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史地考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考证首重一手资料:吴长元与《宸垣志略》

研究历史,首重资料。

研究渌水亭,所能依据的最原始资料为纳兰性德及家人、友人、时人的记载,唯纳兰与亲友对渌水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所知,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吴长元的《宸垣志略》。

吴长元,生活于乾隆一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四库全书馆编修余集,与吴长元同为浙江杭州仁和人,他为《宸垣志略》所作序言落款时间是乾隆戊申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可知,《宸垣志略》之成书当在乾隆五十年前后。

关于吴长元其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四库全书馆编修、著名史学家邵晋涵评价其人云:

 

仁和吴君太初,久客都下,雅才洽闻,公卿士大夫争招致雠校艺文,益充拓其识,博观而约取,以身所涉历,融洽前言,编纂成书,题曰《宸垣识略》。其叙载必有依据,语尚雅驯。

 

为人作序虽不免于夸张,但由历史学家邵晋涵的序言,我们可以了解吴长元的学识与为学之道,其“以身所涉历”、“叙载必有依据”等词汇而言,《宸垣志略》的相关记载有相当的可信性,在没有绝对证据的情况下不应轻易给予否定。不管是研究渌水亭,还是其他问题,这都应是学人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

《宸垣志略》卷十四记载渌水亭情况云:

 

渌水亭在玉泉山麓,大学士明珠别墅,子侍讲成德尝于此事著《大易集义粹言》。

 

正是因为吴长元《宸垣志略》对北京历史地理记载的准确性,备受后人认可,其后,戴璐撰《藤萌杂记》在言及渌水亭时,皆采长元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