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谁让你不长胡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宫廷里,宦官从来是扮演不光彩角色的。
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还在袁绍幕下的时候,为袁起草的一篇讨伐他的檄文,就揭了他的这个老底,说他是“赘阉遗丑”。因为中常侍虽是皇帝贴身的近侍,十分宠幸,地位很高,但只要是太监,那男性生殖器就必须阉掉,非男非女,不能人伦,为世人所不齿,所以,陈琳才这样羞辱曹操。
在宫廷里面,凡男性,上到近侍,下到烧饭挑水的工役,无一不是太监。由于他们太靠近皇帝的缘故,最起码也要争取做皇帝的耳目、心腹、鹰犬、爪牙。更有为一点的,不但能影响国策,左右大政,甚至还能挟持皇帝,为所欲为呢!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三百几十个皇帝中间,英明者少,昏庸者多,才智者少,暴虐者多,正派者少,荒淫者多,有为者少,嬉乱者多。这样,太监就成为那些昏君暴君倒行逆施、胡作非为的得力帮凶。
汉末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中涓结党,把握宫闱,阻塞贤路,秽乱朝政。《三国演义》第二回,就有“何国舅谋诛宦竖”的情节。这个屠夫出身的何进,也不过沾他妹妹的光,得权重任。他与十常侍的矛盾,狗咬狗,一嘴毛,无非都想独吞最高利益,实际还是后宫的权力之争。
何进掌握兵权,这些太监们很忌畏他,设了一计,把他诓进宫内。一介武夫也太自信了些,大大咧咧地走进了长乐宫,结果被砍成两段。何的部属袁绍、袁术在青琐门外等候,忽见何进的脑袋从宫墙里扔出来,遂引兵进入内廷,大肆屠杀。凡阉官,不论大小,尽皆诛绝,史称:“多有无须者误杀。”
要杀,统统地杀,要整,统统地整,非无一幸免不可,这才罢手;而且,从来不怕矫枉过正的。这种极端的结果,到了后来,便必然是冤假错案;随后的平反和落实政策。但在汉末,对不起,杀也就杀了。太监无须,但不等于无须者都是太监,这本是正常之理,完全应区别对待。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挺爱绝对化的,既然太监无须,那么无须者则皆是太监无疑。如果有人跳出来申辩,本人并非太监,也要砍头的。哪怕明知砍错了,也不会认错的。袁氏两兄弟肯定振振有词地反问:“谁让你不长胡子呢?”
虽然这一朝的太监被杀得干干净净,但不等于从此就断了太监的根,只要有皇帝,就必然还会有太监。只要有太监,宫廷里秽乱现象,便仍会层出不穷地发生。因为,凡割掉了“那话儿”的人,不男不女,不阴不阳,必定是一个心理变态者。由于他不是一个正常人,全部的歇斯底里,就表现在对于所有正常人的仇恨上。有些嬖幸的近侍宠臣,虽然“那话儿”还在,可能由于和这班阉人接触太多的缘故,也会熏染出可怕的太监心理。
在中国历史上,妇寺干政、弄臣作乱、阉竖擅权、指鹿为马的丑恶政治现象,从来没有绝迹,时不时地可以看到这种历史沉滓的泛起。大凡只要有家长式的封建统治和缺乏最起码的民主,以及对权力的无法监督与制约,这种太监或类似太监的近幸、窃得权柄的现象,便不会绝迹。
因此,心术不正派的人,心理不健全的人,或压根儿就是一个阴谋家,一个变态症患者,一个精神失常的人,一旦染指权力,便会恶性膨胀。读《二十四史》,帝王、后妃、弄臣、太监之间的宫闱斗争,是帝国最高统治层面中,最见不得天日的藏垢纳污的所在。由于一些性苦闷和性变态的女人,和一群无性能力却有性虐待狂的奴隶的深深卷入,互相争宠,彼此倾轧,煽动仇恨,疯狂报复,所达到的残忍程度,罔顾人性,恨不能食肉寝皮,生吞活剥。这种无声的罪恶,恐怕是封建社会中最黑暗的记录了。
宦官或宦官现象,固不可取;但袁绍、袁术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是不足为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