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在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要求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解决的对策。
一、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思想道德建设来说,在新时期我们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新情况,它们从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这三个方面的新情况,我们必须充分重视。
第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带来了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的更加直接、更加迅速的相互激荡、相互冲突和相互影响。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得以迅速在网上传播,向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我们将更容易地吸取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有利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西方的一些文化垃圾、腐朽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潮,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也有了新的传播渠道。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在经济发展、政治影响方面,还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从总体上说,我们还都相对地处于弱势和不利地位。西方的敌对势力,正利用它们在各个方面处于优势的有利条件,竭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来腐蚀我们的人民,最终达到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复辟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在我国不断地泛滥和传播。这些腐朽思想使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贪欲不断膨胀,使一些人目光短浅、失去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这些新情况是我们今天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所必须要认真考虑的。
第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许多复杂的情况。一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主体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出现,必然要带来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于经济地位、利益分配上的差别,不同的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然都在一个社会上存在,它们之间必然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不可避免地要相互斗争。尽管这种斗争,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不同阶级之间的思想斗争,这是阶级斗争在我国一定范围内仍然并将长期存在的主要表现。二是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及其不断发展。这些不同的组织形式,反映着各种组织的不同利益和要求,并且与不同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要求相结合,它们不但要求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满足,而且还必然要求政治上的利益和权利。三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内容、形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文化产品的品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地休闲、娱乐、旅游和消费,避免一切腐朽生活方式对他们的侵蚀,也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四是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的多样化,改变了过去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形式,突出了个人选择职业的必要性。这种多样化的出现,使人们的个人意愿得到更好的满足,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个人就业的某些困难,产生了个人要求同国家和社会需要之间的新的矛盾。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出现了一些职工的下岗问题。这给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本身所带有的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在一段时期里,我们较多地注意到了“市场”的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而忽视了或者没有注意到它可能给我们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开拓精神、创新思想和效率意识等,但由于“市场”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追求最大利润和最大效率,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要追求最多的金钱,因此,它也极容易诱发一些人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诱发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贪得无厌的欲望。一些人不能正确地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不正当的个人私利,在“市场”的消极影响下,也容易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泥坑。更有甚者,一些人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做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区别的市场经济,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并在社会上散布他们的这些腐朽思想来影响广大群众。他们极力论证和宣扬“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集体主义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已经过时”,“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应当是个人主义”,说什么既然“市场经济是一种求利的经济”,人们的价值观就应当是利己主义的。在价值观上,他们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信念,把金钱看做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只有金钱才能确定人的价值,谁有钱,谁就“值得尊敬”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人只知道追求金钱,目光短浅,完全失去了正确的理想和信念,经不起歪理邪说的诱惑,如此等等。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要充分认识“市场”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作用,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
总之,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另一方面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它们内外合流,使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局面。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良好的道德素质能使人们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们常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强调了法律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运行的制约和规范作用,这当然是正确的。同时,我们决不能因此而忽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忽视人们的道德素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都不可能仅仅依靠法律,而必须重视道德的功能。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道德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相互支持,共同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依靠权威性和强制力的法律,可以使人在法律监督的范围内不做违法的事,但是不能使人有“羞耻之心”,不能使人形成知善知恶的荣辱观念。因此,只要法律管辖不到,或者法律有空隙可钻,有些人就会为所欲为,无恶不作。所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说明,在一个“任刑不任德”的社会里,必然要实行严刑峻法,由于不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社会风气日益败坏,最终往往导致社会的动荡。
我们应怎样来认识道德的说服力和劝导力呢?
所谓说服力,主要是指通过启迪人们的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道德意志,培养人们的荣辱观念,从而使人们在内心中形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归根到底,也就是要培养和形成古人所说的“羞耻之心”,有了这种“羞耻之心”,也就有了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孔子说“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含义也正在于此。
所谓劝导力,就是要形成广泛的道德舆论,培育良好的道德环境,增强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如果一个人不能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违反了社会的道德要求,他就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公众的批评。这种批评和谴责,会给他带来羞辱,带来痛苦,会使他在群体中难以立足,甚至会招致他事业的挫折和失败,直到所谓“身败名裂” 。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不仅需要法律,而且更需要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对许多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其中尤以金钱、荣誉、美女、享乐等最具诱惑力。由于没有道德力量的支撑,一些人为了追求更多的金钱,为了过更加舒适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情欲望,就在这种种诱惑下走向犯罪。有的人视法律为可诅咒的枷锁,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他们极力钻法律的空子,只要法律管辖不到或者法律有空子可钻,他们就会毫无顾忌地犯罪。一些人之所以一再违法犯罪,甚至对自己的不道德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主要是因为没有“羞耻之心” 。一些人之所以在金钱、美女的引诱下,走上贪污盗窃的道路,一些党政干部之所以腐化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也都和缺乏必要的道德修养有重要关系。道德教育能使人在内心中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能使人保持正确的是非、荣辱观念,能使人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诱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法律的惩罚,社会的正常的秩序就不可能维持;没有道德的教育,就不可能消除犯罪的根源,就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归根到底,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没有人的道德品质的升华,一个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
汉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曾经深刻地论述道德和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不同作用。他说:“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道德的作用“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这就是说,法律是在人们违法犯罪之后,给人以惩罚,它的作用是容易看见的,而道德的作用,是要通过教育,在人们做坏事之前,消除其作恶的念头,使其远离犯罪,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善良的道德品质。然而,“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所以,一般人是不容易看到道德的这种重要作用的。
总之,我们应当全面认识法律和道德的作用,使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一方面,我们应当强调,遵守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把某些重要的道德规范尽量纳入我们的法律之中,融入我们的管理制度中,融入群众的各种守则、公约之中,努力改变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软弱无力状态;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道德具有法律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它可以弥补法律的某些不足,道德教化、正确的社会舆论监督在某些场合下能够起到法律所起不到的实际作用。
三、认清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新时期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思想道德领域最重要、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变化,就是随着经济成分多样化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出现而带来的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的不同,也必然要导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这种价值取向的不同是一种由经济变化所导出的必然结果,是随着经济变化所必然要发生的。利己主义的思想、合理利己主义的思想、人的本性自私的思想、个人主义的思想、拜金主义的思想和享乐主义的思想,都是随着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出现而必然要出现的,要它们不出现是不可能的。尽管这些思想是同社会主义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一致的,是同我们当前的道德要求相违背的,但它们又是现实的,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实行和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我们就必须坚持和提倡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坚持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同学术思想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价值导向上的一元化,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就会迷失方向,陷入混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和学术的繁荣;同样,没有学术讨论的民主,没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我们的学术思想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
我们主张价值导向的一元化,并不是要以强制的方法、压服的方法来对待其他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最基础的工作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通过讨论、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来明辨是非,使马克思主义思想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而深入人心,使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民群众中不断加强,从而使那些错误的思想能逐步地改变过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必须重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全体人民奋斗的根本目标,是我国人民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当前,我们要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而创造条件。正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带领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不但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且必然要走到邪路上去。为了更好地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加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涉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正确的解决,要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建成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型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我们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的原则。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应当而且必须要高于个人的利益,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要求相一致的。但是,我们在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时,一定要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恰当地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充分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使个人的智能和才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正像我们前面所指出的,一方面,我们要努力防止和消除“市场”所诱发的各种负面影响,避免腐朽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对人们思想的腐蚀,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正确地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只要是依靠诚实劳动和遵纪守法所得,都是正当的,也是应当受到保护的。我们强调集体利益,同时更重视对个人的正当利益的保护,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没有个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没有对个人的正当利益的保护,也就不可能有集体利益的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本身就是集体利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还要大力进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使他们能够在两者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地维护集体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来解决先进性和群众性相结合的问题。所谓道德的群众性,就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从他们现有的道德水平出发,从整个社会的道德的基本要求出发。这就是说,我们要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每一个社会主义的公民都必须遵守的,是社会对所有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所谓道德的先进性,就是道德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是从道德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发的,是从道德的理想境界出发的,它不要求所有的人都做到,只要求社会的先进分子首先做到,并以此作为楷模和榜样来带领广大群众在道德上不断进步。道德的要求和境界,本身就是多层次、多阶梯的统一,它有最低的基本规范,有较高层次的不断提升,也有最高的理想境界。在道德生活中,每个人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通过不断的努力,在不同时期,达到不同的境界。我们强调道德的群众性,是因为社会对人民群众的道德要求,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强调道德的先进性,是因为道德要求并不仅仅是道德生活的实然状况的描述,它还包含着应然的道德境界的理想要求。那种只强调道德基本要求而忽视道德的最高要求,甚至把最高要求看做脱离实际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丢掉了道德的最高要求,也就否认了道德的丰富内容和它的层次性。那种认为只要遵守法律就是遵守了道德的观点,是一种取消道德的观点,是有害的。
总之,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思想道德的巨大的能动作用,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分析新矛盾,以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对策,以便使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注释
*本文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