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3章 学习小组(一)
十二月,东港进入雨季,天空像被盖上了一层灰色的被子,看不见云彩的轮廓。不算冷,但湿气大,人像是泡在水里。雨像喷雾一样,从四面八方飘来,在外即便打伞,整个人也会被淋湿半个。
周六一早,雨还在下。除了沈若乔和康庄,留校室友们都在睡觉。康庄按部就班地洗漱,若乔吃了两口饼干当作早饭,想去图书馆自习,却又无法打起精神全副武装走出宿舍。最近她又觉得自己开始犯懒了,想抬起脚,真的不容易。
电话“叮铃铃”响起,沈若乔赶忙跑去客厅接起,怕影响室友们休息。
是传达室的保安师傅打来的,说有一封给她的信。
信?这年头谁还写信?若乔不解。不过,这下她也不必纠结了,总是要出门的。于是她收拾了几本书,带上水杯和一包饼干,准备去图书馆待一整天。
一路躲风避雨到了图书馆,若乔的袖子和鞋几乎都湿透了,但她顾不上这些,刚坐下便拿出信。
白色信封被紫色边框点缀,上面有半透明的水印图案,那是著名的“水木之门”。信封左下角是紫色的校徽。信封里面有一张明信片和一封两页纸的信,以及一张折叠的A4纸。沈依乔字如其人,端正隽秀。信上写道:
亲爱的若乔:
展信安!
写信这种方式传统又笨拙,不怕你笑话,姐妹之间可以分享一些不为旁人道的乐趣。
信笺和信封是不是特别好看?这是学校为庆典定制的纪念品,限量两百份,是我参加方阵活动获得的奖励。梓舟拍了一组校园风景合集,被校办选中打印成了明信片,一套有十张。送你的这张上面是经管学院附近的荷塘,每每路过这里,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我们在宜田大湖畔,拨开连天的荷叶看龙舟的场景。
说回正事。水木的经管学院、数学学院都开设了金融学专业,还有一个与央行合办的研究生院。多方面信息综合来看,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应用分支,而经济学的底层需要靠数学来支撑,也就是说,在经济学的范畴里学习,数学是离不开的知识基础和应用工具。
梓舟说了一段很通俗的解释:从字面上理解,金融是资金融通的意思,可简单理解为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细想,钱多重要,我们的生存依赖钱,那么钱如何流通、什么时间交易给什么人、交易多少,是不是需要精密的计算?这时就需要数学发挥作用了。至于数学如何发挥作用,我一个文科生就无法解释清楚了。一番信息收集之后,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专业。在数学面前,我早已投降,但是你没有,所以,加油吧,好好学!
我们还搜集了学校给本科生的推荐参考书目,列在信后的纸上。你去你们的图书馆找找看。如果图书馆没有,可以告诉我,我们这里有个学生公益书店,用饭卡买书很便宜,我寄给你。
最后,祝你学习愉快,学有所成!我相信你。
姐,依乔。
折叠的A4纸是一份打印的书单,上面密密麻麻列了足有五十本书,包括数学分析、数理统计、数学建模、财务分析、投资学、金融衍生品等等。
沈若乔顿觉眼花缭乱,同时,侥幸心理开始作祟——她想:我们老师没要求读课外书呀?这些一定要读完吗?
沈若乔感到不安,她立刻拿起手机给康庄发了一条信息:“你在哪儿?”
康庄回复:“二楼自习区。”
沈若乔随即带着书单来到自习区。书桌原本是公用的,但这里遵循不成文的“先占先得”规则,谁把书放在桌上,这个位子就是谁的,书堆得越多,“所有权”越牢固。这里无人看管,每张桌子都很大,上面堆满了被学生们用来占座的闲置书本。学生们在二楼可以小声讨论,不像一楼,安静得让人不自觉闭嘴。
沈若乔边走边找,只见康庄在最深处的一个书堆里抬起头向若乔招手,同一张大桌上还有另外两位同学——隋然和乐柠。她们与若乔同班,宿舍在隔壁楼。
“这儿是你们的根据地吗?”沈若乔惊叹道。
“哈哈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我喜欢。”隋然的声音清脆明亮,仿佛随时都能唱起歌来。
康庄说:“楼下的位子太紧俏了,每天早起也不一定能抢到。乐柠认识一个学姐,已经考上研究生了,说二楼可以永久占座,我们就一起搬来了。这么多书,大部份都是学姐留下的。”
乐柠站起来和若乔打招呼,因为不住在一起,她们之间还不算熟悉。
“你找我有事?”康庄问。
沈若乔将书单递给康庄,说:“这是我姐给我的,你看看。”
“哇,水木的书单!”康庄两眼放光,隔着眼镜都能看出激动,她向乐柠和隋然补充了一句:“她有个双胞胎姐姐在水木。”
两个女孩也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艳羡的惊叹,起身来到康庄身边一起看。A4纸对面凑了三个小小白白的脑袋,三副眼镜反着光。
“水木真是不一样啊,我们上了半学期课,都没人告诉我们这些。”康庄感慨道。
“若乔,这份书单能给我们复印一下吗?”乐柠小心翼翼地问。
“行啊,当然可以”,沈若乔说:“一定要看完这些,才算学了金融吗?”
“看起来好难啊,我们没有老师教,能行吗?”隋然问。
“上面列举的有些是大二大三会用到的书,到时候和我们的专业课一起看。倒是这些数学书,我觉得现在就可以看了。趁着我们高考时练就的数学解题能力还没退化,一点点自学起来应该没问题,实在不懂就去问老师呗!”康庄很有信心,“还得感谢若乔,我们沾你的光,没有你,哪儿来这些信息!”
乐柠和隋然也面露感激之色,看向若乔。
若乔脸一红,连忙摇头说:“这不算什么。”
隋然对着若乔说:“之前总见你往袁老师办公室跑,又经常和贾娇仪在一起,我以为你和她一样,是那种……偏社会活动型的。”
乐柠问:“难道若乔不是吗?”
康庄说:“若乔是综合型选手,样样都行。不像我们,只会读书。”
乐柠说:“军训的时候我听过你唱歌,真好听,一直很想认识你,但是感觉你好忙,不敢和你说话。”
沈若乔只得继续摇头摆手,说:“其实体育课练排球的时候就认识乐柠了,一直想请你教我垫球,但不太好意思,怕耽误你的进度。隋然更是熟悉,军训拉歌的时候,一曲《映山红》唱完,我们班就从第二变成第一。今天可算正式认识你们俩了,很高兴。”
这回轮到乐柠、隋然摇头摆手。
沈若乔心想:看来都是谦虚成了习惯的人。
隋然问:“你经常来图书馆吗?”
还没等若乔回答,康庄抢着说:“她学习可认真了,每天一大早就去一楼阅览室占位子,只是经常被工作耽误,位子占了又用不了,回寝室写作业写到夜里。”
乐柠说:“若乔,你干脆别去占位了,需要自习的时候就来我们这。”说着便开始收拾书本腾位子。
“是啊是啊!一起吧!”隋然在一旁撺掇。
沈若乔似乎无法拒绝,她就这样加入了日后陪伴她整个大学时代的“学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