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
在天下大势面前,一切显得是那样的渺小。而在历史长河之上,百世也不过短暂的辉煌。可就是在这滚滚前进、不曾倒退、风云际会、逐鹿神州的大舞台之上,一时英烈、一代英豪经过隐忍蛰伏,最终,每个人都紧紧地握住了那株属于自己的时机稻草,便可以在这乱世,在这秦末大风口上,再现往昔的荣光!
六国旧贵如此,普通布衣,自当亦如此!原因很简单,英雄,并非天生。霸业,不待遗传。纵然我现在一无所有、身份低下,可这乱世,依旧会有我的辉煌,这天下,必将以我为风向标,昂首阔步、扬帆远航!因为这等风云际遇,属于乱世之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
当起义反秦的烽火传遍九州时,沛县的县令坐不住了。他害怕自己会和其他的郡守县令一样,被反秦的怒火所淹没。于是,出于保命的目的,他也打算率领沛县子弟响应陈涉。但碍于能力,他不得不同手下的能人商量一番。
这时候,萧何、曹参出现了。作为县里的精英,沛县县令有几斤几两他们二人再清楚不过。更何况在他们的心里,那个人才是他们的领袖,也只有那个人才配领导他们。于是面对县令的询问,他们说道:“您作为秦的官吏却想率领沛县子弟来反叛,恐怕没有人会听您的啊。”
萧何、曹参的话十分有道理。首先,沛令作为大秦帝国的官员,一旦响应起义军,那就是站在了大秦的对立面。一旦起义军战败,后果可想而知。其次,县令在沛县到底有没有群众基础,这是一个没谱儿的问题。恐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本人在沛地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了。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萧、曹是为了那个人的合法合理出现而来铺垫的。
县令觉得十分有道理,便继续问道:“该当如何啊?”
“您不如召回那些在外逃亡的人,用他们来胁迫众人,何愁他们不听从您的调遣啊。”
就这样,那位“隐居”了好几章的刘亭长,亮个相吧。而充当联络官的便是夏侯婴。得到了消息的刘亭长也是笑了出来。因为就在不久前,他还动过攻打沛县的念头。面临动荡的天下大势,刘邦的心,此刻已经火热起来了。看着身后这百十号弟兄,刘邦率先走向了沛县县城。
就在刘邦和樊哙等人快要回来时,沛县县令也是明白过来了。他回想起萧何、曹参与刘邦往日的交情,以及与刘邦联络的顺利。这就像是按照剧本一步一步在演一样。一旦刘邦等人回来,反过来胁迫或者杀了他那可怎么办?敢情自己差点让人家卖了还替人家数钱啊。
于是他急忙命令紧闭城门据守,并打算杀掉萧何、曹参。没办法,萧何、曹参只得连夜逃跑前来投奔刘邦。不碍事儿,不就是关闭了城门吗?刘亭长自有办法。看到紧闭的城门,强攻肯定不是上策。而对于此刻的刘邦来说,能不动手就解决的,咱就尽量别那么粗鲁。
很快,刘邦命人把自己早就写好的书信射入城中。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等城里面的人把城门给他打开。因为他相信,看了那封信,城内的沛县子弟会那样做的。
那么信里究竟写了什么呢?信内大意是:
乡亲们!天下被秦朝压迫得太苦了。现在你们为沛令卖命,听他忽悠,要是诸侯的军队来了屠戮我们可怎么办啊?不如杀掉县令,拥立一个可靠的人,响应诸侯,才可保全家小啊。
看到了这封信以后,所有沛县父老乡亲们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但,也就是一时间而已。因为最终,他们选择了刘邦。
于是,沛县父老杀掉县令,迎接刘邦进城。
至此,“隐居”了很久的刘亭长再次回到了沛县。上一次走的时候,他是被认为可能再也回不来的人。不久前,他放走了所有服徭役的人,成了帝国的罪人,不得不进入芒砀山开始自己的“隐居”生活。而今天他却是以一个领袖的身份被人们迎接回沛县。此情此景,当时的刘邦也不免感叹吧。
天下讻讻,万民涂炭。此时,当刘邦的脚步踏进沛县城的那一刻起,他知道,自己已经不能回头了。他不知道自己所走的是绝路还是活路,但是有一点他可以告诉自己,并且反复告诫自己,那就是,他走的是自己的路,追寻的是自己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