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政府对中东危机的政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到1967年,中东先后爆发过三次战争,这使得中东的局势尤为纷繁复杂。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美国对外政策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重大转折期,美国政府对冷战态势、国际力量的对比、本国的政策目标、战略重心的认知等问题,都进行了大幅调整。美国对中东的政策,也是这一时期美国国际战略调整的内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的中东一直是世界矛盾的集合点,其核心内容是阿拉伯与以色列间的矛盾与大国间的争夺与干预。在尼克松政府时期,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消耗战、约旦危机、十月战争及由此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尼克松政府在美苏缓和大背景下所实施的平衡政策,也在现实需要之下而进行了转换。

从美国外交的角度,美国对中东的平衡政策包含有多重平衡,其中既有美国对阿以双方的平衡政策,也有美国在推进其外交政策时实现国内各个影响因素间的平衡;既有要软化激进的阿拉伯国家的立场、保证以色列的安全的平衡,也有防止温和的、亲美的阿拉伯国家倒台,即防止温和国家为激进国家所取代、以保证阿拉伯内部激进与温和两种力量间的平衡。在冷战期间,美国的平衡政策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在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对中东的平衡政策经历了从对等平衡到威慑平衡再到对等平衡的一个完整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平衡政策并不是美国仅针对阿以争端问题而采取的专门应对政策,而是美国处理全球事务特别是在处理地区争端中长期使用的、延续至今的政策。冷战时期,平衡政策是美国排挤苏联势力的手段;而冷战后美国也一直在延续着这种手法,如美国在地区争端中所扮演的“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即为其中的表现之一。美国通过实施平衡政策,来挤压其他国家力量的发展,防止地区大国上升为世界大国。当前美国政府提出的“巧实力”、“亚洲再平衡”等政策,既与美国在历史上所采取的平衡政策一脉相承,也是美国企图利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来构建地区平衡,甚至全球平衡的重要策略。因此,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对美国平衡政策的研究有利于探究美苏冷战背景下美国危机决策的背后动因,揭示冷战时期美国平衡政策的演变及其规律性;从其现实性上,则对于考察中日钓鱼岛争端、南中国海岛屿之争等与美国地缘政治相关的地区争端的走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在冷战史研究的视阈下,新冷战史研究要求资料多元化、语言多国化、涉及当事者多方化。随着网络资源的丰富与获取方式的便捷,有关尼克松政府时期的档案文献不断被解密、更新,如关于约旦危机、十月战争、石油危机及基辛格的穿梭外交等方面的外交文档,都已经大量解密,并能够通过美国国务院网站免费获取。美国(数字)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档案参考系统等网站和数据库,也解密了大量与尼克松政府时期发生的中东危机相关的外交文件。对于涉及苏联、阿拉伯世界及以色列方面的资料,对中东事件进行广泛报道的英文版报纸资料、苏联与阿拉伯国家的重要当事人的回忆录、以色列外交部网站公布的英文版文档等,都有关于这一时期的大量文献资料。除此之外,一些研究机构也开始对在中东地区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展开研讨并进行口述史项目的建设。这些机构以研讨会的形式对资深研究人员、各当事国中曾参与过重大事件的当事人进行采访,从而形成重要的口述史料。以上这些资料为从多方档案文献的解读入手研究阿以双方对中东和平的认知、重新审视尼克松政府的危机管理理念与危机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素材。

从危机管理层面,在危机管理的机制方面,尼克松政府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不断调整与完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建制与功能,尤其在该机构下成立了专门应对地区与国际危机的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从而从组织机构上进一步完善了美国对危机预测、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与程序,这是尼克松政府能够迅速、高效地应对约旦危机、十月战争等重大危机的重要原因。冷战时期,美国在国家战略与国际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他者”因素的考虑。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如何在巩固与友国关系的基础上分化对手的联盟,进而排挤与遏制“其他者”在地区,甚至全球的力量与影响力,是美国危机管理理念的重要考量,这对于理解美国当前的地缘政治政策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本书以尼克松政府对中东危机的平衡政策为研究主线,以解读历史文献为研究基础,以揭示美国平衡政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为研究目标,试图通过梳理尼克松政府对中东危机的对外政策,归纳美国应对地区及国际危机的政策与战略特点。这对于从传统史学的角度研究美国地缘政治理念的继承性、厘清美国对外政策的源流问题,有其历史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