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言随语: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稳健中求快进,统筹中求突破, 务实中求创新*注23 (2012年12月29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简要传达中央和全省有关明年经济工作要求,安排部署我市明年的经济工作。

一、坚决贯彻“五进”方针,成功应对巨大挑战

即将过去的201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极为罕见的自然灾害,我们共克时艰,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稳神竞进、逆势而进、实虚并进、扎实推进、激情奋进”五进方针,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破解“三座大山”压力,全年目标任务较好完成

过去一年,我市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宏观经济下行,给汽车机械龙头产业带来巨大压力;国家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给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带来巨大压力;60年一遇的干旱、10年一遇的虫灾,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三座大山”,全市上下同舟共济,困难越大、斗志越高,压力越大、进取越强。我们制定推出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加大“一企一策”帮扶,工业经济连续六个月反弹,尤其是专汽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汽车机械产业工业增加值保持了10%的增速。我市还刚刚获批为国家级专用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经多方努力,我市部分企业将食用菌的农产品出口改为工业品出口,另辟蹊径,食用菌出口重焕生机。这方面,商务、商检、国税等部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应对特大旱灾,我们万众一心,奋力开展“生产自救、灾后帮扶大行动”,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保持了农业生产基本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受灾损失。这方面,农业、水利、气象、民政等部门和驻随部队做出了突出成绩,各县市区组织有力,在抗灾救助中表现出色。

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得到较好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7 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1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 466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4%。总体来看,除外贸出口因受政策影响不能完成预定目标、工业增加值增幅略有欠账外,其余各项指标任务均全面或超额完成。

(二)奋力争先进位,形成跨越赶超良好态势

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五争三”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道目标线”管理,推动各项工作争先创优,促进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一是经济总量在全省所占份额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我市GDP占全省总量的份额不断上升,达到2.81%,比去年年底提高约0.2个百分点。全市4个乡镇跻身省级百强、6家企业跻身全省民企百强。二是发展增速继续保持全省较好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至11月同比增长34.5%,增幅居全省第4位。“项目建设”大行动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市发改委、住建委、经信委、交通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抓项目的热情高涨,成效显著。我们的工业投资、利用外资等指标增速也位居全省前列。金融增量存贷比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三是随州特色工作品牌在全省进一步叫响。谒祖圣地、专汽之都、食用菌加工出口等特色品牌更加彰显。成功举办了壬辰年寻根节、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等活动。“三城同创” 扎实推进,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考评验收,城市综合管理排名稳居全省前列。各县市区发展势头强劲,随县成功创建省“旅游强县”,广水市已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曾都成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三)强化民生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社会事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环保等事业取得新进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年初市政府在人代会上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已全面或超额完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力推进。政法系统全力开展“平安建设大行动”,取得很大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感切实提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切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有效维护了党的十八大等敏感时期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创新工作举措,努力营造强劲发展气场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的态势、开放的胸怀和务实的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营造了强劲的发展气场。“圣地车都”战略纳入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三年加速发展计划纲要、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相继出台,有关发展的战略性谋划和实施进一步加强。“四大行动”声势浩大,成效显著。其中市纪委、监察局领衔的“作风整顿大行动”,促进了风清气正,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大力对外引商引资引智,深入开展厅市会商,公开在全国招聘干部,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挂职。这些举措亮点纷呈,随州发展的气场进一步壮大。

以上四个方面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要衷心感谢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衷心感谢患难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省直部门和各界人士,衷心感谢全市企业家在艰难中的顽强奋斗,衷心感谢诚实、勤劳、善良、勇敢的全市人民群众。

二、深刻认识形势任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本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对明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按照上级的决策部署,结合随州实际,科学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审时度势,奋力赶超。

(一)深刻领会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要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同时,该会议还提出了六项主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在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的基础上,明年工作至少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更加强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去中央提的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这一提法的转变,显示了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的紧迫性,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扩大内需、优化投资、实现增长。二是更加强调城镇化战略的引领。第一次把城镇化战略作为新一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求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八字方针,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三是更加强调改革创新和开放。再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表明了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的巨大政治决心,同时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求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四是更加强调提高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社会管理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

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研判和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鸿忠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坚决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湖北之“竞进”为全国大局作贡献。对中央和省有关明年工作的要求,我们要切实掌握精神实质,大力贯彻执行。

(二)奋力抢抓机遇

我们要积极看到有利因素和宝贵机遇,切实增强发展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从全国来看,尽管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但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社会生产力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全省来看,面临着“黄金十年”的窗口机遇期,中三角战略、促进中部崛起支点战略有效谋划,“一元多层次”战略全面实施,“五个湖北”建设深入推进,“五进”方针成效显著,湖北发展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从随州自身来看,一是我市12年的艰苦奋斗,已为新一轮跨越发展蓄势聚能,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二是我市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特色品牌优势明显,生态环境、文化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非常丰富,交通便利,综合要素成本低,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大区域对接协同上可大有作为;三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还非常大,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四是全市上下斗志昂扬,团结一心谋发展、坚定信心促赶超的精神区位已然形成。

(三)勇敢面对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要辩证看待形势,把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增强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当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产能相对过剩、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制约等问题比较突出。从我市发展情况看,发展不够依然是最大的实际,全面建成小康随州的任务十分艰巨,明年专汽产业环境估计难有大的改观,农业经济也面临着旱情可能延续的不确定性。总的来看,我市发展还面临着以下五大突出挑战:一是赶超与转型双不够。我市的经济规模在全省所占份额尽管有所上升,但还低于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全省所占份额2~3个百分点,在第三个“1/3”中仍处于弱势地位,赶超的压力非常大。同时我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竞争力有限,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还接近20%。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双短板。全市工业化率40%左右、城镇化率45%左右,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4个和7个百分点。在所有发展不够的问题中,工业化和城镇化是随州最突出的短板。三是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产业双不强。我市文化旅游资源虽十分丰富,但文化旅游资源大市未能成为文化旅游强市;虽是农业资源大市,但基础脆弱,尚未进入农业强市行列。四是资本化与金融化双软肋。我市到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工业企业直接融资尚未实现零的突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高,低于全省比重的50%,我市存贷比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五是大项目与大企业双不足。全市平均每个重点项目的投资量不到全省的一半,尤其是缺乏大的工业企业和大工业项目,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缺乏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综合判断,挑战巨大、困难不少,但是机遇大于挑战、办法多于困难、积极因素强于不利因素,只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迎接挑战,以时不我待的拼搏精神抢抓机遇,随州的发展一定会开辟崭新境界。

三、高位明确奋斗目标,突出重点全力前进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圣地车都”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格外重大。

谋划2013年,要立足一年、把握三年、展望五年。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深化实施“圣地车都”战略,坚定不移实施三年加速发展计划纲要,争取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三个倍增,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向1 000亿元迈进,争取2017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为此,我们要以更高的目标、更快的速度、更扎实的措施赶超跨越,着力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提高城镇化率,着力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加强民生保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争取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结合随州实际,2013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个湖北”建设和“圣地车都”战略实施,以“稳神竞进、好中求快、扎实开局”为总基调,以“四化”同步为路径,以新一轮“四大行动”为抓手,以项目投资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升工业竞争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城镇承载力和文化旅游影响力,不断壮大开发区经济、县域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力争达到1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力争达到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以上,力争达到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力争达到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力争达到26%;外贸出口增长11%,力争达到2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力争达到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以上及12%,力争都达到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二氧化碳等“五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省定目标。

确定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中央确定的2013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我市三年加速发展计划纲要以及五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立足于随州发展的阶段定位和现实基础,兼顾了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

为保证上述目标实施,要在稳健中求快进,统筹中求突破,务实中求创新,重点做到九个“加快”。

(一)深化“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构建“两大龙头、四个支柱”主导产业体系 始终坚持工业第一,力争201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 200亿元。一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汽车机械、农产品加工业“两大龙头”,倾力打造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支柱”,切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推进开发区园区平台建设。要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力争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达到80%以上。要加强各级工业园区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开发区规模,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建成更多的省级开发区。着力把市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开发区,推进产城融合、产业聚集。三是大力加强工业发展保障投入。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调度服务,强化土地、资金、人力资源、环境、市场等要素保障。各级领导重心和力量要向工业倾斜,真正把工作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提升领导工业经济的专业化水平。

(二)释放潜力增强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四化”同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是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要加强农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力争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6万亩以上。提高农业物资装备支撑能力,力争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8%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尽最大努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二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适度调减水稻、小麦,增调玉米、马铃薯等抗旱作物,着力提高粮食作物优质率。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实施“四个一批”工程,着力延伸粮油棉、食用菌、畜禽水产、果蔬茶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加工链条。三是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围绕“神韵随州”建设,加快推进“一主两翼、多点支撑”城镇化进程 着力实施“神韵随州”建设,塑造文化之魂,汇聚山水之美,加快向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区域性大城市跨越。一是着力打造现代城镇体系。构建以随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广水、随县城区为两翼,以省级中心镇、重点镇为支撑、以农村新社区示范点为辐射的城镇空间统筹发展格局。中心城区要尽快拉开百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做好山水文章,按照“临山、滨水、沿线”原则,进一步明晰城区功能分区定位,加大产业和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力度,丰富完善城市生产生活服务业,加快向功能齐全、宜居宜业宜旅的大城市迈进。二是着力建设城市重点工程。推进道路桥梁、市政公益设施、生态环保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主城区城乡结合部改造、棚户区改造以及若干骨干道路建设。突出做好城南新区建设,把城南新区打造成全市现代高端服务业中心。加快市中心医院新院区、东护城河治理等项目建设。三是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提升规划工作水平。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强化规划执法管理,构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洁美家园”大行动,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继续推进“三城同创”,以创建为手段,推进城市品质品位品牌提升,力争明年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全部夺牌。积极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素质,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美誉度和软实力。

(四)乘势而进彰显品牌,加快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

坚持以“圣地”为统领,努力把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力争明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一是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度研究挖掘随州文化旅游资源,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培育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加大文化旅游引资、引智开发力度。二是统筹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加快打造炎帝故里、大洪山、“梦幻随州、西游神话”等亮点景区,积极推进广水优势旅游项目,力争早日实现5A景区零的突破。加大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等企业合作力度,紧密结合城南新区新一轮开发,集中精力策划推进“中国编钟音乐之都”建设,坚持大规划、小切入、快起步,弘扬编钟文化,让这一世界级品牌拥有更加坚实的硬软件载体。充分利用叶家山和文峰塔墓地发掘机遇,组织申报大遗址片区保护开发。三是做好文化旅游品牌营销。继续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节会品牌,超前谋划、高位推进癸巳年寻根节,增强群众参与性和商贸经济性,争取办出更高水平、取得更大实效。积极开展国家级诗词之市、楹联文化城创建活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推进有关旅游资源整合,策划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商品。

(五)切实增强发展支撑,加快建设各类基础设施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抓好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麻竹高速公路随州西段,大力推进316国道十岗至厉山一级公路改线工程,积极推进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并电气化改造,新建厉山客运站、小林100万吨货场,积极推动城际高铁建设,启动建设107国道广水段,推进有关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二是抓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二妹山、大洪山、中华山等风电场建设,抓好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太阳能项目规划并积极推进,做好西气东输三线随州段输气管道建设相关工作,力争北煤南运路口电站项目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三是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封江水库复线取水、应广城区供水工程等重点饮水安全项目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水源地保护。积极配合做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强地下水勘测规划和合理利用,完成白云湖拦河闸除险主体工程,除险加固123座小型病险水库,高标准改造灌区干渠,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四是抓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通信网、互联网、电视网“三网”融合,进一步提升第三代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覆盖率和普及率,加大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力度,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生产生活数字化水平。五是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创新和完善政银企对接合作方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扩大信贷规模,争取明年贷款净增额6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高存贷比,努力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力争2013年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争取引进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六)坚持创新开放驱动,加快项目投资建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强化投资支撑和外向带动,激活经济发展内外动力。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加快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等平台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二是做好项目投资工作。要坚持投资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项目推动是实现“三大跨越”的第一抓手、投资建设和项目管理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的第一标准,进一步深化“项目建设”大行动,健全项目工作机制,加强项目策划,狠抓项目落地,强化项目服务,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一批过亿元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0亿元,争取达到650亿元。三是加强外资外经外贸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进对外经济合作,大幅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加大机电产品出口,巩固食用菌等农副产品出口,发展轻纺产品出口,培养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力保我市外贸出口优势地位。

(七)壮大存量引进增量,加快扩大市场主体规模

经济发展归根到底要靠市场主体、靠企业。全市企业总数只有10 4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529家,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到50家。大力扩大市场主体规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需要采取过硬措施,重点实施以下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重点企业重点支持,将有限的资源尽量向优秀企业集中配置,尽快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和50亿的企业。力争各个产业细分行业都有一个或若干个影响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二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实行目标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实施分类指导,孵化一批企业,壮大一批中小企业,力争明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三是实施小微企业全民创业工程。制定出台深化全民创业的政策意见,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宽领域,广开渠道,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便利服务,营造全民创业乐园。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扶持小微企业成长,确保2013年新增小微企业1 500家以上。四是实施招商引资增量工程。创新招商引资理念,优化招商工作机制,规范招商政策,努力引进一批对随州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引进一批与我市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发展的集群项目,力争明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过亿元的项目30个以上。五是实施发展环境优化工程。突出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决将审批事项减至200项以下,严格规范审批权限,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确保随州跻身全省行政审批数量最少、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三最”城市行列。重点改进项目投资建设领域的服务,以服务企业促进发展为荣,以漠视企业阻碍发展为耻,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勇于创新、开放合作、包容大气、协同共赢的商业文化。对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个别市直部门还在观望,希望大家看清形势,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行政审批事项减下来,把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提上去,把该取消的项目坚决取消,把该下放的权限坚决下放。

(八)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加快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深入实施社区“三民工程”和农村“新三万”活动。全面实施以“民主、民生、民心”为主要内容的“三民工程”,大力推行“组织设置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社会管理一体化、投入保障制度化”五化工作模式,打造幸福社区。以新一轮“三万”活动为抓手,加强农村社会建设。二是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在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以及公共安全性服务等方面有新提升。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农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实事项目建设力度,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解决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深化“平安建设大行动”,下大力气消除扰民顽症,增强安全感,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更加关心各类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行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农村村务协理模式,不断提高我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加强信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九)加强财政税收工作,加快优化政府资源配置

要开源节流,着力培植壮大财源,加强收入征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优化政府资源配置。一是加大财税征管力度。既要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又要创新征管方式,加大征管力度,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确保明年财政总收入达到46亿元,争取突破50亿元。支持城投、建投公司创新融资模式,突破资金瓶颈。二是提高财经管理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执行力。加强惠农资金、民生资金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得到落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查处财经违纪违法行为,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三是积极向上争资立项。紧盯国家及省政策资金新投向,加强项目组织策划,创新政策平台,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取得各类专款、转移支付增长10%以上。四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政府资源是最大的公共资源,要公权公用、公共资源公共配置。要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杠杆撬动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支出要保基本、保发展、保民生,财政性存款要与支持地方信贷挂钩,政府土地资源配置要向真项目、好项目集中,政府采购要优先采购本地产品,政府的政策资源要向优势产业、优秀企业、关键发展领域和环节配置。

推进以上重点工作,务必做到思想要解放、体制要改革、工作要落实。解放思想是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树立谋发展、增福祉的历史使命意识、机遇忧患意识、诚信民本意识、市场经济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开放思维,勇于学习,敢于创造,勤于实践,提升精神区位,注重问题导向,不断超越自我,满怀激情谋事创业干工作。体制改革是发展的关键动力。破解难题、引领发展,需要坚持不懈改革创新,重点是优化绩效管理考核机制、行政管理体制、土地经营开发的体制机制、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深化包括“营改增”在内的财税改革等举措,健全完善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工作落实是发展的根本保证。要以实干展示能力,以落实证明水平,以项目彰显政绩。切实加大工作检查督办和监察奖惩力度,畅通政令,雷厉风行。按照中央和省有关作风建设的新精神,进一步深化“作风整顿大行动”,将作风整顿引向深处、做得更实,锤炼和提升干部务实作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一线,用坚强有力的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切实抓好当前工作,实现明年良好开局

年关将至,任务逼人。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完成当前的各项任务,为明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一)奋力夺取首季开门红

谋划落实明年首季的各项工作,是当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此次会议精神,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年加速发展计划纲要等各项部署,抓紧把一季度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人头、到产业、到项目,做到抓早、抓准、抓紧、抓好。要掀起招商引资、争资立项、项目建设新高潮,充分抓住春节前后有利时机,主动与中央和省直部门、重点企业加强联络对接,尤其要做好重点项目的续建工作和前期工作,争取明年更多项目早日开工。要强化工业运行调度,做好煤电油气运跟踪监测和协调,加大帮扶企业力度。要统筹安排好春耕备耕、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和城市建设管理等工作,努力实现各项工作首季开门红。

(二)认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民生大如天。今年是我市遭遇特大灾害之年,今冬又是极度低温的寒冬,部分受灾群众今冬明春生产生活将面临较大困难。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措施解决群众困难,千方百计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加强对重点优抚对象、特困群体的帮扶救助,加大对流浪人员的关爱救助,让所有群众安全过冬。

(三)确保两节社会和谐稳定

元旦、春节期间,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群防群控,让全市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节日。相关部门要对道路交通、建筑工地、商场等重点领域,组织一次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严密防控,消除隐患。要扎实做好春运工作,确保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要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应得利益。要认真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两节和谐稳定。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是在瑞雪中召开的,瑞雪兆丰年,新年即到,万象更新。让我们以新目标、新举措、新气象,信心百倍地走向2013年,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实干苦干,只争朝夕,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更加令人满意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