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我们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邓小平同志曾极其深刻地指出:“我们现在搞两个文明建设,一是物质文明,就是发展经济,一是精神文明。实行开放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 ”这就是说,对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坏的东西,必须加以充分认识,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就会面临着不能健康发展的风险。现在,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如果只是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而精神文明建设搞得不好,我们是不是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对此曾作出过明确的答复。他指出,只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即使我们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形势喜人”,“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这样的社会,又怎么能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呢?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呢?这是因为,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从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的素质方面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保证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和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顺利向前发展。如果我们放松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就必然会在思想道德领域和社会风气方面,遭到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侵蚀,使我们的社会空气受到污染,人民的思想受到毒害,从而改变我们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方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性质的社会,有不同性质的精神文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性质社会的精神文明,必然要进行复杂而尖锐的斗争。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领域内,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西方世界对我们实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用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腐朽生活方式,腐蚀我们的人民,以达到最终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所作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报告,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他说:“我这里所说的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 ”这里,首先提到的就是“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坚持为工农大众的利益而奋斗。正是由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条件,因而“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同“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当前真正做到“讲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当前的情况看,在社会上,意识形态领域内确实出现了某些要淡化政治、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潮,尽管这样的一些思潮还不占主导地位,但仍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的人反对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政治敏锐性,不愿意甚至回避资本主义思想对我们的腐蚀,不愿意甚至反对人们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有的人甚至提出要淡化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要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也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进步的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和平演变”也日益加剧,它们正在加大力度,对我们进行“西化”和“分化”,力图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我们的腐蚀,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对有关当前的许多重大原则问题,如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界限,有些人也都模糊不清、观念淡化了,甚至有的共产党员对这些情况也听之任之,听任这些错误思想的发展。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从近几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看,有三种模糊认识需要进一步得到澄清。一个是,是否只要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就能搞好?一个是,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非常落后,是不是可以先把物质文明搞上去,等经济基础搞好了,再去发展精神文明?一个是,为了更快地发展物质文明,是否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由于对这三个问题所抱的态度不同,因而不但在认识上出现了以不同方式为一些错误观点辩护的看法,而且在实践上导致了极其不良的后果,使一些地区或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首先,认为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好起来的看法,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自发论”的错误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特征,是保证我们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发展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但不可能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自发产生,而且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还必然会遇到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想的侵袭。失去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道德的导向,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腐败丑恶现象,就会滋生泛滥,物质文明的发展就有离开社会主义道路的危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反对这种错误的“自发论”,使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们较多地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去考虑,即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按劳分配和人民民主专政方面去认识,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能不能建成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我们能否坚持、实行、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我们会不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迷失方向的现实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一定要头脑清楚,提高认识,排除障碍,明辨是非,从理论思想到实际行动上,充分认识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
其次,是不是可以先把物质文明搞上去,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发展以后再抓精神文明呢?事实给了这种糊涂认识以有力的回答。现实生活证明,如果不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想把物质文明真正搞上去,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使短时期内在物质文明方面能获得一时发展,这种暂时的发展也必定会因受到各种干扰而停滞或倒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给精神文明创造必要的基础,精神文明给物质文明以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大有助于协调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同志互助精神,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稳定,使人们遵纪守法,从而给物质文明发展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相反,如果拜金主义思想泛滥,享乐主义流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侵蚀人们的思想,就会使道德风气败坏,社会秩序混乱。如果人们连安全感都没有,经济机制又怎么能够正常运转?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是在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国内条件下进行的,物质文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都需要靠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建设来解决,放弃了精神文明的建设,就不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最后,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那种认为为了更快地建设物质文明,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观点,是一种危害性更大的错误认识。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一些人公开主张,要把自私自利、利己主义作为发展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杠杆;一些地方毫无顾忌地纵容假冒伪劣行为,奉行地方保护主义;有的甚至可以容许赌博、卖淫和贩卖淫秽制品,作为发展物质文明的条件和手段。这种认识,也可以叫做“代价论”,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物质文明的发展。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看,个别地区在“代价论”的影响下,社会道德水平不断下降,社会治安情况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思想不断受到腐蚀。有的地方道德水平下降,社会风气不好,甚至造成社会治安状况恶化,人民群众没有生活和工作的安全感,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注意的严重情况。针对这种“代价论”的错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极其明确地指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这一论断,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有针对性的总结,是对在一段时期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极为有害的“代价论”的深刻批判。实际上,一些地方虽然在经济方面获得了一时的发展,取得了某些所谓的“成绩”,但由于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使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吸毒贩毒、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像瘟疫一样不断蔓延,这些地方的物质文明建设也受到严重的冲击,最终也不可能建设好真正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李鹏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并明确提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各级政府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加投入,给予物质保证,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这里进一步提出了“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加投入,给予物质保证”的措施,这一点,也是应当引起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重视的。
三
在当前,应当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一定要把社会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特别是要不失时机地突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特别指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把物质文明建设好。同时,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他还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李鹏同志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和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一再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的重要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精神文明建设所提出的一个新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理解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贯彻。邓小平同志1986年在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时,曾经有针对性地指出,长时期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之所以成绩不够显著,根本原因就是全党不够重视。因此,为了真正能够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必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有四个问题在当前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首先,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取得三个方面的进步,即经济进步、政治进步和思想道德进步,只有达到这三个进步,才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最近一段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以及李鹏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报告,都一再强调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同经济发展已显出不相适应的情况。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务之急。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的改革开放就不能持续健康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是全面的,而不能只是片面的。经济的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而不可忽视的,我们在过去一段时期,曾因忽视经济发展而走弯路,这一教训是应当吸取的。但是,真理向前多走一步,就会导致谬误。同样,如果只看到经济发展而看不到精神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的重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失误,受到这种错误的惩罚。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树立全面、正确的发展观,力求经济进步、政治进步和道德进步同时发展,是我们在思想认识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前面所讲到的“代价论”,从思想根源上来分析,往往同这种错误的发展观联系在一起。为什么精神文明建设在一些地方或单位,总是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为什么对于有些领导干部来说,总是“一手硬、一手软”?从认识上来看,就是因为在这些人的头脑里有着这种片面性的认识。从思想兴奋点和注意力来说,认为只有经济发展,才是社会进步,而精神文明方面的思想面貌和道德风尚的进步,则可有可无。从政绩和成就来说,认为只有经济发展,效益提高,才算是成绩,才是进步,而精神文明和思想面貌、道德风尚的进步似乎不能看做什么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往往用经济效益来掩盖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导致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出现了腐朽思想对人们的严重腐蚀,形成了经济发展和思想道德退步的巨大反差。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看,如果没有政治的进步和思想道德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又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和道德风尚,总是同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和谐有密切关系,甚至还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治安和人民的安全。如果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人们思想道德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造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泛滥,那么,到头来不但经济的暂时发展不能保持,还将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和经济的倒退。因此,从社会的全面进步来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所带来的危害,在可能的情况下,力争使社会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精神文明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都有重要的关系。
其次,在思想道德上,要继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三个主旋律。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不同的经济成分,就不应再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而应当在指导思想上采取多元化的态度,这是极为有害的。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人们当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价值导向只能是一元化的,不能是多元化的。正像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这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
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问题,是党中央和江泽民同志这几年来一再倡导的。199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首先提出了“主旋律”的问题,他说:“要鼓励深入研究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鼓励创作更多的健康文明、积极向上、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应该成为主旋律。 ”1992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时,第一次明确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应当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旋律”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路线的基本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从此以后,江泽民同志多次把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并提,成为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工作的一个原则。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当切切实实地把弘扬主旋律作为我们重要的指导原则。
在弘扬三个主旋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有极少数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应当弘扬个人主义或个人本位思想,不适宜再弘扬集体主义的思想。他们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要以“自私自利”、“个人本位”、“利己主义”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是同集体主义矛盾的。他们把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理解为“发展个性”和“实现个人价值”,而根本不了解或有意隐瞒个人主义的核心是要“以个人为中心”和“把个人价值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反对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最近几年来,一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借口而要“重建”、“重构”以“个人本位”、“个人至上”为基本原则的道德体系的人,总是不遗余力地贬损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他们往往以纠正对集体主义的“左”的片面的理解为理由,实质上是要从根本上取消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确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原则和要求,作出符合现实发展的新的解释,但是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主义和“个人本位”的思想。
再次,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努力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服务。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价值观是评论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标准。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当追求什么,哪些事情对我们最有意义,最值得为它献身,这就是我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所要确立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又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我们观察和认识当代社会问题的最科学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研究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唯一正确指针。我们所要树立的人生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它把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献身视为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事业,它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和干部的素质,有重要的意义。正像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光荣的、闪光的人生。我们所强调的价值观,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原则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它是一个人评价和认识当前社会上所有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标准,是我们应当倡导的、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念。从上述的分析也可以看出,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是我们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的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因而在一定意义上,它也包含了对人生意义的价值的人生观。由于人生观的特殊重要性,它也就必然是人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根据。我们之所以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使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真正认识到,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曲折,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从而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念,并以献身这一事业为人生最大的价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是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因此,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深远意义,应当有一种深入的理解,并使这三种教育统一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根本目的上来。要使全国人民都认识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人生的最大价值之所在。只要我们能够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人生最值得的事业去追求,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及其在提高全民素质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从我们党来说,也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并没有放到同世界观并提的位置。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他强调要“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同时,又提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一切先进分子,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 ”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中央一直强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把这种宣传教育坚持下去,搞得更好,就要把它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 。1995年1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我们的干部和党员,一定要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庭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 ”1995年6月30日,在接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彰会上,1995年9月29日,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1996年1月,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讲话等多次讲话中,江泽民总书记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还专门提出了“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的。
最近,江泽民同志又再一次提出,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把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思想道德建设,尤其强调人生观即人为什么活着,人怎样活着才算最有意义。他多次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6年3月7日,他在参加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经济利益分配的着力点,必须首先保证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得到实际的利益,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他们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只有普遍提高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平,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源泉。 ”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人们,特别是党员、干部,更必须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否则,如果这一人生观没有树立或树立得不牢靠,甚至受到腐朽思想的腐蚀,只愿为人民币服务而背离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原则,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在正确道路上健康发展,甚至会背离我们的目的走到邪路上去。
最后,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应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三个方面同时加强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从实效方面考虑,从实际可行的、许多看得见的具体事情抓起,也就是要从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公民、怎样做一个尽职尽责的职业工作者、怎样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入手,提倡“从我做起”,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切切实实地不断得到提高。
加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当找到能够实际可行的重要环节,从而抓住这些环节,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从这一意义上看,紧紧抓住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这三个方面,是有重要意义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广大从业人员的忠于职守的敬业乐业精神,形成对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的高度责任心,从而使每个从业者都能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还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并通过职业道德的感情传递,使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德,对形成助人为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的社会风气,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抓好社会公德的教育,就有可能使社会成为培养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大学校,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家庭不但有着教育子女、延续后代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作用,很多家庭还担负着组织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功能,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不但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维护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使家庭成员更好地遵守社会主义的法律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注释
*本文原载《新视野》,19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