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产业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产业问题的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管理等问题,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相对较强的经济学科。由于产业经济是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因此,有人又把产业经济学称为“中观经济学”。
(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但“产业”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理论研究领域有不尽相同的含义。古代汉语中,产业有时是指“财富”,有时则指“财产”,还有的时候是指“生产”活动。《史记·高祖本纪》中就提及“产业”的概念,其含义是指财富。孟子提出“恒产”的概念,并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其中的“产”是指产业,即财产。管子主张以农为本,提出了“经产”的概念。而“经产”的“产”则指生产,谓“民之经产”。现代汉语中的“产业”一般是指行业部门。例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在英文中,“产业”“工业”“行业”等都可翻译为“Industry”,比汉语中的产业概念更为模糊。这意味着,对产业进行定义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于不同目的的研究,必须给“产业”以特定的解释。
在我国,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侧重于产业内企业市场关系及其相关政策研究;二是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侧重于产业间的结构与关联关系及其相关政策研究。因此,产业经济学对于“产业”概念的理解也有两种:一是在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产业往往被理解为“生产同类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因为只有生产同一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合,彼此间才会发生竞争关系,才能进行竞争和垄断的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产业”是“市场”的同义语。一个产业也就是指一个市场,比如我们在谈论汽车产业时,同时也是在谈论汽车市场;我们分析家电产业时,同时也是在分析家电市场。二是在产业结构理论中,当我们考察某一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和不同产业间的结构关系与关联状况时,产业的含义则被理解为“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这里的“某种同类属性”,一般是指:要么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要么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相同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或者,生产出的产品具有相同用途,产品具有同类或相互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可见,产业结构理论对产业定义有较大的伸缩性,既可以是较广义的,如三次产业,又可以是较狭义的,如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等。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从产业的含义来看,产业经济学具有相对独立且十分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一方面,产业经济学要把单一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单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探索某一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同一产业内部及企业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即企业组织、产业组织和企业间市场关系及其演变规律问题。另外,产业经济学还要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结构与关联关系,以及产业地理分工和空间分布规律,即研究产业结构演进、产业布局与集聚的客观条件与发展趋势等。
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多层次性,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范围,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等。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类产品(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该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产业结构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产业关联是指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征之一,产业结构的关联过程是判断产业结构和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产业布局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产业在地理上分工和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是产业的空间结构,其合理与否将影响该国家或该地区经济优势的发挥及经济的发展速度。产业发展是指某一单个产业从诞生到被淘汰或进一步更新的全过程以及其对其他产业演变的影响过程,包括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等。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产业政策是产业经济学的应用及研究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