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一般来说,科学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一般方法论;二是特定领域中的特殊方法;三是具体研究工具。
一般方法属于哲学层次的方法论,是人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的最基本的认识与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它是人们从事研究工作的最一般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思维逻辑和程序。如哲学思想中的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实证主义与现实主义、结构主义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系统论与控制论等。方法论并不是抽象和空洞的,科学研究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如自然科学工作者往往在科学哲学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而管理学者和经济学者却往往分别在管理哲学和经济哲学的指导下思考问题。如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经济人”假设,就是西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家对人类经济行为的最基本认识,也是指导其从事经济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哲学。如果没有“经济人”假设,现有西方经济理论大厦就不会得以建立。同样,如果没有“社会人”假设,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特定领域中的特殊方法,是指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学科层次上的基本方法。说它特殊,是指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适用于某一特定学科领域,而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学科领域。但是就特定学科领域而言,这种方法却在该领域是一般的方法。如科学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只适用于自然科学,而不大适合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是较为一般的方法,而对于哲学层次的方法论来说则是特殊方法。当然,社会科学领域有时候也采用实验方法,但这种实验方法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方法有着很大区别。就经济学领域而言,经济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统计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具体研究工具,也可称为具体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过程中,在某一研究阶段或某一具体问题上所采用的具体工具与技术。如资料收集与分析、实地调研、抽样调查、逻辑推理与归纳、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博弈分析、案例分析、数学建模和计量分析等,都是经济学领域中的具体研究工具。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建立在结构主义思想和行为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结构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研究对象当作一种由各种组成部分构成的“体系”,即考察一个经济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各个部分。关注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注重经济问题的深层结构分析和系统分析,是结构主义的最基本原则。行为主义则在产业组织研究中体现得比较突出。行为主义注重一定环境约束下的人的行为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或者采取博弈分析的方法,探讨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行为特征、行为模式与行为规律,以及行为主体之间的行为依存关系和策略依存关系。
除了采用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产业经济学还广泛采用了以下具体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是运用大量的、丰富的统计资料,借助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和图表,对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判断。实证分析又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两个部分。理论分析是通过考察实际经济运作状况,从中归纳出可能的经济运行规律,然后从一定的先验假设出发,以严密的逻辑推理演绎和证明这些经济规律并推演可能有的规律。经验分析则往往是用理论分析得到的经济规律考察经济运作中的实际例子,来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得到的经济规律并指导实际的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研究中往往要调查统计各种经济变量的实际数值与理论规律比较,用理论规律加以解释以加深对实际产业运作规律的认识。实证分析往往要用到较多的数学工具,现代产业经济分析往往要用到图形图表、统计描述、线性代数等工具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其相互关联中的规律。
计量分析方法在产业经济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在研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时,在研究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时,特别是在研究投资、消费、进出口和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计量分析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揭示不同要素之间的数量关联,从而验证相关理论在实证层次上的有效性。横断面回归分析方法是计量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过这一方法近年来有所衰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和非参数分析得到了很大发展,并被认为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博弈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经济主体在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出决策并最终实现均衡的。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市场结构的极端状态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而处于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的市场,则表现为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决策主体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的,其收益的状态不仅取决于决策主体的行为,也与竞争对手的反应有关。因此,决策者不仅要考虑自身决策问题,而且还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这种决策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就是博弈分析的内容。泰勒尔认为,产业组织已成为一门相当理论化的学科,而这种理论的推进最主要归因于博弈分析在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从而为产业组织领域带来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20世纪70年代后,产业经济学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企业行为的研究,而博弈分析方法尤其是非合作博弈分析方法,则恰恰是处理不完备市场信息和企业策略性行为问题的理想方法。正是博弈分析方法的应用,使产业组织学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学中最富生机的领域之一。
在产业组织理论产生的早期阶段,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比较多。它用实际发生的案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说明某一经济规律,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实际复杂经济事例。案例分析方法还能揭示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形式,能培养经济研究人员对实际经济事务中所蕴含的经济规律的敏感性。20世纪50年代,哈佛学派将案例分析方法率先引入产业经济学中,而后的芝加哥学派也很推崇这种方法,由此产生了许多重大的学术成果。目前,很多学者在产业定位、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等产业结构问题研究方面也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大大提升了产业结构研究的层次与水平。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基本方法。它借助于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之间在生产、交换和分配过程中发生的技术关联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和各个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揭示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及其特征,使产业经济分析数量化,进而可以为经济预测和宏观决策服务。
学习要点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