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新建独立基础
3.4.1 内容前瞻
在学习Revit软件具体操作之前,先从以下三方面简单了解本节【新建独立基础】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图纸信息、软件操作等内容,帮助读者对本节内容有总体认识,降低后面操作难度。知识总体架构如表3-5所示。
表3-5

3.4.2 实施操作
Revit软件提供了三种基础形式,分别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基础底板,用于生成建筑不同类型的基础形式。条形基础的用法为沿墙底部生成带状基础模型;独立基础是将自定义的基础族放置在项目中,作为基础参与结构计算;基础底板可以用于创建建筑筏板基础,用法和楼板一致。下面以《BIM算量一图一练》中的专用宿舍楼项目为例,讲解创建项目独立基础的操作步骤。
(1)以“独立基础-三阶”族文件为基础创建“独立基础-二阶”族。Revti软件族库本身有三阶基础族文件,没有二阶基础族文件,本项目的二阶独立基础可以使用Revit默认族库中三阶基础族文件修改而成。具体操作方法为:单击左上角的“应用程序”按钮,选择“打开”—“族”命令,弹出“打开”窗口,默认进入Revit族库文件夹,点击“结构”文件夹—“基础”文件夹,找到“独立基础-三阶.rfa”文件,点击“打开”命令,将“独立基础-三阶.rfa”打开。如图3-2~图3-4所示。

图3-2

图3-3

图3-4
(2)为了不修改原始族文件,将打开后的“独立基础-三阶.rfa”另存为“独立基础-二阶.rfa”族文件。如图3-5所示,单击左上角的“应用程序”按钮,选择“另存为”—“族”命令,弹出“另存为”窗口,指定存放路径为“Desktop\案例工程\专用宿舍\族\独立基础族”,命名为“独立基础-二阶.rfa”,默认文件类型格式为“.rfa”格式,点击“保存”按钮,关闭窗口。“独立基础-二阶.rfa”保存完成后如图3-6所示。

图3-5

图3-6
(3)现在可以对三阶基础进行改造,修改为可参变的二阶基础。鼠标放在独立基础最上面的独立基础三阶位置,鼠标左键点击选择后,按Delete键删除独立基础上面第三阶。如图3-7、图3-8所示。

图3-7

图3-8
(4)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参照标高”进入“参照标高”视图。如图3-9所示。

图3-9
(5)鼠标点击x2 = 300, y2 = 300等线性尺寸标注,按Delete键删除,删除之后的绘图区域模型如图3-10所示。
(6)单击“修改”选项卡“属性”面板中的“族类型”工具,打开“族类型”窗口,选择除“宽度”、“长度”之外的其他尺寸标注,使用“参数”下面的“删除”按钮逐一删除。删除完毕之后点击“确定”,关闭“族类型”窗口。删除之前与删除之后,如图3-11、图3-12所示。

图3-10

图3-11

图3-12
(7)回到“参照标高”平面视图,双击鼠标滚轮,使图形显示在绘图界面正中心。单击“注释”选项卡“尺寸标注”面板中的“对齐”工具,逐一点击独立基础上面二阶的左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中间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右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出现临时尺寸标注后,左键点击空白位置,生成线性尺寸标注。鼠标点击 图标,线性尺寸标注均等平分。上述操作步骤如图3-13~图3-15所示。

图3-13

图3-14

图3-15
(8)继续点击“对齐”工具,逐一点击独立基础上面二阶的下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中间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上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出现临时尺寸标注后,左键点击空白位置,生成线性尺寸标注。鼠标点击 图标,线性尺寸标注均等平分。如图3-16所示。

图3-16
(9)继续点击“对齐”工具,逐一点击独立基础上面二阶的左侧参照平面、右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出现临时尺寸标注后,左键点击空白位置,生成线性尺寸标注。逐一点击独立基础上面二阶的下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和上侧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出现临时尺寸标注后,左键点击空白位置,生成线性尺寸标注。如图3-17所示。

图3-17
(10)选择步骤(9)中生成的“1050”的线性尺寸标注,切换到“修改|尺寸标注”上下文选项,单击选项卡中“标签”右侧下拉小三角,点击“添加参数”,打开“参数属性”窗口,在“名称”中输入“宽度- 1”,其他保持默认不变,点击“确定”按钮,退出“参数属性”窗口,“宽度- 1”参数添加完成。操作步骤如图3-18~图3-20所示。

图3-18

图3-19

图3-20
(11)同样的操作,选择步骤(9)中生成的“1200”的线性尺寸标注,切换到“修改|尺寸标注”上下文选项,单击选项卡中“标签”右侧下拉小三角,点击“添加参数”,打开“参数属性”窗口,在“名称”中输入“长度- 1”,其他保持默认不变,点击“确定”按钮,退出“参数属性”窗口,“长度- 1”参数添加完成。完成之后如图3-21所示。
(12)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立面(立面1)”视图类别,双击“前”立面进入“前”立面视图。鼠标逐一点击显示为300的两个线性尺寸标注,按Delete键删除。单击“注释”选项卡“尺寸标注”面板中的“对齐”工具,逐一点击独立基础二阶的顶部参照标高(绿色虚线条)和一阶的顶部参照平面(绿色虚线条),生成长度为600的线性尺寸标注。两次Esc键退出放置尺寸标注模式。如图3-22所示。

图3-21
(13)单击长度为600的线性尺寸标注,自动切换到“修改|尺寸标注”上下文选项,单击选项卡中“标签”右侧下拉小三角,点击“添加参数”,打开“参数属性”窗口,在“名称”中输入“h2”,其他保持默认不变,点击“确定”按钮,退出“参数属性”窗口,“h2”参数完成。同样选择长度为400的线性尺寸标注,设置标签参数为“h1”。操作结果如图3-23所示。

图3-22

图3-23
(14)单击“修改”选项卡“属性”面板中的“族类型”工具,打开“族类型”窗口,二阶基础参变参数全部设置完成。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族类型”窗口。如图3-24所示。

图3-24
(15)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三维视图按钮,切换到三维查看,修改好的独立基础-二阶如图3-25所示。
(16)将做好的“独立基础-二阶”族导入到项目中。点击“修改”选项卡“族编辑器”面板中的“载入到项目”工具,默认切换到“专用宿舍楼”项目文件中。“独立基础-二阶”的族构件就已经载入到“专用宿舍楼”项目。切换到“专用宿舍楼”项目,点击“建筑”选项卡“构建”面板中的“构件”下拉下的“放置构件”工具,就可以找到载入到项目中的“独立基础-二阶”构件。如图3-26所示。

图3-25

图3-26
(17)在项目中对“独立基础-二阶”进行构件定义。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基础底”视图名称,进入“基础底”楼层平面视图,单击“建筑”选项卡“构建”面板中的“构件”下拉下的“放置构件”工具,找到载入到项目中的独立基础-二阶构件。点击“属性”面板的中“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窗口,点击“复制”按钮,弹出“名称”窗口,输入“S-DJj01-250/200”(注意:基础前面的“S”为Structure的首字母,为“结构”的意思),点击“确定”关闭窗口;根据“结施- 02”中DJj01-250/200的信息,分别在“h1”、“h2”、“宽度”、“宽度- 1”、“长度”、“长度- 1”位置输入“250”、“200”、“2700”、“2300”、“2700”、“2300”。输入完毕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类型属性”窗口。如图3-27所示。

图3-27
(18)点击“属性”面板中的“结构材质”右侧按钮,打开“材质浏览器”窗口,当前选择为“混凝土-现场浇注混凝土”,鼠标右键,选择“重命名”,修改为“混凝土-现场浇注混凝土- C30”。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材质浏览器”窗口。如图3-28所示。

图3-28
(19)依照同样的方法,根据“结施- 02”中“基础平面布置图”中其他独立基础信息,建立构件类型并进行相应尺寸及结构材质的设置。全部输入完毕后,“类型属性”窗口中构件类型如图3-29所示。

图3-29
(20)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独立基础-二阶”构件。根据“结施- 02”中“基础平面布置图”布置二阶独立基础。在“属性”面板中找到“S-DJj01-250/20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450”,Enter键确认。鼠标移动到1轴与F轴交点位置处,点击左键,布置“S-DJj01-250/200”构件。布置过程如图3-30~图3-33所示。

图3-30

图3-31

图3-32

图3-33
(21)修改“独立基础-二阶”构件位置。对刚刚布置的“S-DJj01-250/200”构件进行位置精确修改。点击刚布置好的“S-DJj01-250/200”构件,切换至“修改|结构基础”上下文选项,单击“修改”面板中的“移动”工具,进入移动编辑状态,勾选选项栏中的“约束”选项,单击“S-DJj01-250/200”上的任意一点作为移动操作的基点,沿垂直方向向上移动鼠标指针,出现临时尺寸标注,输入“150”,Enter键确认。再次单击修改面板中的“移动”工具,单击“S-DJj01-250/200”上的任意一点作为移动操作的基点,沿水平方向向左移动鼠标指针,出现临时尺寸标注,输入“100”,Enter键确认。按两次Esc键退出编辑模式。结果如图3-34所示。
(22)对“独立基础-二阶”构件进行尺寸标注。“S-DJj01-250/200”构件位置精确修改后,单击“注释”选项卡“尺寸标注”面板中的“对齐”工具,参照“结施- 02”中“基础平面布置图”对“S-DJj01-250/200”进行线性尺寸标注。标注完成后如图3-35所示。

图3-34

图3-35
(23)按照上面布置及修改的操作步骤,在14轴与A轴交线位置,14轴与C轴交线位置,14轴与D轴交线位置,14轴与F轴交线位置布置“S-DJj01-250/200”构件。布置完成后如图3-36所示。

图3-36
(24)参照上面的操作方法,将其他“独立基础-二阶”构件进行布置并进行位置精确修改。需注意各构件标高设置不同,具体如下。
①“S-DJj02-300/25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550”。
②“S-DJj03-350/25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600”。
③“S-DJj04-350/25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600”。
④“S-DJj05-350/25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600”。
⑤“S-DJj06-300/25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550”。
⑥“S-DJj07-350/25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600”。
⑦“S-DJj08-400/300”,设置“标高”为“基础底”,“偏移量”为“700”。
全部布置完成后如图3-37所示。

图3-37
(25)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三维视图按钮,切换到三维进行查看。单击“视图控制栏”中“视图样式”按钮,选择“真实”模式。模型显示如图3-38~图3-40所示。

图3-38

图3-39

图3-40
(26)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3.4.3 总结拓展
3.4.3.1 步骤总结
在创建独立基础前一定梳理清楚相应思路,理解软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业务和图纸。总结上述Revit软件建立独立基础的操作步骤主要分为四步。按照本操作流程读者可以完成专用宿舍楼项目独立基础的创建。具体步骤如表3-6所示。
表3-6

3.4.3.2 业务拓展
基础是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基础按照不同的划分维度可以进行不同的类别细分,具体划分如表3-7所示。
表3-7

本节中讲到的独立基础一般是用来支承柱子的,按基础截面形式又分为台阶式(或阶梯形)基础、锥形基础、杯形基础(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称杯形或杯口基础)。当杯的深度大于长边长度时称为高杯口基础。
3.4.3.3 软件拓展
上述内容详细讲解了【新建独立基础】的操作方法,在实际复杂的项目中,基础类型复杂多变,需要灵活应用Revit软件建立相应的基础构件。下面将详细讲解条形基础与杯形基础的建模方式,具体绘制方法读者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教学补充链接进行更详细直观的视频收听。具体视频内容如表3-8所示。
表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