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引论(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8.3 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概述

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研究与创建工作,国内许多学者都在做,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本书参考文献列出了部分研究成果。

2005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发表“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战略目标:奠定在未来10~20年中逐步建立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学科基础,得到了学术界的积极响应。有些学者在“管理科学中国学派”之前添加“现代”二字,成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使之更加具有时代气息,而且可以与古代的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相区别。例如,先秦诸子(老子、孔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人人都提出了一套安邦治国和管理老百姓的思想和举措,他们实际上都是当时的管理科学家。他们形成了多个学派,成为一个庞大的学派群,就是当时的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显著地区别于同时期的希腊学派、印度学派等。

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主要特征是:

(1)它是中国的: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而且,中国人是创建该学派的主力军;

(2)它是现代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体现世界上最新的管理科学成就;

(3)它是先进的: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综合集成;

(4)它是世界的:具有普适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尤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5)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完善与发展,永葆青春。

对于特征(1),要作一些说明。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事情历来很关心,积极开展研究而且多有建树。例如,英国友人李约瑟博士(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1900—1995)编写了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我们当然要感谢他“替天行道”,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但是,这件事情由中国人自己做,或者以中国人为主,外国友人参加,不是更好吗?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推广从日本引进的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理),后来有日本朋友交底:这是从中国学去的“鞍钢宪法”,即“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实行“工人、干部与技术人员三结合”),加以扩充与细化而成为TQC的。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美国好莱坞大片KUNGFU Panda(《功夫熊猫》)赚取了巨额利润,KUNGFU是中国的,Panda是中国的,但是大片不是中国的,巨额利润当然也不是中国的……这一类故事不能重演了。研究与创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欢迎外国人参加,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纳入中国学派,但是,研究与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主要成果应该是中国人的。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研究与创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底气,来自举世瞩目的“中国模式”。实践先行,理论随后。“中国学派”是“中国模式”的实践形式,“中国模式”是“中国学派”的学术形式。基于“中国模式”,研究与创建“中国学派”,这是中国学术界光荣的历史使命和难得的历史机遇,弥足珍惜。不但管理领域是这样,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等也是这样。

中国学派是个大学派,是个学派群。类比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个大学派,是个学派群,其中有的是相辅相成,有的是相反相成(例如法家与儒家),都是中国学派,显著区别于希腊学派等。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研究将会产生新的诸子百家,他们都属于中国学派。

有人问:有没有管理科学美国学派?答曰:有!现在流行的management science(MS)、administration science(AS)等学术成果,就是管理科学美国学派。从泰勒到德鲁克,20世纪的管理研究成果大多是美国人的贡献。但是,美国学派有局限性,不能照抄照搬到中国来。中国管理学界目前存在不少乱象,主要是受了美国学派的负面影响。40年前,中国的管理研究废弛已久,管理工作比较落后,普遍患有“管理饥渴症”,对于外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采取“拿来主义”,难免良莠不分、泥沙俱下,现在需要认真鉴别和清理了。“洋为中用”作为一个基本原则与基本途径仍然要坚持,但是空间已经不大了,而且目的在于“用”,要接受实践的检验。美国学派的局限性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性,美国的社会制度与中国大不一样;二是历史性,美国历史很短,没有农耕时代与农耕文明,美国学派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缺乏农耕文明的温馨与和谐。工业化时代已经走到了极限地步,“后工业化时代”已经初露端倪。在后工业化时代,农耕文明将会如同凤凰涅槃一样,在一定意义上获得新生与回归。

一些学者提出:研究与创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基本途径是“三室一厅,开拓创新”,图2-5是它的形象化表示。

图2-5 “三室一厅,开拓创新”的形象化表示

“三室一厅”是指: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近为今用,综合集成。把“三用”比作三个研究室,其中“近为今用”是说:总结近期的经验与教训,上升到理论高度,为今天和今后所用。“一厅”即钱学森院士提出的综合集成研讨厅工作方式。

所谓“近期”是指: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将近100年,还可以继续上溯:辛亥革命(1911年)—戊戌变法(1898年)—洋务运动(1860—1894年)—鸦片战争(1840年),即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时间范围如同投石击水的波纹圈,一圈又一圈扩大,当然,越是靠近今天的时间圈研究,越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三室一厅,开拓创新”是一种科学范式,对于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也是适用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学术界,应该敢于担当。

学术界还提出构建中西合璧的话语体系,这里从略,见参考文献[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