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思维导图: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

首先我们具体说一说如何利用头脑风暴法举行一次思想交流的会议。

1.准备开始阶段

我们要确定此次会议的负责人,然后制定所要研究的议题是什么,抓住议题的关键。

与此同时要敲定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5~10人为最好。等确认好人数和议题之后,就可以选择会议的时间、场所。然后准备好会议的相关资料通知与会人员参加会议就可以了。

figure_0040_0015

在会议开始阶段,不宜上来就让大家开始讨论。这样的话,与会人员还未进入状态的情况下,讨论的效果不会很好,气氛也不会很融洽。所以我们先要暖场,和大家说一些轻松的话题,让彼此之间有些交流沟通,不会显得生分。

在大家逐渐进入状态后,就可以开始议题了。

此时,主持人要明确地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本次的议题是什么。

从明确问题到会后评价,头脑风暴法有几个阶段

figure_0041_0016
头脑风暴法

◆介绍问题

◆如组员对问题感到困惑,主持人对问题利用案例形式进行分析

◆指定一人在黑板记录所有见解

◆鼓励组员自由提出见解

◆会后以鉴别的眼光讨论所有列出的见解

◆也可以让另一组人来评价

这段时间不要占用得太多,以简洁为主。因为过多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大脑的思考。

之后大家就可以开始讨论了。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后,大家往往会有更多的关于议题的想法,但弊端是,有可能只是围绕着一个方向发散思维。这时主持人可以重新明确讨论议题,使大家在回味讨论的情况下重新出发,得到不同的方向。

2.自由发言阶段

也叫畅谈阶段。畅谈阶段的准则是不允许私下互相交流,不能评论别人的发言,简短发言等。在这种规定之下,主持人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引导大家进入一种自由的讨论状态。

此外要注意会议的记录。随着会议的结束,会议上提出的很多新颖的想法要怎么处理呢?

以下是一些处理方法:

在会议结束的一两天内,主持人还要回访参加会议的人员,看是否还有更加新颖的想法之后整理会议记录等。然后根据解决方案的标准,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识别,主要是根据是否有创新性,是否有可施行性进行筛选。经过多次的斟酌和评断,最后找到最佳方案。这里说的最佳方案往往是一个或多个想法的综合。

除了头脑风暴法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种类似于这样的优势组合,下面我们就来看另外几种头脑风暴法,即美国人卡尔·格雷高里创立的7×7法、日本人川田喜的KJ法、兰德公司创立的德尔菲法。

而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过程:

首先从组织上讲,参加的人员不要太多,5~10人最好,而且参加者不要是同一专业或是同一部门的人员。

而这些与会的人员如何选定呢?不妨建立一个专家小组来进行选定,而这个专家小组不但负责挑选参加会议的人员还要监督会议。

选择参加人员的主要标准:

(1)如果彼此之间互相认识,不能有领导参加,不能有级别的压力。应从同一职别中选择;

(2)如果参加的人互相不认识,那就可以不用考虑同一职位了。但是在会议上不能够透露出来职位大小,因为这样也会造成与会人员的压力;

(3)对应不同的议题,要选择不同程度的人员。而专家组的人员最好是阅历比较丰富,层次比较高的人,因为这样的话,会保证决策结果的可行性高。

下面就具体谈谈专家人员的组成成分:

首先主持人应该是懂得方法论的人,这样会更好地调动会议气氛;参加会议的人员应该是涉及讨论议题领域的专家,这样针对性就会很强;后期分析创新思维的人,应该是专业领域更高级别的专家,他们会从非常专业的角度来客观正确地分析这些想法。最后可以决策最终可执行方案的人,应该是具备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专家。

为什么对于专家组的要求这么高呢?那又为什么不同能力的专家负责不同的事情呢?

这是因为在头脑风暴的会议上,与会者大都是思维敏捷的人。他们往往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心里已经开始想到其他的设想了。所以在这种高频率的情况下,需要这种专家的参与,并且能够集大家之长,得到更好的决策。

说完专家组了,再谈谈头脑风暴会议的指挥——主持人。

主持人的要求应该是从他自身敏捷的思维说起。主持人不但要了解和熟悉头脑风暴的程序以及如何处理会议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还要能激发大家对议题的兴趣,懂得多用些询问的方法,让大家有种争分夺秒的感觉。

此外,主持人还要负责开场时的暖场,鼓励与会者的发言,引导参加会议的人员往更远更广的地方开始发散的思维,因为只有这样,方案出现的概率才会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主持人的职责仅限于会议开始之初。

因为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记录,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准备录音笔,尽量不落下每个细节。

收集上来的想法和观点就可以通过分析组来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系统化处理的流程如下:

(1)简化每一个想法,简言之就是总结出关键字进行列表;

(2)将每个设想用专业的术语标记出关键点;

(3)对于类似的想法,进行综合;

(4)规范出如何评价的标准;

(5)完成上面的步骤之后,重新做一次一览表。

3.专家组质疑阶段

在统计归纳完成之后,就是要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系统性的质疑加以完善。这是一个独立的程序。此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将所有的提出的想法和设想拿出来,每一条都要有所质疑,并且要加上评论。怎么评论呢?就是根据事实的分析和质疑。值得提出的是,通常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设想,主要就是因为设想无法实现,有限制因素。而新的议题就要有所针对地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个阶段:和直接头脑风暴的原则一样,对每个设想编制一个评论意见的一览表。主持人再次强调此次议题的重点和内容,使参加者能够明白如何进行全面评论。对已有的思想不能提出肯定意见,即使觉得某设想十分可行也要有所质疑。

figure_0043_0017
借助心理成像法寻找物品

我们常常借助组合和心理成像法寻找我们很少使用的物品。例如,把潜水鞋和潜水镜放在纸箱里,然后把纸箱放在车库里的一个打气筒和旧轮胎旁。你可以把这些不同的元素联系起来创建一幅心理图像:气筒在为轮胎打气,潜水鞋和潜水镜靠在慢慢鼓起来的轮胎上。

整个过程要一直进行到没有可质疑的问题为止,然后从中总结和归纳所有的评价和建议的可行设想。整个过程要注意记录。

第三个阶段:对上述所提出的意见再次进行删选,这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新考虑所有能够影响方案实施的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对于最终结果的产生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组的组成人员应该是一些十分有能力,而且判断力高的专家,因为假如有时候某些决策要在短时间内出来的话,这些专家就会派上很大的用处。

关于评价标准,我们先看个案例:

美国在制定科技规划中,曾经请过50名专家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举行了为期两周的会议,而这些专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于事先提出的关于美国长期的科技规划提出些批评。最终得到的规划文件,其内容只是原先文件的有25%~30%。由此可见,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质疑,最后找到一组可行的方案,这就是头脑风暴排除折中的方法。

此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影响头脑风暴实施的因素还有时间、费用以及参与者的素质。

此处可作为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头脑风暴成功的关键是探讨方式以及放松心理压力等。要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才能有无差别的交流,思想碰击也就更大了。

首先,与会者能够在一个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不要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从各个方面进行发散式的思维,可以大胆地发言。

figure_0044_0018

其次,就是不要在现场就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也不要私自交流。要充分保证会议现场自由畅谈的状态,这样与会的人员才能够集中精力思考议题,能够得到更多的想法。

再次,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评论,因为评论会抑制其他人的思维发散,从而影响整个会议的发展趋势。可能有些人会谦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一旦受到质疑,就会造成发言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更多的提议了。

最后,就是在头脑风暴的会议上一定不要限制数量。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在不评论的前提下都留到最后进行分析。这样数量越多,质量也就会提高,这是一个普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