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新建结构梁
3.9.1 内容前瞻
在学习Revit软件具体操作之前,先从以下三方面简单了解本节【新建结构梁】所涉及的业务知识、图纸信息、软件操作等内容,帮助读者对本节内容有总体认识,降低后面操作难度。知识总体架构如表3-26所示。
表3-26

3.9.2 实施操作
Revit软件中提供了梁、支撑、梁系统和桁架四种创建结构梁的方式。其中梁和支撑生成梁图元方式与墙类似;梁系统则在指定区域内按指定的距离阵列生成梁;而桁架则通过放置“桁架”族,设置族类型属性中的上弦杆、下弦杆、腹杆等梁族类型,生成复杂形式的桁架图元。下面以《BIM算量一图一练》中的专用宿舍楼项目为例,讲解创建项目结构梁的操作步骤。
(1)首先建立结构梁构件类型。根据“结施- 05”中“一层梁配筋图”先建立首层结构梁构件类型。在“项目浏览器”中展开“楼层平面”视图类别,双击“首层”视图名称,进入“首层”楼层平面视图。单击“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梁”工具,点击“属性”面板中的“编辑类型”,打开“类型属性”窗口,在“族(F)”后面的下拉小三角中选择“混凝土-矩形梁”,此时“类型(T)”后面显示为“200×400mm”。如图3-107所示。

图3-107
(2)继续上述操作,点击“复制”按钮,弹出“名称”窗口,输入“S-DL1-300×600”,点击“确定”关闭窗口,在“b”位置输入“300”,“h”位置输入“600”。点击“确定”按钮,退出“类型属性”窗口。点击“属性”面板中的“结构材质”右侧按钮,选择材质为“混凝土-现场浇注混凝土- C30”。如图3-108所示。

图3-108
(3)按照上述操作方式创建其他结构梁构件类型。为了避免遗漏,可以先建立水平梁,再建立竖向梁。全部输入完成后,“类型属性”窗口中的构件类型如图3-109、图3-110所示。

图3-109

图3-110
(4)构件定义完成后,开始布置构件。根据“结施- 05”中“一层梁配筋图”布置首层结构梁。在“属性”面板中找到“S-DL1-300×600”,Revit自动切换至“修改|放置梁”上下文选项,单击“绘制”面板中的“直线”工具,选项栏“放置平面”选择“标高:首层”。如图3-111所示。

图3-111
(5)鼠标移动到1轴与F轴交点位置处,左键点击作为结构梁的起点,向右移动鼠标指针,鼠标捕捉到2轴与F轴交点位置处点击左键,作为结构梁的终点。弹出如下“警告”窗口,点击右上角叉号关闭即可。如图3-112所示。

图3-112
(6)修改视图范围,便于结构梁显示。由于绘制完毕的梁顶部与首层标高±0.000m一致,所以想要在“首层”楼层平面视图看到绘制出来的结构梁图元,需要对当前“首层”楼层平面视图进行可见性设置。先两次Esc键退出绘制结构梁命令,当前显示为“楼层平面”的“属性”面板,点击“属性”面板中“视图范围”右侧的“编辑”按钮,打开“视图范围”窗口,在“底(B)”后面“偏移量(F)”处输入“-100”,在“标高(L)”后面“偏移量(S)”处输入“-100”,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刚才绘制的结构梁S-DL1-300×600显示在绘图区域。如图3-113、图3-114所示。

图3-113

图3-114
(7)对刚刚布置的S-DL1-300×600图元进行位置精确修改。单击“修改”选项卡“修改”面板中的“对齐”工具,鼠标指针变成带有对齐图标的样式,左键点击要对齐的柱子的下边线,以此作为对齐的参照线,然后选择要对齐的实体S-DL1-300×600图元的下边线,此时S-DL1-300×600的结构梁边线下侧与左右两侧柱下边线完全对齐。如图3-115所示。

图3-115
(8)两次Esc键退出对齐操作命令,梁图元位置已经修改正确,现在对梁图元进行标高的修改,以满足“结施- 05”中“一层梁配筋图”下标注要求(首层梁标高为-0.050m)。选择绘制的结构梁S-DL1-300×600图元,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参照标高”为“首层”,“起点标高偏移”为“-50”,“终点标高偏移”为“-50”,Enter键确认。如图3-116所示。

图3-116
(9)绘制好的梁图元可以二三维同时查看,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三维视图按钮,切换到三维视图,点击“视图”选项卡“窗口”面板中的“平铺”工具,“首层”楼层平面视图与三维模型视图同时平铺显示在绘图区域。如图3-117、图3-118所示。

图3-117

图3-118
(10)参照上面的操作方法,依次选择S-DL2-300×600、S-DL3-300×600、S-L1-200×500、S-L2-200×400、S-L3-200×400、S-L4-200×400、S-DL4-250×600、S-DL5-250×600、S-L5-200×500、S-DL6-300×600、S-DL7-250×600、S-DL8-250×600、S-L6-200×550、S-DL10-250×600、S-DL11-250×600、S-L7-200×550、S-L8-200×550、S-DL12-250×600、S-DL13-250×600、S-L4-250×550、S-DL14-250×600、S-L9-250×550、S-DL15-250×600结构梁进行布置,布置完成后根据“结施- 05”中“一层梁配筋图”结构梁平面定位信息,使用“对齐”工具对结构梁位置进行精确修改。完成后如图3-119所示。

图3-119
(11)对刚绘制的首层其他结构梁图元进行标高修改。为了提高效率,可以统一进行标高修改。移动鼠标滚轮缩放绘图区域模型,当前模型全部显示在绘图区域后,按住鼠标左键自左上角向右下角,全部框选绘图区域构件。如图3-120所示。

图3-120
(12)框选完毕之后,Revit自动切换至“修改|选择多个”上下文选项,单击“选择”面板中的“过滤器”工具,弹出“过滤器”窗口,只勾选“结构框架(其他)、结构框架(大梁)、结构框架(托梁)”类别,其他构件类别取消勾选,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此时模型中只有结构梁被选中,移动鼠标滚轮缩放绘图区域模型。模型显示如图3-121所示。
(13)此时按住Shift键的同时,左键点击绘制的S-DL1-300×600结构梁图元,S-DL1-300×600梁图元被取消选中(因为前面已经对S-DL1-300×600进行了标高修改,此处需要将其剔除),如图3-122、图3-123所示。

图3-121

图3-122

图3-123
(14)在结构梁的“属性”面板中设置“参照标高”为“首层”,“起点标高偏移”为“-50”,“终点标高偏移”为“-50”,Enter键确认。两次Esc键退出结构梁选择状态,修改完成后的结构梁如图3-124所示。

图3-124
(15)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16)“首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梁绘制完成后,开始绘制“二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梁、“屋顶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梁、“楼梯屋顶层”楼层平面视图结构梁。
参照建立首层梁的方法,依次建立二层、屋顶层、楼梯屋顶层结构梁模型(包含建立当前层的结构梁构件类型、布置结构梁、修改结构梁位置、修改结构梁标高等操作),完成后的全楼结构梁模型如图3-125所示。

图3-125
(17)单击“快速访问栏”中保存按钮,保存当前项目成果。
3.9.3 总结拓展
3.9.3.1 步骤总结
在创建结构梁前一定梳理清楚相应思路,理解软件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业务和图纸。总结上述Revit软件建立结构梁的操作步骤主要分为五步。按照本操作流程读者可以完成专用宿舍楼项目结构梁的创建。具体步骤如表3-27所示。
表3-27

3.9.3.2 业务拓展
由支座支承,承受的外力以横向力和剪力为主、以弯曲为主要变形的构件称为梁。实际项目中梁的分类非常丰富,具体分类如表3-28所示。
表3-28

在实际项目图纸中都是以不同字母简写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梁构件。为了帮助读者正确识图,对项目中常用梁进行简单介绍。具体内容如表3-29所示。
表3-29


3.9.3.3 软件拓展
上述内容详细讲解了【新建结构梁】的操作方法,本专用宿舍楼项目中含有DL、L、KL、WKL等结构梁类型,在使用Revit软件建立模型时,可以统一使用“结构”选项卡“结构”面板中的“梁”工具,构件类型命名中加以区分即可。
查阅本专用宿舍楼项目“结施- 05”中“一层梁配筋图”、“结施- 06”中“二层梁配筋图”、“结施- 07”中“屋顶层梁配筋图”、“结施- 10”中“楼梯顶层梁、板配筋图”可知结构梁构件含有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钢筋信息,在本书中对于钢筋建模暂不考虑。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Revit软件建立钢筋模型,主要原因是建模相对复杂,并且对电脑配置要求很高。推荐使用广联达钢筋算量软件进行钢筋模型搭建,建模相对快捷并且钢筋工程量可进行实时统计。
为了巩固结构梁建模操作技能,下面将详细讲解使用结构梁创建屋脊线在Revit软件中的应用,具体操作步骤读者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教学补充链接进行更详细直观的视频收听。具体视频内容如表3-30所示。
表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