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体量的放样
体量中的放样,是融合了不同工作平面上的多个轮廓而生成的形状。生成放样几何图形时,轮廓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闭合的。如果同时存在开放与闭合的轮廓,因为组合形式的不同,其中有部分可以顺利生成形状。放样生成形状时不需要给定路径。放样的轮廓可以是多个,这些轮廓可以分布在互相之间不平行的工作平面上。当软件检查到会出现自相交的情况时,会无法生成形状,并给出有关提示。在透视模式下显示的是所选形状的基本几何骨架,在该模式中形状表面是半透明的,这样可以更直接地查看组成形状的各子层级,并进行交互式操作。
step 01 新建概念体量,在默认三维视图中,选中原有标高1,单击“修改”选项卡下的“复制”,并勾选选项栏上的“多个”与“约束”复选框,再单击标高迹线的任意一处,然后沿垂直方向移动鼠标,分别单击两次,复制生成标高2和标高3。单击“工作平面”面板中的“设置”按钮(设置工作平面),拾取标高1,然后使用模型线绘制一个矩形,用同样的方法,绘制标高2和标高3上的矩形。选中这3个矩形(图3-102),单击“修改|线”选项卡下的“创建形状”,生成形状,如图3-103所示。对于闭合轮廓和开放轮廓在一起的例子,则如图3-104所示。

图3-102

图3-103

图3-104
step 02 选中放样形状图元,单击“修改|形式”选项卡下的“透视”,如图3-105所示。透视模式将形状显示为透明的几何骨架,显示了其路径、轮廓和系统自动生成的隐式路径,如图3-106所示。透视模式一次仅适用于一个形状,当需要了解形状的构造方式或者选择形状图元的某个特定部分进行操作时,该模式非常有用。如果显示了多个平铺的视图,当在一个视图中对某个形状使用透视模式时,其他视图中也会显示透视模式。

图3-105

图3-106
step 03 透视模式下可以编辑几何图形的轮廓与路径。路径有显示路径和隐式路径两种。显式路径如定义放样路径的线、扫描形状中定义的路径。隐式路径指的是系统为构造拉伸和放样而创建的线,选中路径上黑色的控制点,可直接拖动来修改路径,如图3-107所示。轮廓上的形状图元顶点是系统为承载各个轮廓而创建的控制节点,拖拽形状图元顶点可修改轮廓形状。

图3-107
step 04 可以用开放的轮廓创建放样。设置工作平面为标高1,执行“点图元”命令,放置3个参照点。选中3个参照点,在“属性”栏中修改“显示参照平面”属性为“始终”,单击“起点-终点-半径弧”,单击“工作平面”面板中的“设置”(设置工作平面),选择参照点的三个参照平面其中一个与标高1垂直的参照平面为工作平面,然后绘制弧,用同样的方式绘制如图3-108所示的另外两个点上的两段弧。完成后选中全部弧线图元,单击“创建形状”,如图3-109所示。

图3-108

图3-109
step 05 上述轮廓位于互相平行的平面,也允许位于不互相平行的工作平面。单击“样条曲线”,设置工作平面为标高1,绘制一段样条曲线,在线条上添加3个参照点,再确认方式为“在工作平面上绘制”,选择参照点与样条曲线相垂直的参照平面,如图3-110所示。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剩余两段弧,完成后三段弧线图元,单击“创建形状”,生成如图3-111所示的形状。单击“形状”面板上的“融合”,形状图元的所有表面被删除,且样条曲线上的参照点的主体属性变为“不关联”。

图3-110

图3-111
本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step 01 体量中的放样与族编辑器中的放样区别较大,创建时要细心观察,耐心尝试。
step 02 创建过程中,如遇软件提示将生成自相交或单一几何图形,这时需要调整轮廓位置或者大小。
学完本节后,尝试创建一个放样,两个轮廓所在的平面是垂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