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的保护视野: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指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的带状陆上“丝绸之路”;“一路”指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它推崇的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引起沿线国家的广泛共鸣。“一带一路”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基础上的地区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倡议,其构想不仅是中国自身内政外交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沿线各国和地区文化、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它顺应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http://www.gkstk.com/article/1422688498007.html.“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赋予了线路类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深刻的寓意和新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势在必行。现阶段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在逐步增强。“一带一路”和谐包容、和平发展、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精髓,不仅可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同时也可以给国内的文化建设提供借鉴,特别是借鉴到国内其他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构想中,以整合各地区优势资源配置,并与沿线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进行无缝对接,统筹和完善各个区域内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规划,逐步引导地方政府、私企、公众的参与,使之建立起多方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让沿线区域范围内的人民都能享受到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资源的成果。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上千年文化的传承,而且还能增加沿线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同时维护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的和平共处、和谐发展。

西南地区是中国线性文化遗产最集中和类型最复杂的地区,既有跨境连接南亚、西亚、东南亚的茶马古道(国内部分路段与藏彝走廊重复)、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滇越铁路,又有往来于川、黔、滇、陕之间的蜀道、盐道、明代滇黔屯军线路(有专家也称之为“苗疆走廊”),还有徐霞客旅游线路、红军长征西南之路、抗战大西南迁徙之路、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等。它们相互交织于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在历史时期的民间通道、驿道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遍布西南各地的文化线路、遗产廊道、线路遗产、线形遗产、文化景观等线性文化遗产网路。随着城镇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统筹沿线文物古迹的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越发凸显,“保留”与“新建”的矛盾十分尖锐。同时,保护工作与线性遗产区域范围民众的生活也越来越靠近。而保护研究的内容不仅仅是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梳理、价值的评估,更迫切的是如何借鉴先进的保护经验,根据线路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遗产地能转化成为社区的标志和象征,并为大众的文化生活服务,这在当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显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