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丰益仓
京师人口众多,粮食的供应和储存就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清代,旗人当差者有俸米,不当差者及妇孺孤寡皆有口粮。
为了保证粮食供应,清政府在北京建造了十三处仓房,通称“京师十三仓”。其中的丰益仓即位于青龙桥一带。《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郊垧西十》载:“安河桥南有丰益仓。”
丰益仓建于雍正七年(1729),圆明园护军营右翼四旗、健锐营诸旗的粮饷都在丰益仓支领。1947年,许星园著《万寿山游览指南》载:
丰益仓在松树畦之北,建于清雍正间,昔为贮放圆明园西四旗及健锐营军糈之处,嗣于清光绪间改为有京西各旗营之军糈均此仓支领,于民国二年(1912)将所有仓廒进行裁撤矣。
乾隆三十六年(1771),清政府复于蓝靛厂处建外火器营,外火器营的粮食亦自丰益仓支取。定各旗来仓支米时间:蓝靛厂外火器营八旗为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来丰益仓支领;香山健锐营八旗每年三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来丰益仓支领。
圆明园和万寿山工程建设时期,工匠、夫役的粮食供应也就近取丰益仓米以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