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走到了南宋
大宋宝祐五年(1257年)十二月,天气严寒无比。
临安府,夜,风起。
伴随冷风而至,却是漫天飞舞的鹅毛雪花。
城内市肆闭户,烛火皆熄,人影皆无。
唯独临近码头,窗户纸上透出微弱光芒。
寒风渐起,大门被风挤开一道口子。
屋内,一瘦小之人正迅速披上一件半旧袄子,疾步到门前,正欲关门睡觉。
突然间一只冻得通红的手从门外伸了进来。
“呀——”王安正欲大声呼喊,一具身体挤了进来。
“等等......别关店......”声音哆嗦起来。
只见此人穿一件极其短的衣服,两条手臂全露在外面,衣领也不是交领,确切说与圆领有些像。
番邦商客的打扮也没如此短的夸张,下身甚至穿了一条墨绿色的裤子,脚上是什么鞋?
王安还真没见过如此怪异的打扮。
反观此人,一头板寸,身材高大、挺拔,足足比他高了一二个头,相貌英俊不凡……身后背着一个包袱,夹着两条带子……怎么看都颇为古怪。
王安警惕起来,快四更天了,竟还有人登门?
视线看向角落里一把竹苕帚,步子慢慢靠近,不多时立马抓起竹苕帚,紧握手中。
那人挤了进来。
王安登时举起竹苕帚用力朝对方扇去。
那人避开扫来的方向,侧身一闪,没注意门槛,脚被绊了一下,身子迅速往前倒去。
只见对方动作迅速,双手往地上一撑,正了身体,扭头看了那门槛。
王安心道:这僧人武功果然了得!
“你要做甚?”
王安拿住竹苕帚紧紧护住身前,目光如炬。
“呃……店内有卖宵夜么?”
“嗯???”
“喂,小哥哥,我要买东西,你家有卖吃的么?”说着在裤兜里掏了起来。
“我这里不卖吃的……”
“可是这里只有你一家还在营业,我很饿。”
“我这不卖吃的!!!”王安不知道要说几遍对方才听懂,也不是痴儿啊。
对方抬头一看,只见屋内空空荡荡,像样的吃的都没......
“这……”他一时间呆在原地,陷入沉思。
……
只是记得从万松书院出来后,沿着凤凰山的路走,忽见一道光从林子里飞出来,赵诵好奇地追了上去。
走着走着,白天变作黑夜,熟悉的路却变得很陌生。
六月的酷暑也突然变成了寒冬腊月,居然下起雪花。
街上的路坑坑洼洼的。
赵诵以为做一场梦,可寒冷冻醒了他。
这不是做梦!
这是什么地方?
此时他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安身上。
王安穿的跟学校汉服社的样式一样的汉服,汉服是一件交领右衽汉服,为粗葛麻布之类。
赵诵环顾四周,一切过于古朴……
王安看着赵诵,莫非痴儿?
......二人谁都没有说话,场面一度尴尬。
此刻,赵诵伸出右手,伸向王安。
王安十分警惕,身子往后退去。
一不小心,头差点撞到柜台。
赵诵抬步上前,紧紧拽住王安。
王安回头看了看那柜台,吓个半死,见赵诵没有伤害他反而救了他,拱手抱拳:“多谢。”
“不用谢。”赵诵擦了擦冻得发红的鼻子,“若没吃的,那最近的药店在哪,我要买感冒药?”
“什么......感冒,药?”王安听不懂。
阿嚏~~赵诵很是无语,拿出手机一看没有信号,某德app也定位不到:“你能告诉我,这是哪吗?”
“积善坊。”王安瞥了一眼,看到对方掏出一个比青砖要小的东西,幽幽发着光,眼神满是古怪,不过他知道这很不礼貌,立马将眼睛移开。
“积善坊?”
“此处是积善坊,临安城的积善坊啊。”王安解释道。
“临安城?临安?”
赵诵摇摇头,杭州临安他去过,但那儿的古镇大多数都没有保存这么完好。
莫非真的穿越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临安府就是以前杭州的另外一种称呼。
“现在什么年号?”
王安不解地看着赵诵:“......宝祐五年,十二月廿三,你莫不知道?”
“宝祐五年?”
赵诵知道宝祐年间的一些事。
明年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即将亲征讨宋。
这段历史他记得比较清楚,在1259年,开庆年间蒙古汗王蒙哥死在了钓鱼城下,之后第二次南征失败了。
赵诵忽然发笑起来:“你确定?”
王安无奈地摇摇头,右手放入袖口兜开始掏了起来,掏出一枚铜钱。
赵诵盯着少年手心:“宝祐通宝?”
假币?
赵诵看了很久也分不出真假。
王安又从兜里拿出一张纸,递给赵诵。
赵诵接过来一看,便是第十七界端平元年(1234年)所发的会子。
一贯制样。
用的陈旧,边缘有些破损卷起。
应该是真的。
会子存世至今,不过几张!
直觉告诉他可能穿越了。
不过他仍不确定。
此时,赵诵在店内逛了逛,拿起桌子上的书。
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版心刻着“世彩堂”三个字。
世彩堂本是宋版书中的上品,为何会出现在此处?
……还有店内其他的摆设,最多的是宋代的线装书籍。
这么多宋代书籍,被随便摆着。
莫非真的穿越了?
若真如此,如今是宝祐五年,与那个时代整整隔了七百多年。
赵诵冷不丁颤抖起来。
王安收回会子,放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目光疑窦看着赵诵:“你怎么了,还好吧。”
赵诵恍然。
想起那道光。
他正是追逐着那道光才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时赵诵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抱歉,我……”
王安察觉出什么,立马到后厨:“等我一下。”
王安说着走入屋内,不多时手上拿了一张炊饼,以及一杯茶水出来,给了赵诵。
赵诵接过炊饼,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狼吞虎咽起来。
“咳咳——”茶水略微苦涩,喝的他呛了起来。
王安试问:“看你这头发,可是行脚僧?”
“我不是行脚僧,我是北方逃难过来的难民,路上遇见匪人,铜钱和凭由被劫走了,为了逃亡,情急之下剃光头发,否则要被抓去做壮丁……”
听罢,王安脸色愤恨起来:“竟是如此,鞑子实在太可恨了!”
“如今我一无分文,二无度牒,三无亲人,真不知道怎么活下去?”
王安一脸同情。
“小兄弟,今夜我可以在你这里住宿一宿么,你放心,等我找到生计,定不会给你添麻烦。”
“这......”
王安见对方穿了一身短衣,没有避寒之物,赶出去定会冻死街头,忽然动了恻隐之心。“也罢,你先住下来再说,但要守规矩,否则......我还是要赶你出去的。”
“多谢。”
“不客气。”
赵诵作揖道:“我叫赵诵。”
王安见到对方颇有些礼仪,也作揖:“小官人叫我王安就行了。”
“只是我身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抵押给你……”赵诵自惭形秽,钱有,衣兜里面有十张毛爷爷,一把打火机,背包里倒是有不少物件,但那东西不能随便见人......若要王安见了,定会起疑的。
“今夜没来得及收拾,你先住柴房,还有......我这不抵物事……将来你要有了钱再给我好了。”
“多谢!”赵诵没想到对方这么好。
王安快步上楼,不多时抱起一床被子,来到楼下。
“还是我来吧。”赵诵接过被子,抱在怀里,觉得到这被子有些沉。
王安在前头带路。
柴房内,赵诵拿起木板,将木板放置在柴薪堆起的垛口上,与地面保持着距离。
王安站在一旁:“你这力气真大,朝廷如今正在征兵,你可以去试试看。”
“当兵?”赵诵在大学毕业后当了两年兵。
但在大宋当兵,据说要刺纹身......想想就觉得恐怖,不过在南宋末年,对穿越者来说都是自己拉一支队伍,实行种田大计(造反的委婉说法)。
见赵诵没有反应,王安有些失落。
聊着聊着,一张简陋的床榻业已诞生。
赵诵知道他今晚要住在这里了。
“天黑了,你先睡吧!”王安有些困了。
“好!”
王安想起什么,刚走回头又说:“夜里有需要可以唤我,今晚你就将就一夜罢。”
“好。”
王安走了,屋内只剩下赵诵,赵诵还没有睡,他开了窗,站在窗前。
外面的风雪已经渐渐变大了,周围的一切越发安静下来。
他穿越了,地点还是在杭州,只不过从现代跨越了整整七百六十二年。
王安不过一介书生,方才正在店铺内掌灯看书,若不是如此,赵诵估计会在哪个地方蹲一夜。
赵诵关了窗,回到床上,躺在用破碎的白叠子以及其他纺织物堆在一起的木板床上,睁着眼睛,只要一动,身下的木板一直发出与柴薪挤压产生的声响,硬邦邦的,极为不舒服。
原本想安安静静睡一觉的,可身处陌生的环境,竟有些不习惯。
从高楼大厦到古代居所,从温暖的床到木板床,从汽车轰鸣的时代到拉夫、驾车的时代……
这里不再是自己熟悉的世界了,原先生活以及人,其他事物都已离他远去。
还好,穿越的地方还在华夏!
赵诵睡不着,思绪万千。
历史记载中,南宋虽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却是经济、文化昌盛,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不过如今的朝堂乱糟糟的一塌糊涂,君臣昏聩,政治黑暗到了极点,赵诵忍不住吐槽起来。
要是我当皇帝就好了。
这个……只能在心里想想。
北方,蒙古虎视眈眈,蒙哥将在明年(1258年)南下侵宋。
第二次宋蒙战争即将爆发!
此时离宋亡还有二十二年!
1279年,崖山一战,大宋十万军民投海殉难,宁死不降!
此战过后,中国完全沦陷于外族。
如今是1257年,不是1275年!
未来,会因为他的到来发生变化么?
赵诵不经意间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