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按动疗法的分类
按动疗法操作灵活,形式多变。根据运动形式可分为肢体运动按动法、呼吸运动按动法;根据手法的特点可分为按为主的手法、动为主的手法、按动结合手法;根据治疗中按揉部位与病灶关系可分为局部按动法、远端按动法。根据运动主体可分为主动按动法、被动按动法等。而在肢体运动按动法中又可以按关节运动方式分为单向运动按动法、复合运动按动法;在呼吸运动按动法中按呼吸方式可分为自然呼吸迎随按动法、顿咳按动法、呼吸引导按动法等。但无论如何归类,按动疗法作为一个临床治疗手段,总是以病灶为中心的。
是指医者围绕患病部位局部进行手法操作,同时令其作相应的主动或被动的各种活动,从而达到通经活络、镇静止痛、拨离粘连、解除痉挛、调理脏腑等功效。本法应用广泛,对几乎所有的按摩临床常见病均适用。
针对患病部位进行局部手法施术是按摩治疗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按动疗法配合以相应的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使治疗力与运动力在相互叠加中互为支撑、互为引导、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按摩“离而复合”,“合中喻开”的妙用。在局部关节病变中,当人体某关节发生急慢性损伤时,一方面由于毛细血管破裂,组织水肿,局部韧带剥离损伤,肌纤维排列紊乱;另一方面当软组织损伤后会刺激神经感受器引起损伤性疼痛,疼痛刺激反射性引起肌肉紧张挛缩进而产生保护性制动,出现功能障碍。同时损伤后的软组织会有炎症反应,充血、水肿、渗出,继而逐渐粘连,关节由自身保护性制动转变为粘连性制动。此时,采用局部按动法即给损伤部位以一定的牵引力,一手按住损伤部位(痛点),主动或被动作关节屈伸旋转运动,使受伤的软组织因关节的充分展开而得以舒展,之后在压力作用下,靠关节闭合使局部软组织“顺筋归位”,纠正了软组织解剖结构的异常,有益于缓解疼痛,解除功能障碍。就机体而言,感受器对恒定刺激所感受之强度,常在初期时最强,之后逐渐减弱并适应。肌肉肌腱中的感受器对肌肉张力变化最为敏感。按动疗法施术过程中,一边按压痛点,一边施术相应关节。使肌肉处于收缩、松弛的动态变化中,使牵张感受器感受轻重不同的刺激,避免感受器对手法操作的适应性,增强手法作用的传入冲动,在神经中枢对痛觉的传入产生抑制,因此,局部按动法在修复损伤,解除疼痛方面特色突出。同样,在以腹部按摩为主的内妇科疾病治疗中,迎随患者的自然呼吸或有意识的导引患者呼吸可以在一张一弛间增强手法的深透内达,并提高手法的指向。腹肌的运动与适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促进腹内血液循环,增强代谢与功能发挥,从而调理脏腑功能。另外,腹腔内分布有极为丰富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它们对于呼吸运动和有节律的肢体运动的敏感性要远高于单纯的按压推揉。因此,局部按动治疗中,对于自主神经的平衡调节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
局部按动治疗中,点按揉推的手法要平稳准确,并随关节活动或呼吸运动时表现出的肌肉张弛、肌筋位移、组织相互摩擦等现象灵活调整按压的力度、角度;同时,关节活动须以局部按摩为指向,宜慢不宜快,其活动幅度需在关节可能活动或患者可以耐受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强压硬搬或按、动分离。呼吸运动时同样应在感知患者呼吸节律的基础上迎随配合或适当引导,除短暂的顿咳屏气外,应避免使患者憋气或急促呼吸。
是在远离病变部位,依经络循行规律和形体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具有治疗作用的穴位、痛点和部位,以手或器械按压捏拿之并配合病变局部或其他部位的活动。
远端按动法所取部位大多是与患病部位存在着经脉络属关系的腧穴或区域,也有一部分是依据形体上下、左右、前后、交叉等对应关系而选取的反应点和对应区。由于需要与患部达成呼应和应和,因而手法刺激量稍大。而与之相应的运动以患部为主,因局部没有手法操作,运动大多为主动运动或在医者的引导辅助下的半主动运动。此类运动仍须避免过力和屏气,但由于是主动运动,又有远端手法配合,应要求运动达到足够的角度和运动量。远端按动法操作难点在于手法刺激与肢体运动的配合。一般而言,手法操作应较为舒缓、持续,手法刺激应随运动渐加增大并在达到峰值时稍持续,如捏拿腓肠肌腰部后伸法。若为短促的牵引或顿咳,手法发力则须与患者的运动同时发出,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如牵踝拔髋法。
在软组织损伤的各类疾病中,远端按动法一方面针对病变局部,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后残留部分症状时施用,以增强疗效。另一方面也广泛用于缓解因急性伤而致局部无法操作的病症。例如,对于慢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局部按动等手法治疗之后,局部仍有一定症状。此时若在局部继续治疗意义不明显。可点按腹部肓俞穴并配合膝关节屈伸运动,使膝关节活动更为灵便。又如,对于急性腰扭伤患者,局部肌肉僵硬肿胀,无法施用手法,更不可施用关节整复法,此时医者可用力拿捏患侧腓肠肌下端,使患者有明显的酸痛感,同时嘱其双手撑床做腰部后伸活动,反复几次并渐加刺激量。如此患者可很快感觉局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度加大。此时再施以关节整复手法或局部按动法可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在内妇科治疗中,肢体远端的一些特定穴对于调理脏腑功能有着极佳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这些穴位的功效,按动疗法运用远端按动,以点按提拿等手法进行穴位刺激,同时嘱患者运动肢体或有意识呼吸,从而大大提高了穴位手法的经络感传并集中治疗的指向。如点按太冲平肝潜阳时,可在点穴的同时患者作屈髋外展内收运动,激发下肢内侧足厥阴经的感传。再如拨揉胫前足阳明经区以和胃止痛时,可嘱患者将腹式呼吸集中于上腹部,可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关于经络感传和对应止痛,中西医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著名的“闸门学说”为取穴止痛提供了现代研究依据。也是远端按动在止痛方面的印证。现代医学认为,软组织损伤的症状是疼痛,疼痛刺激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后角,继而上传脑部,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产生痛觉,并引起运动交感神经兴奋。使肌纤维和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局部血流减少,局部缺血缺氧又可加速致痛物质的释放而加重疼痛。而分布在远端的一些触压感受器在被按压后发出信号,原有病处传入相同神经通路的疼痛信号被这一信号“占领”,从而解除局部疼痛并打破病变部位的恶性循环,达到有效镇痛作用。远端按动法是按动疗法对于祖国医学循经取穴理论的提高和发挥,如何与现代神经学、解剖学形成交集和吻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也是按摩现代化的方向。
此类手法在操作时,医生发力时大小、方向、频率等参数的变化相对较小,其发力时常有短暂的固定,同时操作过程中患者也保持相对的安静状态。例如,压放气冲穴时,医生发力按压30秒,此时发力的大小、方向等参数均固定,与此同时,患者亦保持固定状态,没有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因此,这类手法归为按为主的手法。包括提捏颈筋法、提捏背筋法、压放气冲穴、点按颈根穴、点按两俞穴、点按冈下点等。
此类手法在操作时,患者存在明显的肢体运动,包括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例如,行耸动双肩法时,医者双手握拿患者双侧上臂三角肌膨隆处,相对用力加压,同时,医者以手带动患者双肩做环转动作,医者发力的同时,患者也在进行主动的肩部环转运动,存在明显的关节运动。
因此,这类手法归为动为主的手法。包括:耸动双肩法、肩部助动法、圆掌抖擦法、双手交错挤揉法、横擦枕后边缘叶法、牵臂扩胸法、呼吸顶扳法、髋关节牵拔法、踝趾关节牵拔法、旋转牵耳法、鼓气聪耳法等。
此类手法是按动推拿流派的核心手法,最具按动特色,其核心特点是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有机地结合了“按”和“动”,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点按穴位、病灶点的同时嘱患者主动运动肢体,也可以在点按穴位、病灶点的同时医者使患者肢体产生被动运动,达到提高手法针对性、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例如,做颈椎远端按动法时,医者弹拨背部疼痛或压痛的肌筋,同时嘱患者主动屈伸颈部,本法的特点即为弹拨配合患者颈部的主动屈伸,体现了按动疗法的动静结合。
因此,这类手法归为按动结合的手法。这类手法在按动疗法体系中占比最大,种类最多,主要包括:颞下颌关节局部按动法、颈部五条线按动法、颈椎微调法、颈椎远端按动法、摇臂按胸法、腰椎定位推挤法、腰椎俯卧按压法、腰部旋转按动法、腰部屈伸按动法、点委中腰部后伸旋转法等20余种手法。
操作过程中配合呼吸以完成治疗的手法称为呼吸按动法。此类手法可作用于胸部或腹部,多用于调理脏腑功能、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胸锁关节错位等。
操作过程中,医者的手法和患者的呼吸是相互配合的,医者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在呼吸过程的特定时期进行手法操作,因此,手法操作与呼吸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这是此类手法的关键所在。这类手法包括:胸肋呼吸按压法、牵臂顿咳法、牵臂压锁法、点阑门呼吸按动法、提拿腹肌呼吸按动法、呼吸连续点按肋弓法、弹拨腹筋法、呼吸托颤法、屈腰卷腹法等。
脊柱调整手法主要用于调整脊柱关节紊乱,起源于传统中医推拿中的正骨手法,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吸收了现代中外手法治疗的技术经验,逐渐形成以引导患者主动运动、注重呼吸配合为特点,扳、牵、旋、顶多法并用的脊柱小关节整复技术。这类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整复法,其中又细分为数十种手法,临床上多根据病情灵活选用,以能够有效、省力地完成治疗为基本原则。
按动疗法的脊柱调整手法具有按动的特点,包括两方面:①注重医患配合:在手法操作中,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在运动中消除紧张和拮抗,并寻找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调整的瞬间,患者的主动运动与医者的力量形成同向合力,使医者的发力随势而行,节省了用于对抗患者紧张痉挛的力量,使手法更易成功。②重视呼吸:进行脊柱调整时,由于疼痛、紧张、恐惧,患者有时难以充分放松,甚至无法运动。此时,引导患者有节律地呼吸是有效的辅助措施。在医者引导下的深呼吸可以使患者精神放松,进而肌肉关节也随之有所松动,为整复发力提供了时机。这样既提高了手法成功率,又避免了对抗整复中可能出现的伤害。
踩按动法起源于传统的踩法,北京按摩医院在经过数十年临床应用之后,逐步将“按”与“动”的踩法相结合,寓按于动,动静结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踩按动法。以膝关节踩法为例,医者一足置于大腿后侧固定,足跟位于腘窝上部,并适当下压,发挥“按”的作用,另一足勾住患足足背,并带动膝关节屈伸活动,发挥“动”的作用,按动结合,起到解痉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
踩按动法主要运用于背部、腰部、臀部、下肢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完善,其适应证在不断扩展,可用于治疗内科、妇科、骨伤科等数十种疾病。
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院医生借鉴其他医院老前辈的经验,如北京宣武医院按摩科曹锡珍老先生的手枪式点穴器,曹老先生双手持抢按压患者双侧的昆仑、承山、承筋、委中以治疗患者腰腿痛,收到良好治疗效果。此后,我院又借鉴北京中医医院按摩科的疗法,利用双脚的各种动作进行按摩,并为此研制了踩床。我们又与首钢工人配合研究了钢管制作的杠杆点穴器等。通过以上的反复研究、积累经验,我院按摩医生研制了踩床、杠杆点穴器、手枪式、丁字式按摩点穴器以及拐式点穴器等10余种器械。目前已被按摩医生广泛运用于临床,并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在此基础上,结合我院特色的按动疗法,最终形成了器械按动法,其特点是在运用器械的同时配合肢体的运动,增大刺激量及刺激深度,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最终提高疗效。具体器械及操作方法在本书辅助器械部分有详细介绍。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应力属性是手法作用的核心,在压应力和拉应力作用下机体发生的不同变化是手法分类的实质。在中国骨伤科的奠基石、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也只叙述了两种手法,即“凡捺正,要时时转动使活”,“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难易如何”。捺,即用手按,为压应力型手法;拔伸,“即牵拉”,为拉应力型手法。而推拿发展至今,手法种类日渐丰富,从应力角度进行分类,有助于医者掌握手法的应力特点。
运用按压应力,产生压反射原理的手法,简称按压法。
运用牵拉应力,产生拉反射原理的手法,简称牵拉法。
在肌肉附着点、腱腹结合部等应力集中点按压。
与肌纤维走行一致方向的持续牵拉,可使肌纤维产生与其纵轴平行的形变,即肌纤维的延展。
在与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持续牵拉状态下,做瞬间牵拉,使肌纤维在应力作用下产生瞬间延展。
在项筋膜、胸腰筋膜和臀筋膜的起、止点按压。
使应力与肌筋膜表面垂直,并持续牵拉。
使应力与肌筋膜表面垂直,并在持续牵拉状态下瞬间牵拉。
在神经径路旁压迫神经的病变软组织上按压,此时应力发挥解除神经卡压的作用;或在神经干上按压,发挥刺激神经、调节神经功能作用。
使应力与神经走行方向平行,并进行持续牵拉,使神经出现延展和移动。
使应力与神经走行一致并持续牵拉,并在持续牵拉状态瞬间加力牵拉,可加强神经的延展和移动。
对动脉血管的特定部位进行按压,暂时阻断血液流动,使近端血液聚集、压力增高,而远端血液减少、压力减低。当应力撤除时,近端高压力瞬间冲向远端,发挥增加血液流动、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沿静脉回流方向保持按压力并进行推动,多从远端推向近端。
使应力与淋巴回流方向一致,并进行连续按压,促进淋巴回流。
使应力与淋巴回流方向一致,并进行连续牵拉,促进淋巴回流。
运用拉应力,牵拉关节,使其间隙加大,改善关节功能。
运用拉应力,多方向连续活动关节,牵拉关节囊,从而改善关节功能。
根据经络治疗学原理,在特定穴位上按压。
根据经络治疗学原理,在经络循行线上根据一定顺序进行按压。
根据经络治疗学原理,使应力与经络循行线一致,产生经络牵拉作用。
对隐性循经传感线径路上病变的软组织按压,起解除压迫作用;或在隐性循经传感线径路上按压,起良性刺激作用。
在隐性循经传感线径路上牵拉,起良性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