夷白斋集》卷二十二有序,称为西夏人,《傅与砺文集》卷四《孟天暐文稿序》,称为河东人,盖唐兀氏也。(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之辛上》录有其诗《十二月乐词并序》。虞集《道园遗稿》卷三有《次孟天暐典簿佐奉使行江西所赋》一首,顾瑛《玉山璞稿》有《乙未和孟天暐都司见寄》(十首)、《长歌寄孟天暐都事》等诗。
(元)余阙《青阳集》卷五曰:“孟君天暐,善模仿先秦文章,多似之。”(元)苏天爵《滋溪文稿》卷三曰:“太原孟天暐,学博而识敏,气清而文奇。观所拟先秦、西汉诸篇,步趋之卓,言语之工,盖欲杰出一世。”(元)宋褧《燕石集》卷十五曰:“河东孟君天暐,明敏英妙,质美而行懿。尝拟先秦、西汉诸作,摹仿工致,士大夫皆与之。”(元)张光弼《寄孟暐郎中》诗云:“孟子论文自老成,早于国语亦留情。”张光弼集多载与孟天暐西湖往还之作。
五十四
五十四,字号不详,高昌人。杨镰《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指出《铁网珊瑚》卷十有署“高昌五十四”者所作《卢贤母传》题诗一首。《卢贤母传》为“夷门朱桓谨述”,写临安令卢君继室周氏教子守节事,撰写于至正二十年(1360)春正月七日周氏去世以后。(清)席世臣补辑《元诗选·癸集》时,不明“高昌”何意,将其臆改为“南昌五十四”。此后,祖籍高昌的西域诗人五十四,就误为南昌人。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戊集下;杨镰《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等。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戊集下收其诗歌一首《题卢贤母卷》,诗云:“樵隐卢君母最贤,母仪妇节两超然。相夫德洽《周南》化,教子名宜太史编。华屋萱兰春蔼蔼,玄堂松桂月娟娟。时清重忆颁鸾诰,百世幽光发九泉”。并有其小传“五十四,字□□,高昌人。”《全元文》亦收此诗。
伯颜不花的斤
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畏兀儿人。倜傥好学,晓音律。官至江东廉访副使,浙东宣慰使。平素洒脱不羁,好学习,通诗文音韵。初年因父荫封同知信州路事,后调任建州路。徽州人民起义,攻遂州,伯颜不花的斤带兵前往镇压,擒淳安起义军方清之,以功升本路总管。至正十六年(1367),授衢州路达鲁花赤。次年,又升任浙东都元帅,镇守衢州。后又提升为江东道廉访副使、官阶中大夫。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元史氏族表》;(明)宋濂撰《元史》卷一九五;(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戊集下小传;(清)屠寄《蒙兀儿史记》;柯劭忞撰《新元史》本传;张家林主编《二十五史精编·元史明史》;罗康泰著《甘肃人物辞典》;周绍祖《西域文化名人志》;许嘉璐主编《二十四史全译·元史》;张永钟《河西历史人物史话》;铁木尔·达瓦买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陈高华编《元代维吾尔哈剌鲁资料辑录》;高文德主编《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中均有记述。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戊存有其《黄山》七律一首,诗云:“崒嵂名山倚碧天,登临不觉入云烟。蜀江东去练光净,衡岳南来黛色鲜。幽涧千寻苍柳合,平田万顷翠云连。凭空久立忽长啸,回顾神京一慨然。”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收录其《节妇序》、《龙祠乡社义约赞》、《濮阳县尹刘公德政碑》共计三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
吉雅谟丁
吉雅谟丁,汉姓马,字元德,西域回回人。丁鹤年从兄。至正十七年(1357)登进士第,授定海县尹,至正二十二年摄奉化州事,调昌国知州,升浙东佥都元帅,死国事。为官有政绩,尤重农事。
生平事迹在(元)戴良撰《题马元德伯仲诗后》(《九灵山房集》卷二十二);(元)刘仁本撰《送马侯元德任奉化州序》(《羽庭集》卷五);(明)杨寔纂修《宁波郡志》卷七《吉雅谟丁传》;(嘉靖)《宁波府志》卷二六;(明)丁鹤年《题太守兄遗稿后二首》(《丁鹤年集》卷二);(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答振益著《中南地区回族史》;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上》;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中均有记载。
吉雅谟丁的诗歌今多作为附录附于丁鹤年诗集后。《丁鹤年集》卷一卷二各收吉雅谟丁诗一首,附录有吉雅谟丁诗五首。《元诗选·初集》辛集录其诗歌《寄迈里古思院判》、《游定水寺寄杜尧臣》、《题天童寺朝元阁》、《赠陈章甫》、《鹤年弟尽弃纨绮故习清心学道特遗楮账资其澹泊之好仍侑以诗》、《秋过弟鹤年书馆夜话》、《题书画竹为董文中赋》。
伯颜
伯颜(1327—1379),字子中,以字行,西域人。祖、父仕江西,因家焉。幼颖悟,嶷然有成人之志。史载其“五举有司不第”,其做官从政之抱负,终不能实现。后为南昌东湖书院山长,又改任建昌路(今江西省南城县)教授,授教儒家经典为主,从事教育事业。教学有方,深得学生尊重与敬仰。(明)朱善撰《朱一斋先生文集》卷六《伯颜子中传》云其“凡五领乡荐”。(明)郎瑛撰《七修类稿》云其“领江西乡举”。柯劭忞《新元史》卷二百三十三《伯颜子中传》云其:“有司荐,不第。”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江西行省授其赣州路知事,后擢升为总管府经历、行省参知政事、都事。至正十八年,红巾军陈友琼部进攻赣,领兵应战,败北、走闽。后任行省员外郎、吏部侍郎等。至正二十八年(1368)被明将廖永忠俘后义释,遂头戴黄冠,隐其名,遁迹江湖。明洪武十二年,因拒绝征召,饮鸩而死。
生平事迹在(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清)张廷玉等编《明史》卷一二四附《陈友定传》;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二十六;李国祥编《明实录类纂·人物传记卷》;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黄庭辉《元代回回诗人伯颜子中生平事迹考评》(《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中均有记载。
著有《子中集》,诗多散佚。《子中集》为清康熙四十一年长洲顾氏秀野草堂刻本, 清光绪十四年重印。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二集庚集《子中集》康熙年间野秀草堂刻本;吴海鹰主编的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回族典藏全书》第一五六册中《子中集》为清钞本影印本。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一六二五《伯颜子中传》及(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二集)收录了其《过乌山铺》、《挽余廷心》、《过故居》、《十华观》、《春日绝句》、《北山》、《过豫章》、《七哀诗七首》等诗;《元诗纪事》卷二十六也录《七哀诗七首》。
《元诗体要》卷十三存诗《春日绝句》:“几片残红点客衣,小溪流水鳜鱼肥。书桥尽日无人过,杨柳青青燕子飞”。
王翰
王翰(1333—1378),字用文,本名那木罕,号友石山人,河西唐兀氏。据《蒙古秘史》称西夏为“唐兀”,王国维则认为“唐古(唐兀)亦即党项之异译。”元代所说“唐兀氏”,就是对西夏党项羌遗民的称呼,“唐兀氏”即“党项人”,也称“河西人”、“西夏人”、“夏人”。《元诗纪事》载:“翰,字用文,灵武人。先世本齐人,殁于西夏,元初赐姓唐兀氏,居庐州,官至潮州路总管。有右石山人遗稿。”据吴海《友石山人墓志铭》记载:“岁著雍敦二月乙丑友石山人王君用文卒……年四十有六。”
生平事迹在(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二十六中均有记载。
其子辑其遗诗八十八首,编为《友石山人遗稿》一卷,今存《四库全书》本, 卷首有洪武二十三年陈仲述序,卷末有附录七篇(编为一卷),都是友人吴海所作的关于王翰的志铭、序、记等文字。吴海《闻过斋集》卷一有为王翰所写的《送王潮州序》与《王氏家谱序》,其诗集版本常见有明弘治八年(1495)袁文纪刊本、《四库全书》本。(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下)初集收录《友石山人遗稿》,其中有诗二十七首,分别是《送别刘子中》、《途中》、《题菊》、《和乡有程氏民同会龙山留别韵》、《龙山月夜饮酒分韵得树字》、《秋怀》、《挽迭漳州》、《挽柏佥院》、《送陈同佥》、《山居春暮偶成》、《故人遂初过山居》、《夜宿洪塘舟中次刘子中韵》、《题画小景》、《游鼓山灵源洞时澄明景霁入望千里徘徊自旦夕值月上闻梵声泠然有出尘之想》、《晚眺次林公伟韵》、《闻大军渡淮》、《夜雨》、《过化剑津有感》、《寄别刘子中》、《游雁湖二首》、《和马子英见寄韵》、《春日雨中即事》、《立春日有感》、《晚宿杨隑舟中怀鲁客》、《题画葵花》、《题败荷》。陈衍辑撰《元诗纪事》收录其诗一首《赋诗见志》,诗云:“昔在潮阳我欲死,宗嗣如丝我无子。彼时我死作忠臣,覆祀绝宗良可耻。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了却君亲恩。”
(清)顾嗣立评王翰:“用文,将家子,有古烈士风。晚年隐忍林壑,尤以诗自娱。庐陵陈仲述谓, (其诗)皆心声之应,而非苟然炫葩组华者”。
爱理沙
爱理沙,字允中,丁鹤年之次兄,至正间进士,官奉翰林文字。
生平事迹在(明)丁鹤年《读应奉兄登科记沧然伤怀因成八韵》(《丁鹤年集》卷二);(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答振益著《中南地区回族史》;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上》;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刘正民、星汉等编《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丁文庆、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中均有记载。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辛集录其诗《题九灵山房图》、《题前余姚州判官叶敬常海堤遗卷》、《题钟秀阁》三首。《题九灵山房图》诗云:“梦里家山十载违,丹青咫尺是耶非?墨池新水春还满,书阁浮云晚更飞。张翰见机先引去,管宁避乱久忘归。人生若解幽栖意,处处林丘有蕨薇。”《题钟秀阁》诗云:“槛外澄湖平不流,窗间叠嶂屹将浮。烟霞五色锦屏晓,风月双清瑶镜秋。薝蔔浓香吹法席,芙蓉凉影荡仙舟。结巢拟傍云松住,回首朝簪愧未投。”
吴惟善
吴惟善,丁鹤年表兄,元末樊川(今陕西西安)人。少年寄居武昌鹤年家中求学。成年后,曾悠游于黄河下游地区及四川等地。颇有诗名。作品洗练超脱,境界开阔,富有浪漫色彩。
生平事迹在答振益著《中南地区回族史》;(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上》;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刘正民、星汉等编《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丁文庆、吴建伟注《回回古诗三百首》中均有记载。
著有《海巢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初集》辛集录其诗《寄武昌诸友》、《寄东海鹤年贤弟》、《小游仙》三首。其《寄东海鹤年》诗云:“鹤皋东望接三山,海上群仙日扣关。虎守月炉丹炼就,龙吟霜匣剑飞还。故国松菊余三径,老屋烟霞恰半间。为问林泉逃世者,如公今有几人闲?”《小游仙》诗云:“河汉无声海月寒,长鲸吸浪洞庭乾。一声铁笛风云动,人在危楼第几栏?”
流兼善
流兼善,字里不详,至正间人。自幼从儒读经史,有“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图大志,但生逢元末乱世,未知所终。
生平事迹在(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周绍祖主编的《西域文人名人志》中均有著述。
《元诗选·癸集》录其《和柳道传三首》、《辛丑三月九日偕郭仲贤陈子方二理问游虎丘》。其诗境界开阔,想象丰富,能引人遐想。《和柳道传》之一:“松涛翻雪冷,山色照云青。巨石千人坐,荒池一鑑停。花垂天象供,木卧水龙形。楚客登临倦,幽怀月满亭。”《和柳道传》之三:“坵壑僧多占,画图天为开。池寒龙欲去,云瞑鹤初来。剑水炊香粲,台花雨玉梅。凭高宜一览,健步日千回。”流兼善作此诗于至元二十一年(1361),离柳贯去世已过二十个春秋,和诗表明诗人对学者名流的景慕之情。
丁野夫
丁野夫,西域人,元末诗人、画家和杂剧作家。丁野夫才学出众,系元末西监生(回回国子监,监生)。进国子监读书的人大都在入监一二年即可得官。但在元末江河日下的局势下,他宦情日淡,终未从政。他羡慕钱塘山水胜景,遂隐居于此,住在杭州城南梅村,动作有文,衣冠济楚。善丹青小景,皆取诗意。画山水人物,学马远、夏珪,笔法颇类。与钱塘平显交好。约于元明之际离开人世。
生平事迹在(元)钟嗣成、贾仲明著《新校录鬼簿正续编》;周绍祖《西域文化名人志》;(明)宋濂《元史》;张迎盛著《元代回族文学家》;白寿彝著《回族人物志》;孙楷第著《元曲家考略》;李修生著《元曲大辞典》中均有著述。
钟嗣成、贾仲明著《新校录鬼簿正续编》著录杂剧《俊憨子》、《赏西湖》、《西风岭》、《浙江亭》、《双鸾厓凤》、《望仙亭》六种。
钟嗣成、贾仲明著《新校录鬼簿正续编》称“套数,小令极多,隐语亦佳,驰名寰海”。
马时宪
马时宪,自号笑笑道人,西域人。卜居维扬(今扬州市)一带,曾为翰林编修官,善为文,惜作品未流传。
生平事迹在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西域词人之佛老》;桂栖鹏、尚衍斌《元代色目人进士考》中均有记载。
(元)王礼《送马时宪还维扬诗序》文曰记其:“以胄监弟子员而举进士,为翰林编修官。志不屑也。……性重默,无泛交,跡绝权贵之门,众以是奇之。一日,闻有笑笑道人者荷笠披纸衣,击笻行歌于世。憩江东雷冈亭,飞舞而上马祖岩,歌声若金石,悲壮激越,林木为动,田翁樵子弃业而聚观。意其散仙也。怪而察焉,则时宪耳。噫!其果于忘世,若楚狂接舆者耶?抑犹豪杰不偶之士,雄才莫施,辄佯狂诡其迹,轻世肆志,以泄愤懑无聊之气耶?矧燕赵素多忼慨悲歌之士,安知不犹有曩之风烈耶。余有以知时宪倜傥不羁之情矣。”
仉机沙
仉机沙,字大用,阿鲁温氏,回回人。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辛集上;张迎胜著《元代回族文学家》;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上卷;丁文庆、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刘正民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高文德主编《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等。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辛集上存其诗《题徐良夫耕渔轩》、《奉寄耕渔高士》、《耕渔轩文会》、《秋兴一章录似良夫》四首。
《题徐良夫耕渔轩》诗云:“白日带经陇上锄,夜间放櫂泽中渔。有米即周邻舍急,得鱼远寄故人书。山川雨露桑麻地,风月图书水竹居。出处不惭徐孺子,文华能敌马相如。”
《奉寄耕渔高士》诗云:“夷吾宅畔二年前,邂后僧房共夜筵。临酒尚思文字饮,得书犹感故人怜。寒风夜馆新宾客,暮雨灯窗旧简编。何事相知不相慰,瘦筇空倚翠云巅。”《耕渔轩文会》诗云:“德星此夜聚于奎,想见司更太史知。文采烛天成瑞霭,流光入地结灵芝。天人策自春秋学,击壤歌同雅颂诗。最敬南州徐孺子,浑如西汉郑当时。”《秋兴一章录似良夫》诗云:“牢落江湖不计年,拟寻归计向林泉。山间买地谋栽橘,谷口诛茅学种田。晚节许同樵牧老,残书留付子孙编。秋来唤取陶彭泽,黄菊花前一醉眠。”
掌机沙
掌机沙,字密卿,阿鲁温氏,礼部尚书哈散公之孙也,学诗于萨天锡。
生平事迹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己下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二十四;陈书龙主编《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评注》;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刘正民选注《西域少数民族诗选·汉文古典诗词》;庄星华选注《历代少数民族诗词曲选》;王叔磐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等。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己下集录其诗《西湖竹枝词》一首,诗云:“南北峰头春色多,湖山堂下来棹歌。美人荡桨过湖去,小雨细生寒绿波。”
陈衍《元诗纪事》卷二十四称:“(掌机沙)学诗于萨天锡,故其诗风流俊爽,观于竹枝,可以称才子矣。”
康里百花
康里百花,即康里不花,字普修。西域康里人。平生笃志坟典,至于百氏数术,无不研览。以书法知名,书宗二王。官至海北廉访使。擅诗,今仅存一首,载于(清)顾嗣立《元诗选·癸集》。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清)顾嗣立编撰的《元诗选·癸集》;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王叔磐主编《元代少数民族诗选》中均有记载。
(清)顾嗣立编《元诗选·癸集》之戊下收录其七言长诗《题夏珪〈烟江叠嶂图卷〉》,诗曰:“大江来自岷山远,万里东流几深浅。洪涛巨浪日舂撞,一派西随万山转。万山峨峨翠黛浮,大孤小孤当中流。高城远出武昌树,衰草微连鹦鹉洲。茅屋人家住深岛,鸡犬不闻人迹少。几行归雁日边来,一幅征帆天际小。湘南雨歇秋风清,落木黯惨哀猿声。荆门月出夜潮长,九疑山碧秋云横。我生自是优游者,足迹何曾半天下。长江万里欲神游,却喜今朝见图画。图画再展未能休,似有模糊寒具浮。只恐通仙忽飞去,惊绝当年痴虎头。”
买闾
买闾,字兼善,西域回回人。元初,祖父哈只仕江南,移家上虞(今浙江上虞县)。父亦不剌金力资买闾读书。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买闾以《礼经》选乡贡,和靖书院山长。礼部尚书李尚荐于朝,授嘉兴儒学教授。元亡,清贫自守,隐居不仕。买闾素有“敬亲爱弟”之名。筑“一乐堂”(取《孟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之意)。另有一蒙古买闾,字世杰,蒙古斡罗纳台氏人。
生平事迹在(元)王逢《梧溪集》卷四《赠买闾教授诗并序》;(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补遗》;王叔磐、孙玉溱选注《古代蒙古族汉文诗选》;云峰《蒙汉文学关系史》;赵相璧《历代蒙古族著作家述略》;周绍祖编《西域文化名人志》;张迎盛编《元代回族文学家》;白寿彝编《回族人物志》;朱昌平、吴建伟著《中国回族文学史》中均有记载。
买闾无诗集传世,(元)赖良(字善卿)所编《大雅集》卷四、五、六、八,收录买闾诗《春晓》、《雪》、《春日宣则门书事简虞邵庵》、《赋得上林驾送张兵曹》二首、《绝句》二首、《送刘提举还江南》、《寄同年宋吏部》、《上尊号听记》、《李供奉以病不出》、《送赵伯常淮西宪副》、《与萧存道元帅作秋千词分韵得香字》、《送王奏差调福州》共十一首,其中包括五律六首、五古一首、七律二首、七绝二首。(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录诗《述怀》、《和年弟闻人枢京城杂诗四首》、《雪》、《春雨有感》、《感怀》、《题叶隐居雪篷》、《八月既望访古鼎上人时庭桂盛开因赋绝句以赠》、《春晓》。
买闾的诗作可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进士及第,为官朝廷,颇想有一番作为,表现在诗作上,内容多为描写帝都风光、君臣宴会,情绪欢快而热烈,气魄博大恢宏,如其诗《和年弟闻人枢京城杂诗》四首、《春晓》。《春晓》诗云:“香雾空濛落月低,六街官马散银蹄。芙蓉帐底梦初醒,卧听栗留花外啼。”后期元、明交替之际,朝政黑暗,社会动乱,特别元亡后,他作为前朝遗民苟且偷生,隐居乡里,表现在诗作上,内容多为离乱伤悲、怀旧思乡,情绪消沉,格调缠绵阴冷。如写于元末国势危亟之际的七律《感怀》诗云:“关河北望正愁人,且复云间讬此身。一片丹心昭日月,数茎白发老风尘。箕裘嗣出惭无子,菽水承颜喜有亲。自是故园归未得,杜鹃啼破越山春。”
其诗《雪》云:“朔风吹破屋,曙雪下缤纭。六合浑清气,千山尽白云。老蛟深闭蛰,独雁远呼群。想像西湖路,梅花瘦几分?”《春雨有感》诗云:“晓雨连山白,春云压地阴。丛篁棲雀乱,芳草落花深。水阔西江眼,天长北阙心。孤桐闲在壁,忍操越南音。”
(元)王逢《梧溪集》卷四有《赠买闾教授》诗云:“颙卬西域士,乡荐十年前。陇亩心中越,山河枕上燕。尊同漂梗地,门扫落花天。慕杀柴桑老,诗题甲子编。”
大食惟寅
元大食人,大食即古阿拉伯帝国,大食惟寅何时入居中国及其生平事迹无记载,唯天一阁明抄本《小山乐府》中收其小令一首,可知他对汉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修养。
生平事迹主要见 (清)顾嗣立编撰的《元诗选》;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王叔磐《元代少数民族诗选》;郑绍祖《西域文人名人志》;邓绍基《元代文学家大辞典》;李修生《全元文》等。
天一阁明抄本《小山乐府》收录的这首小令是:[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小山是元代著名词曲家张可久的号,张可久约出生于至元初(1270年前),卒于至正初(1340年后)。大食惟寅的这首小令赞扬小山意气豪迈,精神境界高远,在词曲界独占鳌头,声名传遍全国。反映了大食惟寅和张可久之间的友谊,也是我国人民与阿拉伯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史例。从小令中称小山为“先辈”之语判断,大食惟寅的生活年代当略晚于张可久。
甘立
甘立,字允从,生卒年不详,元末西夏人,入中原后,定居陈留(今河南陈留),年少得时誉,公卿辟为奎章阁照磨,至丞相掾卒。
生平事迹在(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元)杨维桢《西湖竹枝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二集》;陈衍《元诗纪事》卷十七;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翟本宽、孙顺霖主编《中州书家志》;郭人民、史苏苑主编《中州历史人物辞典》;杨镰、薛天纬主编《诗歌通典》;钱仲联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吕友仁主编《中州文献总录》中均有记载。
甘立的诗,主要保存在(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二集》《允从集》中。《允从集》存其《八月十一夜直省中》、《寄题湖口方氏木斋》、《送张文焕安定山长》《晚出西掖同柯博士赋》、《送客赋得城上乌》、《琼林台为薛玄卿赋》、《送方叔高赋得长安道》、《有怀玉文堂》、《秋雨夜坐》、《送阁学士赴上都》、《送国王朵儿只就国》、《郊祀庆成》、《和完学士晚出丽正门》、《题柯博士墨竹》、《和西湖竹枝词》、《吴王纳凉图》、《贾治安骑驴图》、《古长信秋词二首》、《昆明池乐歌二首》、《送唐子华嘉兴照磨》、《送孙士元越州经历》、《春日有怀柯博士二首》二十二首。《元诗选》选录诗中有八首是《元风雅》卷十七所收,另外,《乾坤清气》卷十二有《秋雨夜坐》一首,据《元音》卷九编入《题柯博士墨竹》,据《西湖竹枝集》有《和西湖竹枝词》等。除《元诗选》二十首诗歌外,还可以辑出甘立的一些佚诗,如《永乐大典》残帙尚录有甘立诗三首,而且都是《元诗选》所未收的,卷二五三九收《松涛斋》。另一首甘立佚诗是《题王渊花鸟》(选自《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册一)。陈衍《元诗纪事》卷十七收甘立诗两首《乌夜啼曲》、《和完学士晚出丽正门》。
李修生《全元文》收录其《题赵孟頫书过秦论》一文。辑录于《元史》、《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朝典故编年考》、《永乐大典》等。
《乌夜啼曲》诗云:“月落城上楼,乌啼楼上头。一啼海色动,再啼朝景浮。马鸣黄金勒,霜满翠羽裘。乌啼在何处,人生多去留。”
(元)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说他:“才具秀拔,亦善书札。”甘立有文章流传于世,《全元文》卷一八零六收其《题赵孟頫书过秦论》一文。(清)顾嗣立《元诗选》二集载:“甘立字允从,陈留人。年少得时誉,公卿辟为奎章阁照磨,至丞相掾卒。”杨铁崖谓:“允从平日学文,自负为台阁体,然理不胜才,惟诗善錬饬,脱去凡近,其《乌夜啼曲》可配古乐府云。”
完泽
完泽,字兰谷,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又作“兰石”,西夏唐兀氏。仕元,曾官平江路一字翼万户府镇抚,参与镇压汀州路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约生活在元末明初。为人廉谨尚义,聪明过人,善读书,尤工于诗律。
生平事迹在(明)宋濂等撰《元史》;(清)孙承泽撰《元朝人物略》;(清)汪辉祖撰《元史本证》;(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陈衍辑撰《元诗纪事》卷二十四;王叔磐《元代少数民族诗选》;柯劭忞《新元史》;陈璨《西湖竹枝词》;张家林主编《二十五史精编·元史》(第134页);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第174页);高文德主编《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中均有记述。
(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癸集》之庚上录其《和西湖竹枝词二首》。陈衍《元诗纪事》录其诗《前题》一首。王叔磐《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录其《和西湖竹枝词》(《元诗纪事》卷二十四中此诗名为《前题》)一首。《和西湖竹枝词》其一诗云:“花满苏堤酒满壶,画船日日醉西湖。阿侬最苦两离别,不唱黄莺唱鹧鸪。”《和西湖竹枝词》其二诗云:“堤边三月柳阴阴,湖上春光似海深。游人来往多如蚁,半是南音半北音。”
参考文献
[1](元)脱脱:《辽金元史》,中华书局1990年版。
[2](元)萨天锡:《萨天锡诗集》五卷,李举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3](明)宋濂等撰:《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4](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元诗选》,中华书局1987年版。
[5](清)钱大昕撰:《廿二十四史考异》,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6](清)屠寄撰:《蒙兀儿史记》,中国书店1984年版。
[7](乾隆)《大清一统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8](民国)《河南通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9]朱昌平、吴健伟主编:《中国回族文学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陈高华著:《元史研究新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11]王叔磐:《元代少数民族诗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陈书龙主编:《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评注》,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13]吴建伟著:《回回古文观止》,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4]吴建伟主编:《回族文献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5]周绍祖主编:《西域文化名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张永钟著:《河西历史人物诗话》,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7]王文才编著:《元曲纪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8]齐森华等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9]徐征、张月中等主编:《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李淼译注:《元曲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21]任中敏编,李之亮译注:《白话元曲三百首》,岳麓书社2003年版。
[22]李汉秋、朱世滋编:《元曲四百首注释赏析》,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年版。
[23]朱世滋等主编:《历代名曲千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24]沈辰垣等编:《御选历代诗余》,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25]丁文庆、吴建伟注评:《回回古诗三百首》,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26]林忠亮、王康编著:《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27]李修生主编:《全元文》,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8]任讷、卢前编选:《元曲三百首》,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
[29]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9年版。
[30]李修生主编:《元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31]杨镰:《元代文学编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2]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
[33]陈衍辑撰:《元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4]陈书龙主编:《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诗词曲评注》,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35]司马迁等著:《二十五史·辽金元史》百衲本,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6]陈垣主编:《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37]铁木尔·达瓦买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38]潘超、丘良任、孙忠铨等编:《中华竹枝词全编》,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