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高手
青摩罗并未指望这些箭能一下就解决百合。他早就听说过崆峒镇山之宝七宝金幢的威名,想籍此一轮乱射,逼对方使出此宝,以便趁机夺宝,不想四十九枚箭全被对方双袖轻易挡开。
据他所知,宝物幻化出的金光宝罩是世上最坚固的屏障之一,可媲美以法力打开心门,所拜请来的佛光点化成的金光。
几百年前,不怒真人曾在海边的小城林阳城与东方魔教祖师绿睛童子斗法。
绿睛老魔以一千面黑水魔幡催动高有百丈的水墙,以排山倒海之势撞向林阳城。
眼瞅着,满城数万军民命在旦夕之间。
不怒真人不愿在世人面前显露形迹,先用一股先天神砂化成浓雾遮住整座城,再把七宝金幢祭到半空中,放出万丈金光化成的罩子护住小城。
城中人于云遮雾罩中,只觉得云海间有万千金色闪电,于云雾中若天外神龙,东一鳞,西一角,偶有光华露出,流光溢彩分外鲜明,却为云气遮蔽不得窥其全貌。
海浪排墙而来,轰然撞击在金光罩上,虽发出地动山摇的巨响,却无法撼动此罩分毫。
城中人只听到云外雷鸣震耳欲聋,并不知那云深处的怒涛已化身巨大无朋的怪兽,随时都可能吞掉全城人的性命。
绿睛催动大海整整耗时三天三夜,眼见得云雾深锁的小城就像一叶惊涛骇浪般的小舟,顷刻间就要藏覆在沧海怒涛里,却始终不得如愿。
直到他法力将近耗光,也未能伤及小城分毫,只得跳进大海借水遁逃回东方桃山。
经此一战,七宝金幢名扬仙魔两道,成为修法之士人尽皆知的奇宝。
摩罗不确定,此宝是否真如白兔公子所说,就在此女身上。
如在,此次出手连损几个元神,也好算是并不亏本。
他想到此处,暗运法力,将两束金光转到双目里,顿时一对眸子里如含着两团烈火精光四射。
此即是魔教用来探寻天下宝贝的探宝金瞳术,由千年前一位魔教长老所自创,专为窥破一切法术屏障,探查对方所携法宝而创制,目光所及任何遮蔽法宝的障眼法都会失效。不仅如此,就算对方把宝物收纳在体内的天地玄黄,五方五行之秘境里,在这对金瞳妖光之前,一样是无所遁形。
百合见其眼中放光,不知这是什么法术,当即凝神戒备,以防敌人猝然发难。
这档口,正是袁林想通生死关节,双刃矛隐然有光之时。
青摩罗本想看百合究竟身怀何种宝贝,却瞧见袁林手中长矛泛出异样宝光。
他本以寻常法宝视之,此时以探宝金瞳术观瞧,恰看到此宝与主人心意相通。主人意消沉则黯淡无光,主人意气风发便光焰照人。
矛上所发光华宛若淡淡的晚霞余晖,虽晦暗不明,却足可让天地万物黯然失色。
他吃惊地发现,这奇异的光并未照亮对方坚毅的脸,而是使其人周遭的一切黯淡下来,唯独持矛者丝毫不受此光影响,此消彼长之下,反倒是如同持矛者在发光一样。
如此一对比,山川树木都像是在逐渐虚影化般随时光缓慢流逝,那青年宛如一束叹息万物逝去的暮光,漂浮在逐渐远去的暮色中分外刺目。
至此,摩罗才知此矛非比寻常法宝,正是先秦时代墨家巨子之专用兵器,天下第一把双刃之矛。
据他所知,此物本在历代墨家巨子手中流传,直到战国末年墨家势微,此宝在最后一位巨子手中失落。
自此之后上千年,再无人有缘得见此宝。直到几百年前,桃谷七偶得于一汪深潭中,并请铸剑名家重新回炉锻炼,再加以特殊法术加持为魔教法器,此使宝得以重新出世。
他早就知道此宝在桃谷七手中,是以方才看到对方以矛为武器,乃至他数次身中此矛,都并未想到这就是那柄著名的矛。
这宝物既然在对面那人手里,这宝贝原本的主人要么被他们杀死,要么就是为他们打败。
他见识过桃谷七的真本事。他俩曾一起杀上玉龙雪山,屠灭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名门大派,杀光派内七十二名修真者。
因此,他明白不论是杀死桃谷七,还是打败桃谷七都绝非易事。那个人形妖魔的真身皮糙肉厚,绝不是寻常飞剑宝刀可伤及的。而且那妖怪身怀不少多年搜罗来的奇珍异宝。单单是暖心冰酒,就不是随便哪个法师都能与之抗衡的。
至此,他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到,这俩人是他生平大敌,是可对等一战的高手。
他冷冷的问道:“你们杀了桃谷七?”
袁林道:“不错。”
摩罗冷哼一声道:“那总跟在他身边的东岛之宝呢?”
袁林道:“和桃谷七一样。”
摩罗又道:“田七呢?”
袁林道:“一样。”
摩罗瞳孔收缩,吃惊地说道:“这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了。”
袁林并未觉得田七有何过人之处,不知老魔为何听到此人名号如此吃惊。
百合却知道田七一身邪术甚是了得,网与夺魄之术是闻名仙魔两道的奇术。就算是六不真人和玫瑰与此人对战,胜算都绝不会超过五成。
那一战,袁林能一招杀敌,实是运气大过实力,合该田七恶贯满盈。
百合不解摩罗怎么知那三人总在一起,便问道:“他们都是你魔教的?”
摩罗微讪道:“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就把人杀了?”
百合心下了然,当日田七等与桃谷七、百里黑共设圈套,把山风等诱骗到须弥境界,要图谋他们手中的奇宝。
不想此事被百合等撞破,引发意外变故。田七等又想借机把百里黑、桃谷七手中宝物也据为己有。结果,一番混战后,掉入陷阱的猎物都全身而退,反倒是设计陷害者尽数惨死在陷阱之中。
如田七等不起贪心,与百里黑等联手对敌,尽数歼灭百合等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惜,这些魔教中人只顾着贪图他人宝物,毫不念及同教情义,以至于个个死于他人之手。
魔教门下终究不过是些背信弃义,见利忘义之徒。
她心下对魔教又多了几分不以为然,便昂然回道:“除恶不必非是魔教徒。”