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的译介
2016年,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的本土语言译介方面最重要的事件,是“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印方翻译团队正式成立并投入工作,印度开启了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翻译中国经典和当代文学作品重大文化交流活动。
2013年5月20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外交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共和国外交部关于“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谅解备忘录》,随后该合作项目又被写入两国联合声明。2015年底,“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印方项目启动。2016年,印方翻译团队正式成立,并投入作品译介工作。“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是中印文学交流史上的盛事,中国文学作品在印度的系统译介甚至可谓“前无古人”之事。这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特别是走向印度的一个里程碑。
“互译出版项目”印方负责人为印度著名汉学家、尼赫鲁大学狄伯杰教授(B.R.Deepak)。笔者从2017年底对狄伯杰所做访谈中获悉,印方经过筛选和讨论,最终确定纳入互译项目的25部作品是:“四书”、《大唐西域记校注》、《唐诗宋词选集》、《元曲选》、《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骆驼祥子》、《子夜》、《家》、《郭沫若作品选》、《徐志摩作品选》、《冰心作品选》、《中印文化交流史》、《京华烟云》、《青春万岁》、《一句顶一万句》、《看上去很美》、《致橡树》、《尘埃落定》、《活着》、《生死疲劳》、《白鹿原》、《秦腔》。其中,“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部作品,《元曲选》里选入了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因此最后的作品出版数量将是25部。印方翻译团队包括狄伯杰在内一共有17人,其中班固志(N.M.Pankaj)老师是那烂陀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研究院院长;塞文琳(Severin)是华侨,目前为尼赫鲁大学在读博士生,曾在哈佛大学进修一年;其余14名译者分别来自尼赫鲁大学、古吉拉特中央大学、多恩大学、阿利格伊斯兰大学、锡金大学、中央国防大学、贾尔坎德中央大学,他们基本上具有副博士或者博士学位,均是各校中文专业的教师。他们不仅是目前印度中国文学翻译和研究方面的年轻力量,也代表了印度中国文学翻译的较高水平。这套书印方指定的出版机构是印度国家图书基金会(NBT)。NBT创立于1957年,是印度政府支持的最大出版社,也是印度主要的印地语、英语出版社之一。从2016年印方翻译团队启动项目至今,“四书”、《骆驼祥子》、《冰心作品选》、《看上去很美》、《活着》、《子夜》、《家》这7种作品都已完稿,其中前5种作品已完成审稿,目前正在出版过程中。后面两种也已交给出版社,正在审稿中。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印度掀起了一股将他的小说作品翻译成本土语言的新热潮。如贾瓦哈拉·尼赫鲁大学的普什佩什·潘特(Pushpesh Pant)2018年完成《变》的印地语翻译,室利纳特·尼尔鲁利(Sreelatha Nellooli)则将这部小说从英文版翻译为马拉雅拉姆语,题为“Maattam”,这个译本由两个成立不久的出版社Raspberry Books和Book Port联合出版。[3]
2015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印度普拉卡山出版社(Prakashan Sansthan Press)选中购买了何建明的《根本利益》、阿来的《空山》的英文版版权。2016年1月,这两本书在新德里世界书展上推出,其中《根本利益》是印地语版。2016年1月10日下午两点半,《根本利益》印地语版在新德里普拉盖提·马丹国际展览中心12号展馆举办了大型发布活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印度国家图书托拉斯主席巴尔德奥·巴伊·沙玛(Baldeo Sharma),印度国家信息与广播部官员苏巴什·沙玛(Subhash Sharma),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周清华等嘉宾出席了该活动并发表了精彩的讲演和讨论,到场印度读者有200余人。普拉卡山出版社社长哈里斯·沙玛(Harish Sharma)表示,他有信心该版本在印度能达到5000~10000册的销量。[4]在印度图书市场,非教育类图书的首印册数一般为2000册,5000~10000册的印数在印度非教育类正版书图书市场中属于畅销书级别。
除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印度的本土化译介也取得了进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论语》印地语版的问世。2016年1月10日下午5点,“《论语译注》印地语版图书首发式”在印度新德里书展7号馆中国主宾国活动区举行,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口管理司巡视员陈英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岩,中华书局副总经理周清华,印度国会议员兼印度政府外务部咨询委员会委员特里帕蒂(D.P.Tripathi),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印度出版社(Rakashan Sonsthan)社长海昌德(Horish Chander)莅临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参加本场首发式活动的还有印度国家信息与广播部官员苏巴什·沙玛、高级记者拉文达·特里帕蒂(Ravindra Tripathi)等文化界和出版界人士。为了推广该书,印方出版社还于当天下午2点在12号馆印度图书展区举行了图书发布会。此次问世的《论语》印地语版以中华书局杨伯峻先生译注的《论语译注》为底本,由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印关系研究专家、汉学家狄伯杰负责翻译。狄教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致力于在印度推介中国经典,曾荣获“第五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也是《论语》第一次由中文直接译为印度本土语言。在此之前,印度的《论语》版本均为从其他语种转译过去的间接译本。这一译本采取了汉语、印地语对照的形式,这样既保证了翻译的严谨性,也适合中文学习者参考使用。狄伯杰在使用现代印地语翻译《论语》时,为解决中印文化间概念不对等所带来的问题,他采取了“以有易无”的办法,即用印地语文化中已有概念,辅之以解释性说明,来完成对中国古代文化概念的翻译。如“孝”这一概念,他译成“圣诞诺吉德希拉”:“希拉”是“五项基本原则”中的“原则”,以及佛教“五戒”(潘查希拉)中的“戒”,“圣诞诺吉德希拉”直译就是“子孙宜行的道德”,简练一点就是“子孙原则”、“子孙规矩”或“子孙戒”、“子孙法”。[5]这样翻译,既使得“孝”概念易于被印地语读者理解,又恰当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且“希拉”又是一个从印度传统文化而来的概念,可谓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印度学界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长期以来倚重英语资料和从英语而来的间接翻译。狄伯杰此次从汉语直接翻译的印地语资料,将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这对于印度的中国研究,以及中印之间的相互理解具有重大意义。
为促进中印互译项目顺利推进,2017年3月6日,NBT与印度外务部联合在德里举办了“中印互译工程研讨会”。印度外务部特别事务官员MLK.拉贾(MLK Raja)、NBT主管丽塔·乔杜里博士,参与该互译项目的印方全体成员均到会,中国负责该项目成果出版的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社长及项目主管,偕同互译项目中方负责人北京大学姜景奎一起参与了会议。会议分“中国古代经典翻译”和“中国当代文学翻译”两个部分,印方成员在分享了目前翻译进度之外,还针对从中文翻译成印地语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了研讨。
2016年4月1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协办的印地语版《西游记》有声读物发布仪式在印度伽耶隆重举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代表团和印度玛格塔大学专家、学者、当地听众代表等30余人出席发布仪会。这也是继2009年3卷本《西游记》印地文版本问世之后,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再一次走入印度本土语言读者视野。
英文版作品引入出版是中国文学作品进入印度的另一途径。2016年1月11日晚,《空山》第一卷英文版在印度举行了首发仪式。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普拉卡山出版社社长哈里斯·沙玛、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狄伯杰出席了此次活动。张高里总编辑向在场部分读者赠送了《空山》一书,哈里斯·钱德对《空山》《尘埃落定》的印地语版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刘慈欣凭借《三体》于2015年8月23日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英文版在印度也获得了读者青睐。在2016年1月27日至2月7日举办的加尔各答国际书展上,印度读者在中国展位前排队等待一览《三体》英文版。在印度最主要的网上书店之一的亚马逊(Amazon.in)上,《三体》英文版的读者评级为4.3星(最高5星),读者给出的评价有“真正的硬科技小说”“非常棒”“真正的头脑风暴”等。但亚马逊网站显示小说的销售额仅为40册,在科幻同类作品中排302位。[6]《印度教徒报》2018年1月22日发表署名书评称《三体》为“一个量子级的突破”,认为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当代史,有深入的哲学、宗教思考。[7]印度独立网站scoll.in发表针对《三体》的书评,称《三体》中有“外星人入侵、令人兴奋的游戏和来自中国的观点,这是有三个转折的科幻小说”。[8]2018年4月22日,在目前全球最大的用户自发组织活动的网络社区Meetup里,来自印度金奈的“英语书籍俱乐部”成员举办了一次针对《三体》英文版的线下实体读书活动,活动策划者称其为一部“拥有宏大范围和视野的科幻小说”,活动号召发出之后,响应者均表示非常期待。[9]
随着《三体》和刘慈欣在印度知名度的传播,中国科幻小说在印度获得了一定关注。《印度快报》(the Indian Express)于2017年1月14日刊登的一篇署名书评指出,《三体》就像一部“超现实主义的拼图游戏,是一次向外空的愉快的自我介绍”。文章认为在中国的科幻和奇幻作品、奇幻和玄幻作品之间差异细微,还在论评中提到了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显示出作者对中国科幻文学作品有一定的了解。[10]《今日印度》(India Today)在2017年1月20日发表了《中国未来主义:下一件大事》(“Sinofuturism:the next big thing”)一文,认为刘慈欣、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矛盾现象,以他们的创作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科幻作品可被称为“中国未来主义”。[11]
在印度获得一定关注的英文版中国文学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家麦家的创作。在2016年加尔各答书展上,他被当地媒体称为获得了世界关注的“受欢迎的惊险小说作家”(a popular thriller writer)。[12]在线书城马德拉斯商店(Madrasshoppe)上可购买麦家《暗算》英文版。在印度亚马逊网站在售的纸质版中国文学作品还包括企鹅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短篇小说》(Short Stories in Chinese),维克拉姆·赛特(Vikram Seth)编著,企鹅出版社2012年版,介绍王维、李白、杜甫的《三位中国诗人》(Three Chinese Poets),以及完全Kindle版本的《中国神话:神话、龙、猴王、仪式、传说和生肖》(Chinese Mythology:Chinese Myths,Dragon,Monkey King,Rituals,Legends,and Zodiac Signs,by Bernard Hayes)。亚马逊读者评价显示,这些作品的评分基本在4星以上,评价基本上为“让人印象深刻”“非常有帮助”等。但网站显示销售额均不甚乐观,一般排名都在同类书籍的300名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