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档案的法律史料价值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与孔府的管理组织及其职权 有关的档案史料

一、孔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其影响十分深远。其后,历代王朝在褒崇孔子的同时,也对孔子的后裔“恩渥倍加,代增隆重”,绵延不断达两千余年,从而使孔氏嫡裔子孙特别是衍圣公府成为“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以孔府为代表的孔氏家族因此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两千余年来,孔氏家族世系有序,组织严密,分布广泛而根系清楚,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宗法制度提供了典型例证和重要资料。注2

据史料记载,孔氏的远祖系商代子姓王族,西周时为宋国公族。传至孔父嘉时,降为大夫,另立一族,其子孙以其字为姓,形成孔氏,此为孔氏之始。鲁桓公二年(前710年),孔父嘉为太宰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徙鲁注3(一说防叔奔鲁注4),定居于陬。木金父生睾夷父(祈父),睾夷夫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五世皆为士。叔梁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前551年),名丘,字仲尼。注5孔子3岁丧父,幼年即随其母迁居鲁都阙里,其后子孙繁衍,称“阙里世家”,孔子便被称为孔氏家族的始祖。

孔氏家族在历代王朝的更替过程中,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获取了大量其他家族无法得到的尊崇及优惠,这也为孔氏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自汉魏以来,孔氏家族已成为全国的名门望族之一,加之孔氏家族有其统一、严密的家族(宗法)管理体系,至今已达82代,支派井然有序、世系不乱,其嫡系后裔多集中居于山东曲阜,旁系支派亦有散居全国各地及亚、欧、美诸国的。至今,孔氏家族的国内外总人口已逾一百万人。注6

孔氏家族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曲折。最令孔氏家族至今不能忘怀的是后梁乾化二年(912年)的“孔末乱孔”事件注7,该事件几乎使孔氏裔嫡绝嗣。此后,“阙里孔氏”即分为内孔、外孔。孔子的后裔称内院孔或内孔,“同居庙宅,谓之内院。宋末分居外宅”注8;孔末(原姓刘名末,系孔庙的洒扫户,入孔庙后改名孔末)的后代称外孔或外院孔、伪孔,外孔之人是生时续不上孔氏家谱、死后也不能葬入孔林的,尽管他们也居住在曲阜。

孔氏内孔现有60宗户,这是从“孔末乱孔”事件之后的第四十三代中兴祖开始的。在此之前,孔氏宗族支派主要有十派。中兴祖之后的孔氏支派,就由这10派发展为20派,再由20派改为60宗户,此制至今未再改。

其具体发展过程如下:

第四十三代中兴祖孔仁玉有4子,二、三子早死失传。下传到第五十三代时,其长子孔宜传下来6派——浣、沂、潾、治、澄、济,其四子朂的后人这时有14派——淙、位、演、淑、泗、滨、滋、浩、淋、潝、洵、汭、注、灨。长子、四子的后人合计共有20派。发展到第五十六代时,这20派就分为60宗户,其中宜的后代有25宗户,朂的后代有35宗户。这60宗户皆是阙里孔氏家族的本支。注9我们在下文中所论及的爵位继承等问题,即是关于这六十宗户的宗法爵位继承情况。

在孔氏家族内部,有系统而严密的宗法组织,以嫡长为大宗,其余皆为小宗。“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也。不可以绝。”注10第五十六代衍圣公孔希学,即为60户中第一户,称为大宗户,其余各户都是小宗户。“衍圣公”只能是孔裔之嫡嗣,他在政治上是世袭公爵,在宗族中的地位则是孔氏家人的大宗主,即宗、政合一,宗法、族规极为严格。如清顺治帝于1649年(顺治六年),曾下令衍圣公统治、管理孔氏宗族人员,严格依“礼度”办事。注11

由上可知:孔氏家族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若干支宗族的结合体,其组织虽庞大、复杂,但是严密而系统、有序。他们也曾自称:“至于昌宗法之遗意以至今,则孔氏犹为至古……宗法久泯于天下,而梗概犹存于吾族。大圣之泽,固将百世不迁乎!”注12究其原因,则在于其家族管理组织的有序。

孔氏家族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庞大家族,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特殊地位和历代皇帝授予的特权,逐步在其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管理组织机构,并通过修宗谱、立行辈、订族规等方式,使散居在全国各地的族人能够支派不紊、行辈有序,遵族训、守礼法,长期维持着完整、统一的宗族体系。

下文中,我们将对孔府宗族管理机构的名称、职级、任职条件及职权范围等,逐一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