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通俗讲话](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64/27613364/b_27613364.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著作,是秦汉以前中国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的重要总结,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多方面的知识,揭示了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纵观中医学的发展,从东汉张仲景开创伤寒研究,到金代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元代朱丹溪等医家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再到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对温病学说的阐发,无不闪耀着《内经》的光芒,可以说中医理论的发展完善与《内经》理论的深入阐释、临床应用息息相关,是中医学理论之渊薮,中医临床实践之鼻祖,是历代传承中医的必读经典。
经典传承是中医学学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与表现形式,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始终将“中医经典”课程列为必修科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则提出优秀临床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首先强调“读经典”,我想其中原因主要在于:以《内经》为首的中医经典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框架,明晰了中医学学科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尤其是确定了中医学独特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而这种思维模式与方法决定了中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学科特征。明晰学科内涵和强调学术特征则会保障学科的健康发展,否则就有被异化的可能。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深入传播与西方医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学习中医的人,包括中医临床工作者都不太会运用中医传统思维模式与方法,长此以往,中医学还是否是中医学,就值得我们深思了。因此,中医学较其他任何学科都应该更加重视经典。
创新,包含着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实践应用创新等,是社会以及各种专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无创新则谈不到发展,而发展才是硬道理。纵观中医学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内经》虽然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但举凡对生命的认识,对人体脏腑、经络、腧穴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辨证论治,药物针灸推拿的运用等,无一例外地依靠了后世医家、学派的丰富、发展,使得中医学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断成长壮大,这正是创新的体现。但需要明确的是,创新与传承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互相为用的。不谈传承、不谈经典,则失去中医学科原有的内涵与特征,谈不上是中医学的发展了;而不谈创新,则不能解决许多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满足人类社会新的需求,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所以,欲保持中医学的特色,发挥中医学更大的作用,必须要创新。换句话说,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发展,而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将优秀的精华传承下去。
《内经》流传数千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临床,主要从医学本身的角度谈及一些肤浅认识,使大家能够将《内经》思维与实践结合并有所体会运用,以己之见给大众一定启发,窥见中医源头活水之一角,为中医学理论的传承、创新、发展贡献一己之力。书中大部分的内容连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底到2014年6月之间,今将其汇集、删繁、增补、重新编排,以成是书,虽欲精益求精,但无奈《内经》之学博大精深,其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探讨,予以斧正。
翟双庆
2018年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